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导产业的分析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重庆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山城”、“山水之城”、“桥都”等美誉。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过去几年中,重庆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重庆的产业基础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主要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
此外,重庆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 汽车制造业重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以重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集群。
随着重庆市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汽车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未来有望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
2. 电子信息产业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重庆市政府近年来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
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提高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3. 装备制造业重庆的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重庆的装备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4. 化工医药产业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重庆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和生物制药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 航空航天产业重庆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和航天装备为主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城镇化背景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至 关 重 要
一
庆 进 行 主 导产 业 选 择 。 1 . 因子 分 析 的数 学模 型 x , x , …, , 根 据 因子 分 析 的要 求 , 假 设 这 些 因 子都 已 经标 准化 ( 均值等于 0 . 标 准
化率 2 0 0 0 年排名 1 5 位. 2 0 1 1 年 排名 为 1 1 二、 重 庆 市 主导 产 业 选择
城 镇 化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必然 趋 势 .
是 工 业化 和现 代 化 的 重 要 标 志 。 城 镇 化 的
位 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第 三 位 是 交
CH I N A Co L L E C TI V E
正 C 0N0M
庆 市 主导产 业选择研 究
■ 李林 林 吴 开
摘要 : 本 文 以重 庆 统 筹 城 乡经 济 发 展
的初期 为背景. 以重 庆 市投 入 产 出数 据 为
从图 1 可 见 .全 市 的 城镇 人 口和 城 镇
出重 庆 的 主 导 产 业 并 对 重 庆 市城 镇 化 发 展 提 出政 策 建 议 关键词 : 重庆市 : 城镇化 :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因 子 分析
由1 9 9 6年 的 8 4 8 . 2 1万 人 上 升 到 1 6 0 5 . 9 6 年鉴 》 、 《 中国统 计 年鉴 》 和( 2 0 1 0年 重 庆
第 四 到 十位 依 次 为 通 主导 产业 . 顾名 思义 . 就 是在 区域经 通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业 . 发 展 关 系 着 国计 民 生 .关 系 着 整 个 国 民 济 中起 主 导 作 用 的 产 业 . 用 、 专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 食 品 制 造 及 烟 草 加 是指 那 些 产 值 占
重庆产业研究研究报告

重庆产业研究研究报告
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重庆市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内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研究报告主要对重庆市的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并对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优势产业进行分析和评价。
1. 产业结构:重庆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均衡,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2. 优势产业:重庆市的优势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重庆市拥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强的汽车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产业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优势,现代服务业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势头。
3. 发展趋势:未来,重庆市的产业发展将继续发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重庆市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4. 政策支持:为促进重庆市产业发展,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与
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之,重庆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具备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的潜力。
未来,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重庆市的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重庆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
重庆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此外,重庆市还有一大批优势产业,如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重庆市的服务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重庆市的服务业涵盖了金融、物流、商贸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业占据了重庆市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
重庆市拥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同时也推动了重庆市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重庆市的旅游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重庆市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文化名胜,如长江三峡、武隆天生三桥、南山风景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重庆市政府也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等。
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重庆市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此外,旅游业作为重庆市的优势产业之一,也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重庆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市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重庆市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行业报告

重庆行业报告一、重庆市的经济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重庆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其经济发展迅速。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重庆市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2.5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等。
二、重庆市的制造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制造业是该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重庆市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知名品牌。
另外,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拥有着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条。
三、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市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包括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人才资源。
四、重庆市的金融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金融业是该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之一。
重庆市的金融业涵盖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知名银行。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体系。
五、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服务业是该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的服务业涵盖了旅游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服务业企业,包括重庆欢乐谷、重庆渝中医院等知名企业。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服务业中心,拥有着完善的服务业配套体系和人才资源。
六、重庆市的未来发展展望。
重庆产业研究研究报告

重庆产业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重庆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揭示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通过对重庆各行业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重庆产业现状分析2.1 大型工业产业重庆市的大型工业产业是经济支柱之一,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钢铁、化工等行业。
在汽车制造方面,重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机械制造业方面,重庆在铁路机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钢铁和化工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2 服务业重庆的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金融、旅游和物流业。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进驻,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旅游业方面,重庆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山水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物流业在重庆也得到了快速增长,重庆内陆港口的建设推动了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2.3 其他行业重庆市还有许多其他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如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等。
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相关的影视、动漫、游戏产业也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现代农业方面,重庆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重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3.1 优势重庆市的产业发展有以下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重庆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和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具有较高的工业基础,为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优质的人力资源,为各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2 挑战重庆市的产业发展面临以下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发展较慢;•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高端创新人才;•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需要加大环保投入。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积极推动的经济转型升级,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外贸发展、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等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庆市一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电子、冶金、能源和化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以金融、商贸、物流和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这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提高了重庆市的经济竞争力。
二、外贸发展势头良好重庆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推动了外贸发展的良好势头。
重庆市通过搭建一批国际开放平台,如重庆综合保税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企业。
同时,重庆市加大了对外贸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和政策优惠,使重庆市的出口规模和贸易额不断增长。
三、投资环境优越重庆市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首先,重庆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其次,重庆市政府大力推动的扩大内需政策和鼓励消费政策,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重庆市还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创业领域,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四、市场潜力巨大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市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商贸业的发展,加大对商圈建设、商业地产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支持力度,打造了一大批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综上所述,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重庆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重庆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沿江重要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重庆的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重庆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重庆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重庆的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重庆的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个时期,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基地,以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庆开始实行“扩大开放、内外联动”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
这一时期,重庆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服务业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重庆市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两江新区”建设,重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重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传统的重工业逐步减少,但依然保持一定规模。
二、重庆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集聚效应和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释放,吸引了大量服务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2.政府政策的支持:重庆市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对服务业和高科技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是重庆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重庆产业结构的现状目前,重庆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根据数据统计,在重庆的工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重庆的重工业仍然占据一定的比重,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
服务业方面,随着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的推动,餐饮、金融、旅游等行业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主导产业的判断主导产业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更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因此,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和判断显得非常重要。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二.主导产业判断方法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以下两个指标:(1)比较成本=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产品的销售成本。
比较成本小于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大于1,不具备比较优势。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间内的劳动率的年增长率/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同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小于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大于1,不具备比较优势。
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工业化结构比重数=研究区域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劳动者数/研究区域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者数。
其值越大说明该区域工业化水平越高。
3、产业专门化率=研究区域某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净产值÷研究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
专门化率越大,说明这个产业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
其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在研究区域中专门化程度越高,这个产业产品输出规模越大。
小于1则说明这个产业不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专业化程度较低。
如果产业专门化率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三.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1. 2007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572.26*325.99)/(4122.51*1620.86)=0.077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21381.3*20629.0)/(249529.9*76990.0)=0.13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07年,重庆工业化水平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08年统计年鉴,2007年地区总产值为412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482.39亿元,第二产业为1892.10亿元,第三产业为1748.02亿元。
可见2010年同样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
从两个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第二产业中,工业为1572.26亿元,建筑业为319.84亿元,所以需选择工业中的行业为主要产业。
根据重庆2008年统计年鉴得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18.50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280.34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214.12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531.6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74.99亿元,这五个产业产值比其他产业产值明显较高。
产业产值(亿元)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产业专门化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8.50 1.38 1.0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80.34 2.11 0.6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14.12 1.58 0.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31.66 -2.35(分子为负) 3.42通用设备制造业174.99 1.65 0.58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为3.42>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1.06>1,说明交通运输制造业在重庆有明显的优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有优势,但不如交通运输制造业优势强,其他行业的专门化率都小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来看,表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小于1,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2007年主导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2008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2036.40*422.73)/(5096.66*1633.14)=0.103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07367.2 *20629)/(249529.9*132802)=0.115说明2008年重庆工业化水平也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09年统计年鉴,2008年地区总产值为5096.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575.40亿元,第二产业为2433.27亿元,第三产业为2087.99亿元。
因此,应从第二第三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为2036.40亿元,建筑业为396.87亿元,所以需选择工业中的行业为主要产业。
根据重庆2009年统计年鉴得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35.83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27.88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285.05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859.2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62.75,这五个产业产值比其他产业产值明显较高。
产业产值(亿元)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产业专门化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5.83 3.17 0.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27.88 0.6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85.05 1.45 0.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59.21 -1.90(分子为负) 3.33通用设备制造业262.75 3.47)0.52 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为3.33>1,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他行业的专门化率都小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来看,表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小于1,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2008年主导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2009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3448.77*137.2758)/(6530.01*1668.83)= 0.043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35239.9*21684)/(340506.9*77995)=0.11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09年重庆工业化水平仍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10年统计年鉴,2009年地区总产值为6530.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606.80亿元,第二产业为3448.77亿元,第三产业为2474.44亿元。
可见2009年同样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
从两个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因为第二产业中,工业为2917.40亿元,建筑业为531.37亿元,所以需选择工业中的行业为主要产业。
根据重庆2010年统计年鉴得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17.95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69.4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351.5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2323.0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325.32亿元,这五个产业产值比其他产业产值明显较高。
产业产值(亿元)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产业专门化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7.95 1.48 0.6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69.46 -4.01(分子为负)0.4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51.50 1.26 0.4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23.06 -8.29(分子为负) 2.18通用设备制造业325.32 1.48 0.47 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为2.18>1,也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他行业的专门化率都小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来看,表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小于1,这两种产品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2007年主导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2010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3697.83*368.69)/(7925.58*1693.83)=0.101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87581.4*21842)/(401202.0*76105)=0.134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10年重庆工业化水平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11年统计年鉴,2010年地区总产值为7925.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685.38亿元,第二产业为4359.12亿元,第三产业为2881.08亿元。
可见2010年同样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
从两个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因为第二产业中,工业为3697.83亿元,建筑业为661.29亿元,所以需选择工业中的行业为主要产业。
根据重庆2011年统计年鉴得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99.07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51.32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502.85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2903.8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439.75亿元,这五个产业产值比其他产业产值明显较高。
产业产值(亿元)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产业专门化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99.07 2.040.7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1.32 3.360.5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2.85 2.700.5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903.80 -10.70(分母为负) 2.65通用设备制造业439.75 2.040.64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为2.65>1,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他行业的专门化率都小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来看,表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小于1,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2007年主导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2011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5543.04*280.73)/(10011.37*1471.34)=0.106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220412.8*22544)/(472115.0*76420)=0.137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11年重庆工业化水平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12年统计年鉴,2011年地区总产值为10011.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844.52亿元,第二产业为5543.04亿元,第三产业为3623.81亿元。
可见2011年同样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
从两个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因为第二产业中,工业为4690.46亿元,建筑业为852.58亿元,所以需选择工业中的行业为主要产业。
根据重庆2012年统计年鉴得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488.80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544.55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701.7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3484.77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533.44亿元,这五个产业产值比其他产业产值明显较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为2.65>1,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他行业的专门化率都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