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教材分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教材分析

《众多的人口》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我国的人口问题展开:首先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从人口的绝对数量和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两个方面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然后通过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接着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的历史原因。

由于人口多、增长快造成了我国人口压力大,形成许多人口方面的问题,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问题、资源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由此引出我国的国策——计划生育政策。

首先分析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为全世界的人口所作的贡献,然后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说明这个政策的内涵,最终落实在“科教兴国”、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上。

人口分布体现了地理特色。

教科书通过一个“思考”活动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使学生明确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条件等有重要的联系,初步具备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

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人口密度的概念,理解其深刻含义,并且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从基础知识上来看,本节教科书没有明显的难点,技能训练较多。

通过训练学生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

本节重点:能运用数据、图表掌握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和分布的国情,从中认识到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所采用的对策。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众多的人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一。

本节课主要涉及中国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资源环境压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关键意义。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他们对世界和中国的一些地理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感受到人口问题对生活的影响,但对于人口的深层次知识和相关分析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2.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趋势。

3.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4.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相关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数据分析、图表解读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状况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特点。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二)教学难点1.分析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关系。

2.理解人口分布规律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讲授法: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合作学习
二、发展中的经济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的汽车生产
老挝的木材输出
新加坡的石油冶炼
总结: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
于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
二、发展中的经济
发 展
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 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2)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 不同,北亚是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中亚 和西亚则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
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分
布的疏密程度。
一、众多的人口
读图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也门男子服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1)也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男子穿白色裙子便于反射热量和通风 散热。 (2)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高脚楼防潮、通风、散热。 (3)中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合院大门朝东 南开,夏季便于凉爽气流进入院内;西边院墙高而厚,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纱丽较为宽松,便于散热。

的 经
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等
济 类型
出口加工国:马来西亚等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等
经济综合发展国:中国、印度
二、发展中的经济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比较富有的原因是( B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
C.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D.发展现代化农业
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D )

3.2众多的人口+课件+-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

3.2众多的人口+课件+-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众多的人口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基本概念:学生应掌握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描 述人口状况时的意义。 2.掌握人口增长特点: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缓慢 或人口负增长等现象。 3.分析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如“四密四疏”的分 布格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4.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读取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分布图等图表,培养 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的衡量标准——人口密度
概 念 人口密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
人口总数 人口密度 =
(人/千米2)
面积
三.人口的分布
计算下图中A、B两地的人口密度。
A 5人/千米2
B 20人/千米2
5人
20人
A 地:1平方千米
B 地:1平方千米
三.人口的分布
结合教材内容,计算下表中五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 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影响: 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拍的提高。 ②给我国的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很 大的压力。
一.世界人口大国 2.20世纪70年代
计划生育
表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 2010年的不到5.0%,全国少出生了约4亿人。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 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 的需求突出。

《众多的人口》 学习任务单

《众多的人口》 学习任务单

《众多的人口》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特点。

2、分析众多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探讨应对众多人口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现状。

(2)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2、难点(1)如何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2)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学习资料1、教材相关章节:《地理》(_____版)第_____章。

2、在线资源:(1)人口统计网站:_____(2)相关科普视频:_____3、学术论文:(1)《_____》,作者:_____(2)《_____》,作者:_____四、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人口增长的阶段、特点和影响因素。

(2)观看在线科普视频,加深对人口问题的直观认识。

2、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和交流。

3、案例分析(1)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印度、日本等,分析其人口现状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

(2)探讨这些政策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4、课堂展示(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PPT 进行展示。

(2)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共同探讨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5、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收集身边与人口相关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1)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

(2)课堂提问和回答的质量。

2、作业完成情况(1)小论文的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合理。

(2)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否准确、深入。

3、考试(1)进行阶段性的小测验,检测对人口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的考题,综合评估学习效果。

六、拓展学习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众多的人口》。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众多的人口》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认识到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在编排上,先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的人口增长,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然后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最后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让学生理解国家在人口方面的宏观调控。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

他们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人口的变化,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总数,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数据分析,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增强对国家人口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特点。

《众多的人口》 学习任务单

《众多的人口》 学习任务单

《众多的人口》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现状及增长趋势。

2、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3、探讨应对人口众多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世界和中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特点。

(2)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1)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理解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资料1、教材相关章节2、网络资源:人口普查数据网站、相关新闻报道、学术研究论文等。

3、纪录片:关于人口问题的纪录片,如《人口的秘密》等。

四、学习过程1、知识预习(1)阅读教材中关于人口的章节,了解基本概念和数据。

(2)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以及其人口特点。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人口的定义、衡量指标和统计方法。

(2)展示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原因。

(3)小组讨论:人口众多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医疗、就业等的影响。

3、课后拓展(1)完成一份关于所在社区人口情况的调查报告,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等。

(2)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人口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五、学习评估1、课堂小测验:检测对人口基本概念和数据的掌握程度。

2、小组作业展示与评价: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展示表现进行评价。

3、调查报告和短文的评分:从观点合理性、数据准确性、逻辑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思考问题1、人口众多一定是坏事吗?请举例说明。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不同国家应对人口众多问题的策略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七、实践活动1、参加社区的人口普查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人口统计工作。

2、组织一场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赛,提高对人口问题的思辨能力。

八、知识延伸1、了解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2、研究人口迁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九、学习总结在本次关于“众多的人口”的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人口的相关知识,包括人口的定义、衡量指标、增长趋势以及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说课稿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说课稿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分析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探究人口分布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去思考人口分布的原因。

3.分析人口增长原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4.讨论人口增长的影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万千米2)
16
人口(万人)
9579
人口密度(人/千米2) 599
江苏 10 7860
786
新疆 166 2158
13
西藏 123 300 2.4
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人口的分布
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2)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基数大,使我国现在每年新增人口仍高达
1200万,相当于一个法国的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中国的春运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交通拥挤 社会发展慢 环境问题多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人口性别比 ……
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 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通过比较得出:我国人口基本国情: 人口对低基比,中而数国年大、 净叙增,利人增亚口、却长阿最速曼多,?度思快考为,什对么我我国国自然的增经长率济最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口பைடு நூலகம்然增长率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标 志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从下表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 亡率=(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 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课堂小结 ※四个一
一个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最多的国家 一个现状: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
偏低;人口分布不平衡 一个严峻形势: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
人口总数(人) 人口密度 =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据2010统计人口约 13.7亿人,根据资料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
A = 13.7亿人 960万平方千米
0.0143人/平方千米
= B 137000万人
143人/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
计算人口密度,完成学案活动二表格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山东
与发展》白皮书,系统地
提出了解决人口与发展问
题的目标与原则,详细规
划了解决人口和发展问题
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 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 协调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东部:新村景象
看我国东部 地区和西部地区 的两张景观图片, 能说出我国人口 的分布有什么特 点吗?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我国总人口为13.71亿,占 世界人口20%,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13.71亿, 占世界人口1/5以上。这意味着:
(1)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2)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 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
参见下图
出生率是一 年内出生的 婴儿数占总 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大于0,表示增加。
死亡率是一年 内死亡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 率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思考: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下降, 但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什么?
造成我国人口过多的原因有二: (1)人口基数大
西藏
6596
广东
61.5万
广东的学校
造成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自然原因: 东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多,气候好,生产 粮食多;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 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人文原因:东部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发达,城 镇多,人口集中。
西部交通不便,工商业欠发达,城镇 少,城镇人口也少。
西部:草原风光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指向标
研究人口的分布规律,一般要比较不同 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常用单位面积 土地上的人口数来表示,习惯上,称作人 口密度。
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 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人/千米²)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²)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
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2000年12月我国政府
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
(3)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 40多圈。
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 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 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 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 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 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
西北部人口 稀疏
东南部人口 稠密
腾冲(云南)
黑河(黑龙江)
2、人口地理分界线 __东__南__部人口密度 大,多在每平方千 米100人以上,人口 分布_稠__密___;人口 地理分界线西__北___部 人口密度小,多在 每平方千米10人以 下,人口分布 _稀__疏___;
人口密度=人口/面积(注意单位的转换)
单位
全国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
960 10 21 160 122
(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13700 7438 6440 193 270
0
4
人口密度
142 744 307 12 2
(人/平方千米2)
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由沿海向
内地人口逐渐减少。
地区 2010年参加高
考的人数
西藏的学校
为什么我国的 人口数量如此
庞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 展,人口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 长,加上没有及时地 控制人口,人口迅速 增长。
中国、叙利亚、阿曼的人口总数、净增 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
2.98
3.90
0.08
1100
448 7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