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保研经验贴

合集下载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过来人经验全面搜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过来人经验全面搜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过来人经验全面搜集首先先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我是14年应届考研学生,本科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考研报考学校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专业硕士。

考研总分为407,总分应该是初试第四名,单科成绩如下:英语:73;政治:77;396联考:132;431专业课:125。

然后给大家说一下整个考研时间的安排吧,我的占据线比较短,刚好是4个月左右,8月份去西安、甘肃、新疆一带玩了一个多礼拜,9月初搬到本部,9月3号正式开始准备考研。

很多人都说我心态好,其实刚开始确定考研,并且看到周围的同学有的看了一轮,有的甚至于看了两轮,自己肯定会有点着急。

所以在这儿给大家先说说考研心态吧,考研确实苦,所以说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周围有同学半途放弃开始找工作,也有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保持一个单一的心态比较好。

我当时的心态是,4个月好好准备,考上了肯定是比较理想的,没考上可以在3月份春招时找工作,所以在四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没有投一份简历,自然也没有关注任何招聘信息。

其次是处理课程与考研之间的关系,大四上学期我们共有两门专业课,所以在准备期间还要上课。

这里比较惭愧的是当时我上课次数比较少,因为学校图书馆座位有限,去上课可能回来就没座位了,所以当时课上的不多,不过最后考试还是抽了不少时间准备。

在整个考研期间,基本上没有出去玩过,我妈来北京看我,出去过1天,然后一直到考研结束都没离开学校。

整个期间有过一些小感冒,但是不会过多影响复习,最大的一次感冒休息了近一周,当时的状态是完全不能看书,所以特别着急,可能也是由于着急反而影响了恢复,所以在这儿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毕竟良好的体质是成功的基础。

接下来说说我的复习安排,复习期间我们学校图书馆是8点开门,所以我会在8点15左右到图书馆,很感谢当时图书馆4楼大叔对我们考研学生的帮助,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复习。

零基础跨考央财金融硕士成功上岸

零基础跨考央财金融硕士成功上岸

零基础跨考央财金融硕士成功上岸刚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硕拟录取了,想想自己这段时间的奋斗历程,得到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也走过不少弯路,所以想写下自己的经验贴,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你们少走些弯路。

01个人情况笔者本科双非一本,专业为地理科学,跨考金融,本科完全无经济、金融的知识基础(跨度可谓非常之大了)。

选择中财金融的原因有三:一、中财金融的实力很强,校友众多,对中国金融的影响非常大,其金融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二、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把校址搬离市区便可见一斑)。

三、考研难度,五道口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也确实比较难,报考人大对于我这样的三跨考生来讲,还是有些心虚的,因此,中央财经大学便成了首选。

个人初试政治70+、英语一70+、数学三120+、金融学综合115+、总成绩380+,个人真心觉得各科都不是非常好(除了专业课,专业课今年的难度有目共睹,这个分数对于跨考的我来说挺不错了),中财金融考试整体来说不难,但其题量大,出题面广,考试内容细,要答完且不能出错,何况还有英语一需要占据一定时间。

接下来,我就个人体会,谈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然后再具体说一下我对各科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吧。

02要不要报班辅导班的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氛围好,有专门的老师督促你学习,有一群专业的人可以讨论一些专业问题,可以感受到,考研路上自己并不孤单,第一年的时候虽然身边考研人非常多,但没有考金融的,没人能够理解我的孤独绝望与渴求帮助的心理。

二是学习比较系统,辅导班可以更加系统的去完善应对考试需要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请到很多比较好的老师来讲课。

三是资料,考研辅导市场鱼龙混杂,好的辅导机构才会有更好的资料。

当然,如果自身就有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自制力,那么也是完全可以不用报班的,复习效果甚至可能会更好,因为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也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去补充自己的短板。

其实这个问题大部分老师和同学都提到了,但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因为我一战并没有报辅导班,完全没有金融经济知识基础的我复习完全没有头绪,每天都面临着知识难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解答困惑的绝望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130+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130+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130+备考(青云学长独家出品)1、前言先自我介绍,楼主本科是某华东985学校金融系的应届毕业生,本科成绩优秀,多次奖学金,徘徊在保研边缘。

2014年1月考的中央财经金融学院,总成绩在前30%。

虽然感觉自己的数学和英语尚可,但是论坛上不乏150大神的经验,就不再赘述。

鉴于自己的801经济学得分130+,感觉勉强拿得出手,特此分享,回馈后人,以待有缘者得之,兼攒人品。

这里主要谈一下801经济学的备考,楼主从十月中开始复习801,最终成绩还不错,所以感觉自己的效率还是蛮高的。

2、复习进程(西方经济学)801参考书就三本,两本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一本政治经济学(第四版)。

我主要是晚上700-1030看西方经济学。

总的来说感觉自己专业课复习开始的时间略晚,如果本科学过高鸿业,基础尚可的话,感觉9月底10月初开始看就足够了,暑假开始有点早,专业课战线太长不一定是高分,而且会挤占数学的时间。

高鸿业我一共看了三遍,第一遍非常认真,只要是书上有的,不论是注释小字还是课后阅读乃至习题知识点都是有可能考的,这个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而且课本之外的经济增长模型的资本黄金律多次考过,2014年也考了。

第一遍边看边记详细笔记,以后光看笔记就行了,课本仅供查阅参考。

(不过这个方法因人而异,也有大神不做笔记,直接背书的。

因地制宜,不做评论)。

第一遍看书忌讳出工不出力,当年我微观就看了一个月,后面就着急了。

个人认为第一遍的进度每天看15页就行,加上做课后题,45天搞定。

第一遍看书不要求全背过,主要是记住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弄明白,其他的要有印象。

复习之前可以看看801题目,了解一下题型。

课后题一定要做会的,不是说会有原题,但是作为对知识点的掌握检测和加深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乱乱的厂商生产理论。

第二遍复习非常重要,对照自己的笔记加深理解和名词解释的记忆,还有重点的图形也是要绘画的,图形很重要。

还要自己总结一下名解,将书中相关的公式图形意义总结在一起,如果考到,这些就是你提现在试卷上的名解答案了。

经验贴 ,初试252央财录取!会计专硕考研经验贴

经验贴 ,初试252央财录取!会计专硕考研经验贴

经验贴| 初试252央财录取!会计专硕考研经验贴1考试情况总结首先初试是管理类联考,我初试的总分是252分,管综是167分,英语二是85分。

其中英语客观扣了3分左右,跟自己预估的分数差不多。

管综出了比较多状况:数学成功掉坑,错了三个;逻辑还好,错了一个;写作在43分左右,因为论说文题目想起的好一点,结果最终因为匆忙忘记写,可能对分数有比较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管综还是有点遗憾,也证明考试中,真的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状况,真的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

最终在中央财经大学的初试排名,在前十左右(因为学校没有公布具体的初试排名名单,根据录取名单大致统计得出)。

经过复试,成功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

2备考规划及选择关于我的备考时间安排,因为我真正决定考研时间比较晚,还有学校里其他的事情,真正开始全力投入是从暑假开始,对现在刚开始准备的同学的规划,应该有比较大的帮助。

我是4月份下旬才开始有考研的想法。

本来打算直接工作,不过经过一些了解之后,发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

由于我的家乡是在北方,还是比较想回到北方工作。

我的本科是在广州的中大就读,虽然在华南地区竞争力比较强,但是鉴于整个财经行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加上想要寻找北方的工作,就学校的校招资源和面试地域原因,很多都难以成行。

于是决定考研。

因为本科也是学习了会计学专业,读研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换个区域,找到好工作,所以就选择了报考会计专硕。

学校的选择,也是综合了各个方面。

首先想要回到北方发展,所以把目光集中在了北京地区的几所学校,主要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之间纠结。

其次,一是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安排可能会比较紧张;二是北京旱区的分数作文差距可能比较小,竞争比较激烈。

管理学联考的考试,由于客观题分值大且比例重,我担心考试中出现意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可以说是时间不足,信心不够吧。

而中央财经大学在初试时,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而且非全日制没有提前面试。

【保研经验分享】清华经管直博、人大经院、南开经院、央财经院学硕保研经验

【保研经验分享】清华经管直博、人大经院、南开经院、央财经院学硕保研经验

【保研经验分享】清华经管直博、人大经院、南开经院、央财经院学硕保研经验复旦经管硕博夏令营结束其实就已经做好和学弟学妹分享的PPT,却唯独不想写所谓的“保研经验分享贴”,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只是觉得我的一些看法想法最多是一个经历,而非经验,而且个人色彩较重,放在纸面总觉得过于严肃,害怕误导一些学弟学妹,但又考虑到保研前那种对一切都未知的恐惧,也为了感谢学长学姐当年的分享与经验传授,我还是写下这篇姑且叫做“保研经历谈”的东西,希望学弟学妹们借鉴性地参考。

前期准备对于夏令营最重要也是准备时间最长的当然就是参营论文了,建议同学们从大三上就开始找老师开始写论文,也有同学直接拿大创的论文参营,但个人认为如果时间精力来的及,再写一篇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经验,也有同学是自己写好论文再找老师修改,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思路,对论文的所有地方都尽可能做到熟悉。

不仅仅是参营论文,所有的科研经历,学术论文都要烂熟于心,夏令营的时候老师们真的会一篇一篇问。

大三下开学就可以准备个人陈述、推荐信和个人简历(中英文,根据报考学校不同准备),保研论坛和一些保研公众号都会推送相关模板,个人陈述首先准备一个最完善的版本,然后根据不同学校的字数和内容要求修改,还有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也不同,尽可能相应的突出自己的相关能力,推荐信一般情况是自己拟好初稿再请老师修改并签字,所以写的时候尽可能吻合推荐老师的口吻,个人简历不是每个学校都要求,还有个别学校会要求英文简历,即使没有要求个人简历,建议参营面试的时候也最好给每位评委老师一份,因此也要提前准备,并且不断修改完善,尽可能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接下来就是课程复习,主要包括中微、中宏、政经、计量、数学和英语,建议首先复习中微、中宏,因为每个学校都会考,而且面试中也会涉及,政经、计量和数学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考,所以提前查看自己报考学校的要求做相应准备,政经最好用报考学校的教材复习,因为很多学校的政经考计算,计量看李子奈的教材就可以,数学方面有学长学姐用考研全书,也有用本校教材的,我参加的营都没有考数学,所以不能给出建议,英语方面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临时准备的也只能是口语,上海的学校确实是更重视英语的。

二战央财终于成功 谈些自己的感想 一些经验一些教训吧。。

二战央财终于成功 谈些自己的感想 一些经验一些教训吧。。

本人本科是一个西南地区211 学的就是会计论坛里有很多专项的经验我就不系统写了我想到啥就写啥分条写点吧。

1、考研要有信心,我一战346 主要败在专业课上只考了90 当然即使专业课考出一个满意分数也还是无法上线。

我想说我的问题主要在于自信当时的不自信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复习备考特别是到了后期早早的在心里放弃了就想着二战了。

其实考完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败在了心理。

(当然也有复习策略问题后文再说)还有就是就我在论坛里这两年其实很多考上中财或者其他名校的有相当比例是普通本科甚至二本的同学我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只是说不要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让自己不自信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加油。

PS突然想到不要被论坛里的一些数据吓到。

一些投票水分很大还有就是有些人别有用心。

2、考研不要比进度。

这两天看了看数学和英语专版很多同学又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担心自己复习的慢开始拼时间拼进度我也曾这样结果就是被别人拖得很累当然效果也不佳。

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每个大阶段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要想着进度比别人快就是好就比如做数学全书人家的一遍是算完的你为了赶进度很多题目只看看而已能一样么。

还有就是不要疲劳战。

一定要保证效率而不是时间长度。

很多同学即使困得睁不开眼了仍然在图书馆死磕结果就是心理上很满足感觉自己比别人熬得晚但考研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效果上的。

3、考研不要盲目复制别人的经验。

论坛里经验贴很多我们首先要感谢前辈无私的帮助但也不可完全照搬我是有过血粼粼教训的之前看过一个很详细的计划关于政治的他考了九十我当时想当然的完全按他的计划进行结果我考了60多点问题在哪就在于我达不到人家的效率所以还是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把别人的计划作为一个参考。

哲学里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4、不要被一些有的没的的问题困扰。

随着考研复习深入你们会碰到一些问题诸如我政治是要用大纲解析还是序列一大家都说660题和400题好我要不要做。

等等之类我想说这些问题对你最终的结果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不要花大量时间来犹豫这些甚至因为和大众做法不同有心理压力觉得别人都看了自己没看会怎样怎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复习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复习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复习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首先先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我是14年应届考研学生,本科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考研报考学校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专业硕士。

考研总分为407,总分应该是初试第四名,单科成绩如下:英语:73;政治:77;396联考:132;431专业课:125。

然后给大家说一下整个考研时间的安排吧,我的占据线比较短,刚好是4个月左右,8月份去西安、甘肃、新疆一带玩了一个多礼拜,9月初搬到本部,9月3号正式开始准备考研。

很多人都说我心态好,其实刚开始确定考研,并且看到周围的同学有的看了一轮,有的甚至于看了两轮,自己肯定会有点着急。

所以在这儿给大家先说说考研心态吧,考研确实苦,所以说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周围有同学半途放弃开始找工作,也有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保持一个单一的心态比较好。

我当时的心态是,4个月好好准备,考上了肯定是比较理想的,没考上可以在3月份春招时找工作,所以在四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没有投一份简历,自然也没有关注任何招聘信息。

其次是处理课程与考研之间的关系,大四上学期我们共有两门专业课,所以在准备期间还要上课。

这里比较惭愧的是当时我上课次数比较少,因为学校图书馆座位有限,去上课可能回来就没座位了,所以当时课上的不多,不过最后考试还是抽了不少时间准备。

在整个考研期间,基本上没有出去玩过,我妈来北京看我,出去过1天,然后一直到考研结束都没离开学校。

整个期间有过一些小感冒,但是不会过多影响复习,最大的一次感冒休息了近一周,当时的状态是完全不能看书,所以特别着急,可能也是由于着急反而影响了恢复,所以在这儿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毕竟良好的体质是成功的基础。

接下来说说我的复习安排,复习期间我们学校图书馆是8点开门,所以我会在8点15左右到图书馆,很感谢当时图书馆4楼大叔对我们考研学生的帮助,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复习。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801考研经验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801考研经验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801考研经验贴本科双非,有幸一战中财国贸上岸,成绩400,初试第一综合第一,数学三133,801经济学135,考研路上有很多学长学姐帮助了我,我也希望写一点有用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复习方法都不相同,建议大家多看经验贴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英语和政治都只有60多,算是很低了就不写经验了,建议同学们看一下英语政治高分贴。

数学:个人觉得20年数学没18年难,基本上都是出现过的题型,如果熟练掌握知识点的话可以很快写完,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写完了,线代一道题目看错。

数学希望大家可以重视基本功,20年只有一道高数第二问确实有难度,其他真的是常规题,大家平时是肯定练过的,高数第一题是计算极限,通过拉格朗日求极限很快写完,第二题是多元函数求极值也是常规题等等,只要基本功扎实考试基本上写的很轻松。

使用的资料主要有:李范全书(强推,建议熟练掌握)、李永乐线代讲义、王式安概率论讲义、1000题、1800、660、330、880、李正元真题解析、李林4.6套卷、超越共创。

方浩三门基础强化冲刺班、汤家凤高数基础强化、张宇高数基础、李永乐基础强化,其他老师比如武忠祥、李林、杨超等,由于各个老师说的都差不多,可以在难点出听一下,然后总结,例如:张宇在求极限有定义法求震荡型极限、汤家凤对中值定理的分类、方浩拉格朗日求极限、微分算子法、移位定理以及子母级数(强推)。

习题集根据自己时间练习。

我的复习时间规划:1月-6月:看完所有基础强化网课视频并做笔记,复习全书第一遍自己写第二遍注重难点第三遍查漏补缺,做660和全书小册子习题7月-8月:可以做1000,1800或者880,做一二遍真题解析,了解真题的难度很重要,真题基本上都不难稍微难一点的也是综合题,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偏题怪题上。

9月-10月:这段时间由于模拟题没出,可以继续复习全书和笔记并且做一些题目保持手感。

11月-考前:主要做模拟题,模拟题的难度超越>共创>李林,其他的模拟题比如李永乐、汤家凤、张宇等,没题做的话也可以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研经验贴:
1.中央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学术硕士)
只说几个要点:
(1)如果会保送到某确定的专业,一定要对原来所学专业和要报送的专业都要有较明确地了解,尤其对于专业定义的内涵一定要明白。

(2)如果要谈自己选专业的原因,注意不要说太多不相关的东西,就算是荣誉也不要多说。

比如你要保送工程管理,无论你有多优秀都不要说太多你做了很多房地产什么的研究,老师会问你学了这么多经济学的东西是不是不胜任管理学的学习。

(3)不论什么问题,都不要将自己的缺陷、劣势归咎于老师。

失败与错误总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更多。

(4)成绩绝对重要。

平时多与老师们沟通也很重要。

2.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硕士)
(1)基本问题
应用统计硕士自2011年开始招生,是较为年轻的专业,但应用范围很广。

保送分为笔试和面试。

发文中写明笔试60%,面试40%,但个人认为跨专业的孩子们面试还是很重要,毕竟笔试不是我们的强项,面试留下好印象很重要。

2011年报名共10人,4人本院6人外院,最终录取4人本院2人外院。

考核时笔试和面试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笔试(笔试不作为面试刷人标准,所有同学均有面试机会),下午进行面试。

笔试面试通知大概在笔试前7-10天下达,也就是准备笔试的时间约为一周。

(2)笔试
笔试考核内容:统计学(中财刘扬)、计量经济学(人大潘省初)、时间序列分析(南开)。

其中统计学比重最大,计量经济学比重较大,时间序列分析占比例较小。

考试为百分制,整体以考核能力为主,辅以一些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其中统计学知识的考核尤其突出体现了这点。

笔试大概有9-10道大题,时间不松不紧,看你的掌握程度。

笔试内容(部分回忆版,不是很准确):
●统计学:a.概念及定义:什么是参数估计,统计量和参数的概念;b.统计方法选择:2
个小题,都是给你一个情景比如一个企业要进行几种产品的一个统计调查,看看几季度什么产品卖得最好,让你选择一种统计方法,并说明怎么进行处理;c.因子分析结果分析:给spss结果分析图,问为什么要进行旋转,最后分析结果如何。

(学艺不精,记忆中是因子分析,复习的孩纸最好把主成分分析也好好看看);d.英文问题:给一个男孩女孩睡觉时间的点状频数分布图,问你男女生在本图中个表现出什么特征,中位数、众数什么的各是多少,最后画一个箱线图(可以中英文回答,个人认为用英文较好。

熟悉一些名词的英文表达较重要);e.方差分析结果分析:给出方差分析的spss分析图,写出假设,并通过分析得出结果;
●计量经济学:a.二元线性回归大题:写拟合方程,重要参数求解,会看软件分析结果(是
spss英文版,与计量经济学书上的分析结果类似,要知道每个分析参数的英文写法,免得出现知道参数不认识英文的问题),对表中缺失的结论参数进行计算。

b.有一个模型建立及估计中的问题对策的题,记不清了。

应该就是多重共线性还是异方差之类的问题,问到识别和如何解决等。

c.2011年没有手动推导双变量回归的过程,OLS公式记不住的孩纸不要太着急。

●时间序列分析:a.软件分析大题:书上的一个时间序列软件分析结果图,需要看图写出
这是什么分析类型(AR还是MA什么的),拟合表达式,一些重要参数的意思。

(由于我一点没看时间序列…这个题只能记得这么多了)
●笔试心得:笔试对跨专业同学的考验算是比较大的,复习时间短,考试没有重点。

建议
孩纸们牢牢把握统计学,尽量吃透计量经济,时间序列依照个人能力尽力复习即可。

以注重实际应用为原则,对于过难且不是很重要的公式理解即可,不要钻牛角尖。

(3)面试
面试老师共5位,如果没弄错的话应该是刘扬、马景义、边雅静、毛炳寰几位老师(剩下1位记不清了)。

面试时间约为20分钟,因为大家是按顺序进去,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面试采用题库抽题的方式,3个专业问题,一个英语问题。

前面有一段自我介绍,要求介绍个人成绩排名、科研或者实践成绩、对统计专业的认识和选择原因等。

●3个专业问题:A.谈谈参数及统计量的关系?B.如何确定一次抽样中的样本容量?C.对
于媒体曝光的“瘦肉精”问题,相关单位称这是“正常的抽样误差造成的问题”,请谈谈对抽样误差的理解。

●英语问题:大学期间什么事情让你最enjoy,为什么?
●其他问题:对科研成果进行了一些提问,例如会哪些软件,probit模型是怎么应用的,
在指数研究院做什么工作,房地产指数系统的构成等。

●面试心得:对于跨专业的孩子,面试成绩非常关键,一定要在面试中表现自己的优势。

由于老师们来不及看各位同学的申请表,在自我介绍时应尽量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自己做一份个人简历罗列一下科研、实践成果给老师看。

英文问题尽量英文答,反应越快说的越出彩越好。

专业问题大多为概念性问题,能将清楚即可。

不熟悉的东西在自我介绍时不要吹牛皮,例如你学过某学科但是理解不透彻,被感兴趣的老师提问后回答错误或者模糊,不但不能表现你学的很多,反而给老师不认真的感觉。

3.中央财经大学科研保送说明事项
这里仅对2011年的选拔办法说明几点:
(1)基本条件要求成绩综测排名为班级前50%,至少有市级及以上竞赛奖项或核心期刊论文二者其一。

其他科研成果附在报名表上作为参考。

(2)首先进行学院审核,再报送学校进行审核,最终由教务处公布名单。

(3)2012年选拔办法可能有变更,请以学院、学校公告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