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课件【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3、将25g氯酸钾和6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一段时间后,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22 g,则产
生氧气__9__g
铜 + 硫酸亚铁
反 应 前
参加反应的 + 参加反应的 + 未参加反 +

生成的铜 + 生成的 + 未参加反 + 烧杯

的质量 硫酸亚铁 应的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探究二:
现象:有气泡产生, 天平不平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蜡烛在空气中 燃烧,蜡烛的质
量越来越小
你的猜想:增大? 相等? 还是减小?
敞口容器
密闭容器
实验探究一: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目的:
比较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方案一:红磷燃烧
实验前
实验中
磷 + 氧气 点燃
实验后
五氧化二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方案一
产生大量白烟, 气球先胀大再 缩小
碳酸钠 + 稀盐酸 → 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
不平衡原因: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天 平不平衡。
说明: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都得计算:包括参加反应的 气体和生成的气体、烟、雾等,不参加或剩余 的一律不计算在内
②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③只对质量守恒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结论
方案二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随堂演练
2. 如图,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 (2)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 (3)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____防__止__瓶__底__受__热__不__均__匀__,__使__瓶__底__炸__裂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是_先__胀__大__后__变__瘪__; (5)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_在__分__度__盘__中__央__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 _参__加__反__应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等__于__反__应__后__生__成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
反应前
m前 = m后
反应后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梳理
实验分析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红磷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等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
稀有气体等
结论:参加反应的__红__磷__和__氧__气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的质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知识导航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木炭烤肉
新课导入
根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木炭燃烧剩下灰烬的质量相对于木炭的质量,其质量是减少的,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01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10g盐水蒸发后得到9g水和1g氯化钠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不等于100mL C.44g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变成44g二氧化碳气体 D.1g硫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
01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MgO
m1

m2
m1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m2
01 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两点: (1)实验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 行实验。
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一定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02 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①质量
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关 键
②化学反应
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定律,只适 用于化学变化
词 ③参加
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反应 物如果有剩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④总和
不能漏掉气体物质
0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024年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九上化学 RJ
第五单元 课题1
1.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2.为什么铁刀放置较长时间生锈后质量增加?
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由丙的分子示意图可知,丙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是氧原子,则丙为氧化物,B正确;根据图示及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可推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C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正确。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
×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了空气中
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右偏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 HCl NaCl CO2 H2O
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 没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D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的质量越来越少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越来越少,生成物越来越多
C参.加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后天 平不再保持平衡。
在实验中,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产生白烟,有白色固
体生成。天平不平衡,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 量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不相等, 为什么?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开放容器中:
气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2)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 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
质量是(B )
A.m-n B.m+2-n C.m+2+n D.n-2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
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 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防止锥形瓶底过热炸裂
2、玻璃棒有何作用?
引燃红磷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气球先鼓起后变瘪。气体热胀冷缩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
不能,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气压过 大,瓶塞易被冲出
5.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装置气密性要好,引燃红磷时塞入橡皮塞动 作要迅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
不变
,所
化学反应前后
“622”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可能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改变
【课堂练习】
1.(课本P98 第2题)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Fe3+----
黄色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出问题】
这个规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无数实验证明:
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
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物
生成的各物质
分子种类
原子种类
分子总数
原子总数
反应物(H2O)
1种
2种
2个分子
6个原子
生成物(H2、O2)
2 种
2 种
3 个分子
6 个原子
得出结论:
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增减,
质量
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
没有改变,________
数目
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种类
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
m1
点燃
=
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5-1质量守恒定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5-1质量守恒定律 (共22张PPT)
2、请同学认真默看P93“活动与探究”中的 “方案二”熟悉实验步骤,两分钟后能 完成该实验。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 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1、减小;2、增大;3、不变。
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 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再将铁钉放入硫 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 否平衡。
4、观察现象
天平保持平衡。
5、得出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突发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器里
物质的质量呢?同学们也做过
很多化学实验,你们曾有过他
这种想法吗?呵,他这一称不
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就此诞生 了。那罗蒙诺索夫到底发现了 什么惊天的秘密呢?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 维奇·罗蒙诺索
1711.11 – 1765.4
自学指导:
1、请同学认真默看P92“活动与探究”中的 “方案一”熟悉实验步骤,两分钟后能 完成该实验。
活动与探究3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
探究内容
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之间有 什么关系呢?
2、提出假设
1、减小;2、增大;3、不变。
3、设计实验 4、观察现象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 末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 平衡;取下烧杯使其倾斜,使试管中的盐酸 与碳酸钠反应,冷却后,再将烧杯放到托盘 天平上,观察天氧气参加,因此反 应物的质量还应加上氧气的质量,反 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5.1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1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 量气泡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 水+二氧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 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陶 土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 物与陶土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 量结果。
2.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锥形瓶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 所称的质量m2。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玻璃导管上 现象 端的小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文字 表达式
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不变
改变
化学反应的实质:
重新
分子 分裂 原子 组合 新分子 聚集 新物质
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 微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五个 不变
原子的质量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练习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 现象 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文字 表达式
铁+硫酸铜
反应前 总质量
反应后 总质量
铜+硫酸亚铁 m1 m2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气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和”
“反应条件” “反应生成”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将反应物、生成物改写成相应的化学式,箭头 改为等号,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或是下方
C + O2 点燃 CO2
质量比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m1

m2
在密闭容器中:(有盖)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实验5-2:镁条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5-2: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符号表达式: Mg + O2 点燃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热量,有白色固体生 成。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镁 + 氧气 → 氧化镁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质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 物质之 间的质 量比
表示参加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的各粒子
的相对数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表示反应条件 质的意义
②表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各微粒的数量关系 量的意义 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密闭体系



点燃
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O2 点燃 P2O5
现象: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气球鼓
起后缩小,天平仍保持平衡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气球
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 色变成浅绿色
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红磷燃烧,产生大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
实验现象 量白烟;气球先膨 色物质,溶液由蓝色
胀后缩小
变成浅绿色
反应前后
相等
各物质质 量总和
P+O2 点燃 P2O5
相等
Fe+CuSO4 Cu+FeSO4
分析
m1 m2
m1 m2
(变大、变小或不变);
【设计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一】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气球
2、玻璃管有何作用? 细 砂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玻璃 管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 红磷
C.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 的氧气和4份质量的氢气。
练习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
生成了4 g C,则有__3__g D生成。
2、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 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 g
3、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 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C__、__H__ 元素,可能含有_O__元素。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物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 和
思考: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质量总和不 相等的例子呢?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思考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蜡烛 的质量为什么会变小?
2.铁生锈后,质量为什么会变 大?
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解释与结论
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一、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化学反
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你的猜想是
m1

m2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 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反应后剩 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有些反应表面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并不是真的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1、
密闭中,24克镁 与16克氧气恰好
完全反应。
则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为___4_0克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1_6___克氧气 参加了反应。
实质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都计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等。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 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 能计算在内。
实验5-1:
•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比较
思考:反应前后物 质的总质量为什么 不相等呢?
文字表达式: 盐酸+碳酸钠→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HCl+Na2CO3→NaCl+H2O+CO2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实验5-1:
在开放容器中(无盖)
气体跑掉
盐酸 + 碳酸钠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其他: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数量都不变。
3、读法:
(这宏是观什)么读式法子:?1它、可碳以和提氧供气在点燃 质
化 哪些条信件息下?反它应怎生么成读二呢氧?化碳

方 程
C + O2 点燃
CO2
(微观)读法: 2、每一个
式 12 :(16×2) :(12+16×2) 碳原子和一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展示
水的电解: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 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重组 新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素种类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4.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 效措施之一。煤的汽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H2O====CO+X。请你写出X的化学式 H2 。
5、在化学反应 2XY2+Y2=2Z 中Z的化学式为(B)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6、将A、B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 同时生成了8gC和4gD,则在反应中A和 B的质量比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预习测评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 碳
个氧分子在
12 : 32 : 44
点燃的条件
(量)读法: 3、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
下,生成一
量 个二氧化碳
分子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 从2H2O 通=电= 2H2↑+O2↑中你知道什么?
质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 量 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隔热: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2、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燃红磷)
细 砂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玻璃 管
(气球鼓起后缩小。气体热胀冷缩)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 红磷 (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文字表达式:铁 + 硫酸铜 → 铜 + 硫酸亚铁 符号表达式:Fe+CuSO4 Cu+FeSO4
是(A)
A.5:1 B.1:5 C.1:4 D.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