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侵害,以及常见的侵害形式;2.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侵害侵害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侵害、财产侵害、名誉侵害、隐私侵害等。
2. 常见的侵害形式•身体侵害:包括殴打、伤害、强奸等;•财产侵害: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名誉侵害:包括诽谤、造谣、侮辱等;•隐私侵害:包括偷拍、窃听、侵犯个人隐私等。
3. 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警惕: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走夜路或人少的地方;•学会拒绝:拒绝陌生人的搭讪、索要个人信息等;•学会保护: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注意保管财物;•学会求助: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警方或身边的人。
4. 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发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保持警觉,不要掉以轻心;•学会自我防卫: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如踢腿、反扭等;•学会寻求帮助:遇到危险时,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或报警;•学会自我救护: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侵害,以及常见的侵害形式。
2. 讲解环节讲解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提高警惕、学会拒绝、学会保护、学会求助等。
3. 演示环节通过演示一些常见的侵害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环节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加深对防范侵害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主题班会教案之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之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知道有关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规定,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法,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课本观点,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老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构思1.温故知新回忆身边的侵害和保护各来自哪里?2.导入新课幻灯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说明: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引出讨论的话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幻灯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老师:大家慢慢长大,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别人侵害你的手段和工具。
老师:身份证,它是我国公民身份的唯一证明,是十分值得重视和保护好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会使自己遭到侵害。
幻灯片:看看身份证老师:完成预习练习:课本第93页案例1,李明所受到的侵害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
这是一类情况,等大家领到身份证以后也许能体会得更深刻一点。
还有一类情况是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老师: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
你有上网聊天的经历吗?你有聊过OICQ吗?学生表演小品“聊天”。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辨别身边的种种侵害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把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免受侵害,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和人为侵害面前,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受到伤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在平时的交友或者对待网友中必须要记住为自己保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在遇到险情时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是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用智慧来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把用智慧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运用到现实中, 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猜想演绎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如下导入:多媒体播放警报声(30秒)总结过渡:这项活动学生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平时我们一直在强化演练在熟悉的警报声中学生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在自然灾难面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但是我们所遇到的伤害不仅仅是来自自然方面的,还有很多人为原因或者社会原因,那么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第九课第二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活动一探究新知:小燕的遭遇 (一) (多媒体展示)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已.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无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想一想:(1)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轻易相信别人,没有警惕之心,被别人利用而上当受骗。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老师:接下来继续看到第二个案例,小燕家为什么会被盗,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
学生:……
老师:对,因为小燕把她家的详细信息给了小Q,也就是说她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我们说了,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P94页第一段最后那里,划起来,补上题目。那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呢?课本P94相关链接里面。
07思教(2)班
阮志杰
0703030042
展示图片、提问(2分钟)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先将阅读一下P93的第一个案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李明不加思考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他……?先思考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何为身份证呢?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身份的证明嘛,就像你们的校卡一样,是学生的证明,那大家想一下身份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例如你现在要去银行开户要不要用到身份证,家里要报装电话要不要,乃至于你们以后高考,上大学也要用到身份证。所以我们说了……(PPT)
教师出示PPT上代表不同诱惑的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15分钟)
教师:故事继续发展(PPT)小燕心情差极了,她穿上了新买的吊带衫和心爱的超短裙,决定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载着小燕驶向前方……请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并说出你设定这个结局的理由。
学生:……(2到3个)
老师:刚刚两位同学都说到了一个不良的结局,的确,这个故事的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就是大家说的那样,那作为女生的小燕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先思考一下,待会儿请人来回答。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教案标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侵害,并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侵害行为。
2. 理解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学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侵害。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应对侵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侵害的概念和种类:a. 身体侵害:如打骂、欺凌、性侵等。
b. 心理侵害:如言语嘲笑、恐吓、欺凌等。
c. 网络侵害: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2. 保护自己的方法:a. 身体保护: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身体接触,寻求帮助,学会自我防护。
b. 心理保护:学会沟通表达,寻求支持,建立自信心。
c. 网络保护: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学会辨别网络风险。
3.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侵害行为的特征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侵害问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侵害的概念和种类,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 方法讲解:分别介绍身体保护、心理保护和网络保护的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几个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侵害行为的特征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短文,并鼓励他们与家长或老师分享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小故事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2.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板书或PPT:用于呈现知识点和方法讲解。
4.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用于学生作业的布置和完成。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警察或社会工作者来校园进行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防范侵害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自我防卫或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生命有时是顽强的,一如青松傲然挺立,又如红梅馨香四溢。
但生命有时又是脆弱的,一次意外的伤害、一次突发的事故,往往就会使生命之花枯萎甚至凋零……课件播放:一段汶川大地震的视频。
师提问:听着忧伤的音乐,看着房倒屋塌、生命逝去的惨景,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导入:是啊,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汶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尤其是许多在校的中小学生伤亡惨重,令我们痛心不已。
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平时应多学一些防灾避险、自我保护的知识,这样才会在危难中使宝贵的生命幸免于难,不留遗憾。
因此,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势在必行。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有关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撑起自我保护伞。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师:刚才从视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地震这种意外伤害夺去了许多未成年人如花的生命,可以说,意外伤害是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
说一说: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意外伤害吗?生自由列举。
课件出示地震、火灾、车祸、溺水、中毒、不法分子的侵害等。
师:可见,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潜伏着安全隐患,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一旦造成意外伤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对家庭的打击。
设计意图:以地震这种意外伤害为切入点。
让学生列举其他的意外伤害,使学生认识到意外伤害无处不在,要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
防范侵害 保护自我教学设计

“导学训练”教学模式“三课合一”展示活动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思想品德姓名:李红丽课题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知识体系教材分析根据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现实情况的分析,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应付对各种侵害有三种原因:一是警惕性差,没有对陌生人和非常规现象的戒备,缺乏翻翻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二是遇到侵害行为,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三十遭受不法侵害后,因为怕受打击报复等而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据此,本框教材设计了“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和“用法律保护自己”三目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
知识目标:知道用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教师备好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行为学生主体行为理念与意图导课1、播放视频《长沙13岁男孩被绑架》2、视频中的小虎受到了怎样的伤害?3、在复杂的社会里,未成年容易受到伤害,以前我们所谓的保护未成年人更多的是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往往忽略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过平安生活。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学习探究探究1:提高警惕活动一:欣赏小品《网聊的后果》思考问题:小燕家为什么被盗?网上交友应该注意什么?(结合课本94页)活动二:1、小组合作续写故事(要求情节合理,新颖,内容短小精悍,能发人深省)2、听故事,谈启发(女生如何保护自己?)结合课本94页)3、首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阅读并记住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出示课件:小品表演题目以及表演者姓名教师小结:除了小虎同学被绑架以及小燕家被盗,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保持警惕,正如课本94页第一段所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遇到侵害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预判风险、拒绝侵害、寻求帮助、自我保护等。
3. 自我保护技巧: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侵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侵害的种类,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重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
4. 自我保护技巧学习:讲解并演示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自我保护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自我保护技巧操作评估:在模拟情境中,观察学生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侵害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防范侵害和自我保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青少年要懂得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来防范侵害;
2、学习用正确、有效地方法与技巧来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了解能够维护青少年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2、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1、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来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维护意识,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1、面对不法侵害,学生能迅速准确判断,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保护自己;
2、引导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交流,师生共同解析,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警惕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道理。
2、利用典型案例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悟出正确的有效地防范侵害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方法:
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在交流中明白事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调查统计:你对身份证作用的了解;你与你的家人对身份证的重视程度如何(学生自由说一说)
(2)师:这有一个关于身份证的故事,出示教材案例
(3)过渡:生活中的人们像案例中的主人公一样,因缺乏了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带来危害或损失的有很多,你不会做这样的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探讨怎样防范侵害掌握保护自己的本领。
(4)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我感悟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2)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
(三)师生共析有关内容
(1)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特别市现阶段------信息化时代,我们都热衷于网络生活了,但初中生小燕却因此带来了极大地烦恼,请看她的故事。
(出示故事)(1)思考:小燕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交流,明确:她缺乏警惕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出示网上交友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2、师:老师再来检查你们特别是女生对待生活中的陌生人的警惕性如何?请阅读小佟的故事(多媒体出示)
(1)请男生读编结局,说一说的你的理由。
(2)请女生提出自我保护的建议
(3)明确:(出示)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女生自我保护的防护衣。
3、小结:通过以上两个生活情境,我们得出启示:(出示)生活中,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4、师:面对不法侵害,我们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呢?(出示案例)
首先,请大家辨别下面案例中的主人公小任的做法对吗?你的建议如何?
(1)出示板书:用智慧保护自己
(2)小组讨论,交流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
(3)出示方法
5、小结: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6、师:我们青少年面对不法侵害有哪些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保护自己,但是,有些侵害得依靠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特别颁布了两部法律:
(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生活中有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例子
出示初中生小吴和13岁中学生小峰
讨论:
(1)从两个案例中得到哪些启示?
(2)出示,明确: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通过从生活中例子感悟到:要有效的防范侵害,保护自己首先得提高警惕性,其次用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最后还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练一练:
(1)出示郊外迷路、上学路上遇高压线、放学呗大龄青年抢劫钱财、下晚自习被坏人跟踪的图片
说一说画中的同学有危险吗?你为他们脱险想到了那些好的方法?
(2)辩一辩:面对不法侵害,勇敢与之搏斗才是最好的方法。
(3)想一想:在公交车上,你发现了一个小偷正在行窃,你怎么办才能既维护了正义又不使自己受到伤害?
(五)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感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