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中的消费与储蓄关系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 消费与储蓄

第十三章消费与储蓄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假说认为个人是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为的是在整个一生中以最好的方式来配备其消费。
其意义在于,恒常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
一般消费公式为:WL=⨯C YLNLNL为生活年限、WL为工作年限、YL为年劳动收入。
【案例】假定一个人20岁开始独立生活,计划工作到65岁,并将在80岁去世,每年的劳动收入(YL)为3万元。
独立生活年限为60年(NL),工作年限为45年(WL)。
思考:恒常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差异。
三、恒常收入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恒常收入理论假说认为消费与现期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的预期有关,对长期收入的预期又被称为恒常收入。
=C cYPYP为恒常收入,c为边际消费倾向。
恒常收入是指已知的现存财富与现在和未来所赚取的收入,维持个人在其有生之年稳定的消费率。
四、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方法根据LC-PIH理论,消费将永远不变。
现代型的LC-PIH理论强调收入不确定性与消费变动之间的联系,并且采取更加形式化的方式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根据新的模型,收入的意外变化引起消费变动,如无收入的意外变动,本期消费应与上期消费一样。
一生效用:11()()......()()t t T T U U C U C U C U C +-=++++∑约束条件:1111............t t T T t t T T C C t C C YL YL YL YL +-+-++++=+++财富+ 要使得总效用最大,跨时期的边际消费效用应相等,即1()()t t MU C MU C +=现在加入不确定性问题1:实际上,消费者无法实施边际效用相等原则,因为未来边际效用1()t MU C +在t 期无法确定,消费者只能将今天的边际效用等同于t+1期的边际效用作为最好的猜测,即1()[()]t t MU C E MU C +=。
第九讲储蓄、投资与利率

本讲关键点
家庭储蓄 期消费理论 增加节俭程度 消费函数 名义利率 储蓄函数 实际利率 信贷市场 生命周 投资 市场 投资周期
经济的投资需求曲线
资产的流动性
小结
1、家庭的消费和储蓄依赖于家庭收入和利率,它们之间的 家庭的消费和储蓄依赖于家庭收入和利率, 关系可以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来表达。 关系可以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来表达。消费和储蓄与收 入之间具有正向的关系。储蓄与利率正相关。 入之间具有正向的关系。储蓄与利率正相关。储蓄是收入 减去消费和所得税后的差额。 减去消费和所得税后的差额。 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2 、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对其一生中的消费是有 长远眼光的。他们在年轻时借款,中年期储蓄、 长远眼光的。他们在年轻时借款,中年期储蓄、老年时消 耗财富。 耗财富。 利率是对当期消费限制的回报。 3 、利率是对当期消费限制的回报。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与通货膨胀率之和。人们通常根据实际利率作出投资和储 蓄决策,而不是依据名义利率。 蓄决策,而不是依据名义利率。
本讲主要内容
1、消费与储蓄 2、生命周期消费
9.1
消费与储蓄
家庭将有限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商品、 家庭将有限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商品、劳务以 及纳税,此外的部分则形成储蓄。家庭储蓄是 及纳税,此外的部分则形成储蓄。家庭储蓄是 收入在购买货物和服务并支付所得税之后的余 额。 减少消费可增加储蓄,储蓄可以积累资产,如购 减少消费可增加储蓄,储蓄可以积累资产, 买股票、共同基金、债券和银行存款。 买股票、共同基金、债券和银行存款。 经济学家基本上认为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因素主 要由两个:税后收入和利率。 要由两个:税后收入和利率。这个观点可以用 消费函数来表示: 消费函数来表示:
经济学概论(第十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 前者为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 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 储蓄式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 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而从总收入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 这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因 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 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
cy
二、储蓄函数 1、储蓄的概念 2、储蓄函数
s = s (y)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的比率 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 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MPS ),它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比率。
会成本,从而把利息当做投资的成本。
2、资本边际效率 • 投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
资本物品的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 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 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原因:当利率下降时 ,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是说 14.2式中的R<资本品供给价格>要增加,在相同的预期收益情 况下,r必然缩小,否则,公式两边无法相等,即这一贴现率< 资本边际效率>无法使未来收益折合成等于资本供给价格的现 值)
由于k=1/(1-MPC)=1/MPS
消费与储蓄理论

消费与储蓄理论消费与储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经济理论中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消费与储蓄理论旨在探索个人、企业和整个经济体中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费与储蓄理论,包括财富效应、收入效应和利率效应。
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是由消费与储蓄之间的财富变化引起的消费的变化。
当个人或企业的财富增加时,他们更有倾向于增加消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这种情况下,个人和企业将消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个人或企业的财富减少时,由于缺乏可支配收入,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水平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经济学中有两种收入效应:正常货物效应和劣质货物效应。
正常货物效应是指当个人或企业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增加对正常货物的消费,这些商品是与收入水平正相关的。
劣质货物效应则是当个人或企业的收入下降时,他们会增加对劣质货物的消费,这些商品是与收入水平负相关的。
收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储蓄行为。
当个人或企业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有更多的储蓄能力,从而提高储蓄水平。
利率效应利率效应探讨了利率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当利率下降时,个人或企业更愿意借贷,因为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增加消费。
这被称为消费者效应。
然而,利率下降也可能减少储蓄,因为人们更有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较低的利息。
这被称为替代效应。
相反,当利率上升时,个人或企业更有倾向于储蓄,因为储蓄变得更有利可图。
然而,较高的利率也会增加借贷成本,从而降低消费。
消费与储蓄的平衡消费与储蓄理论也探讨了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理论,当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储蓄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时,经济会保持稳定状态。
过度消费可能导致过度借贷和经济不稳定,而过度储蓄则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
因此,消费与储蓄的平衡对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学之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国民收入的均衡

企业
投 资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提供生产要素 提供商品与劳务 购买商品与劳务
金融机构
居民户
储 蓄
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1.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 期内各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这个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得到 的收入的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可以分为 消费和储蓄两部分。 NI=Y=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注意:
增加的收入用来偿
还债务,作用减小
A
E2 C
D B
C+I+ΔI ΔI
没有失业和闲置设 备时,不发挥作用 增加的收入购买存 货或进口时,作用
E1 ΔY
C+I 减小
乘数是把双刃剑
Y1
Y2
乘数几何意义
S,I
如图所示
S2
S1、S2为储蓄函数 ,mps大小不同
S1 I’
mps=1-mpc
当投资增加 ,所
线性消费函数(2)
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C C=a+bYd
大于零。
450
o
Y
线性消费函数(3)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 b >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
则:ΔY/ΔG= 1/(1-b) 即政府购买乘数为KG= 1/(1-b),同理可得: (2)转移支付对产出的影响(转移支付乘数) Y +ΔY=(a+I+G)1/(1-b)+(-T+R+ΔR)b/(1-b) 则: KR=ΔY/ΔR=b/(1-b)
经济学原理 第10章

I I (r )
式中,I表示利率r为零时的投资量,称为自主投 资,d是系数,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 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可称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 影响系数或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
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投资,纵标表示利率,投 资函数可以用投资曲线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上图表明,当利率较高为r1时,投资量较小为 I1,当利率降低到r2时,投资量增大为I1。
下图为非线性的储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 非线性储蓄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即非线性储蓄曲 线上各点的切线越来越陡峭,各点的切线的斜率越 来越大,非线性消费曲线越来越以递增的速率向右 上方倾斜,这表现出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的状况。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从前面关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分析出发, 可以得到两者之间的三个重要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 和等于总收入。 (2)APC和MPC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MPS。 (3)MPC和MPS互为补数, APC和APS也互为 补数,即MPC+MPS=1、APC+APS=1。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消费函数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两部门经济社会中,总需求由消费与投资构 成,即Y=C+I,其中消费C=a+bY。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中,把投资看作一个外生变量,是一个不随着利率 和国民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常量。
根据这个假定,可设I=I0(I0为一个常量), 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如下:
其中,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a为自发储蓄; 1-b 的经济含义指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部 分的比率,(1-b)Y 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储蓄 量,也被称为引致储蓄。
西方经济学-第10章消费储蓄与投资

个人储蓄
1202
支出总计
37458
收入
工资和薪金
22127
其他劳动收入
2102
业主收入
3278
租金收入
185
股利
877
个人利息收入
5158
个人转移支付
5430
来自企业 232
来自政府 5198
个人交纳社会保险金 1699
收入总计
37458
•资料来源:摘自“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Vol..68,NO.Jan,1988.
•O
•图2•S
• S = F(DI)
• 收入中减去消费便是储蓄,因 此可得一般形式的储蓄函数: •O
•
S = –C0+ MPS • DI
•
•450
•C=C0+ bDI
•DI
•S=–C0+(1-b)DI
•DI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为便于分析消费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凯恩斯用此简便概念来代 替消费函数。分别表示消费和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 所以: APC+ APS
• =C0 /DI+ b+1-b-C0 /DI=1 • 同样: MPC+ MPS
•
= b+1 - b=1
• (4)例题:设C=100+0.80DI,求得当DI=1000美元时 的C、APC和MPC以及S、APS和MPS。
C=900APC=0.9=90%;MPC=0.80=80%;
西方经济学-第10章消费 储蓄与投资
2024年2月5日星期一
• 模型的建立有三个前提条件: • (1)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经济学中用于研究社会总体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一组重要概念和经济分析工具。
它们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国家经济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提出的。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线性关系描述个体的总体储蓄和消费行为。
它们同时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关键概念,两个理论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和储蓄是相关联的活动,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和储蓄是独立的活动。
凯恩斯消费函数被定义为消费的函数,其中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最终花费的金额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式(1)来表示:C = a + bY,其中C是消费额,Y是收入额,a是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即被成为消费基数的消费,而b是一个比率,它表示收入升高时多余收入的一部分被消费掉,也就是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被定义为当收入水平变化时,最终消费水平变化的比率:elasticity of consumption = ΔC/ΔY * Y/C。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关系(3)表示:Y = C + S,其中Y表示收入额,C表示消费额,S表示储蓄额。
从(3)可以看出,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即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增加,则储蓄必然减少,反之亦然。
总之,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密切相关的经济概念,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和社会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们同时代表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两种理论之间的核心区别,由此可见,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经济学中的消费与储蓄关系
在理论经济学中,消费与储蓄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
消费和储蓄是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驱动力量,它们在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中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
消费的水平和方
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收入、财富水平、税收政策、利率和预期等。
消费支出在经济中起到了促进就业、增加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当消费增加时,企业将增加生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导致个人和家庭财务困境,并减少储蓄。
储蓄是指将当前收入的一部分保留下来以供未来使用的行为。
个人和家庭的储
蓄水平可以通过储蓄率来衡量,即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储蓄对于提供金融资本、支持投资和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储蓄可以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投资、养老金积累、创业和紧急情况应对。
此外,储蓄也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并促进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消费和储
蓄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斥的关系,即消费的增加会减少储蓄,而储蓄的增加会减少消费。
然而,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受个人收入和财富水平的影响。
当个人和家庭的收入
增加时,他们更有能力进行消费和储蓄。
较高的收入和财富水平通常会促进消费的增长,并有可能增加储蓄。
其次,税收政策和利率水平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较低的税收和利
率可以鼓励消费和投资,增加消费者信心,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的消费和投
资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经济不稳定。
因此,税收和利率政策的合理调整对于平衡消费和储蓄至关重要。
最后,消费者的预期和消费心理也会对消费和储蓄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良好时,他们更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相反,当消费者对未来经济持悲观态度时,他们可能更加谨慎,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
综上所述,消费与储蓄在理论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但过度消费也可能导致个人和家庭财务困境。
储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未来的经济保障,并为经济提供了金融资本。
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受个人收入和财富、税收政策、利率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平衡消费和储蓄对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理论经济学对于消费和储蓄关系的研究为我们制定合理的政策和个人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