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唐诗宋词鉴赏》之咏物抒怀诗鉴赏

语文版《唐诗宋词鉴赏》之咏物抒怀诗鉴赏

1、这首诗中的马,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分析。
• 明确:诗中的马是一匹骏马,神清骨 俊、奔驰生风、纵横驰骋。“竹批双 耳峻,风入四蹄轻”,一静一动写出 了马非凡的气概。其品质,秉性诚笃, 对主人忠诚尽力。
2、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
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可谓“写意传神”,
请谈谈颔联哪两个动词写得极其传神,以及你感受 到的胡马的神韵。
•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寄托作者的情志。
三、咏物抒怀诗鉴赏方法
(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把握所咏之物的 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言什么志----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 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归结:咏物抒怀诗思想内容及情感
•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者 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 2、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
引发出自己的某征意义
• 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 •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何谓咏物抒怀诗?
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 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 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 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 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它 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 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抒 发个人情志,如郑板桥的《竹石》。
特点

咏物言志诗参考答案

咏物言志诗参考答案

“咏物言志诗”参考答案1.(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李诗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曾诗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4.(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5.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6.(1)①手法:拟人、比喻、对偶。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②梅花的特点:开花时间早,颜色形态美好,清高绝俗。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2分)。

咏物抒怀诗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咏物抒怀诗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4.用衬托或对比。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量。

5.环境映衬,侧面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
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
咏物抒怀诗常见提问方式
•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 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 想感情?
•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1、形象特点:
夏蝉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品格。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温故而知新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些诗都借所咏之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们 都属于哪类诗歌?
何谓咏物抒怀诗?
所谓咏物抒怀诗,以客观事物为 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 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 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 歌。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一、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二、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三、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四、艺术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注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和唐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菊花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抒怀诗。

B.郑诗所写的菊花独自开放在疏篱边,唐诗中的菊花则开在隐者家园。

C.郑诗笔下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

D.郑诗中的“百花”和唐诗中的“玄霜”对表现菊花的品质作用相似。

2.这两首诗中,作者借菊花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生版】2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生版】2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版】2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版】⼀、学习⽬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鉴赏的题型及⽅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相应的艺术鉴赏⽔平。

⼆、真题热⾝2.(10年辽宁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习题。

⾬陈与义①潇潇⼗⽇⾬,稳送祝融②归。

燕⼦经年梦,梧桐昨暮⾮。

⼀凉恩到⾻,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号简斋,洛阳⼈。

这⾸诗作于政和⼋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神,这⾥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指众多居⾼位⽽⽆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前⼈认为这⾸诗写⾬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2.(10年⼭东卷)阅读下⾯这⾸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其七⼗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

⽇⼣栖⼭冈。

⾼鸣彻九州。

延颈望⼋荒。

适逢商风①起。

⽻翼⾃摧藏。

⼀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②处⾮位。

怆恨使⼼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栖⼭冈。

⾼鸣彻九州。

延颈望⼋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诗整体上运⽤了什么表现⼿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3.阅读下⾯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7重庆卷)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句抒写情感时使⽤了什么⼿法?(4分)答:。

(2)苏轼的《海棠》与⽩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赏花,⼆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兰:孤芳自赏,幽真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物的特点: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寄托的情感: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
(一)鉴赏步骤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二)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

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鉴赏点拨:
1、一般答题思路:
所咏之物——形象特点(主要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重点把握:⑴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⑵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志趣、道理或哲理)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示例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四、示例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五.课堂练习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孤雁
(唐)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诗人本江南人,一生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代作客。

②缴:短箭。

缴:系箭的丝绳。

(1)简析颔联所要表现的情境。

答:
(2)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
答案:
竹子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寓意】
示例一:
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
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
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1)颔联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

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也是作者自己孤凄的情感的象征。

答:(2)托物言志。

尾联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此处点明雁惊魂未定,表达了诗人对孤雁怕逢矰缴的同情。

同时作者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