茶艺师仪容、仪表、仪态基本常识
茶艺师礼仪规范常识

茶艺师礼仪规范常识作为一名茶艺师,良好的礼仪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茶艺师礼仪规范包括了礼貌待客、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服务态度等方面。
只有遵守这些规范,才能真正展示出一个茶艺师的专业素养和品质。
以下是茶艺师礼仪规范的一些常识。
1.仪容仪表茶艺师需要保持清洁整洁的仪容仪表。
衣着应该整洁干净,避免过于花哨或庸俗的服饰。
要保持头发整齐干净,注意修剪指甲,并戴上不花俏的饰品。
面部要保持清洁,不要有突出的痘痘或伤口。
在工作时,要注意用手帕擦拭汗水,保持面部的干净和整洁。
总之,茶艺师的仪容仪表需要给人以舒适和专业的感觉。
2.礼貌待客茶艺师需要学会礼貌待客,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受到关注。
当客人到来时,茶艺师应主动迎接并礼貌地问好。
在接待客人时,要注意微笑、眼神交流和合适的身体语言,以展示出友善和热情的态度。
在与客人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回答问题时要清晰、文雅,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总之,茶艺师需要通过礼貌待客的行为,让客人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3.语言表达茶艺师的语言表达需要做到准确、文雅、得体。
在接待客人时,要用正确的礼貌用语问候客人,并将客人的姓名称呼正确。
在茶艺表演和解释过程中,要用准确专业的术语描述和解说,确保客人能够理解并享受到茶艺文化的魅力。
当客人问及有关茶叶、茶道和茶艺的问题时,茶艺师要认真回答,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总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艺师的专业水准和亲和力。
4.服务态度茶艺师需要以积极、认真和责任心的态度对待工作。
在茶艺服务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客人的需求,为客人提供专业、优质的茶艺服务。
无论客人的要求如何,茶艺师都应以微笑和耐心的态度来服务。
茶艺师还需要学会与客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客人在茶艺体验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
总之,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茶艺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茶具和茶叶的使用和保养茶艺师需要熟悉并掌握茶具和茶叶的使用和保养知识。
茶具是茶艺表演的重要工具,茶叶则是茶艺表演的核心。
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

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茶道礼仪规矩1、茶具要清洁家⾥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
冲泡茶前,⼀定要把茶具清洗⼲净。
清洗⼲净后最好再⽤开⽔烫⼀下茶壶、茶杯。
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觃矩。
2、茶⽔浓度要恰当泡茶,茶叶⽤量要适当,丌宜过多,也丌宜太少。
茶叶过多,茶味过浓 ;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
泡茶前,丌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的⼝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
倒茶给宾客,⽆论是⼤杯⼩杯,都丌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情给客⼈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健全,都必须⽤双⼿给客⼈端茶。
此外,双⼿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的茶杯,⼀般是⽤⼀只⼿抓住杯⽿,另⼀只⼿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
5、添茶要及时要时刻关注客⼈的杯⼦,需要添茶时,要义丌容辞及时去添茶。
添茶时,必须先给客⼈添茶,最后再给⾃⼰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茶和⼯夫茶。
1、煎茶煎茶,顼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壶中和⽔⼀坑煎煮。
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艴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茶⽃茶⼜称茗战,起源亍唐代末,盛亍宋代 ;最先流⾏亍福建建州⼀带。
⽃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表现形式。
最织⽬的在亍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上的汤花。
最后⽃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茶的最后胜利。
3、⼯夫茶清代⾄今某些地区流⾏的⼯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
清代⼯夫茶流⾏亍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东的潮州,后来盛⾏亍安徽、祁门等地区。
⼯夫茶讲究品饮的⼯夫,饮⼯夫茶,分为⾃煎⾃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定的法则:1、古⼈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侯⽕、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招⼀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觃范。
茶艺师仪容、仪表、仪态基本常识

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的表现形式。茶艺的精湛除了技艺上的优美外,更重要的是能将茶道的精神是大限度的表现出来。茶艺精湛应具备“四要素”,即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美。茶品以形、 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轻、甘、活、冽区别优劣,火以活火为上,器以妙器(适合茶叶的器具)为佳。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学的出现、火候之掌握、茶具之发展历史无不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与茶道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一、精茶茶艺的第一真功夫是识茶,就是能准确地品评茶叶的品质,说出其产地。评茶评的是茶的形、色、香、味。形:指茶叶的外表形状。不同的茶该具备的形状特征。色:指干茶的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因制法不同,茶叶可呈现出红、绿、黄、白、黑、青等不同的茶叶和茶汤色泽。香:指茶叶经开水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包括干茶的香气。香气类型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等。味:指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有浓厚、浓鲜、醇和、醇厚、平和、鲜甜,苦、涩、粗老味等味觉。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二、真水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清代有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三、活火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提出“茶有九难,火为之四”。并说“膏薪庖炭,非火也”,即有油烟的柴和沾有油腥气味的炭不宜作烤、煮茶的燃料。陆羽认为燃料不洁则必窜味,有损茶品,他强调烹茶要用“活火”。宋代文人苏轼也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所谓“活火”,指的是燃料洁净,无异味,燃烧力强,有火焰。当然,现茶馆以营业为主就很难做到以木炭来烹茶了,现在茶馆所用电炉的随手泡也是比较理想的。有了活火,就涉及到火候的问题。陆羽在《茶经》里介绍到候水有三沸:有如鱼目样的小水泡上浮并“微有声”时为一沸;缘边如涌泉上冒时为二沸;如腾波鼓浪时为三沸,再继续煮,则“水老不可食也”。一般用一沸之水泡茶,泡出的茶汤偏淡,香气偏低,最宜选用二沸之水,而三沸之水己为老水,泡出的茶鲜爽度就差了。四、妙器古语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具,不但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以茶待客时,就更要精心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而且特点各异,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不吸水,传热、保温性能适中,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都极具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又利于保温;而且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赏性。
茶道之礼茶艺师的礼仪与风度展示

茶道之礼茶艺师的礼仪与风度展示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将饮茶变成了一种仪式,讲究的是品味茶的过程和以茶会友的道德准则。
作为茶道文化的承载者和推广者,茶艺师肩负着传承和展示茶道精神的重要任务。
在礼仪与风度的展示方面,茶艺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修养,以展示出真正的茶道之美。
一、仪容仪表准则茶艺师作为茶道文化的代表,其仪容仪表直接体现了其对于茶道的尊重和对于工作的敬业态度。
茶艺师应保持整洁,穿着正式的服装,不得携带个人物品或佩饰。
发型要整齐,不准有异味。
面部要干净,不准有五官突出的状况。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以端庄大方的形象示人,才能够赢得客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动作姿势规范茶艺表演不仅仅是对茶的制作过程的展示,更是一种艺术表演。
茶艺师的动作姿势应该精致而优雅,做到流畅自然。
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手部动作要轻柔,不可慌乱。
保持手指的优雅曲线,手部的动作要协调统一。
身体的姿态也非常重要,要端正挺胸,保持优雅的站姿或坐姿。
不可低头垂肩,显得懒散。
三、语言表达得体茶艺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茶道文化和茶叶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流利地讲解茶的品种、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等信息。
同时,茶艺师在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语气和措辞,表达时要委婉得体,不带有冷傲或傲慢的意味。
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与客人的沟通交流,只有用恰当的语言,才能赢得客人的喜爱和信任。
四、细心周到的服务茶艺师承担着为客人提供独特品茶体验的任务,因此对于服务的细致程度至关重要。
茶艺师应保持细心周到的态度,根据客人的需求和口味挑选适合的茶叶,并且根据茶的时间、温度和用具等做出合适的调整。
在为客人倒茶时,茶艺师应轻托瓷杯,低头微笑,倾心斟茶,展示出优雅的动作,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怀。
五、修身养性的修养茶道以修身养性为核心,茶艺师更应该修养自己,成为别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茶艺师应该注重内在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展现出专业和自信的风度。
茶艺师礼仪

二、茶事服务
• • • • • • 1、茶馆饮茶服务程序 (1)茶前准备:整洁舒适,查点物品准备是否充分。 (2)茶中服务 1)站立迎宾 2)主动为宾客拉椅,送上湿巾、茶单,介绍茶品。 3)及时地按顺序上茶:从主宾位开始,按顺时针,每杯 冲至七分满。 • 4)宾客用茶过程中,当杯中水量为1/2时,应及时添水。 • 5)上茶点 • (3)茶后工作:主动送客。收拾茶具。清洁。
一、行茶礼仪
• 5、茶事服务常用礼节 • (1)鞠躬礼:真礼(90度)、行礼(45 度)、草礼 • (2)伸手礼:五指并拢,手心向上 • (3)注目礼、点头礼 • (4)叩手礼 • (5)寓意礼
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的有: 1. 风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 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右手提壶靠近 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此时水流如“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接着仍压腕将开水壶靠近茶杯口注 水。 2. 双手内旋。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 时用双手向内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 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 “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 去、去”。 3.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4.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荼三分情”之意,俗 话说“茶满欺客”,同时茶满也不便于客人握杯啜饮。
二、茶事服务
• • • • • 2、独立茶室饮茶服务程序 (1)按茶单的茶叶品种准备好 (2)准备用水、茶具 (3)客人入座点茶 (4)冲泡讲解
二、茶事服务
• • • • • 3、会议饮茶程序: (1)服务前:清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先上茶点 (3)茶水不可太浓,7分满 (4)上茶时将茶杯放在杯托上,待客人坐 定再上茶。 • (5)上茶时应站在客人的右侧,先给主宾 上,被放在客人的右侧。
茶事礼仪对茶艺人员的基本要求

茶事礼仪对茶艺人员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历史上,不论是社会上层富贵人家,还是社会底层贫民百姓,不论是社交礼仪活动,还是闲散家居待客,都有饮茶酬客的习俗。
茶事茶艺是茶文化的精粹和典型的物化形式。
作为茶艺师也应该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具备得体的礼仪、礼节。
不仅可以体现茶艺人员的文化道德素养、生活态度,还可以反映他的志趣品味和心理健康状况。
茶叶人员的礼仪茶艺人员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三方面。
【1】仪容:指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头发、肢体等。
①面部:平时要注意清洁、护理和保养,保持干净卫生的皮肤和清新健康的肤色。
在泡茶时,表情要平和、放松、面带微笑。
女士可着淡妆,原则是简洁、适度、庄重,切不可浓妆艳抹,不可喷味道浓重的香水。
男士面部应修饰干净,不留杂乱无章的胡须。
另外还需注意口腔清洁,保持清新的口气。
②头发:泡茶前,头发应梳洗干净整齐,发色以自然色为佳,发型按泡茶要求进行梳理。
男士发型应做到“三不”——前发不覆额、侧发不遮耳、后发不触领;女士不论头发长短,都应避免头部或身体向前倾时,头发散落到前面、盖住眼睛、掉落或触碰到茶具。
③肢体:手作为茶艺师的第二张脸,为了给人简洁、卫生的感觉,茶艺师的双手应适时保养,手指甲要及时修剪整齐,保持清洁、干净,不留长指甲,不涂艳丽的指甲油,不擦味道浓重的护手霜,且不能留有其他化妆品的气味,不带太目的首饰。
下肢方面,女士着长裙应盖过膝盖,男士应着长裤,不穿拖鞋、凉鞋之类能不脚趾露在外面的鞋。
【2】仪表:指一个人的外表,茶艺中主要指服饰。
茶艺师的着装应与年龄、时节、体型、场合、茶事类型相吻合,显示出和谐得体的美感。
年轻茶艺人员可着颜色清丽、款式活泼的服饰,以体现活力;年长者可着颜色雅致、款式庄重的服饰,以体现稳重。
春夏季可穿着清鲜淡丽的衣服,让人看着清爽;深秋和严重可穿着暖深色的衣服,让人不会产生望而生寒的感觉。
茶艺服装不可紧身或过于宽大,以免不便操作。
【3】仪态:指人的姿态,包括站、坐、蹲、走等。
茶艺师仪容仪表规章制度

茶艺师仪容仪表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茶艺师的仪容仪表,提升茶艺师的形象和职业素养,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仪容仪表标准1.服装:男茶艺师应穿着整洁、合体的职业装,颜色应选择黑、灰、蓝等深色系;女茶艺师应穿着得体、合身的职业装,颜色应选择素雅的浅色系或灰黑色。
2.发型:男茶艺师要求整洁干净,不得有过长的发型;女茶艺师可披发或束发,不得过分修饰头发。
3.配饰:男茶艺师应佩戴简约、精致的手表及其他合适的配饰;女茶艺师可适度佩戴简约的珠宝饰品,不得过于花俏。
4.化妆:女茶艺师可适度化淡妆,不得浓妆艳抹,男茶艺师不得化妆。
三、仪容仪表管理1. 出勤:茶艺师上岗前需做好仪容整理,保持衣着整洁,不得穿着凌乱、不洁的服装上岗。
2. 遵守规定:茶艺师要遵守公司的仪容仪表规定,不得随意改变仪容仪表标准。
3. 自我管理:茶艺师要自觉保持仪容仪表,定期理发、修剪指甲等,保持整洁干净的形象。
4. 反馈:对于同事仪容仪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当及时反馈,并予以整改。
四、仪容仪表考核1. 定期考核:公司将定期对茶艺师的仪容仪表进行考核,评选出合格者,对不合格者进行整改或调整岗位。
2. 考核标准:仪容仪表考核标准涵盖服装、发型、配饰、化妆等方面,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将做出相应处理。
3. 激励惩罚:对于保持良好仪容仪表的茶艺师将给予相应的激励,对于不合格者将进行警告、降职或解雇处理。
五、仪容仪表守则1. 茶艺师要保持仪容整洁,衣着得体,不得穿着暴露、不雅的服装。
2. 茶艺师要保持自然、清爽的发型,不得过分修饰头发,不得有功夫之类的造型。
3. 茶艺师要保持适度的化妆,不得浓妆艳抹,不得使用过于艳俗的颜色。
4. 茶艺师要保持文雅、得体的言行举止,不得有粗鲁、冷漠的态度。
5. 茶艺师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体现专业、亲和的形象。
六、仪容仪表教育1. 进修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茶艺师参加仪容仪表培训,提升茶艺师的形象素养。
2. 自我修养:茶艺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仪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茶艺师仪容仪表规范

茶艺师仪容仪表规范(一)身体1.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手。
勤剪指甲。
2.上班前及上班期间不准吃带有刺激性异味的食物。
保持口腔清新。
3.定期检查身体,禁止带传染性疾病上岗。
(二)着装1.统一着制服、保持干净、整洁、笔挺、纽扣要扣齐,不得卷起袖子。
2.胸卡统一佩戴左上胸。
3.统一穿黑色皮鞋,必穿丝袜。
(三)仪容1.长发统一盘起,保持整洁,不佩戴怪异发饰,短发不遮面,不得染发,留怪异发型。
2.统一化淡妆,眼影、口红颜色与衣服协调,颜色要柔和,口红用能体现精神面貌的颜色。
3.不得留长指甲、涂有色指甲油,上班时间不准擦香水。
4.不准戴耳环、戒指(除婚戒)、手链、脚链等与茶不协调的饰物。
5.不涂抹有刺激气味的化妆品及润手霜。
(四)精神面貌1.精神饱满,容颜和悦,不垂头丧气。
昏昏欲睡。
2.保持真诚的微笑。
(五)举止、端庄得体(示范)1.立:站立时收腹、挺胸、男士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宽,女士小丁字步站立,头正、颈直,双目平视,双手自然交叉放在小腹前或臀部后面,不弯腰、抖动,站位要距离顾客0.5——1 米的左前方或右前方。
2.坐:坐着泡茶时应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位置,双脚交叉45度斜入。
腰挺直,双手平放桌面,头正,目视前方。
3.行:步伐轻捷稳重,双手摆动弧度不要太大,避免碰到顾客,与顾客相遇时应礼让顾客先行。
4.说:尽量学会多种语言,迎合顾客保用的语种接待。
言语简明,咬字清晰,音量适中,实事求是,耐心诚恳,使用文明用语。
5.听:认真倾听,对听到的内容可用微笑、点头等做反应,不可面无表情,心不在焉。
6.看:正面向顾客,目光间歇地看向顾客,顾客发表意见时要正视顾客的目光。
7.递:动作敏捷,递送准确,轻拿轻入,全面展示商品,递拿时应双手递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师仪容、仪表、仪态基本常识一、仪容仪容指社交场合中,身体不着装的部位。
主要指头、头发、脸、手脚等部位。
在仪容方面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就是仪容干净、整洁和修饰避人。
在日常征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讲究仪容的美主要体现在对外表的修饰,即美容化妆。
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适度而得体的化妆,可以体现女性端庄、美丽、温柔、大方的独特气质,女性在政务、商务和社交生活中,以化妆品及艺术描绘手法来装扮自己,既是对宾客的尊重,也是对自我形象和人格的尊重。
二、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服饰、形体容貌、修饰(化妆、装饰品)、发型、卫生习惯等内容。
在政务、商务、事务及社交场合,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
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
仪表与个人的生活情调、文化素质、修养程度、道德品质等内在修养有密切联系。
1、服饰服饰对人的仪表起到修饰作用,是首先进入人们眼帘的,特别是与人初次相识时,由于双方不了解,服饰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大份量。
服饰能反映人们的地位、文化水平、文化品味、审美意识、修养程度和生活态度等。
服饰通过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主要是通过色彩、形状、款式、线条、图案的修饰,以达到改变或影响人体仪表的目的,使人体趋向完美。
实现服装美的法则,讲究对称、对比、参差、和谐、节奏、比例、多样、统一、平衡等。
穿衣要得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服饰的个性,也能让人判出你的审美观和性格特征。
服饰式样过时,人家会认为你刻板守旧,太过超前会让人觉得轻率固执、我行我素,这两种情况都地让人得出“此人不好接近”的结论,自然会影响社交中的形象。
服饰要与周围的环境、与着装人的身份、节气、人的身材要协调,这是服饰的四种基本要求。
茶道服饰除了与其他服饰一致的四种基本要求外,应主要以民族的特色服装为基础,这是由于茶道具传统性、民族性,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要体现一种风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因而运动衣、西装、衬衫、牛仔服、T恤衫、夹克衫、休闲服等比较休闲、随意的服饰则很少用。
鞋袜与服饰要配合协调,厚重的袜子应配低跟鞋,鞋跟宜低,符合茶道端庄、典雅与稳重的感觉。
2、形体容貌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
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得体的行为举止,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
茶道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
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
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
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3、修饰追求纯粹美,这里侧重于装饰品与化妆。
在茶道活动中选用某些相宜的饰品可以美化佩戴者的仪表。
饰品的选用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观、文化品味、修养程度等,因此饰品应根据年龄、性格、性别、相貌、肤色、发式、服装、职业、体型及环境等的不同进行合理选用,要与茶道的类型所体现的风格相符合。
在参加茶道活动时,适当的化妆有助于改善仪表,特别是在进行表演型茶道活动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表演者,合适的化妆是形成表演美的手段。
化妆的目的是突出容貌的优点,掩饰容貌的缺陷。
但是茶道要求不过分的化妆,宜化淡妆,使五官比例匀称协调,在化妆时一般以自然为原则,使其恰到好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手上不能残存化妆品的气味,以免影响茶叶的香气。
4、发型研修茶道者的发型应与世俗发型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由于茶道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因素,表现在茶道研修者的发型取向上大多应具有传统、民俗与自然的特点,如中国人绝大多数是黑发,少卷曲、女长发、男短发。
若染成黄发、金发,或烫发,或女士剪成短发,男士留成长发则缺少传统意蕴。
要想达到优雅的仪表,可以通过风雅类茶道的研修,逐步培养出良好的茶道中人的风雅仪表。
三、仪态仪态指人的行为中的姿势与风度,可分为静态与动态的仪态。
姿势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势和面部表情等,风度是内在气质的外部表现。
仪态可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提高,在礼仪动作的训练中达到提高个人仪态、风度的目的。
(一)、静态过程中的姿态艺术美1、站姿茶道中的仪态美,是由优美的形体姿态来体现的,而优美的姿态又是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的。
站立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工作中最基本的举止,正确优美的站姿会给人以精神充沛、气质高雅、庄重大方、礼貌亲切的印象。
茶道中的站姿要求身体重心自然垂直,从头至脚有一线直的感觉,取重心于两脚之间,不向左、右方向偏移。
头虚顶,眼睛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腋似夹球,呼吸自然。
双臂自然下垂在体前交叉,右手虎口架在左手虎口上。
站立时,要求女士脚呈“V”字型,双膝和脚后跟要靠紧,男士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2、坐姿正确的坐姿给人以端庄、优美的印象。
对坐姿的基本要求是端庄稳重、娴雅自如,注意四肢协调配合,即头、胸、髋三轴,与四肢的开、合、曲、直对比得当,便会形成优美的坐姿。
坐姿要求端坐于椅子中央,占据椅子三分之二的面积,不可全部坐满,上身挺直,更能体现出形体的挺直与修长,双腿并拢,双肩放松,头端正,下颌微敛。
女士右手虎口在上交握双手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士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
作为来宾,女士可正坐,或双腿并拢侧向一边侧坐,脚踝可以交叉,双手交握搭于腿根,男士可双手搭于扶手。
姿态优美需要身体、四肢的自然协调配合,茶道对坐姿形态上的处理以对称美为宜,它具有稳定、端庄的美学特性。
坐姿是茶道中常用的举止,在茶道中坐姿一般分为四种:开膝坐与盘腿坐(男士)、并膝坐与跪坐。
3、跪姿这是日本、韩国茶人的习惯,跪姿可分为跪坐、盘腿坐。
跪坐要求两腿并拢比膝跪坐在坐垫上,足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足上,挺腰放松双肩,头正下颌微敛,双手搭于大腿上。
盘腿坐只限于男性,要求双腿向内屈伸相盘,挺腰放松双肩,头正下颌微敛,双手分搭于两膝。
4、表情修习茶道应保持恬淡、宁静、端庄的表情。
一个人的眼睛、眉毛、嘴巴和面部表情肌肉的变化,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对人的语言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的作用,茶道中人要求表情自然、典雅、庄重,眼睑与眉毛要保持自然的舒展。
a、目光眼神目光眼神是脸部表情的核心,能表达最细妙的表情差异。
在社交活动中,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
在表演型茶道中更要求表演者神光内敛,眼观鼻,鼻观心,或目视虚空、目光笼罩全场。
忌表情紧张、左顾右盼、眼神不定。
b、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微笑有一种魅力,在社交场合,轻轻的微笑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可使自己及他人心情轻松些,但要注意,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二)、动态活动过程中的形态艺术美风雅类茶道、表演型茶道特别重视人体动态的美感。
优美的动作在于身体平衡,优雅的坐、行、动是良好行为举止的具体体现,茶道活动中动态美的修习具有十分丰富的雅艺内容,下面简单介绍。
1、走姿稳健优美的走姿可以使一个人气度不凡,产生一种动态美。
标准的走姿是以站立姿态为基础,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排除多余的肌肉紧张,以轻柔、大方和优雅为目的,要求自然,行走时,身体要平稳,两肩不要左右摇摆晃动或不动,不可弯腰驼背,不可脚尖呈内八字或外八字,脚步要利落,有鲜明的节奏感,不要拖泥带水。
茶道活动中走姿还需与服装的穿着相协调。
根据穿着服装不同,有不同的走姿。
男士穿长衫时,要注意挺拨,保持后背平整,尽量突出直线;女士穿旗袍时也要求身体挺拨,胸微挺,下颌微收,不要塌腰撅臀。
走路的幅度不宜大,脚尖略外开,两手臂摆动幅度不宜太大,尽量体现柔和、含蓄、妩媚、典雅的风格;穿长裙时,行走要平稳,步幅可稍大些,转动时要注意头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尽量不使头快速转动,要注意保持整体造型美,显出飘逸潇洒风姿。
2、转身在走动过程中,向右转弯时右足先行,反之亦然,在来宾面前,先由侧身状态转成正身面对。
离开转身时,应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不要当着宾客掉头就走。
回应别人的呼唤,要转动腰部,脖子转回并身体随转,上身侧面,而头部完全正对着后方,眼睛是正视的。
微笑着用眼看人,这种回头的姿态,身体显得灵活,态度也礼貌周到。
3、落座入座讲究动作的轻、缓、紧,即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自然转身后退,轻稳地坐下,落座声音要轻,动作要协调柔和,腰部、腿部肌肉需有紧张感,女士穿裙装落座时,应将裙向前收拢一下再坐下。
起立时,右脚抽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4、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膝盖,两个膝盖并起来,不要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
单膝跪蹲左膝与着地的左脚呈直角相屈,右膝与右手尖同时点地。
单膝跪蹲常用于奉茶,桌面较高时,可用单腿半跪式,即左脚向前跨膝微屈,右膝顶在左腿小腿肚处。
5、递物和接物递物的一方要使物品的正面对着接物的一方。
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需将尖头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接物时除用双手外,应同时点头示意或道谢。
茶艺的要素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的表现形式。
茶艺的精湛除了技艺上的优美外,更重要的是能将茶道的精神是大限度的表现出来。
茶艺精湛应具备“四要素”,即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美。
茶品以形、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轻、甘、活、冽区别优劣,火以活火为上,器以妙器(适合茶叶的器具)为佳。
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学的出现、火候之掌握、茶具之发展历史无不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与茶道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一、精茶茶艺的第一真功夫是识茶,就是能准确地品评茶叶的品质,说出其产地。
评茶评的是茶的形、色、香、味。
形:指茶叶的外表形状。
不同的茶该具备的形状特征。
色:指干茶的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
因制法不同,茶叶可呈现出红、绿、黄、白、黑、青等不同的茶叶和茶汤色泽。
香:指茶叶经开水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包括干茶的香气。
香气类型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等。
味:指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
有浓厚、浓鲜、醇和、醇厚、平和、鲜甜,苦、涩、粗老味等味觉。
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
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
二、真水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
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清代有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