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文好好活着就是爱的问题及答案
部编版秋天的怀念课后习题答案

--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秋天”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活的象征。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了母亲深沉的爱,了解了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2.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参考答案: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
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
“再也”:永远。
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2.
“竟”:没想到,意料之外。
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
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
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专业资料可修改可编辑范文范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范文
---。
《好好活着就是爱》阅读附答案

《好好活着就是爱》阅读附答案文字,完成小题(二)好好活着就是爱(8分)李晓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
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
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
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
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
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
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
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
《活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活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活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1. 孙少平在整个故事中的命运如何变化?为什么他最终选择相对平静的生活?答:孙少平在整个故事中经历了从富有到贫困再到穷困潦倒的变化。
最初,他是一个富有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地,过着相对幸福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他的家庭失去了土地和财富,沦为穷困的农民。
最终,孙少平选择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因为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对权力和财富已失去了信念。
2. 通过描写孙少平和许桂英的关系,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答:通过描写孙少平和许桂英的关系,作者想要表达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尽管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仍然保持着相互支持和关心的态度。
他们共同经历了贫困、病痛和家庭的不幸,但他们始终相互依靠,互相支撑。
他们的关系展示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能摧毁爱情和亲情的力量。
3. 整个故事中最深刻的情感冲击是什么?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整个故事中最深刻的情感冲击是孙少平儿子的死亡。
这场悲剧使得孙少平和许桂英失去了他们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创伤和痛苦。
这个事件的深刻性在于,孩子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他们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爱和依赖。
孩子的死亡让他们感受到了无法拯救和弥补的伤痛,给他们的生活投下了一片阴影。
4.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答:故事中的主题是生命的无常和对生命的珍惜。
通过孙少平和许桂英的遭遇,故事展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
从一个富有的农民到贫困的农民,再到穷困潦倒的人,他们的命运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影响。
这个主题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生命是脆弱的、易变的,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活在当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相对平静的心态。
5.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请简要描述。
答:这个故事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它揭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处于安稳和幸福中,它也可能在一瞬间崩塌。
关于课文好好活着就是爱的问题及答案

关于课文好好活着就是爱的问题及答案好好活着就是爱李晓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
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
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
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
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
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
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
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
云南省2011年大理、楚雄、文山、保山、丽江、怒江、迪庆、临沧2011年高中(中考)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机密★2011年大理、楚雄、文山、保山、丽江、怒江、迪庆、临沧高中(中考)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含26个小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 小题8分。
共20分)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当shǔ()光轻抚着大地时,校区便鲜活起来了,花儿更加妩媚.(),树叶儿更加青葱.(),操场上人头cuán()动,教室里书声琅琅……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A.曙mèi cōng 攒B.署mèi chōng 窜C.曙méi cōng 窜D.署méi chōng 攒2.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A.这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B.难道你认为一场考试的失误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吗?C.生活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不是吗?D.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提起北京奥运会,人们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
B.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C.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了法网公开冠军宝座,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李平同学不仅学习好,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党的好干部杨善洲是近年来我省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五年级语文上册《三个问题的答案》教案设计

《三个问题的答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及其答案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有趣的问题吗?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们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的?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
二、初步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三、深入学习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叶会变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鸟会飞?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人要活着?2.讨论每个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齐读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
2.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告诉我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二、深入理解课文1.讨论课文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每个问题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活动如果你遇到这三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你认为这三个问题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三个问题的答案》的感悟。
五、课后反思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相关搜索: 课后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戚继光郑和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学案】秋天的怀念

5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填空)本文作者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给加点字注音创.伤(chuāng)瘫.痪(tān)暴.怒(bào)沉寂.(jì)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仿膳.(shàn)絮.叨(xù)憎.恨(zēng)诀.别(jué)淡雅.(yǎ)央.求(yāng) 整宿.(sù) 悄.悄(qiāo) 烂漫.(màn)翻来覆.去(fù)3.解释词语憔悴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翻来覆去: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
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暴怒无常: 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喜出望外: 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3.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答案: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二)深层探究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答案:“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案:课文三次写到秋天:前两次是母亲小心翼翼提议“我”去北海看菊花,写到了秋天;第三次是母亲去世后,在秋天来临时,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文章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原因有三:一是母亲是秋天去世的;二是我是在秋天怀念母亲;三是寓意母亲牵挂的儿女已度过人生的秋天,懂得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文好好活着就是爱的问题及答案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
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
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
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
经过了几天
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
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
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
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
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
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回答问题:
小题1:把握文意。
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小题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小题3:品味词句。
分析第9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
小题4:概括主旨。
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本文主要记叙海子自杀后母亲承受的痛苦。
小题2:不能删。
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骄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小题3: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那么早地结束生命,给母亲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小题3:略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讲的是海子自杀后,他的母亲日夜伴着他的坟,哭坏了眼睛,至今怀里还揣着儿子给他的300元钱。
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小题2:试题分析:不能删。
从写作顺序来看,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骄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小题3:试题分析:“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失子之痛比作剜肉剔骨般透彻心扉,跟更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失去儿子之后那种痛彻心扉。
小题4:试题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海子自杀后给母亲造成的痛苦,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便是对别人最大的爱。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