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深度脱水絮凝剂的选择
污泥深度脱水絮凝剂的选择

1实验方法
1 1絮凝剂 .
生 石 灰 , 氯 化 铁 , 离 子 聚 丙 烯 酰 水 后 污 泥 的 状 态 , 测 脱 水 后 污 泥 的 含 水 三 阳 检
絮凝 剂 酸 碱 性 对 设 备 的 要 求 来 看 , 求 最 要
表 1 单种 或 复合 絮凝 剂 最优 小 试结 果
三 氯化铁 阳离子 絮凝剂类 (O ) 生 聚丙烯 4%+ 型及编号 石灰 (0 酰胺 8 %)
切 关 注 的 重 要 问题 。 泥 处 置 方 式 包 括 土 污 地利用、 焚烧 、 材利 用 以及 污 泥 填埋 等 , 建 】
1 3 实验室 小试 方法 .
絮 凝 剂 的 种 类 很 多 , 同 污 水 厂 剩 余 不
量取 1 O L 泥倒 入2 O 烧杯 中 , 5r 污 a 5 mL 在 污 泥 的 性 质 也 存 在差 异 , 获 得 适 宜 的 絮 要
!
Q :
Sc en and i ce Tec hnol y I r og r1 l 0Vaton i Her d al
环 境 科 学
污泥 深 度 脱 水 絮 凝 剂 的 选择
陈 美香 陈梅 霞 ( 州市洋 里污水 处理 有限公 司 福建福 州 3 0 福 5 01 4)
剂进 行 絮 凝 后 用 机 械 脱 水 。 含水率 。
实 验 室小 试 从 絮凝 剂 类 型( 单种 或 两 种 复 合) 用量 、 加 顺 序 、 、 投 搅拌 时 间等 几 个 方
本 文 从工 作 实 际出 发 , 合 近几 年 来 国 1 4现 场 中试 方法 结 .
内外有 关污 泥化学 调理和 机械 脱水 方面 的研 将 一 定 量 的 污 泥 试 样 加 入 储 泥 罐 中 , 面 进行 比 较 分 析 , 中较 优 的 小 试 结 果 整 其 究成果【 1 3 , ~ 以实验室小试 和现场 中试 为基础 , 连 续 搅 拌 状 态 下加 入 一 定 量 的 絮 凝 剂 , 继 理 列 于 表 1 中。 总 结 几种 絮 凝剂 对污 泥脱 水 的作 用 与效 果 。 续 搅 拌 3 ri , ~4 n 然后 在 连 续搅 拌 或 间歇 搅 a
絮凝剂的介绍与选择

絮凝剂的介绍与选择絮凝剂是一种能够将悬浮在水中或其他溶液中的细小固体颗粒迅速聚结成较大团块并沉淀下来的化学物质。
它在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一、絮凝剂的种类:1.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无机絮凝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絮凝速度和较好的絮凝效果,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水体。
2.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氨酯等。
有机絮凝剂具有高效絮凝性能和较好的抗硬水性能,适用于处理含油、含浮游生物等特殊水体。
3.天然絮凝剂:主要包括淀粉、明胶等。
天然絮凝剂通常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适用于处理饮用水和食品加工废水等。
二、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絮凝剂通过两个主要的作用机理来促进颗粒的聚结和沉淀:1.吸附机理:絮凝剂中的活性组分能够与悬浮物颗粒的表面带电荷进行吸附,形成絮团。
2.中和机理:絮凝剂中的活性组分能够与悬浮物颗粒的表面带电荷进行中和,减弱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促进颗粒的聚结。
此外,絮凝剂还能够改善水体的过滤性能,减少胶体和溶解物质对过滤装置的堵塞。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絮凝剂:1.根据水质特点选择:根据水源的特点,如浑浊度、颗粒大小和溶解物质的种类等,选择对应的絮凝剂。
2.根据处理目标选择:根据需要处理的水体类型和水质要求,选择絮凝剂的种类和剂量。
3.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絮凝剂的价格、效果和用量,选择经济性较好的絮凝剂,并尽量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絮凝剂。
4.实验室小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小试,根据小试结果调整絮凝剂的选择和用量。
5.与其他处理工艺的配合:在选择絮凝剂时,还需要考虑与其他处理工艺(如混凝、过滤等)的配合情况,使之协调工作,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絮凝剂是一种用于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重要化学品,它能够促进颗粒的聚结和沉淀,从而改善水质。
在选择絮凝剂时,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处理目标、经济性和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并通过实验室小试来确定最佳的絮凝剂和用量。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污水处理场是将城市和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悬浮物、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标准排放水质要求的设施。
而在这个过程中,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絮凝剂是一种帮助污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聚集成大颗粒物的化学品。
这些大颗粒物比较容易在沉淀、过滤和离心等操作中去除,以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负担。
在选择和投加絮凝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特征:不同水体的水质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水体中悬浮固体颗粒比较细小,有些则比较粗大,有些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高,有些则很低。
因此在选择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时,需要根据不同水的水质特征来进行选择。
2.絮凝剂的种类:根据使用目的和作用原理,絮凝剂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常用的有铝盐类、铁盐类和钙盐等,而有机絮凝剂常用的则有低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等。
在选择絮凝剂时,需要考虑到处理的废水的水质特征,以及各种絮凝剂的优缺点,来决定使用何种絮凝剂。
3.投加量:絮凝剂的投加量会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过少的投加量会导致效果不佳,而过多的投加量又会费用过高。
因此在投加絮凝剂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水质特征和处理的要求来合理选择投加量,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4.投加方式:絮凝剂的投加方式有固体投加和液体投加两种。
固体投加适用于投加量较小的情况,而液体投加则适用于大规模的废水处理中。
在选择投加方式时,需要考虑到絮凝剂投加量、设备的生产效率以及投加后污水的操作要求等因素。
总之,在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投加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工业絮凝剂pam和pac比例

工业废水处理中,絮凝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絮凝剂主要作用是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降和过滤处理。
常见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PAM)和聚铝氯化铵(PAC)等。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PAM和PAC的比例选择要合理,才能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PAM和PAC比例的选择。
一、了解PAM和PAC的特点PAM是一种高分子化学品,其分子量较大,可以形成较为均匀且稳定的絮凝体。
而PAC则是一种无机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絮凝作用,尤其对于废水中的胶体颗粒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在选择PAM和PAC比例时,需要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根据废水的性质进行调整不同工业废水的性质各异,有的废水中悬浮物较多,有的废水中则以胶体颗粒为主。
在选择PAM和PAC比例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性质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当废水中悬浮物较多时,适宜增加PAM的投加量,以增强絮凝效果;而当废水中胶体颗粒较多时,适宜增加PAC的投加量,以增强絮凝效果。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规模试验,确定最佳的PAM和PAC比例。
三、考虑后续处理工艺在选择PAM和PAC比例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处理工艺。
如果废水处理后需要进行沉淀或过滤等工序,就需要选择适宜的PAM和PAC 比例,以便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合理的PAM和PAC比例可以有效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能耗和成本,提高废水处理的整体效率。
四、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在选择PAM和PAC比例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和环保性。
过高的PAM和PAC投加量会增加废水处理的成本,过低的投加量则会影响絮凝效果。
需要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PAM和PAC比例。
选择PAM和PAC的比例需要充分考虑废水的性质、后续处理工艺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因素,通过合理调整PAM和PAC的比例,才能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实现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的目标。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选择合理的PAM和PAC比例对于达到高效的絮凝效果至关重要。
污水处理一吨加多少絮凝剂

处理不同行业的污水,絮凝剂的用量还是有差别的。
一般情况下处理一吨污水,用量大概在2-6克;也有一些污水中ss含量较低,用量大概在1克左右,当然也有ss含量较高的废水,那么用量可能会超过10克。
具体的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处理污水时,如果絮凝剂用量过多的话,也会对污水处理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导致出泥效果不佳,出现污泥粘滤布情况,处理这种问题,可对药剂进行稀释;如果是处理完后还有药剂剩余,建议排掉,因为配成溶液以后的絮凝剂在溶药系统存放时间不超过24h。
通常使用污水絮凝剂,则是现配现用,且建议在当天内用完,否则部分降解影响絮凝效果。
根据絮凝剂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污水处理的药剂分为以下几种:①絮凝剂:有时又称为混凝剂,可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用于初沉池、二沉池、浮选池及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环节。
②助凝剂: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加强混凝效果。
③调理剂:又称为脱水剂,用于对脱水前剩余污泥的调理,其品种包括上述
的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
④破乳剂:有时也称为脱稳剂,主要用于对含有乳化油的含油污水气浮前的预处理,其品种包括上述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
⑤消泡剂:主要用于消除曝气活搅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泡沫。
⑥PH调整剂:用于将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的PH值调整为中性。
⑦消毒剂:用于在污水处理后排放活回用前的消毒处理。
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絮凝剂的介绍与选择

絮凝过程是目前国内外众多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单元操作之一,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絮凝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后续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水质和费用,选择何种絮凝剂,对于提高出水水质、降低制水成本有着重要的技术经济价值。
按其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盐类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无机盐类絮凝剂的品种较少,主要是铝盐、铁盐、水解聚合物等低分子盐类以及无机高分子等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无机盐类絮凝剂1.1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其中硫酸铝最早是由美国开发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重要的无机絮凝剂。
常用的铝盐有硫酸铝AL2(SO4)3·18H2O 和明矾AL2(SO4)3·K2SO4·24H2O,另一类是铁盐有三氯化铁水合物FeCL3·6H2O.硫酸亚铁水合物FeSO4·17H2O和硫酸铁。
无机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但用量大、絮凝效果低,而且存在成本高、腐蚀性强的缺点。
1.2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废水处理剂。
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能成倍的提高效能,且价格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
目前日本、俄罗斯、西欧及我国生产此类絮凝剂已达到工业化、规模化和流程自动化的程度,加上产品质量稳定,无机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1]。
1.2.1简单的无机聚合物絮凝剂这类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主要是铝盐和铁盐的聚合物。
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氯化铁(PFC)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
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它无机絮凝剂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络合离子,且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作用,从而使胶体凝聚。
絮凝剂的选择方法

絮凝剂的选择方法
絮凝与沉淀:
1、搅拌试验
将试样倒入一烧杯中,加入适量高分子絮凝剂溶液,以每分钟100-120转的速度作缓慢搅拌。
停止搅拌操作,观察沉淀速度及上清夜的透明度。
2、量筒试验
将试样倒入一带有塞子的量筒内。
加入适量高分子絮凝剂溶液,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将量筒上下颠倒10-20次。
测量絮状物沉淀速度,并分析上部清夜。
气浮处理:
3、加压气浮试验
将废水倒入一量筒内,加入适量高分子絮凝剂溶液。
经搅拌絮凝剂之后,由底部导入3kg/㎡PD加压溶气水,然后对絮状物的上升状态、气浮速度、浮渣体积及处理后水质进行测定。
离心式脱水:
4、过滤试验
在污泥中加入适量高分子絮凝剂溶液,用CST搅拌器作高速搅拌,观察絮体性状。
再用60目滤网做重力过滤,测定其滤水性。
5、离心式分离试验
将过滤试验后的污泥置于一篮型或沉淀管型离心机内,进行离心操作,然后测量残留滤饼中水分。
挤压式脱水:
6、挤压式脱水
将过滤试验所得的污泥置于两块滤布之间,再将其置于装置内并逐渐加压脱水,然后测滤饼的含水率和滤液中的悬浮固体,并检查滤布之间滤饼的剥离性能。
真空脱水:
7、薄片试验
将薄片置于用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后的污泥中,以降压方式进行脱水,然后测量滤饼的含水率和滤液的含固率。
污泥化学调质+深度脱水技术的神秘面纱

揭开污泥化学调质+深度脱水技术的神秘面纱最近一个时期,业内开始流行一种所谓“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一些厂家宣传其机械脱水动辄可以达到含固率50~60%以上,吨泥饼的处理成本只有区区几十元。
随着环保部12月刚刚发布的通知,要求市政污水厂的污泥出厂含固率必须达到50%以上。
根据业内目前的处置水平和投资情况,这一政策几乎是给“深度脱水技术”量身定做的一般。
这种技术的潜在影响力和前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根据常识,一般生物污泥采用加高分子聚合物的机械脱水,只能脱到含固率10~30%。
再深脱,就非得做些特殊的处理了,这种处理叫做“调质”(conditioning)。
调质有多种方法,有热物理法,如“热水解”、“水热干化”、“湿性氧化”等等;有物理法,如超声波、微波等;最多的是化学法,通过添加某些无机化学盐类,可以起到改变污泥分子电荷极性,增加颗粒孔隙、改善压滤特性等效果。
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最普遍也最便宜的技术都是这种化学调质+高压压滤处理的组合。
本文就是我一周来学习的结果,敬希方家指正。
一、神秘配方后面的心态十分有趣的是,每个做化学法调质+深度脱水的技术设备商,都倾向于把自己的技术搞得神秘兮兮的。
参观可以,但是不能进混合和配料车间。
远远看一眼可以,但不能取样。
参观者只能站在板框压滤机旁边,看着源源不断出来的干得像石头的泥饼,惊讶地合不上嘴。
面对如此神奇的技术,怎能不啧啧称赞?作为业内人士,我十分反感这种遮遮掩掩、故弄玄虚、掩耳盗铃般的技术保密。
如果参观者不懂技术,你这么防范也没必要;如果是懂行的,盖住关键部位,就以为别人看不到了、看不懂了?再说,我还发现了一个这些人共同的毛病,我称之为“此地无银三百两综合症”:恨不能每件事都要注册一个专利,以求“自我保护”。
殊不知,一旦在专利中公布了工艺原理或过程,所谓化学调质技术其实不过是一捅就破的一层窗户纸而已。
有趣之处还在于,这些技术专利的内容实质基本是一样的!都是采用氯化铁(或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加生石灰进行调质,个别的还要用到矿化剂,采用板框机或高压板框机进行压滤而已!简单搜了一下,就找到了以下专利,以申请时间先后排序如下:[2003.11.24] 曾智勇污泥高效脱水调理剂[2003.11.24] 曾智勇一种纳米高效污泥脱水调理剂[2006.11.15] 广州普得环保污泥深度脱水的添加剂[2007.01.19] 广州普得环保污泥制砖简易低能耗干燥方法[2007.04.17] 同济大学一种污泥胶凝固化剂及其应用[2008.03.26]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高干度压榨脱水[2009.08.31] 江汉大学污泥调理剂及其污泥脱水方法[2009.10.01] 厦门水务集团一种污泥脱水方法[2009.12.11] 广州普得环保污泥二次加压脱水方法[2009.12.21] 杭州兴源过滤污泥深度脱水方法[2010.06.13] 东南大学污泥深度脱水的调质混凝剂[2010.06.13] 东南大学一种脱水污泥的二次深度脱水方法[2010.06.13] 东南大学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方法我搜的不一定完全,仅从上述专利分析,让我觉得是一个湖南的曾先生首先想到了这种方法,三年后一家广州的公司才有了类似的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深度脱水絮凝剂的选择
摘要: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第一环节,经济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投加絮凝剂调质后进行机械脱水处理。
以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为基础,总结几种絮凝剂对污泥脱水的作用与效果,并提出絮凝剂选择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絮凝剂选择污泥深度脱水
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以及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建成并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越来越多。
城市污水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产量一般是污水处理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数量十分惊人[1]。
要如何经济、高效处理处置剩余污泥,已成为各污水处理厂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污泥处置方式包括土地利用、焚烧、建材利用以及污泥填埋等[2],研究资料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处置方式,污泥脱水是第一环节,经济可行方法的是化学调质法+机械脱水,即在污泥加入化学试剂进行絮凝后用机械脱水。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污泥化学调理和机械脱水方面的研究成果[3~5],以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为基础,总结几种絮凝剂对污泥脱水的作用与效果。
1 实验方法
1.1 絮凝剂
生石灰,三氯化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硅酸铝铁、聚合氯化铝、工业级壳聚糖、活化硅酸(其制备方法参见文献[6])、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
1.2 实验材料
污泥试样: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污泥含水率96%~97%,pH值在7左右呈中性,VSS/SS为40%~50%。
1.3 实验室小试方法
量取150ml污泥倒入250ml烧杯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絮凝剂,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倒入布氏漏斗中,真空抽滤脱水5min,记录滤液体积,检测滤液pH和脱水后污泥含水率。
1.4 现场中试方法
将一定量的污泥试样加入储泥罐中,连续搅拌状态下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继续搅拌3~4min,然后在连续搅拌或间歇搅拌状态下经泥泵加入至5m2的小型隔膜板框机中压滤脱水,进泥时间约120min,压榨时间约60min,压榨压力约 2.2MPa,记录脱水后污泥的状态,检测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计算处理的干泥量。
1.5 检测方法
采用玻璃电极法或pH试纸测定pH值,采用重量法测定污泥含水
率。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室小试
絮凝剂的种类很多,不同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性质也存在差异,要获得适宜的絮凝剂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筛选。
通过实验室小试,能够方便、
快捷地缩小适用絮凝剂的范围,为中试奠定基础。
实验室小试从絮凝剂类型(单种或两种复合)、用量、投加顺序、搅拌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较优的小试结果整理列于表1中。
从表1可以看出,脱水效果最优的是A,较好的是I、H、E,最差的是B;处理单位绝干污泥的絮凝剂投加量最大的是A,一般的是F、D、E,较少的是C、G、H、I;最少的是B;从絮凝剂酸碱性对设备的要求来看,要求最高的是A,较高的是C、E、F、G、H,一般的是B、D、I;从絮凝剂调质污泥的性质对搅拌系统和进料系统的要求来看,较高的是:B、C、G、H、I,一般的是D、E、F、A;同时脱水产生的滤液回流至进水泵房采用生物法处理,pH值在6以上的较好。
综上,选择A、H、I进行中试,以进一步选择适宜的絮凝剂。
2.2 现场中试
现场采用5m2的小型隔膜板框机以及配套的污泥调质系统、进泥系统进行中试,最大程度模拟生产工况,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基础。
根据实验室小试结果,选择三氯化铁+生石灰、工业壳聚糖(以三氯化铁作为溶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作为污泥絮凝调质剂,中试结果列于表2,脱水后污泥均固化,呈片状,易与滤布剥离,图1为几片污泥叠加在一起的效果图。
从中试的结果来看,采用A、H、I分别调质污泥后的脱水效果是
比较满意的,其含水率均在70%以下,甚至达到60%以下。
从成本上分析,三氯化铁、生石灰均为无机混凝剂,药泥比最高,但药剂成本是最低的;壳聚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属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药泥比较低,药剂成本却较高。
三种絮凝剂配方各有优缺点,如:采用A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最低,但单位的绝干污泥中加药量最大,增加了污泥运输量,且投药量大时现场操作环境差;采用H、I时,绝干污泥中加药量小,操作较为简单,但成型的污泥硬度较差,表面和内部含水率差异较大,说明调制后污泥的疏水性有待提高,存在调质时污泥絮团易打散的问题,对搅拌系统和进料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无机物质与壳聚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进行污泥调质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3 结论
(1)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絮凝剂的使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应根据污泥的实际特性,遵循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大规模生产的原则,可经济、快捷地选择到合适的絮凝剂。
(2)选择絮凝剂时,要从絮凝剂的性质、价格、原料来源、适宜的设备以及污泥处置的方式综合考虑。
(3)调质前污泥含水率在96.5%~97.0%时,污泥脱水处理效果较好。
(4)无机物质与壳聚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进行污泥调质有利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斌,等.污泥脱水性能调理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9(3):180~1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3]常青.水处理絮凝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肖锦,等.天然高分子絮凝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张光华.水处理剂配方[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6]郭聪会,等.壳聚糖-活化硅酸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08(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