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脱离工程实践。
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于2011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人才的工程素质,适应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冶金工艺性专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钢铁产业,涉及冶金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工程素质集中体现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然而,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薄弱环节。
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冶金工程专业原有“冶金物化”“冶金自动化”“传输原理”“专业综合实验”四门依序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其中前三者课带随堂实验,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项目多为理论的验证,综合多个知识点或具备工程环境的实验项目较少;实验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没有突出工艺性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因此,必须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搭建新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产学研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知识集成能力,使人才适应国际标准的要求。
一、贯穿工程素质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思路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
实验课程设置必须融合各学科知识,并以梯级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梯级能力培养包括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化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分别对应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
1.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和集中实验的格局,全部开设独立实验课程。
4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冶金传输原理实验”32学时(2学分)、“冶金自动化技术实验”16学时(1学分)、“冶金原理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专业综合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学生动 手能 力 ;三是 带领 学生参 与科研 项 目,增 强 学生工程 实践及科研 能 力 ;四是加 强校 外 实习基 地建设 , 培 养 学 生上 岗操 作 能 力。 因此 ,毕 业 生工程 实践 能 力较 强 ,受到 用人 单位 好评 。
关键词 :金属 材料 工程 专业:实践性教 学 ;工程 实践 ;上 岗操 作
以湖南工 业大 学金 属材 料工程 专业 为例
王生朝 ,蔡素莉 ,高泽平 ,欧 玲 ,孙 斌
(. 1 湖南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湖南 株洲 4 2 0 ;2 湖南工业大学 图书馆 ,湖南 株洲 4 20 107 . 10 7)
摘 要 :面对企 业对毕业 生 “ 零距 离上 岗” 的要 求 ,湖 南工业 大学金 属材料 工程专业在 改革 实践性教 学 方面采取 了以下措 施 :一是加 强 “ 三性 实验 ” ,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 ;二 是 充分利 用校 内工程 实践基地 ,培 养
第 2卷 第 5 5 期
2 1 年 9月 01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 .5NO5 1 . 2 S p 01 e .2 1
J u n l fHu a i e s y o c n l g o r a n n Un v ri f o t Te h o o y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o u e t; hrl,e d n egau ts opr c a sac rjcs o n ac er n ier gpat ea d f td ns T i y l s d rrd a at i t r e r po tt h net ie gne n rc c n s d a u et ip e e h e e h i i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文章针对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总结了其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的经验,以期对应用型工艺性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后开设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冶金传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解析方法,理解冶金生产过程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传输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特点,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方面。
一、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能适应冶金行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冶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重点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能力较强。
但冶金工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后劲、又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目前在众多冶金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与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去充实。
因此,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培养的是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根据现代冶金工程对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是宽基础的专业教育,既不同于现在的普通本科教育,又有别于专科教育,其内容应包括与其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工程技术实践训练和从事工程师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知识和技能。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摘要] 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冶金设备”等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探索实施新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并建立起独立的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自主学习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互动课堂一、传统冶金工程教学方式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学信息量大、老师讲解透彻、课堂秩序好等优点,但其缺点在以下三方面十分突出。
(一)课堂教学形式简单首先,课堂上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师生比例太大,常常是一个教师要面对100多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1]。
长此以往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情况,而学生也会认为老师不够关心自己,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不爱上课,迟到、翘课等现象时常发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
学生的学习则变成了以应付考试为目标,从而不能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程实践性教学薄弱冶金工程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工程并重的学科。
工程实践是冶金工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完善专业知识构架,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目前,许多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存在不完善之处,其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基础实践多;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安排给学生的创新时间少,没有做到理论实践两手抓;师资队伍偏向学术性等。
(三)考核方式欠完善有人说过“考核方式不改变,素质教学无法开展。
”如今我国教育考核方式的不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
在大部分高校中,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来自所教班级最终的考试成绩、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重点突出、系统性强,讲授是否熟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课件是否合理、制作精良、有吸引力,学生的到课率以及课堂秩序性等方面。
课程思政与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初探

CURRICULUM TEACHING 课程思政与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初探苏丽娟王慧华吕凡(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将课程思政融合到各学科的教育中是普遍关注的课题。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为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到冶金工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及 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冶金人才,文章探讨了冶金工程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及将课程思政与冶金工程实验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促进课程思政与实验教学融合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冶金工程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s.2021.03.061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SU Lijuan, WANG Huihua, LV Fan(School of Iron and Steel,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High-quality? talents training i 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universities.A n 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the education of various subjects i s a c o m m o n issue at present.Experiment teaching i s the important link of t raining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In order to combine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the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i 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 o m 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I t i s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K e y w o r d 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experimental teaching;deep integration课程思政是指高校的课程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的作用,m高校教师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 育,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理论知识教 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且建立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方法。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冶金工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冶金工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贺东风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摘
北京
100特点和要求, 然后讲述了结合冶金工程设计课程的特点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教学内容更新和改革、 启发式教学和工程研究方法训练、 课程综合考核体系改革。最后 说明了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模式 冶金工程设计 G642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工程教育强调对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利用现有知识创 造新的有用事物。本课程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冶金基础理论 知识和工艺技术知识, 进行冶金流程的工艺、 设备和流程设计。 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探索将工程思维和工程研究方法训 练融于课程教学。首先提出知识点的生产实际应用背景;然 后, 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基础课程所学理论知识 (例如冶金物理 化学、 冶金传输原理等) 和专业课程所学工艺知识 (例如钢铁 冶金学等) 分析问题; 其次,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学术论文 和文章) , 进行文献总结和分析, 梳理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和进展; 最终,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并撰写分析 报告。通过以上训练, 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和 解决问题, 从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3 课程综合考核体系改革 本课程改革了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平时成 绩, 主要是课堂表现 10%, 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回答问题和讨 论; 阶段性考核, 包括课堂作业、 大作业 (报告) 占 30%; 闭卷考 试占 60%。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激发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阶段性考核, 尤其是大报告, 主 要考核学生的工程研究方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研究依托网络“课程中心” , 进行了网络教学资源建 设。重点建设了教学材料和答疑讨论区。在答疑讨论中,鼓 励学生进行网络提问和相互回答问题。针对学生提问,教师 进行了具体回答。随着不断积累,答疑讨论区的问题和回答 将成为设计课程的有益网络资源。 5 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有很多 收获; 同时, 教师授课有特色, 重点和难点突出, 教学内容理论 联系实际; 根据冶金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讲课方 式善于启发; 通过大作业, 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比以前更加合理。 授课教师于 2016 年度被学生评选为 “我爱我师” 专业课获奖教师。 参考文献
浅谈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对策[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推进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改革一、存在的问题1.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培养方向与口径过窄。
专业划分依然未能摆脱有色、黑色分家束缚而教学过程又把有色金属按轻冶、重冶、贵金属冶炼等方向来进行培养。
这些问题虽经改进,但至今仍对现阶段冶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影响。
2.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体系中,有重专业课轻专业基础课的倾向。
这种倾向最终造成了专业基础课学时数偏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对专业课中过细过精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的被动局面。
经常形成在专业课教学中给学生补专业基础课的情形。
较典型的例子是某份教学计划中《冶金原理》与《重金属冶金学》学时数分别为60与200,类似这样的学时分配也就形成了专业基础课讲不透。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对冶金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转变,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先后转型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变革过程中又凸显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另一个问题:实践性的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较少,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1)原有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基础设施较为薄弱;(2)未能根据教育重心的转变及时调整原有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一般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学时数只占到总学时数的5~10%左右,这个数字无论是相对本科院校的30%,还是对满足冶金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规定的40~50%都有较大差距。
3.缺少教材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遇到的另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缺少适用的教材。
由于缺少经过统编的高职教材,很多院校只有仍沿用过去冶金部统编的专科教材。
使用专科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1)这些教材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性的冶金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探讨不够充分;(2)教材编写时间较早,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研究生“冶金熔体”课程开题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动手动脑的能力 , 完成一定量 的研究工作后进行 中 期报告 , 总结一下所 研究 的东西 , 之后继续 开展研 究, 深化研究内容 , 最后完成论文撰写 , 进行毕业答 辩。课题研究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环节。 目前 国内所有高校 , 基本都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和培养机制 , 通过 两方面 的培养 , 完成研究 生 的教
金熔 体 ” 是 冶 金 工 程 专 业 研 究 生 的专 业 选 修 课 , 课
究生课 堂教学提供 可资 借鉴 的教 学活 动范 型L 2 J 。 工科研究生首先学 习基础课 , 学习内容上 比本科难 度要高 , 老师讲授 的也更深人一些。然后深入学 习 专业 课 , 门数较 多 。专业 内容不 仅 在理论 上 加深 , 同 时也 结 合 相 关 的 实 践 生 产 , 如冶 金类 课 程 “ 炼 钢 学” , 深入讲授完转炉炼钢 的冶炼原理后 , 结合钢铁 厂的造渣制度、 吹氧制度等进行实际操作的讲解 , 使 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 更加深刻 了解 转炉冶炼的操作制度 。 课题研究教育是在完成课堂知识教育后 , 研究 生进 入实 验室 , 跟 随 导 师开 展 课 题 研 究 。首 先 是 在
新 的授课 形 式激发 了研 究 生学 习的主动 性 、 灵活 性和 针 对性 , 提 高 了研 究 生教 学 水平 , 为进 一
步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3 文献标 志 码 : A
日 本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问 题, 早 在上 世纪 9 O年 代 , 日本 大学 审 议会 就提 出 了 《 关于提高 日本研究生教育质量 的对策研究》 报告 书… , 强调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在规模上有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
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然而,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一
些问题也相应地出现了,例如实验项目过多、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
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
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在实验内容上进
行改革。
首先,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将一些内容类似和可替代的实验项目压缩到一起,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参考意义的主题实验项目。
其次,需要增加一些前沿及实际应用方
面的实验内容,例如新材料、新工艺等实验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冶金工程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实验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
其次,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防抄袭和实验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可以采用一些虚拟实验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创造性。
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影响学生将来的专业研究和职业发展。
首先,需要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综合实验、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等,以及器具、
材料和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其次,还需多采用探究式、研究式、体验式等
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