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金庸武侠小说世界1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2019高考时评类作文阅读材料——金庸

01、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2018年11月05日来源:光明日报日前,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因病不幸逝世,引发社会各界集体缅怀。
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引发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强烈关注与重新评价,拥护者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中国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批判者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现代感,是农耕文明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
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
这种观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
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
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
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揣测。
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
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苇岸、刘亮程、张联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
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金庸主题演练

金庸主题演练金庸作品的魅力严家炎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
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
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
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
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
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完美整理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杂谈
1212 0721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
分别是:
飞─《》(1960—1961年)
雪─《》(1959年)
连─《》(1963年) (又名《》)
天─《》(1963—1966年)
射─《》(1957—1959年)
白─《》(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1969—1972年)
笑─《》(1967年)
书─《》(1955年)
神─《》(1959—1961年)
侠─《》(1965年)
倚─《》(1961年)
碧─《》(1956年)
鸳─《》(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其他作品】
《》(附于《碧血剑》之后)
《》(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金庸作品逐个数之《射雕英雄传》(完美整理版)

金庸作品逐个数之《射雕英雄传》杂谈0927 2126:在讨论这部书之前,我先摘录自己的一篇旧作,算作是序言吧。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您以为谁是大英雄?是那个弯弓射雕的成吉思汗?还是侠之大者的郭靖?成吉思汗一直认为自己是大英雄,他对郭靖言道:“我所建大国,历代莫与可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西南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比得上我?”此言确实大有豪气,但郭靖一席话,却让成吉思汗心惊。
“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愣,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
”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默不语,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什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
”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在地上。
小说家言,付之一笑,大可不必当真。
但笑过之后,您可曾认真地思索过金庸的深意所在。
成吉思汗怎能不是英雄?他是一个政治英雄!郭靖是大英雄,他是一个江湖英雄!成吉思汗是大政治家、军事家;郭靖是普通老百姓。
成吉思汗个性狠辣、狡诈,富于野心,但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郭靖性情笃实忠厚、质朴善良,也有傻笨不开化的一面。
这两个人的位置不同,他们处事的出发点、着眼点有着本质区别。
一个从高处看低处;一个从平凡见复杂!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英雄:郭靖只能是江湖英雄,没有黄蓉相助,他连英雄也不是;成吉思汗是政治英雄,开疆拓土、征战无休,这是他个性积习的欲望,看到死人无数,他只会更加开心。
平民关心的是生存本身;政治家很少关心生命,只看重权利、地位!12月21日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诞辰130周年的日子,斯大林是世界上争议最多的领导人之一,“伟人”和“独裁者”的帽子都压在他的头上。
高考阅读备考之人物素材篇——金庸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马云只因一个“侠”字,结缘半生。
先生其文也大,其人也真。
我爱先生之文,爱它侠肝义胆,光明涤荡;我爱先生之人,爱他儒雅敦厚,赤子之心。
初见先生,我如话痨,一人絮叨三小时,先生只笑着听,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再难重现!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言既出,此后经年,去挑战,去抗争,浑身是伤,屡败屡战,忍别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别人不愿成之事,唯不愿忍江湖不平正气不彰,少年心,英雄梦,惟愿我们能如先生书中侠客,以肝胆豪情行走于这天地之间。
了却侠骨柔情,快意江湖恩仇。
先生含笑,已然远去。
先生赐字“天行”于我,学生终身铭记;“信不能弃”的告诫,一刻不敢忘;郭靖,黄蓉,行颠,逍遥子,奔雷手,苏荃,语嫣……满满十五部书的花名,托先生之福,常在思过崖行走,在摩天崖争辩,在光明顶见客……正直,情义,担当,洒脱……我们努力活出先生教会我们的模样。
惟愿,家国情、侠客梦、浩然气,融入阿里血液,化为百年精神……变成先生留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种遗产,走完102年。
望先生,九泉之下首肯。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侠者已逝,来者当追,江湖路远,侠义长存!不再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六神磊磊一金庸小说,有两句纲领性的、灵魂的话。
一句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话很好懂,是郭靖口里说出来的,讲的是家国。
武穆书中教诲,襄阳城头烽烟,蝴蝶谷中烈火,屠龙刀里遗篇,这都是家国。
中国人多半有点家国情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都有。
但是只有这两个字,还不是最一流的文学。
金庸小说的第二句话,叫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是《倚天屠龙》里的明教的歌。
这一句话,讲的是悲悯。
2020届高考备考阅读题二轮复习提升练:“金庸”主题练

2020届高考备考阅读题二轮复习提升练:“金庸”主题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宋金波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辞世。
因为与金庸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斯坦·李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
“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世,巧合得不同寻常。
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
“侠以武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
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
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蝠侠、钢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
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世纪以上。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文化现象。
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
如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
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
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
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
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
武侠考试题及答案

武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A. 《笑傲江湖》B. 《天龙八部》C. 《神雕侠侣》D. 《鹿鼎记》答案:ABCD2. 古龙的哪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东方不败》?A. 《多情剑客无情剑》B. 《绝代双骄》C. 《笑傲江湖》D. 《神雕侠侣》答案:A3.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师父是谁?A. 张三丰B. 黄药师C. 欧阳锋D. 洪七公答案:A4. 《侠客行》中,石破天最终学会了哪种武功?A. 降龙十八掌B. 六脉神剑C. 打狗棒法D. 神行百变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师父是江南七怪和_________。
答案:全真教的马钰2.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在绝情谷底重逢时,小龙女已经等了杨过_________年。
答案:十六3.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师弟林平之因为得到了_________而招致杀身之祸。
答案:辟邪剑谱4.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亲生父亲是_________。
答案:萧远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性格特点。
答案:韦小宝性格机智、圆滑、幽默,善于随机应变,同时他忠诚于朋友,对爱情执着,虽然出身低微,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缘巧合,最终成为了康熙皇帝的亲信,并在江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2.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为何最终选择了赵敏而非周芷若?答案:张无忌选择赵敏而非周芷若,主要是因为赵敏对张无忌的感情更为真挚和坚定,她在张无忌最困难的时候始终不离不弃,而周芷若虽然也对张无忌有情,但她的心机较重,且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张无忌,这使得张无忌对她失去了信任。
3.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为何能成为武林中的传奇人物?答案:令狐冲能成为武林中的传奇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性格豁达、重情重义,他对待朋友和敌人都能保持一颗公正的心,不拘泥于门派之见,这使得他在武林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的武侠世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兴起,掀开了香港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武侠小说的面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档次,为武侠小说注入了浓郁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并在香港、台湾、内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华人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传看销售的热潮。
曾经有人借用一句评价宋词大家柳永作品的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来盛赞金庸作品的流传之广,影响之远,戏言“凡有华人处,皆能读金作。
”就金庸小说在世界各地华人圈中受欢迎的程度和流传的速度来看,我认为这样评价金庸作品也是不足为过的。
“金庸热”迅速成了社会上流行的名词之一。
而“金庸热”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为经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中的任意一部作品,都成了影视剧翻拍再拍的焦点。
对于大众“情迷金庸”的这一现象,学界人士在其久热不退的表象背后,也开始进行冷静思考和认真剖析,试图找到金庸小说的热因之所在。
同时,对于金庸作品中是否透露着民族精神内核和隐含着人生价值意义,他们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试图从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武侠精神,来加以探讨和分析金庸作品的热因之所在。
一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武侠精神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金学家严家炎先生在北京大学授予查良镛先生名誉教授的仪式上,曾经发表过一篇贺辞。
贺辞中高度评价了金庸作品。
严家炎先生称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这类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这样中肯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地道出了金庸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作品的区别,以及二者在本质上的不同。
金庸武侠小说在文学作品自身的本体创作中,作出了一系列对传统武侠作品的重大突破与贡献,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武侠人物形象,展现了武侠精神之精髓所在,是武侠小说中的上品、精品。
追溯起来,“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一句。
这句话写出了侠必有武,必会武,必能武之意。
其实,“武”和“侠”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已经不仅仅只是武侠小说中的单纯概念,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而儒家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
儒家的道德规范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对父母亲要孝,对兄弟姐妹要亲如手足,对国家要忠,而对自己则要严格要求,做到讲信用、讲礼貌、讲义气、知廉耻。
这些要求在武侠小说中皆有反映。
一般地来讲,“武功” 、“武力” 、“武术”等以“武”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都是长久以来人们征服社会的渴望;而“侠客” 、“侠义” 、“侠行”等以“侠”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则是对完善道德的企盼。
这一点与中国文化是相契合的。
“武”的最高境界是“神武不杀”,“侠”的最高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
而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建立一个理想的桃源世界。
传统武侠小说在弘扬侠义精神的同时,表现出一种试图依靠武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倾向。
正所谓“快意恩仇”,侠士们在感恩报仇中寻求并品尝着血腥的快感。
一般意义上的侠,体现在以武力来扶善除恶,扶危济困,打抱不平。
司马迁《史纪》中《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的人物即主要是感恩知报,重诺守信,轻死重义的形象。
可是,传统的侠的人生纯粹只是为了私人恩怨而已。
《水浒传》中鲁智深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而三拳结果了镇关西的性命;武松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也为了出口怨气,血溅鸳鸯楼,一下子杀死了张都监一家老小,连丫环也不放过。
这种侠很个人化,大多都把个人的尊严看得很重,有时也有英雄主义的倾向。
而这种传统武侠小说中的“以暴制暴”,用武力干涉一切,试图去解决一切的创作意旨并不为金庸先生所提倡。
金庸笔下的侠并不只限于报答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而是普遍地扶危济困,救人于水火,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
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往往把尚武与尚德结合在一起,重武德。
这一点与传统武侠小说是根本不同的。
武德之高尚与卑下往往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决定武功成败的根本因素之一。
郭靖、洪七公、萧峰、袁承志等大侠之所以能以武功冠绝一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高尚的武德;欧阳峰、东方不败、丁春秋、岳不群等之流最终只落得个悲惨可耻的下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卑下甚至邪恶的武德所致。
而武德的最初体现则是表现在最初武功的选择上。
故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又可以为正邪两派。
在金庸笔下,这正邪两派武功正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正体现了不同人的不同选择。
“正派武功”符合儒释道三家之说,顺应了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形成侠士弘大刚毅的人格。
而与之相对的“邪派武功”则违反了人性准则,追求速成,崇尚功利,最终只能使练功之人玩火自焚。
由此看来,武德对于习武之人是十分重要的。
武德上者,侠士也。
“武”离不开“德”,就如同“侠”离不开“义”一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侠”与“义”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说到侠,人们通常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义。
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金庸的武侠小说围绕着“义”字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景。
如郭靖保家卫国、死守襄阳;萧峰义字当先、以死反战……这些笔墨饱含了作者大量的心血、精力和激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性精神。
在艺术上,这些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场景也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此外,它们还成为金庸小说中最为精彩、最富有浪漫主义激情,因而也最值得仔细品味的部分。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士众多,最为著名的两位大侠当属萧峰与郭靖二人了。
这一点是众多金学家、也是广大金迷们公认的。
我就以他们二人为例,来说说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与武侠精神吧。
首先要说的就是萧峰。
萧峰的身世较为特殊。
他生于契丹,长于大宋。
这就使他的性格特征中既有契丹人豪爽直率的一面,又有一般侠客讲义气、重承诺、扶危济困、胸襟坦荡等优秀的中原品质。
而他最终的悲剧性命运尤为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杏子林成了萧峰人生的转折点。
他从受人尊敬的丐帮帮主一下沦为了遭人唾弃的“契丹狗”。
直至后来两国交兵之际,他又机缘巧合地偏偏当上了契丹国的南院大王,受命领军平南征宋。
为平息两国之战,救万民于涂炭,萧大侠不惜以自杀来震慑大辽,警醒大宋。
萧峰身上所代表的正直、朴素、真诚和为民请命、甘愿一死的献身精神,正是武侠精神的至高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接下来,再来谈谈郭靖大侠。
郭靖为人忠厚老实,是个不善言辞,也不聪明的人。
他的父亲郭啸天是一代忠良。
在父亲忠贞烈事的影响下,郭靖渐渐地也形成了敦厚有礼、深明大义的性格,成为儒家文化最为精当的代言人。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大师笔下的大侠风范。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号角声中,郭大侠冲锋陷阵于保家卫国的抗元斗争中去。
这种以天下兴亡、万民安乐为己任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郭靖不仅具有远大的为国理想,同时也有积极主动的卫国行动。
儒家文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政理想,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清晰,也最为透彻。
总之,郭靖和萧峰一样,身上都具有传统正剧中悲剧式的英雄色彩。
同时,他们的形象与豪行也使“侠”这一概念上升到另一种高度。
对于“武侠”,与金庸同时代的梁羽生也有着自己的认识。
他曾化名佟硕之来说明他认为的“武”与“侠”之间应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在武侠小说中,‘侠’比‘武’应该更为重要,‘侠’是灵魂,‘武’是躯壳。
‘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毋宁有‘侠’无‘武’。
”①为了行侠仗义,侠士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就算是性命也在所不惜。
正可谓“侠客不怕死,只怕事不成”(元稹《侠客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侠客行》)。
在通过武侠小说来宣扬武侠侠义精神的这一点上,金庸的作品是与传统武侠小说相契合的。
但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是尚武德与重侠义,把武德与侠义并重。
更为可贵的是,金庸在一系列的小说创作中,还赋予了“武侠”以新的内涵——把它提高到了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历史高度。
武侠,不再只是武把式、游侠儿,而是有武德之人行有侠义之事。
武侠精神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金庸先生在为著名金评家吴霭仪的《金庸小说的男子》写的小序中说:“在武侠世界中,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当先’。
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作份所当为之事。
引申出去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与墨家,两者教人尽力为人,追求世事的公平合理,其极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表达这种哲学思想。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确实自觉地在承担着武侠小说的这种使命。
他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地在为百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人物形象。
他们身上正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也是金庸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新的提升。
事实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超越精神。
它使我们在观照自我、审视世界的时候,总是沿循着不断前行的道路。
二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人文气息胡适先生评价文学作品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我’;二是‘要有人’。
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
”②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就突出表现出了这两个特色。
同时,这也赋予了其作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充溢的人文气息。
众所周知,“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很难摆脱商品化的命运,因而始终把消闲和娱乐放在首位。
这是一方面。
有才华的武侠小说家总是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化倾向及一次性消费的命运,希望在小说中增加点耐人寻味的东西以提高作品的‘档次’,具体做法是增加小说的文化味道,这又是另一方面。
让读者在欣赏惊心动魄的行侠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真能做到这点,单是文化意义便足以说明这一小说类型的存在价值。
”③这一点也是金庸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金庸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看出金庸自己对武侠世界以及对其中所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剖析、传承、重塑、弘扬、批判、反思和质疑……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林林总总的琐事、所反映的复杂纷乱的社会、绚丽繁华的世情、所展示的山光水色、风俗人文、奇幻武功,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之中。
而这些耳熟能详的事情,那些血雨腥风的斗争,都不过是现实社会大环境中日常生活的种种剪影或幻影罢了。
这一点也成为金庸武侠小说吸引读者的因素之一。
“如在目前,如临其境”。
主人翁?参与者?旁观者?读者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读来定是酣畅淋漓之至哉!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在继承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大胆而新奇地进行了创造性思维,想象出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神秘、奇幻色彩、引人入胜的武侠世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