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和常见类型介绍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和常见类型介绍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和常见类型介绍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和常见类型介绍

1、有些冠心病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

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

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

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3、少数冠心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

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

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

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

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

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

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2、心绞痛型

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心肌梗塞(死)型

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

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4、缺血性心肌病型

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5、猝死型

目前认为,该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

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1、备足饮用水。锻炼时间不能太长,当天气闷热湿度大时,应

减少外出。另外,室内空调不宜过低,保持在26度左右最适宜。外

出回来后千万别马上进入空调房,因为冠心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自

我调节体温能力不足,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是,容易导致血压飙升。

2、雷雨天气特别多的夏天,气压容易突然降低,这是人的心跳

会加快,导致心肌缺氧。如果遭受雨淋,体内体外温度形成鲜明反差,心脏经受不起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易诱发冠心病。尤其是老

年人,由于抵抗力相对比较差,体内应急反应缓慢,遭雨淋后诱发

冠心病的概率是年轻人的3倍。夏天容易感冒,细菌乘虚而入,若

不及时治疗,往往加重心脏病病情。而感冒也是心梗急性发作、肺

心病发生心衰或合并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3、炎热天气下,人们的情绪容易失控,此时应该保持良好心态,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各脏器功能正常,血流通畅,远离心

梗的威胁。冠心病患者夏天起居要有序,如果入睡比较晚,不宜太

早起床,中午要适当补充睡眠。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

床后最好喝一些开水。

4、冠心病患者要戒烟限酒,饮食清淡一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

腻或高脂肪食物。如果可以的话,多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

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当然,冠心病患者还要保持大便通畅,要

养成每日一次定时排便的习惯。

看过“引起冠心病的原因”的人还看了: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3、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4、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5、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2、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 2、记录出入量 3、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护理措施】 1、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8、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9、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10、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4、腹泻 【护理措施】 1、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2、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3、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 4、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7、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 8、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 9、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10、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5、尿失禁 【护理措施】 1、评估尿失禁的原因 2、促进排尿:确保排便时舒适而不受干扰。 3、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4、评估病人参加膀胱功能再训练计划的潜力(认识、参加的意愿、改变行为的意愿)。 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导尿。 6、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尿失禁可以治愈或是可以控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6、睡眠型态紊乱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3)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厚度适宜。 (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 2、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2)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3、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1)在病人休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2)如果小便干扰,让病人限制夜间液体摄入量,并在睡前排尿。 4、和病人制定白天活动时间表。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喝咖啡、浓茶和酒。 (3)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4)缓解疼痛,给予舒适的体位。 (5)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7)起居有规律。 6、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病人床头。 7、遵医嘱给安定并评价效果。 8、对焦虑的病人: (1)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 (2)陪伴病人,向其解释病情、治疗、检查方面的情况,使其放心。

冠心病教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硬化: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并且有脂质积聚;在受累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体循环系统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最多见。 病因 一、年龄、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快。女性发病率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 60%~7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 四、吸烟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病理解剖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时从内膜开始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复合病变三类变化。 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将其细分为6型 Ⅰ型脂质点。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为小范围的巨噬细胞含脂滴形成泡沫细胞积聚。 Ⅱ型脂质条纹。动脉内膜见黄色条纹,为巨噬细胞成层并含脂滴,内膜有平滑肌细胞也 含脂滴,有T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外间隙也有少量脂滴。脂质成分主要为胆固醇酯,也有胆 固醇和磷脂。其中在Ⅱa型出现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多,进展快;Ⅱb型内膜薄,平滑肌细胞少,进展慢。 Ⅲ型斑块前期。细胞外出现较多脂滴,在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形成脂核,但尚未形成脂质池。 Ⅳ型粥样斑块。脂质积聚多,形成脂质池,内膜结构破坏,动脉壁

变形。 V型纤维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呈白色斑块突入动脉腔内引起管腔狭窄。又分Va型、Vb型(斑块内含脂质更多,成层分布)和Vc型则所含胶原纤维更多。 Ⅵ型复合病变。为严重病变。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 病理生理: 受累动脉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其管腔连渐变窄甚至完全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动脉壁功能受损。视受累的动脉和侧立循环建立情况的不同,可引起整个循环系统或个别器官的功能紊乱: 在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的情况下使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产生缺血、纤维化或坏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纤维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或脑萎缩;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或肾脏萎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坏疽等。 分期和分类: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 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但临床上各期并非严格按序出现,各期还可交替或同时出现。 无症状期或称隐匿期 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 坏死期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壁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 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1、一般表现可能出现脑力与体力衰竭 2、主动脉粥样硬化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症状。 5、肾动脉粥样硬化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导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在小编给大家提供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二、冠心病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1、无症状型冠心病(或称隐匿型冠心病):临床上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发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 2、心绞痛型冠心病:表现为发作性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出现压榨性或紧缩疼痛,发作频率为1日多次,数天1次或数周1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同时伴有心慌、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续性胸痛,伴有大汗淋漓,频死感,大约50%-81.2%的病人发病前会有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等表现。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慌,心跳时快时慢的,伴有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夜间不能平卧入眠,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三大主体症状。 5、猝死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一过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所致。可无任何先兆发生,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 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诱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误吸或窒息防范措施

误吸或窒息防范措施 一、预防 1.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有关药物的副作用的反应,对年老病人和服用抗精神病药 物的病人,注意观察喉肌功能,有明显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人,应酌情在餐前给予拮抗剂或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副作用较轻的药物。 2.做好饮食护理 病人进餐时,护士要守护在病人的身边,最好进半流质或易嚼碎易咽的食物,进干食时尽量将食物泡软后再进食,对于兴奋病人及年龄较大的病人,进餐时应专人看护,对于心肺 功能低下的病人,可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吃得过饱,避免增加心肺负担。特别在进早餐时,护理人员少,更不应忽视。另外,电休克治疗前不宜进食,治疗后意识丧失未清醒者,不宜过早进食。 3.加强饮食管理 对暴饮暴食的病人,应让其单独进食,专人看护,避免抢食或大口进食,不要将剩下的 馒头、花卷带回病室。在家属探视时,护士要对家属在饮食种类上进行宣教,防止意外发生。 4.密切观察 进餐前要组织好病人,密切观察每个病人的进食情况,若有异常要及时作出判断,患者 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颜面青紫,烦躁不安或抽搐,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应首先考虑为噎食,立即组织对病人抢救。 二、急救与处理 1.发现病人噎食,应立即报告医生,将病人就地平卧,用开口器将病人嘴张大,用手抠出病人口中的食物,或将病人上身趴于床上,叩击后背抠取食物,食物取出后,给予吸氧,观察病情变化。 2.将病人抱起倒立,使病人头后仰,用一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方1?2厘米部位刺人气管,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注意防止并发症 的发生。 3.工作人员位于病人背面,将其环抱,一手掌合并在另一手背上,按在剑突和脐之间的部分,用力向上方做冲击性挤压,使隔肌上移,推动胸廓,使气管向喉口部冲击,如此反复,直到食物取出。

冠心病如何分型

冠心病如何分型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冠心病如何分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心脏性猝死可发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这里主要说的是冠心病中的一个类型,叫做不稳定斑块,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小,没有堵塞血管,所以平

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危重病人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误吸是危重病人经口进食时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救治,可引发吸人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病程延长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误吸的原因 1 由于危重病人身体虚弱,咳嗽无力,吞咽、呕吐、咳嗽反射相应减弱,咀嚼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等原因,进食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误吸。 2 气管拔管后也是发生误吸的高危时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发生延迟性误吸的原因是会厌反射未完全恢复,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常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以及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 3 对危重病人经口进食的能力评估不足,未慎重根据病情选择食物和进食途径时,极易发生误吸事件。另外,对进食的指导和观察不够细致,未能对患者强调不合适的食物会严重影响病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进食过程未认真观察,每口食物是否被完全咀嚼顺利地吞下,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量的残余食物等。 预防措施 1 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 2 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 3 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 4 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 5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误吸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烫伤原因:住院期间单纯使用热水袋取暖烫伤; 偏瘫肢体热水袋烫伤; 麻醉术后热水袋烫伤; 中医拔火罐艾条炙、理疗致烫伤; 红外线烤灯致烫伤; 高频电刀铅板接触肢体皮肤意外放电烫伤; 高频电刀开关失灵致皮肤烫伤; 新生儿洗澡烫伤。

诊断冠心病的必备条件.

诊断冠心病的必备条件 黄绍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包括以下五种类型,即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及猝死型,而其中任何一型都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引起。因此,临床上我们必须掌握严格的诊断标准,决不能轻易下冠心病的诊断,以免为患者带来精神上的负担和躯体上的损害,并且造成药品的极大浪费。其诊断条件主要包括: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肌病等证据。 (2)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无其它原因(如各种心脏病、显著贫血、阻塞性肺气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应用洋地黄药物及电解质紊乱等)可查。如病人仅有心电图的缺血表现,而无心绞痛者可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以及乳头肌功能失调,而不能用心肌疾病或其他原因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的两项者:①高血压病;②高胆固醇血症;③糖尿病。 冠心病的预防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 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 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 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 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亦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始发自儿童时代而持续进展,通常在中年或中老年出现临床症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脂质和坏死组织的聚集,因此以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现在认为,本病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病变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T 淋巴细胞的聚集;其次是包括胶原、弹性纤维及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第三是脂质,其中主要含胆固醇结晶及游离胆固醇和结缔组织。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及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是否易导致急 性缺血事件的发生。【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factors)。主要有:(一)血脂异常 血脂在血液循环中以脂蛋白形式转运,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等密度脂 蛋白(I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各种脂蛋白导致粥样硬化

的危险程度不同: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如乳糜微粒和VLDL被认为不具有致粥样硬化的作用,但它们脂解后的残粒——分别为乳糜微粒残粒和IDL——能导致粥样硬化。现已明确VLDL代谢终末产物LDL以及脂蛋白(a)(Lp(a))能导致粥样硬化,而HDL则有心脏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是指循环血液中的脂质或脂蛋白的组成成分浓度 异常,可由遗传基因和/或环境条件引起,使循环血浆中脂蛋白的形成、分解和清除发生改变。最近完成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FATS、REGRESS、CARE)采用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脂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降低血脂可以使各种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脑血管意外等)的危险性降低高达30%。其中心肌梗死危险性的下降高达62%。另外,调整血脂治疗后,粥样硬化病灶可以减轻或消退。 (二)高血压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中进行的许多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都确定高血压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直接相关。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在40~70岁之间,血压在115/75mmHg 至185/115mmHg的个体,收缩压每增加20mmHg、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一倍,临床研

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发生误吸时的应急程序和流程 1.当发现患者发生误吸后,立即使患者采取侧卧位,头低脚高,并 同时通知医生。 2.扣拍背部,必要时负压吸引快速将吸入物排除或根据吸入物不同, 采取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 3.若误吸物排出,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若误吸物未排除、 危险未解除,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观察生命体征。 4.通知家属,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货给予心理支持。 5.做好护理记录。 6.分析误吸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患者发生误吸时的护理流程 患者发生误吸后 误吸物排除 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 告知病人、家属病情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侧卧位、头低脚高 扣拍背部,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快读将吸入物排除货根据唔系无不同,采 取正确急救处理措施 通知主管医生 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观察生命体征 若误吸物未排除、危险未解除 做好护理记录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交待病情及注意 事项 分析误吸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评估 异物误吸于气管后呛咳、呼吸困难;突发呛咳、哽 气、喘鸣伴闭气

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 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患者神志清醒: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按压上腹部,另一手拍背。患者昏迷状态: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医护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对患者进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5、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安慰患者和家属,给予心理护理。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6、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二)程序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冠心病简介

冠心病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冠心病有哪些症型,各类型有何症状?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及我们通过多年上万例患者观察,按西医的观点将其归纳为: 一、隐性冠心病(无症状型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有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心绞痛),多在3—5分钟内消减,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疗效显著,由于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三、心肌梗塞型冠心病:症状严重,胸骨后剧痛(或无),数小时至数天,硝酸甘油无效,有心肌坏死现象、血清酶学异常升高以及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常并发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表现,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以前称“心肌硬化”,近来有人称“缺血型心肌病”。问题的关键是冠心病症状不典型的多种多样表现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如老年人心绞痛,表现为气短或胸闷、牙痛、颈项痛、上腹痛,也可以是短暂脑缺血发作。老年人心肌梗塞无痛者较多,常以左心衰、休克、心律失常或脑血管缺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昏厥、精神异常、恶心呕吐等。 在治疗中,西医只能起到暂时控制症状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就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只要辩证准确治疗效果相当明显,可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调整阴阳平衡,从而使心脏功能渐渐趋于正常,按其症状临床上大体分为如下几种症候: [寒凝心脉]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天气寒冷或迎寒风则心痛易发作或加剧,甚则手足不温,冷汗出,气短心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紧,苔薄白。 [火邪热结] 症状:心中灼痛,口干,烦躁,气粗,痰稠,或有发热,大便不通,舌红,苔黄或糙,脉数或滑数。 [气滞心胸]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阵,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怀不畅则诱发、加剧,或可兼有腕胀,得暖气、矢气则舒等症,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痰浊闭阻] 症状:可分为痰饮、痰浊、痰火、风痰等不同症候。痰饮者,胸闷重而心痛轻,遇阴天易作,咳痰,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兼湿者,则可见口粘,恶心,纳呆,倦怠,或便软等症。痰浊者,胸闷而兼心痛时作,痰粘苔白腻带干,或淡黄腻,若痰稠,色或黄,大便偏干,苔腻或干,或黄腻,则为痰热。痰火者,胸闷,心胸时作灼痛,痰黄稠厚,心烦,口干,大便干或秘,苔黄腻,脉滑数。风痰者,胸闷时痛,并见舌偏瘫,眩晕,手足颤抖麻木之症,苔腻,脉弦滑。 [瘀血痹闭] 症状: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可由暴怒而致心胸剧痛。苔薄、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心气不足]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白,或易汗出,舌淡红胖,有齿痕,苔薄,脉虚细缓或结代。 [心阴不足] 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兼胸闷心悸征仲,心烦不寐,头晕,盗汗口干,大便不爽,或有面红升火之象,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心阳亏虚] 症状: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寒,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苔白或腻,

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老年科是病人发生误吸高风险的科室,近几年,我科偶有病人发生误吸,并有致死的病例,分析了这些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到声门以下气道,而不是象正常时候,全部食物随着吞咽动作顺利进入到食道。 一、原因分析 1、疾病因素。误吸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以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假性球麻痹,恶性肿瘤术后为主。病人多数生活不能处理,长期卧床、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驰,吞咽,咳嗽反射减弱。 2、与食物种类,喂食方式不当有关。没有根据病情制定饮食种类,喂食时体位 不正确,喂食过快,喂食后即予平卧,翻身或其他较大激性操作。 3、药物因素。使用镇静抗精神药物或茶碱类,阿托品类药物,药物副作用引起 吞咽咳嗽反射迟钝。 4、其他因素:抽搐发作呕吐,痰多喂食,引起病人的误吸。 二、防范措施 1、对所有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饮食,吞咽功能的评估。不仅对新入院患者,对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也应进行动态评估,每周或10天一次。吞咽障碍的患者启用吞咽困难护理单,床单位挂防误吸标识,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需留置胃管。 2、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种类。软食、半流,流质、糊状或菜泥等,既能保 证病人营养摄入又能减少误吸发生。

3、指导正确的喂食技巧。痰多无力咳嗽的患者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排痰,进食前应吸净痰液。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进食,精力要集中不要谈话,喂食时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床头摇高30-40度,速度要慢,待口腔内食物完全吞下才喂第二口。刚睡醒的患者应适当刺激,使其在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喂食后以温开水漱口。喂食完毕后,至少30分钟才能平卧,避免翻身,吸痰等较大刺激性操作。喂食后30分钟内要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是否有呕吐发生。 4、观察药物副作用,对有流延吞咽迟钝的患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调整治疗 方案。视情况采用合适喂食方式,或病情好转才喂食。 5、对病人、护工,陪人、做好宣教工作,为他们讲解正确的进食喂食技巧,误 吸的先兆,及表现,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准确反映病情,一旦发生误吸,能及时进行抢救。 6、对有误吸高风险,没有留陪人的病人应集中安排靠近护士站的房间,护士方 便病情观察及抢救。护工集中看护。护工、护士都要对病人进食情况进行交接班工作。 老年患者发生误吸致死率比较高,为减少误吸的发生,重在预防,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多做宣教工作,加强巡视,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进行抢救,并安置监护病房,专人看护,重点交接班。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86681013711814537238277022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护理诊断及措施 (3)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3、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4、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5、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2、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 2、记录出入量 3、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护理措施】 1、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8、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9、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10、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4、腹泻 【护理措施】 1、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2、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3、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 4、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7、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 8、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 9、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10、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5、尿失禁 【护理措施】 1、评估尿失禁的原因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得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得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

由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得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就是一致得,冠心病规范化防治得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得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简称,就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得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得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 O)发表得“缺血性心脏病”得命名与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与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得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什么人容易患冠心病? 1.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2.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饮食: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多的人也易患本病。 3.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有高血压表示心脏需加倍工作。心脏病发作的机会也越高。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4.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5.体重超重,患冠吣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6.如果是从事经常坐着不动的工作,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可能性就比从事包括体力劳动在内的工作者要大。缺少运动心脏不强壮者得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两倍。 7.如果是女性,已年过35岁,并且在服用避孕药,就较采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妇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8.高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本病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本病。血胆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过200毫克(5.2mmol/L)。含量越高,危险性就越高。 9.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心绞痛分类及分型

心绞痛分类及分型 参照WHO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心绞痛归分为: ①劳累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②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指劳累型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诱发因素的程度大致相同,且每次发作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的时间相似(3~5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内起效。 ③初发型心绞痛(initialonsetanginapectoris):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型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 ④恶化型心绞痛(acceleeratedanginapectoris):原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在3 个月内疼痛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也可逐渐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 ⑤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为疼痛发生与体力或脑力活动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而与冠脉血流贮备量减少有关。疼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包括:⑥卧位型心绞痛(anginadecubitus):休息或熟睡时发生,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⑦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variantangina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ECG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与之相应导联ST段压低,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 ⑧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或1小时以上,但无客观证据,常为心肌梗死前奏,故又称梗死前综合征。 ⑨梗死后心绞痛(postinfarctionanginapectoris):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随时有再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⑩梗死前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中的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的总称。 ?混合型心绞痛:其特点为患者即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亦可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时发生心绞痛。包括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的总称。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劳累性心绞痛中的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及各型自发型心绞痛,以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 治疗原则: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耗氧量,恢复缺血心肌氧供需间的平衡,同时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减少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老年科是病人发生误吸高风险的科室,近几年,我科偶有病人发生误吸,并有致死的病例,分析了这些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到声门以下气道,而不是象正常时候,全部食物随着吞咽动作顺利进入到食道。原因分析一、1、疾病因素。误吸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以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假性球麻痹,恶性肿瘤术后为主。病人多数生活不能处理,长期卧床、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驰,吞咽,咳嗽反射减弱。 2、与食物种类,喂食方式不当有关。没有根据病情制定饮食种类,喂食时体位不正确,喂食过快,喂食后即予平卧,翻身或其他较大激性操作。 3、药物因素。使用镇静抗精神药物或茶碱类,阿托品类药物,药物副作用引起吞咽咳嗽反射迟钝。、其他因素:抽搐发作呕吐,痰多喂食,引起病人的误吸。4二、防范措施1、对所有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饮食,吞咽功能的评估。不仅对新入院患者,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也应进行动态评估,每周或10天一次。吞咽障碍的患者启用吞咽困难护理单,床单位挂防误吸标识,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需留置胃管。、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种类。软食、半流,流质、糊状或菜泥等,既能保证病人营养2. 摄入又能减少误吸发生。3、指导正确的喂食技巧。痰多无力咳嗽的患者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排痰,进食前应吸净痰液。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进食,精力要集中不要谈话,喂食时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床头摇高30-40度,速度要慢,待口腔内食物完全吞下才喂第二口。刚睡醒的患者应适当刺激,使其在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喂食后以温开水漱口。喂食完毕后,至少30分钟才能平卧,避免翻身,吸痰等较大刺激性操作。喂食后30分钟内要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是否有呕吐发生。4、观察药物副作用,对有流延吞咽迟钝的患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视情况采用合适喂食方式,或病情好转才喂食。5、对病人、护工,陪人、做好宣教工作,为他们讲解正确的进食喂食技巧,误吸的先兆,能及时进行抢救。一旦发生误吸,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及表现,准确反映病情,6、对有误吸高风险,没有留陪人的病人应集中安排靠近护士站的房间,护士方便病情观察及抢救。护工集中看护。护工、护士都要对病人进食情况进行交接班工作。老年患者发生误吸致死率比较高,为减少误吸的发生,重在预防,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多做宣教工作,加强巡视,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进行抢救,并安置监护病房,专人看护,重点交接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