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合集下载

片剂的剂型[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片剂的剂型[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片剂的剂型[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一、剂型的定义和界定(一)定义药物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者诊断人类疾病,能够对自我保健机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根据来源可以将药物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中药与天然药丸,第二类是化学药物,第三类是生物技术药。

中药与天然药主要是传统的蕨麻、动物药和节肢动物一些矿物质类的药。

有些植物草药的全草,或者是根、茎、叶、花叶其中的某一部分。

动物药物可以是整个动物,例如蚯蚓、全蝎,也可以是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者是分泌物,如虎骨、牛黄等等。

矿物质有朱砂、石膏等。

化学药物就是西药,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有效途径得来的。

生物技术药是通过基因重组、发酵、核酸合成等生物获得技术取得的药,例如抗生素、疫苗、胰岛素等。

这些药物都就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也就是说不能反之亦然直接主要用于患者,他们必须制订成一定大小、形状或者形态以后,才能给予患者,这种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为形式就是剂型。

因此,剂型的定义就是为了病理适合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或者是公共安全的需要,而置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一般来说都重蹈覆辙是先有药物再有剂型。

以中药为例,最早神农尝百草,发现了很多中草药,治病的时候,有一些是可以轻易服用的,但是大多数需将药材煎煮浓缩以后喝这个样汤。

这也就是最早的木斯里。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等实际需要,又陆续出现了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现在中药不仅有传统的剂型,还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西药的剂型。

当然西药也是一样的,从最早的煮液剂,逐渐开发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以及缓控式制剂等等。

各种剂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

首先是病情的需要。

病情有轻重缓急,急症或者是重症就需要尽快控制病情,那就设法需要药物进入人体后尽快起效,因此出现了注射剂型,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需要需要长期用药,使用注射剂就不合适了,口服剂型才方便使用便于患者长期食用。

再有就是患者的需要,患者有男女老幼,婴幼儿,幼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很好地吞服非常重要药片和胶囊剂,因此就开发下来了栓剂、分散片、滴剂等剂型,便于婴幼儿服用。

常用药物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5、皮肤用药
点击添加文本
皮肤用药前,首先应清洗 患处并擦干,其次不要用 手涂药,最好用棉纤涂擦, 然后按摩患处1-2分钟, 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6、气雾剂
冬天将来临,鼻炎和哮喘患者增多,他们多半会 使入用鼻气腔雾内点剂,击。 按添加在下文使喷本用雾鼻阀腔时气,雾不剂可点击时吸添,气加应,文本将以喷免嘴药伸物 随气流进入肺部,产生不良反应。 在使用肺部气雾剂时,除去罩帽,瓶身倒置,将 罩口含在口中,对准咽部,先呼气,在深深吸气 的同时立即按压阀门,使药雾充分吸入肺部,屏 息10秒中。如须再次吸入,至少等1分钟。 注意事项点击:添如加有文本药水进入口腔,点击不添可加咽文本下,须用 水漱口数次。用药以后,须用温开水漱口数次, 防止残留药物对口腔或消化道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点:击切添记加文不本可干吞药片,点不击可添喝加文水本过少, 不可吃完药就躺下,否则会使服下的药片粘附 在食道上,导致食管炎症、溃疡,甚至穿孔等 不良反应。
3、栓剂
用时将栓剂取出,以少量 温水湿润后点,击戴添加上文指本 套, 轻轻塞入肛门内。对于起 全身作用的栓剂,需塞入 肛门内2厘米处,以达到 直肠部位,保证药物吸收。 对于起局部点作击添用加(文如本治疗外 痔和肛裂)的栓剂,仅塞入 肛门口即可。给药后,丢 掉指套,清洗双手。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可产生严重不良
后果甚至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禁止使用。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对婴幼儿第一次出牙
期影响甚大,也可引起婴幼儿骨发育不良,
因此8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 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 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 应出现,点如击有添就加文必本须立即停止 点击添加文本 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 指某些药的毒副作用可对婴幼 儿机体、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需慎重使用。如氨基糖苷类药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不良 反害应,表因现此点为这击肾 类添加脏药文和必本听要神时经在的医损师 点击添加文本 指导下,严格掌握剂量及疗程, 特别提示婴儿应慎重使用。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固体剂型:1.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其特点是易储藏、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广泛用于临床。

但片剂只适合服用量较小的药物,不能应用于溶解速度慢、易吸湿、需缓释的药物。

2.胶囊剂:胶囊剂是把药物封装在胶囊中,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对于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药物具有遮光、掩味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药物的稳定性,便于患者服用。

3.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通过混合、粉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剂型,其特点是颗粒较大,易于溶解和咀嚼,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服用,常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

4.干混剂:干混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水溶剂的固体物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可以提供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不同症状的需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注射剂:注射剂是在生物体内引入药物的剂型,常用于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作用或口服不可行的患者。

注射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用途广泛。

但注射剂的制备复杂,使用限制较多,需经医护人员专业操作。

6.口腔剂:口腔剂包括口服溶液、口服悬浮液、咀嚼片、含片等,适用于治疗较表浅的口腔疾病。

口腔剂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具有较快的作用速度。

二、液体剂型:1.滴剂:滴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通过滴定器滴入眼、耳、鼻等部位的液体制剂。

滴剂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常用于眼耳鼻等局部病变的治疗。

2.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酒精或甘油等溶媒中,便于口服和吞咽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药物作用迅速。

3.口服悬浮液:口服悬浮液是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需要在使用前摇匀,并且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

口服悬浮液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不能咀嚼或溶解的药物。

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同时发挥多种药物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概述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1.片剂的概念
片剂指的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2.片剂的特点
片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加压而制得的一种密度较高、体积较小的固体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因而产品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片剂成本及售价都较低。

其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制成速效、长效、咀嚼、口含等不同的类型。

3.片剂的种类
除了最常用的口服普通压制片以外,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4.片剂的质量要求
(1)硬度适中;
(2)色泽均匀,外观光洁;
(3)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
(4)符合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的要求;
(5)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6)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例题:
下列关于片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A.片剂可以有速效、长效等不同的类型
B.片剂的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C.片剂的生产成本及售价较高
D.片剂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方便
E.片剂为药物粉末(或颗粒)加压而制得的固体制剂正确答案:C。

药物剂型与合理使用

药物剂型与合理使用
文/凌静

正确选择并使用,对不具备医药学专业 背景的大众,该如何通过药物剂型来了 解并合理使用药物呢?
剂型(滴眼剂、眼膏剂等)、鼻黏膜给 药剂型、直肠给药剂型、阴道给药剂型、 耳部给药剂型等。不仅如此,片剂又有 肠溶片、包衣片、薄膜衣片、糖衣片、
什么叫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 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 床使用的最终形式。按给药途径分,有
分散片、咀嚼片、泡腾片、缓释片、控 释片等不同剂型,胶囊剂也有硬胶囊、 软胶囊、肠溶胶囊、控释胶囊、缓释胶 囊等不同剂型,各种剂型都标注在包装 盒上的药品名称之后,我们可以很方便 地了解手中的药物是什么剂型。 同一种药物可有不同剂型,不同剂 型在给药途径、吸收速率、药物稳定性 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 同的治疗作用、不同的作用速度、不同 的毒副作用。所以,如果不合理地使用 制剂。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健康浙商◆名医名家
常用剂型不合理使用的后果?
1.片剂使用不当。 对一些吞咽困难的人,尤其是老年 人和儿童,其家人往往会将片剂掰碎或 研磨服用,一般裂痕片和分散片虽可以 分服,但对其他片剂来说,这样做可能 会导致使用剂量不准确,易被污染,影 响疗效,产生毒副作用。 如片剂包衣能掩盖药物散发的不良 气味,使服用更加顺利,可减少胃液对 药物的破坏,减少毒副作用,使其在特 定部位发挥临床疗效,但切割后服用则 达不到这些目的了。 有些药物只有在肠道中才能够更好 地被吸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 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 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肠溶衣。 如果把肠溶衣片进行分割后服用,就会 加速胃液对药物的破坏,无法到肠道发 挥较好作用,同时会加重药物的刺激作 用,发生毒副作用。 缓释片一般药效保持12小时。每日 服用2次.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茶碱缓 释片等。控释片一般恒速释放保持药效 在体内24小时,比缓释片维持时间更长, 无“峰谷”现象,可更好地发挥疗效。 当缓释片被掰碎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 会被破坏掉,药物迅速释放,达不到缓 释和长效的目的,快速释放还可导致体 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引起药物中毒。 且缓释片、控释片所含的剂量比较大, 破坏药物剂型后,血药浓度快速上升, 体内血药浓度波动大,会发生毒性反应。 缓释和控释剂型的不合理应用还表现为 用药次数不够或过多,导致机体血药浓 度过低或过高,不利于发挥药物应有的 疗效,甚至因用药次数增加导致服用剂 量增加而发生不良反应。 临床中有把口服的己烯雌酚片、甲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胶囊剂,注射剂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胶囊剂,注射剂

1、皮下注射剂多为(A )
A、水溶液
B、混悬液
C、油溶液
D、以上均可
2、WHO指出每人每年平均注射药品数小于(A)种
A、1
B、2
C、3
D、4
3、仅供肌内注射的注射剂剂型是(C )
A、溶液型注射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4、胶囊剂分为(C )类
A、2
B、3
C、4
D、5
5、关于静脉给药叙述错误的是(D )
A、生物利用度是100%
B、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
C、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药物直接进入血管,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
D、油溶液和一般混悬型注射液也可静脉注射
6、肌内注射剂应小于(C )
A、1ml
B、2ml
C、5ml
D、10ml
7、关于胶囊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 )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减小药物刺激性
B、生物利用度高,显效较片剂快
C、可延缓或定时释放药物
D、以上都是
8、关于注射剂溶媒和附加剂叙述正确的是(D )
A、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增溶剂
B、聚山梨酯---增溶剂
C、亚硫酸盐---抗氧剂
D、以上都是
9、水不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D)
A、溶液型注射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10、(C )常用于过敏试验或诊断
A、肌内注射剂
B、皮下注射剂
C、皮内注射剂
D、以上均可。

常用的药物剂型

常用的药物剂型

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任何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均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药物的剂型,简称药剂。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同一种药物还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患者使用方便,易于接受,不仅药物用量准确,同时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有时还可减少毒副作用,也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

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

现选择最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1、注射剂:简称针剂,包括无菌或灭菌的溶液、水针剂、油针剂及粉针剂等,注射剂必须无菌、无热源、安全、稳定。

一般来说,粉针剂在使用前要用适当的溶媒溶解,如青霉素盐等;另外一些粉针剂如罗氏芬,为了减轻肌肉注射时的疼痛,还专门配有利多卡因溶液作为溶媒。

2、片剂:指药物与适当的辅加成分混匀后通过加工制成的片型制剂,主要供内服。

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一般包括普通压制片、糖衣片、缓释片、控释片、泡腾片、多层片等.对缓释片及控释片,服药时应将整片药吞下,一旦被嚼碎,就起不到特定的作用。

3、胶囊剂:根据装入药物所用胶囊材料不同,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等,一般供口服用.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特殊异味,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缓释胶囊可延缓药物的释放;肠溶胶囊可保证遇胃酸后易被破坏的药物的药效.因此,胶囊剂应整个服用,不可研末服用。

4、溶液剂:一般指药物的内服或外用溶液,其溶媒多为水、醇或油类,溶液剂的剂量容易掌握和调整,而且药物分散度大,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奏效快。

5、颗粒剂:又称冲剂或干糖浆.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尤其多用于儿科。

6、软膏剂:将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一种易涂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经皮肤吸收后,亦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7、栓剂: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通常用于肛门塞入作全身或局部治疗,少数用于阴道、尿道。

2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汇总

2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汇总

目录第一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片剂2 胶囊剂3 颗粒剂4 散剂5 丸剂6 膜剂7 液体制剂8 眼用制剂9 凝胶剂10 软膏剂11 栓剂12 气雾剂13 喷雾剂14 粉雾剂15 贴剂16 注射剂17 植入剂第二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1普通片及咀嚼片2缓释片及控释片3泡腾片及分散片4 舌下片及口含片5 胶囊剂6 散剂及颗粒剂7 丸剂8 滴眼液9 滴鼻液10 滴耳液11 栓剂12 透皮贴剂13 气雾剂14粉吸入剂15鼻喷雾剂16注射剂第三部分药品的储藏第一部分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药物治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为保证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我们应当掌握每种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常用药物剂型及其特点。

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成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临床常用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 片剂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以圆片状最多,也有异形片状(三角形、椭圆形、棱形等)。

1.1 片剂的主要特点:优点:①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②化学稳定性较好,因其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可通过包衣加以保护;③携带、运输、服用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根据临床医疗的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片剂,如分散片(速效)、控释片(长效)、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口含片等。

不足之处: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1.2 片剂的分类片剂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用片剂、口腔用片剂和外用片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沈芊一、剂型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药物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者诊断人类疾病,能够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根据来源可以将药物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中药与天然药,第二类是化学药物,第三类是生物技术药。

中药与天然药主要是传统的植物药、动物药和一些矿物质类的药。

有些植物药用植物的全草,或者是根、茎、叶、花果其中的某一部分。

动物药可以是整个动物,例如蚯蚓、全蝎,也可以是动物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者是分泌物,如虎骨、牛黄等等。

矿物质有朱砂、石膏等。

化学药物就是西药,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得来的。

生物技术药是通过基因重组、发酵、核酸合成等生物技术获得的药,例如抗生素、疫苗、胰岛素等。

这些药物都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用于患者,他们必须制订成一定大小、形状或者形态以后,才能给予患者,这种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形式就是剂型。

因此,剂型的定义就是为了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者是预防的需要,而置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一般来说都是先有药物再有剂型。

以中药为例,最早神农尝百草,发现了很多中草药,治病的时候,有一些是可以直接服用的,但是大多数需将药材煎煮浓缩以后喝这个样汤。

这也就是最早的汤剂。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等实际需要,又陆续出现了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现在中药不仅有传统的剂型,还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西药的剂型。

当然西药也是一样的,从最早的煮液剂,逐渐开发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以及缓控式制剂等等。

各种剂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

首先是病情的需要。

病情有轻重缓急,急症或者是重症就需要尽快控制病情,那就需要药物进入人体后尽快起效,因此出现了注射剂型,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使用注射剂就不合适了,口服剂型才便于患者长期食用。

再有就是患者的需要,患者有男女老幼,婴幼儿,幼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很好地吞服药片和胶囊剂,因此就开发出来了栓剂、分散片、滴剂等剂型,便于婴幼儿服用。

还有就是用药部位的需要,有些疾病是需要全身用药的,而有些疾病则是局部的,例如细菌性的结膜炎、老年性的白内障等等,这些疾病是没有必要全身用药的,因此就开发出来了滴眼剂、局部使用的药物,还有滴鼻药物,气雾剂、软膏剂等等。

当然在研究药物剂型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有些药物遇酸不稳定,像青霉素如果口服在遇酸的作用下就会被分解失去药效,所以青霉素只能制成注射剂。

而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口服到消化道中以后,就会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失效,因此,胰岛素也只有注射剂。

而口服的庆大霉素,在肠道不被吸收,因此,要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只能用注射剂。

(二)分类为了满足临床的各种需要,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了很多剂型。

在2010 年版的中国药典化学药部分,就收载了 31 种剂型,这些剂型基本上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还有临床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

为了方便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剂型的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按照形态分类,就是按照剂型外在的物理状态将剂型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像芳香水剂、溶液剂、合剂、洗剂等等都是液体剂型。

而散剂、丸剂、片剂等等都是固体剂型。

软膏剂、糊剂,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所以属于半固体剂型。

气雾剂、吸入剂等则是气体剂型。

这种剂型的分类适合于生产过程,因为同类剂型中各种药物的形态相同,它的制法也有类似之处。

例如液体剂型制备的时候多需要溶解固体制剂,也就是固体剂型多需要粉碎、混合。

而半固体剂型多需要同化或者是研匀。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分散系统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剂型分成七种。

第一种是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于分散介质中所构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

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注射剂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胶体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高分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的分散体系。

也叫做高分子溶液,包括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第三种是乳剂型,这类剂型是油类药物或者药物的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的分散体系。

例如口服的乳剂、静脉注射用乳剂等。

第四种是混悬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的分散体系。

包括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第五种是气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液体或者是固体的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主要是气雾剂。

第六种是微粒分散型,这类剂型通常是药物不同大小的微粒,呈液体或者固体状态分散,有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等。

第七种是固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的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包括片剂、散剂、颗粒剂、合剂等等。

按照分散系统分类,便于说明各类剂型内在的分散特性以及一般的规律,但是不能反应用药部位和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和制法的不同,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如注射剂就可以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等等,由于这种分法与临床应用相距比较远,大家了解即可。

和临床用药最接近的是按照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就是将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

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胃肠道给药剂型,另一类是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胃肠道指的是从胃的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可以口服的剂型,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合剂等等都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直肠给药的剂型如栓剂、灌肠剂、也可以属于胃肠道给药,但也有把它们归入黏膜给药的非胃肠道剂型的情况。

非胃肠道给药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一种是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椎管注射等等,主要的剂型就是注射剂。

非胃肠道给药的第二种方式就是黏膜给药,也就是利用眼睑的黏膜、口腔黏膜,以及尿道、阴道、肠道黏膜给药,常用的剂型有滴眼剂、滴鼻剂、舌下含片、栓剂、口腔膜剂、灌洗剂等等。

非胃肠道给药的第三种途径就是皮肤给药,主要是起局部治疗作用的剂型,像洗剂、擦剂、软膏剂等等。

第四类给药途径是呼吸道给药,也就是利用吸入使药物直接达到呼吸道,主要的剂型有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

由于这类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来分类的,能和临床使用密切结合。

因此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

( ppt8 )下面我们看这个具体的例子,这张图片显示的是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口服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它们都是口服给药,所以都是属于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但是按照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果按照形态进行分类,溶液剂它应该属于液体剂型,如果按照分散系统分类,这个溶液剂,应该是属于溶液类。

再看片剂,按照形态来说,片剂属于固体剂型。

按照分散系统来说片剂是属于固体分散类型。

胶囊剂也是这样,按照形态他是属于固体剂型,按照分散系统它应该属于固体分散类型。

混悬液,按照形态它应该属于液体剂型,按照分散系统,它应该属于混合液类。

( ppt9 )这是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用水针,注射用粉针,气雾剂,干粉吸入剂。

如果按照形态来分类,注射用水针它属于液体剂型,粉针属于固体剂型,气雾剂属于气体剂型,干粉气雾剂则属于固体剂型。

如果按照分散系统进行分类,注射用水针属于溶液类,而注射用粉针属于固体分散系,气雾剂则属于气体分散型,干粉气雾剂则属于固体分散型。

(ppt10 )这张图片也是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外用的膏、洗剂、滴眼剂和眼膏。

按照形态来分类,外用的乳膏属于半固体剂型,而洗剂是属于液体剂型,滴眼剂也是液体剂型,而眼膏则属于半固体剂型。

如果按照分散系统来分类,外用的乳膏属于乳剂型,而洗剂则属于混悬型,滴眼剂属于溶液型,眼膏则是乳剂型。

二、剂型的重要性剂型是药物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是药物的载体,它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因此剂型对于临床的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例如硫酸镁常用的剂型有三种,一种是口服溶液剂,一种是外用溶液剂,再有就是注射剂。

口服溶液剂是做泻下药用的,它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和驱虫药合用,促进虫体的排出,还可以和活性炭合用,用来治疗药物或者是食物中毒。

外用硫酸镁溶液剂,它的主要作用则是消肿止痛,发生静脉炎的时候可以用 50% 的硫酸镁溶液,外用热敷患处,有消炎、消肿的功效。

而硫酸镁的注射液,静脉滴注能够提高细胞外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从而会产生镇静,解惊、松驰骨骼肌的作用。

还能够降低颅内压,因此,临床上使用硫酸镁的静脉注射剂主要是用于惊厥、紫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以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相的治疗。

还有像这个利凡诺,1% 的利凡诺注射液主要用于中期引产,而 0.1% 到 0.2% 的溶液局部涂抹,则有杀菌作用。

实际上剂型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的情况,并不多见。

大多数药物都可以制成多种剂型,而且改变剂型后药物作用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有个别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药物的作用性质会发生改变。

就像刚才举例说明的硫酸镁和利凡诺,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和持续时间例如注射剂,吸入型气雾剂起效比较快,临床上常用于急症和重症的治疗,而片剂、缓控释制剂,植物剂等等,药效的发挥比较缓慢,属于长效制剂。

主要用于慢性疾病或者疗程长的疾病的治疗。

例如左旋氧氟沙星,既有片剂又有注射剂,如果患者的感染非常严重,体温高,就需要使用注射剂尽快控制感染的症状。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剂一般是一天一次,一次0.4 克,或者是一天两次,一次0.2 克。

但是由于注射剂必须到医院使用,对于门诊患者不方便,因此,一旦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就可以改为口服剂型,患者可以在家里服用。

再有就是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有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三种剂型。

硝苯地平的缓释片和控释片,由于改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起效,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有效浓度,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因此,患者服药的次数可以减少。

(三)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同一药物可以有不同的剂型,他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也有不同。

例如氯霉素有注射剂、片剂和滴眼剂。

对于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是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和剂量有关的、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 25 毫克每升的患者,临床表现就是贫血,可以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另一种是和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常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绝大多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静脉或者口服氯霉素以后发生的,而氯霉素滴眼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

因此,剂型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再有就是氨茶碱,氨茶碱是治疗哮喘病效果比较好的一个药,如果口服普通的氨茶碱片剂,由于氨茶碱具有较强的碱性,服用以后会对胃造成比较强的刺激性,因此,空腹口服的时候可以导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等,但是如果改服肠溶片,就可以减轻胃肠道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