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女地位比较中西文化
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也在不断变化。
以下是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发展和演变的几个方面:一、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中国女性地位: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通常只被视为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2. 封建中国女性地位:封建时期,女性在家庭中被定为一等人,但在社会中仍然是二等人,无法参与政治决策。
3. 现代中国女性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开始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同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女性也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西方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希腊女性地位:在古希腊,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只能在家庭中生活和照顾家人。
2. 中世纪欧洲女性地位:在中世纪欧洲,女性的地位非常低,被视为男性的财产。
3. 现代西方女性地位:在现代西方社会,女性已经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发展,渐渐地弥补了曾经的劣势。
三、伊斯兰教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伊斯兰教女性地位:在古代伊斯兰教世界,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无法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力。
2. 现代伊斯兰教女性地位:在现代伊斯兰教世界,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在不断改善。
许多国家已经对女性进行了平等保障,并且女性已经开始参与到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发展。
四、印度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权力发展演变1. 古代印度女性地位:在古代印度,女性被视为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2. 现代印度女性地位:在现代印度,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在不断提高。
导致印度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现代化的进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总之,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权力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地方。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女性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国女性地位比较

古代中国的女性
朝贺。官场的夫人社交活动,妇女以母亲或妻子的身份出场,有 着夫荣妻贵、母以子贵、从属于男性的意味。亦表明,妇女作为 母亲、妻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一定地位。先秦、汉唐时代,男 女共同聚会的社交活动方式虽受到一些维护礼教人士的反对,却 还是常见的。 婚姻:古代婚姻的目的是为家庭侍奉祖先、延续后嗣,“父母之 命, 媒妁之言”是古代社会的正统观念和主流风俗,现实也有例外。 女 性在婚姻的自主权非常少,大多情况下要听众父亲或家人的安排。 宋之前,妇女离异改嫁或夫死再嫁的事例常见,宋以后,再嫁被 视为失节、耻辱,有了强烈的贞洁观念。
古代中国的女性
中国古代女性在经济上是不能独立的,换句话说,女性是只能被 男性所养,不能自力更生的。所以男性对女性提出的不平等要求, 女性不能反抗。 政治权利:中国古代的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妇女被禁锢在家 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
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 政, 必酿成祸患,甚至宠信妇人,使之预政便是祸患的传统理论。无 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只成为限制女性 预政的一件理论武器。总之,一切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动阶级的妇女主要在家从事农业劳 动,上层社会的贵妇和官宦之家的妇女历来有着正式的宫廷朝会
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 简单比较
女性观概述
中世纪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时代的思想观念 支配的,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妇女观,以及在社会中普遍流行的 妇女观,应该是当时人们对妇女地位认识的指导思想,也是对妇女实际 地位的一种主观上的反映。英国属于欧洲的一部分,中世纪欧洲的妇女 观对中世纪英国的妇女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前期历史,对女性的看法并没有贬低的成分,对女性的贬 低是从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随着周王朝的覆灭以及秦王朝对 先秦文化的扫荡,自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 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的女性观被儒家思想所主导。宋朝的“朱程 理学” 使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束缚妇女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真正理论化、 系统化。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第一篇: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就我个人读书的体悟来说,东西方文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很对西方文学都有女人出轨的描写,似乎一个贵妇人有情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巴尔扎克的很多书都有这方面的描写,福楼拜最喜爱的角色包法利夫人也是因为出轨而香消玉损,就连“纯洁”的茶花女也是一个被包养的高级妓女。
当然,这些女性的丈夫也是有很多情妇的。
但是对比中国,男人有三妻四妾也是正常的,女性一旦出轨便是十恶不赦,潘金莲、阎婆惜等有外遇的女性几乎是遗臭万年。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低,这可以解释一切,因为地位低,所以受约束,无法独立,受压迫,性格懦弱。
如果深究的话恐怕不只是封建礼教的约束几字可以概括的,这篇文章以我的能力只能浅谈几个方面了。
其实中国文学对于女性真善美的赞美也是很多的,中国古代女子大多都是以端庄、温婉、传统的形象示人,这样的女子是被人赞美的,比如秦香莲,至今,我们也是偏爱淑女的。
长期以来, 相当一部分女子已把男权文化观念积淀在自己的潜意识中, 进而把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变成了自觉的意识, 为了别人的意见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 她们终于在男权文化的氛围中迷失了自我。
“ 她们”就是中外文学史上为数不少的“ 淑女”形象。
我们中国没有歌德,没有他所创造的“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没有但丁的《神曲》里引导他上天堂的理想的恋人贝亚德丽采,但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加起来,总量上对女性的表现力超过西方。
对于表现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比如屈原的《湘君》《湘夫人》。
写男女爱情的诗歌更多了,西方的带有女性主义倾向作品比唐代传奇的《莺莺传》、《红拂传》晚好多年才出现,唐代传奇《莺莺传》能塑造莺莺这个形象是很了不起的。
《红拂传》写私奔,写红拂女慧眼识英雄于未遇之时,刻画了一位聪明机智豪爽的女子。
经后人一再改编成剧本,又被画家们画了又画。
唐代传奇就是这样的了,更不用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区别

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区别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区别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区别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涉及到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从家庭观念、性别平等、婚姻观念、教育背景和社交方式等方面来说明两者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女人普遍更加重视家庭的责任和角色。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女性一直被认为是家庭的核心。
因此,中国女人通常会把家庭放在首位,甚至在经济独立之后仍然会选择照顾家庭和孩子。
相比之下,西方女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更加追求职业上的成功,婚姻和家庭并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
其次,在性别平等方面,西方女人相对而言更加强调性别平等。
在西方社会,男女双方更加注重平等的家庭分工和责任,婚姻中的决策往往是夫妻共同商量后得出的结果。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决策权,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中国女性逐渐追求自我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因此,在现代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夫妻的平等分工和决策。
再次,在婚姻观念方面,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传统上,中国女人对于婚姻的看法往往是认为结婚是一生的责任和使命,婚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中国女人通常比较早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对象,并且婚姻的稳定性对她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西方女人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感情和婚姻的幸福,她们更加强调婚姻的品质和彼此的相互理解。
西方女人更愿意等待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人。
此外,教育背景也对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区别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较高的教育水平通常被视为婚姻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很多中国女人会选择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然而,在西方社会,教育水平并不是评判个人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西方女人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个人能力的发展。
最后,在社交方式方面,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交际方式也存在差异。
传统上,中国女人对于外出社交活动的限制较多,更多的时间会花在家庭和朋友聚会上。
古代中西方的女性地位比较研究

古代中西方的女性地位比较研究女性地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中西方古代女性地位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女性权利的认识与尊重。
古代中西方的女性地位有何不同?本文将从古代社会的婚姻家庭模式、女性教育传统以及女性社会地位三方面对中西方女性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一、婚姻家庭模式古代中西方的婚姻家庭模式有较大不同。
在古代中国,婚姻关系以男性为中心,女性通常为嫁入人家、侍奉夫家、生养后代服务。
男女婚姻的性质是交换关系,婚姻权利在于男方,婚姻是女方人生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事,婚姻选择与离婚等都要服从父母与夫家之命。
女性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家务劳动的承担者,并受到男性尊严的包括。
女性及其家庭在社会地位和财富上经常被较为剥夺。
文化传统中,女儿坊销声匿迹,被视为没有价值,只有儿子才能为父母传宗接代。
古代西方国家婚姻家庭模式则相对灵活。
在古罗马时期,罗马妇女享有相当的婚姻权利,她们可以自由选择丈夫,且在离婚后,她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财产。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主义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婚姻制度始终限制了女性的地位,女性受父亲统治,也要服从丈夫的摆布,但是与中国相比较,欧洲女性的地位更高,婚姻模式也比中国灵活。
在幸福家庭的美丽追求中,女性角色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文化生活和社交生活也开启了新的元素,女性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唤醒了自己的觉醒。
二、女性教育传统古代中国,女性教育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女子教育重读书而不重立志,妇女不被允许进入学堂数学、历史和其他高级学科,仅掌握一些生产家务知识的教育,而男性的教育则大部分专注于升官发财的考试。
中国的儒家思想贯穿了整个古代,女性被义务掩盖在了丈夫和家庭背后,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养。
相较之下,古代西方国家女性的文化生活得到更多的发展。
例如,希腊女性依靠诗歌、音乐、丰富的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激发了人们的灵感。
文化上我西方女性尤其在有钱和受过教育人群中成长,她们的艺术表现通常被视为是文化的重要缩影。
西方文化概论学习体会—中西方女性地位变迁

《西方文化概论》学习体会——中西方女性地位变迁专业:姓名:学号:经过一段时间对西方文化概论浅层次的学习,我对其中涉及到女性地位变化的问题产生了些许看法,身为女性,特别是当代女大学生,了解这些历史变迁有助于提高我对女性地位的认识。
首先要说到斯巴达的女性。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而在古希腊社会中,斯巴达妇女是一个很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享有财产权与继承权,她们在家庭和整个城邦中的作用也非常重大。
斯巴达人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女性的身体健康,包括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避免分娩疼痛和生出更加健康的小孩;同时斯巴达的母亲对家庭的作用尤为重大,当男人们都外出征战时,家庭的责任便落在母亲身上,她们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斯巴达女性对城邦的教育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虽然同时期其他城邦的女性的地位没有如此之高,但是女性对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在斯巴达女性身上得以体现,女性并不是男性的专属品和工具,而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5世纪以来,长达3个世纪的女巫大审判揭示了女性作为力量上的弱者被迫害的惨痛事实。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女性应该绝对服从于男性,而要实现这一点,教会以丑化贬低女性,捏造女巫形象,迫害女人为手段,借助“猎杀女巫”为名,巩固教会地位和宗教统治。
虽然迫害女性的原因很复杂,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容易被迫害和利用的特点毋庸置疑。
在悬疑小说家丹 布朗的作品《达芬奇密码》中,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便是基督教与女性的“战争”,也可以说是女性同男性的战争。
女性被他比喻为圣杯,母性和生育的代表,是人类繁衍的重要环节。
但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受到男性的支配,女性也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而不存在自由,这些观点在小说中被强烈的抨击。
小说中描写的教会和圣杯的秘密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女性对作为统治者的男性的抗争。
近几年有报道称在美国出现了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女性在职场上受到了男性的歧视和骚扰。
在民主制度如此发达的美国尚且存在女性歧视现象,其他地区女性的地位也可想而知。
中西文学女性比较

中西方文学悲剧女性比较摘要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各自不同。
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和亲女和妓女类的悲剧女性的比较,反映中西文化传统的异同。
关键词:女性形象中西悲剧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学史几千年来, 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出现的、许多经历遭遇相近或相同的文学女性形象, 反映了一国又一国、一代又一代的妇女的悲剧,如《美狄亚》、莎士比亚悲剧中苔丝狄蒙娜,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刘兰芝、杜十娘等。
处在中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女性,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往往不同,同时,从她们身上也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一、弃妇形象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在地域上远隔千里,在时间上相距六百多年,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悲剧命运的艺术形象。
美狄亚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妇女,刘兰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妇女,她们同样地位地下,命运由男子决定,一样要遵从“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
而且,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生育男性后代是他们婚姻的目的和基础。
这一点在二人思想中一样根深蒂固。
刘兰芝因为没有孩子被驱遣,美狄亚虽然生了两个儿子却被丈夫抛弃,因为跟愤怒、委屈。
虽然美狄亚和刘兰芝有很多相似点,但基于不同的文化影响,不同的审美意识,二者也有不同点。
首先,被抛弃的理由不同。
美狄亚成为弃妇的原因是丈夫的变心。
而刘兰芝则不同。
刘兰芝被驱谴的原因主要在于焦母,她和仲卿还是相爱的,但这样也并未改变她最终由丈夫决定命运的结局。
其次,二者对于被抛弃的命运的抗争也不同。
美狄亚把自己炽热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伊阿宋的身上,而当她发现这一切付出都毫无意义时,她就变成一头狂怒的狮子,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报复行动。
刘兰芝作为中国传统的女性,知书达理,温柔善良,被焦母驱谴以后,兰芝就回家。
但被兄长逼婚时,她却毅然选择了以死求全。
以上这些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来, 男权文化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女性地位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

女性地位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地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东西方女性地位的对比与演变。
一、历史背景东西方的女性地位在历史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被视为家庭的依附,婚姻和母道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下发展,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女性享有一定的权益和社交地位。
二、家庭角色东西方女性在家庭角色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东方,女性往往被要求以婚姻和母亲的角色为主要任务,她们承担起照顾家庭、照料子女的责任。
而在西方,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女性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成为母亲,以及何时成为母亲。
三、受教育程度教育对于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东方,长期以来,女性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安于家庭和家务劳动。
而在西方,尤其是现代西方社会,教育机会的平等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四、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女性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东方,尽管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职业机会和晋升空间不足的问题。
而在西方,女性的就业机会更广泛,她们在政治、商界、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较多的代表和领导者。
五、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在东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相对较慢,政治参与度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德国的默克尔、美国的希拉里·克林顿等女性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东西方女性地位在历史、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对比和演变。
尽管在某些领域中,西方女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为女性争取更多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妇女地位比较中西方文化
内容摘要:
在古代文化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女性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群体。
除了在少数的母系社会外,大部分的氏族权利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国家的文化中,女性更加没有身份,地位和权利。
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虽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其差异的打背景下仍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因为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同小异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社会的共性,便是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
中西方社会差异也在妇女的反抗意识上体现出来。
关键词:妇女地位封建共性差异
正文:
在古代文化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女性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群体。
除了在少数的母系社会外,大部分的氏族权利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国家的文化中,女性更加没有身份,地位和权利。
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妇女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更深。
“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他们不仅要为夫生儿育女,还要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
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地位中。
但这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不仅仅在中国出现,在经济和科技水平比较发达的西方,妇女的地位也曾经摆在了一个很低的尴尬情况。
在西方古代历史社会,女性的地位也往往只属于男人的附庸品,女人只是他们炫耀财富或者成功的物品而已。
在西方,女性的地位曾经受到天主教所羞辱,天主教若望.保禄二世在位期间,就已经承认这个错误了。
而基督教教义也论证了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是天经地义的。
《圣经》宣扬上帝赞许一夫一妻制,但在《创世纪》中又把女人视为邪恶的毒蛇,夏娃因此要承受剩余怀孕的痛苦。
西方对女人的其实和诅咒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妇女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顺从男人是妇女的美德。
罗马执政官视女人为“桀骜不驯的畜生”。
甚至建议丈夫们为女人戴上枷锁。
罗马法更是剥夺了女人的一切个人的社会的权利。
虽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其差异的打背景下仍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因为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同小异的。
所以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着某些共性。
我们可以从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上探寻到,中西方社会文化上的大同和小异。
然而我们又如何论证东西方妇女地位的地下。
通过比较之后我们也将发现大同中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古代一直到五四运动思想解放之前,妇女的地位一直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比如在宋朝。
宋朝的程朱理学是迫害妇女的开始与典范。
宋朝女人的地位及其地下卑微,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毒害,比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笑不漏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洁牌坊、裹脚布、宋朝都是小脚老太太”等等唐婉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第一任妻子。
她原是陆游的表妹,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
与年龄相仿的陆游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两家父母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便为他们定下了这门亲事。
两人婚后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之中,陆游也把功名利禄都抛置九霄云外。
而陆母唐氏确实一位威严而
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陆游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目睹眼下陆游的光景,便把责任推到了唐婉的身上,大加训斥,但情况并无好转,多次以后,陆母便心生反感。
甚至到痷里去找尼姑妙因儿为儿媳卜卦。
妙因儿掐指算出了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陆母听后吓得魂飞魄散。
强逼着陆游将唐婉休了。
但由于两人难舍难分,不忍相离,于是陆游背地里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再续姻缘。
不料被陆母发现后,严令二人断绝交往。
并为陆游另娶妻。
著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第一任妻子唐婉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唐婉被抛弃后成为了弃妇。
原因不是由于他们不相爱,而是在旧中国封建家长制度和迷信盛行的年代,导致了她婚姻的悲剧。
她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反抗。
因为她将要反抗的不仅仅是陆母,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
这个任务不仅巨大,而且无比的艰难。
宋代的理学家们提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非成为了筋骨女性思想的枷锁。
封建夫权和封建道德规范使男女关系成为了主人与尊卑关系。
宋代妇女的地位是在“长幼有序”和“孝”的基础上的男尊女卑。
初为人妇的妇女地位更加低下。
正在于无论她是在性别上还是辈分上她都是处于最低的地位。
所以受到了族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
唐婉面临的不仅是婆婆的责难,而且还有丈夫的离弃。
她唯一能做的便是遵从丈夫和婆婆的安排。
对于爱情的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往往是没有自主权的,她们也没有意识到反抗,因为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太深了。
而在西方,我们也能找到类似唐婉遭受丈夫抛弃的例子。
我们可以将两者进行很好的对比,以此来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大同和差异。
在西方,美狄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她不是真实存在的存在的人物。
但剧本故事与传说都是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
美狄亚的故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美狄亚》为蓝本。
欧里彼得斯为作者。
在希腊生活中,他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
她与来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见钟情,她帮助伊阿宋取得了金羊毛后,作为条件伊阿宋要和她结婚,婚后他们一同返回希腊。
在返回路途中,美狄亚杀死了父亲派来追回他们的弟弟。
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帮助伊阿宋杀死篡夺皇位的叔叔。
伊阿宋当上国王后却移情别恋。
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亲手杀害。
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并逃离了伊阿宋。
伊阿宋因此抑郁而亡。
美狄亚形象的魅力来源于她对爱情毫不迟疑和奋不顾身的追求。
她那独特的个性和对不幸际遇的顽强抗争才使得她的形象充满了震撼力。
美狄亚背弃祖国和亲人,为的是换取一份爱情。
牺牲之大,前所未有。
为了爱情,她可以叛国,杀弟。
她反抗的意义不仅仅是惩罚了伊阿宋的移情别恋,而是给当时的社会一个警示意义。
对于背叛女人的男人,女人将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进行抗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文化的共性,便是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因为是男人的附庸品,所以常常遭到背弃。
而女人却常常遭到诅咒。
美狄亚和唐婉同时弃妇。
但是两个女性在面对心爱人的离弃后,所选择处理的方式是不同的。
唐婉在默默的忍受与心爱的人分离。
而美狄亚却进行血腥的报复。
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的封建时期最长,中国的离世文化积淀最深,中国女性遭受的灾难也就更为严重。
相对于西方,女性都比较具有反抗意识。
这便是中西方文化上最显著的差异。
从妇女地位比较中西方文化
学校:衡水学院
院系:中文系
专业:09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谢东玫
学号:200940101065
指导老师:赵秋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