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教案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案

聊聊《草房子》——《草房子》阅读交流课东坪镇萸江学校闵小玲【教学目标】1、认真读完全书,感知书中的人物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个性阅读与合作阅读,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3、感受《草房子》的人性之美,感悟成长的美丽,品味小说的文学魅力。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全书内容,感知人物特点。
2、学习三种阅读策略。
3、从文中的主要人物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的故事中,交流感受和体会,感受成长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曹文轩的《草房子》你们都看完了吗?(生答)2、那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看书的情况。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完成。
)3、教师小结,引入本课:聊聊阅读、聊聊《草房子》。
二、聊聊文中人物,学习阅读策略一。
1、教师提问:同学们,拿到一本新书,你们是如何阅读的?(生答)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更好阅读方法,你们想知道吗?3、在学习第一个阅读策略以前老师像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课件出示人物描述,学生以抢答形式来回答)4、让学生说说文中其他人物,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之间的关系。
5、课件出示人物关系表,让学生拿出教师发的表格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6、请一名学生展示所填表格,讲解人物关系。
7、师小结,引出阅读策略一:构建人物关系。
三、聊聊人物的特点,学习阅读策略二。
1、说一说:你最喜欢谁?(学生自由说)2、考一考,用事实来说话。
外表最有特点的是谁?最与众不同的是谁?最固执的是谁?最淘气的是谁?最有孝心的是谁?4、出示桑桑图片,集体分析桑桑的特点。
集体完成桑桑性格分析的表格。
5、总结阅读策略:分析人物特点。
6、分组讨论陆鹤、杜小康、纸月、细马的性格特点,完成表格。
7、集体展示。
四、聊聊成长,感受成长中的苦难,与成长的美丽。
1、根据学生所填表格,教师谈话引入:成长中必须经历苦难。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在苦难中成长的。
3、教师小结,出示诗歌:成长的美丽。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案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交流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草房子》概述a. 作者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b. 故事背景:了解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及地域特点c. 故事梗概:掌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脉络2.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a. 主要人物:桑桑、纸月、温幼玉等b. 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动机、成长变化等c. 人物关系:梳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纠葛3. 第三章:情节解读a. 重要事件:挑选作品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b. 事件意义:探讨事件对人物成长及故事发展的影响c. 情节安排:欣赏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构思4. 第四章:环境描写欣赏a. 自然环境:欣赏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绘b. 社会环境: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及民俗风情c. 环境与人物:分析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5. 第五章:主题探讨a. 人性光辉:挖掘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b. 道德观念: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c. 现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对自身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作品的意义。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量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 课堂发言:评价学生的表达及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及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共计15周。
2. 每节课前,学生需预习相关章节,做好阅读笔记。
3.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章节回顾:让学生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记忆。
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

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篇: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苦难与成长——《草房子》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教材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学生分析】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
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
而《草房子》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
【设计理念】“成长”与“苦难”是曹文轩写作的两大主题,也是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但也缺少的。
《草房子》一书感情真挚,情感细腻,书中的的孩子们都在各自的苦难中成长着,在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中学会了坚强,毅力与责任。
于是,我从苦难与成长的主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2、赏析精彩片段,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感受《草房子》表现出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性格、作品的语言等角度去赏析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草房子》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作者:1、同学们,每个学期,老师都会推荐一部作品,我们师生一块,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本书,然后交流彼此的读书感受。
我们曾经一起读了《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2 教案

学生朗读
墓前,是一大片艾,它们笔直地挺着,在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
预设:学生发现艾地的象征意义,作者用艾草比喻秦大奶奶,
最初有自行车,有皮带,有四季的衣服,戴口罩,家中有钱.
后来穷困潦倒,无法上学.偷拿课本想要自学;在芦苇荡里艰难地养鸭子,养鸭失败在学校门口摆摊.
(1)我来考考你们,咱们先进行一个游戏热身,竞猜人物.
课件出示描写人物的话,请同学竞猜。
(1)、得了鼠疮,经历了死一样的痛苦(桑桑)(2)、从小没有父母,身世离奇,被人欺负(纸月)(3)、过继到邱二爷家,经历了洪水后家毁人亡痛苦(细马)(4)、因为秃头,自尊受损,在抗争后被人冷落,后证明自己(秃鹤)(5)、因家庭变故,辍学放鸭,在孤独中经受磨炼。(杜小康)(6)、有一副好嗓子,漂亮且心灵美,最终所托非人(白雀)(7)喜欢吹笛子,最终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蒋一轮)(8)为了土地和油麻地小学“战争”,为了救南瓜落水。(秦大奶奶)
思考是无止境的,班级读书会能不能通过实践在“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局部语言的品味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围绕书的讨论与后续活动的结合”这些命题上有进一步地开拓,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一直思考下去的。
出示标题:
读有所悟,悟有所获。
六、 总结感动,回归唯美。(2分钟)
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们的交流会也不知不觉地接近了尾声。曹文轩所写的《草房子》以唯美的语言悄悄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六、好书推荐:(2分钟)师:曹文轩佳作还有许多许多。本学期我们的第二本推荐阅读书目《山羊不吃天堂草》,也是一部令人百读不厌好书。
(1)交流故事情节,
(2)杜小康最初的生活什么样?后来呢?举例子说一说
(完整版)《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案.doc

成长的美丽——《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引领学生在总结梳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在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草房子》一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最近我们大家共同阅读了一本好书——《草房子》。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去感受诗一般的语言,经历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真、善、美的享受。
二、内容我知道1.简介作者曹文轩。
2.《草房子》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它到底写了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
三、故事我会展1.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草房子。
2.出示文中描写草房子的段落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
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大大的,里面很敞。
,,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一幢幢房子,在野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那房上金,又出一派来。
3.如如画的草房子可是油麻地一道亮的景呢!我把份美收藏在心中吧!(配曹文以他蘸深情的笔触把我入了、自然,人感的面,使我跟着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跟着他一路成。
四、人物我知道1.在么多明的人物形象中,最能打你,你以忘的是?2.集体交流桑桑(1)我想桑桑的皮蛋、异想天开一定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油麻地可是出了名的,来例桑桑的皮往事?(2)桑桑那么皮蛋,可是他却得了油麻地所有人及我同学的喜,又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例明?(心、善良、有心、仗、勇敢、⋯⋯)(1)他是中第一个出的,在你眼中,是个怎的人?你是怎么看待他的?(2)烈的自尊和倔来自于他有一与众不同的袋。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鼓励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创新)【主要内容】1.学生历时两个月读完原著,并适当做批注。
【评价反馈】1.全班完成【主要内容】1. 初读文中片段,体会人物形象。
【评价反馈】1.学生能从一些片段体会任务形象。
【主要内容】1. 仿照书中写人物的方法写人。
【评价反馈】1.全部完成,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设计一、诗意引入,走进作家作品1、分享故事,诗意引入师:同学们,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师生合作读)“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是在房子里吗?不;是在花园里吗?也不是。
”“我就在书中等你。
”孩子们“我就在书中等你。
”是这位叔叔与我们的心灵相约。
我们展开书页,其实就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的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
2、介绍作者。
了解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开课之初,通过诗意故事导入,打消学生与整本书阅读的隔阂和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补充作家资料,知人论事,为学生多角度感悟作品创造条件。
】二、交流经验,回顾读书方法同学们,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书中与曹文轩叔叔亲密交谈,一起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
现在,让我们再次通过读封面、读序言、读目录、读书评等方式帮助我们读好整本书,一同去回味这一段难忘的心灵之约。
(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序言、目录、书评)【设计意图:“读整本书”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封面、序言、目录、书评,回顾“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同时让学生自然回归原文,作好分享的准备。
】三、分享汇报,多角度阅读1、品“人”(1)回顾主要人物:在这些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合集5篇)

《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草房子》读书会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引领学生在品悟人物成长历程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独立逐章阅读完《草房子》全书。
2、制作《草房子》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诵读童谣,导入文本。
2、板书:《草房子》二、回顾文本,交流感受1、说梗概我们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2、谈感受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3、聊人物(1)梳理人物说一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人物?(2)猜测人物1、小游戏:猜猜他是谁2、学生猜出人物后,相机交流: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了解。
三、精彩再现,品悟主题(一)聚焦人物,感悟成长过渡:在这本书中,有几位和我们大家同龄的少年,他们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迅速成长。
请大家快速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他们都是谁?1、关注秃鹤:(1)在秃鹤的成长过程中,他发生了哪些性格或心理上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并填写学习单。
(2)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秃鹤一次次地发生改变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精彩片断:从这些片断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秃鹤?(3)出示: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为什么说秃鹤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4)师小结2、关注桑桑、细马、杜小康:(1)桑桑,细马,杜小康这几个人物成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事件是什么?在事件的前后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学生交流(二)总结升华,链接生活1、总结升华。
2、链接生活:了解了秃鹤,杜小康、细马、桑桑的成长故事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你应该怎么做呢?(三)交流点拨,方法提示同学们,我们今天围绕着“成长”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我们还可以围绕其他的话题,比如:作者的写作风格,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展开交流,来分享我们的阅读感受。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理解《草房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2 教学内容:(1)第一章:桑桑的草房子(2)第二章:纸月的故事(3)第三章:细马的生日(4)第四章:秃鹤的愿望(5)第五章:杜小康的梦想1.3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成长、友谊、梦想。
2.2 章节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每个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3 课堂互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4.1 教师总结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交流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3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阅读《草房子》的章节,了解故事的发展。
(2)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内容,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六、教案设计6.1 教学目标:(1)深化对《草房子》中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教案
授课教师:孙月梅班级:五.一
授课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
小说《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片断。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
(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
(课件出示)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
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4、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得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叫他为秃鹤,其实她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
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
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
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
谁碰,他就跟谁急
眼,就跟谁玩命。
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
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
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
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5.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
学生自由诵读事先发给学生的材料纸。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
夏天到了,我们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中的一个片断(播放影片片断)。
看完后问:桑桑作了什么?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
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
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
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6.交流关于人物“秦大奶奶”的故事。
(1)师:我们刚刚大概了解了在油麻地小学读书的两个孩子,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草房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秦大奶奶。
在我们的印象中,你会校园内的奶奶想象成一个怎样的老人?
(2)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看了这个评价,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给秦大奶奶送葬的
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
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
(4)此时,你又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略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
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
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2.老师课前了解到我们学校六年级其他班已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便特意去查找了一下他们有关于《草房子》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学生读后感。
《草房子》是一首诗。
———肖复兴
《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崔道怡
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樊发稼
指名学生读一读。
(三)延伸
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课件出示)
《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
希望大家课后去购买或借阅,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