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X线

一、判断仅是提示作用,放射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与作用(ppt1、2)

1、判别胖瘦

主要依据皮下脂肪厚度;

锁骨上皮肤皱褶影:位于锁骨上缘,与锁骨平行,宽3-5mm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皮下皱褶越厚,脂肪越多;

腋下、腰部脂肪影;

2、判别男女

主要依据乳房影;

乳房影:位于双肺下野,下缘清晰,上缘密度逐渐减低的半圆形高密度影;

乳头影:位于第5前肋间呈双侧对称的小圆形阴影(与肺内结节鉴别——侧位片);

3、判别老少

肋软骨钙化:

肋软骨钙化:20岁后第一肋软骨最先钙化,以后从第12肋软骨起向上依次钙化,第2肋软骨最后钙化;

4、判断体型

胸片一般等大,故视野小者体型大;

例1

年龄①>③>②;

胖瘦②>①>③;

性别:①男性;②女性;③不可辨认;

二、异物(ppt3)

例2

胸衣纽扣、衣领胃管、曲别针

三、识别骨骼(ppt5-8)

例3

蓝色区域:左肩胛骨

中箭:右锁骨

粗箭:右第五肋

红圈:第一肋软骨钙化

四、胸部正常解剖

1. 气管:约平胸骨角处分叉,左、右主支气管可见,左侧较陡直;

左、右主支气管以下分支不能显示;

2. 肺:

肺野(仅在X线中使用):后前位胸像自纵隔肺门向外透光区域;

沿第2、4前肋下缘水平画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肺叶;

自肺门到一侧肺野的最外部纵行均分内、中、外三带;

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形成,为自肺门向外周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立位时下肺野肺纹理较粗;

肺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

右肺门可见右下肺动脉,正常周径约1.5cm;

后前位,左肺门略高于右肺门;侧位,右肺门多位于左肺门前方;

肺叶:

分叶:右肺:横裂:后前位,第4前肋水平的横行细线状阴影;

斜裂:侧位,自后上向前下的细线状阴影;

左肺:斜裂;

副叶:额外胸膜裂伸入肺段之间,形成额外肺叶;

奇叶:右侧肺门上方纵隔旁;

下副叶:位于下叶内侧部;

3. 纵隔:

前、中、后纵隔:

前纵膈:位于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之前;

后纵隔:以食管前壁(/气管后壁:临床上常用)为中后纵隔分界线;

上、中、下纵隔:

胸骨柄-第4胸椎下缘;

第4肋前端-第8胸椎下缘;

例4:

红箭头:主动脉结;

细红箭头:肺动脉段;

黄箭头:右下肺动脉

(1.5cm)

五、肺纹理(ppt13-15)

2、左图:肺纹理增多(肺淤血,为静脉血增多,肺纹理模糊,可见kerley`s B);

中图:肺纹理减少(肺动脉高压,右下肺动脉增粗,外周肺纹理较少)

右图:气胸,无肺纹理(可指出压缩肺边缘)

六、胸膜

斜裂叶间胸膜:在侧位胸像上显示为自后上向前下的细线状阴影;

水平裂叶间胸膜:在后前位胸像上显示约在第4前肋水平的横行细线状阴影。

图①:正常肺纹理,白点为血管分叉点;

图②:心脏:靴型心,主动脉结突出,心腰凹陷,心影左下移位(心尖指向左下),无双房影;

相应肺纹理变化:肺纹理增多而模糊,可见KerleyB线;

(肺静脉高压:肺-毛细血管压力>10mmHg,>25mmHg可导致肺水肿;见于左房/室阻力增高

①肺淤血:肺纹理增多,纹理模糊;

②间质性肺水肿:不同部位肺泡间隔水肿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KerleyA/B/C线;

KerleyA线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KerleyB线位于肋膈角区,水平横行,见于二尖瓣狭窄及慢性左心衰竭;

KerleyC线位于肺下野,网格状,见于肺静脉高压明显加重者;

③肺泡性肺水肿:典型征象,以肺门为中心形成“蝴蝶”状阴影;)

图③心脏: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膨出,心影向左右膨出;

相应肺纹理变化:肺纹理增多(出现在外带),肺纹理清晰,肺门截断现象;

(肺动脉高压:SP>30mmHg,DP>20mmHg,多见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小动脉阻力增加、肺纤维化/慢性支扩等;

肺动脉高压时有肺门截断现象:中心肺动脉扩张,外周分支纤细;)

图④肺:典型气胸,可见脏层胸膜,胸膜外肺纹理减少;

其他:气管偏向健侧,患侧膈肌下移;

正位胸片:适于观察右侧水平胸膜,无心影遮挡;

斜位胸片:可见斜裂;

例7:

正位片:观察哪侧肺部病变,可见左肺胸腔积液,左肋膈角消失;

右肺斜裂增厚(斜裂前端增厚明显);

侧位片:判断具体肺叶病变;

(单纯侧位相可能无法定左右:

如何分辨左右:1、横膈位置,一般右膈高于左膈1-2cm;

2、心脏通常位于左膈上方;)

例8:

胸腔积液:右侧肋膈角圆钝;胸腔积液:右侧肋膈角消失;叶间积液;

肺下界外高内低;红箭:乳头影;

例9

右肺肺下叶不张:

前后位可见气管移位;

侧位图上可见肺叶萎缩;两条

肺叶间裂(右肺)移位、弯曲;

(肺叶不张

直接征象:肺通气↓,致密不

透光,叶间胸膜移位;

间接征象:患侧膈肌抬高,纵

隔向患侧移位,肺门移位)

*儿童:肋软骨未钙化,肱骨可见骨骺;

右肺肺下叶实变

致密不透光区域,但叶间裂位

置不变,且为直线;

(肺泡、肺小叶实变:边缘模糊

的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

影;

肺段或肺叶实变:大片状密度

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支气

管分支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例10

反S征:

肺门肿块(肿瘤生长与转移的肺

门淋巴结可在肺门区形成肿

块),气管阻塞导致右上肺不张,

在X线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

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反S征;

可见于右上叶中心性肺癌;

例11

左肺全肺不张:

鉴别:

①胸腔↓,肋间隙↓,气管移向患侧→肺不张;

胸腔↑,肋间隙↑,气管移向健侧→胸腔积液;

胸腔-,肋间隙-,气管不移动→肺实变;

②肺实变以肺门最明显,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胸腔积液以肋膈角明显,由下向上发展;

③肺不张:膈肌、胃泡上移;

本图可见全肺密度增高,气管移向患侧,肋膈

角黑影,无支气管充气征,胃泡上移;对侧肺

代偿性通气而纹理稀疏;

(患侧肺野致密不透光;

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

纵隔(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压力降低;

对侧肺代偿通气过度;)

CT

一、窗宽窗位

窗宽:人体组织CT值范围有2000个分度,但人眼一般仅能分辨16个灰阶;

窗宽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

色,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度

减小,缩窄窗宽层次减少,对比增加。

窗位:为窗的中心位置,一般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

空气脂肪水软组织骨

-1000 0 +1000

肺窗纵膈窗

窗宽/窗位W 1000-2000HU,L -500- -800HU;

(W 1200HU,L -600HU) W 300-500HU,L 30-50HU;

(W 400HU,L 40HU)

空气黑黑脂肪白黑血液白黑肌肉白白

例1:L 30HU,W 200HU;则上限:-70HU,下限:130HU;

二. CT平扫:

例2:纵隔窗

胸廓入口平面:

甲状腺

气管

锁骨

肩胛冈

肺窗纵膈窗

主动脉弓上水平

胸骨柄

左无名静脉(头臂静脉)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上动脉;

气管

食管

主动脉弓平面

胸骨角

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

气管

食管

肺动脉平面

胸骨体

升主动脉

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

气管分叉,左右主支气管;

食管

奇静脉、降主动脉

例3:肺窗

气管

左无名静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头臂干

肺纹理

气管

主动脉弓

左肺斜裂:横行或略呈弧形的少血管带;仅可见斜裂;

左主支气管、左上叶肺支气管、右主支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段支气管;

肺纹理较上图多;

无主支气管,可见段支气管;

例4:

气管左右分支后第一支为右上肺支气管;

红圈:右肺动脉及伴行支气管,后者最远端至

段支气管

例5:

纵隔内容物多而不清,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内炎症疾病、非炎症疾病、肿瘤;

淋巴结与血管的鉴别:血管在上下层面上有连续的变化、淋巴结没有;

淋巴结肿大标准:直径>1cm;

例6:肺气肿

图①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黑色小点,为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

(病变累及肺小叶中央部分,常分布在上叶;

CT表现肺内小圆形低密度区,无壁,周围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

图②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外缘可见无肺实质结构的黑色区域,肺内有肺大疱;

(病变累及肺小叶边缘,多位于胸膜下或小叶间隔周围;

CT表现为胸膜下小气囊、肺大疱,后者为肺内局限性薄壁气囊,无肺实质结构;)

图③全小叶型肺气肿;

(病变累及全部肺小叶,常分布在下叶;

CT表现广泛低密度区,肺纹理稀少;)

例7:肺内含气病变

支气管扩张

平行支气管呈轨道征,而垂直支气管

与伴行的肺动脉呈戒面征;

病变壁为气管壁;

空腔:间隔旁型肺气肿;由肺内生理性

腔隙的病理性扩张,病变壁为正常肺组

织;

空洞:病变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自支气

管排出后形成,病变壁外缘不规则,为

病变组织(肿瘤组织、肉芽组织、炎症

细胞、纤维瘢痕)

例8:肺内肿块

左上肺叶肿块:

毛刺征:结节边缘呈浓密细短毛刺、僵

硬,状如绒球,是肿瘤周围间

质反应;

血管集束征:一支或数支肺小血管牵拉

向病灶聚拢移位,在病灶

处中断或贯穿病灶;

胸膜牵拉征:

小片状浸润:小支气管阻塞导致的炎症

或肺不张,呈白色阴影;

十二五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基础呼吸系统

第二章呼吸系统 胸部有着良好的天然对比,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胸廓、肺、纵隔(心脏及大血管)、横膈等解剖结构,在呼吸系统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中,普通X线检查仍然是常用的检查方法,CT对胸部疾病有很好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已成为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CT对呼吸系统的诊断价值将越来越大。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一)胸廓 在胸部正、侧位片上可以观察到构成胸廓的软组织和骨骼影像(图2-1-1)。 1.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自颈部两侧纵行向下延伸的带状软组织影,其内缘模糊,外缘清晰,下端到达肺尖后附着于锁骨内侧端,左右对称。当颈部向一侧偏斜时,两侧的影像可不对称,易误认为肺尖部病变。 (2)锁骨上皮肤皱褶:为锁骨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投影,表现为平行于锁骨上缘的2~3mm厚的线状影,内缘与胸锁乳突肌相连略成直角。 (3)胸大肌:位于两肺中野外侧,呈倒“八字”或扇形软组织影,外下缘清晰,逐渐向上斜行延伸至腋缘处。肌肉发达的男性,右侧更为明显,不可误认为肺内病变。 (4)乳房与乳头:成年女性的乳房在两肺下野,呈半圆形左右对称的密度增高影,下缘清晰,向外上逐渐延伸到腋缘,上部密度逐渐变淡至消失。乳房大小、形态、密度与年龄、发育、体型等因素相关,如两侧发育有差异,或一侧手术切除,则两侧不对称。在第5前肋间,乳头呈小圆形致密影,边缘清晰,左右对称,易误认为肺内结节性病灶,透视下转动患者的体位即可鉴别。 (5)皮下脂肪:胸部正位片,在两侧胸壁及肩部皮肤下面,可见呈半透明的条状阴影,女性和肥胖者更为明显。 (6)伴随阴影:在肺尖部第2后肋骨的下缘,可见1~2mm宽的线条状影,为胸膜在肺尖部的反褶及胸膜外肋骨下的软组织所形成。 2.骨骼 (1)肋骨:共12对,起自胸椎两侧,肋骨后段呈水平由内向外走行,密度较高显影更清晰;前段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走行,密度稍淡,第1~10肋骨的前端有肋软骨与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总论】 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 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 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 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 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 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 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 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 (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 (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 二、CT检查 (一)扫描技术与参数 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

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 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 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 (二)平扫 1、常规平扫 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 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 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 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 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 (三)增强扫描 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 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 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 4、CT灌注成像 三、MRI检查 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 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

呼吸系统疾病的CT正常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的CT正常表现 在CT影像纵隔窗可显示胸壁的骨性部分。胸壁前方有胸壁和胸锁关节。肋骨呈条带状,可 见其骨皮质和骨髓腔。肋骨的长轴与CT层面成角,在同一层面不能显示其全长,故肋骨的 序数和详细形态不易判断。肋骨的斜行断面形态有时类似骨破坏。胸椎位于胸廓后部,可分 辨出椎体、椎弓、横突和棘突。椎管中央有硬膜囊。肩胛骨位于胸壁两侧,左右对称。在肺 尖层面第一胸肋关节有时突入胸廓内,类似肺内结节,根据具体特殊部位易于正确判断。胸 壁的脂肪可使各组肌肉详细显示。在胸壁第五肋以上有胸大肌及后方的胸小肌。最前方为女 性乳房,可见皮肤、皮下组织和乳腺。第七肋以下有腹直肌及腹外斜肌。肩胛骨易分辨。腋 窝部有丰富的脂肪,其内淋巴结肿大易于发现。后壁有斜方肌、菱形肌和胸椎棘突周围肌群。 2胸膜 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被覆盖于胸壁的内表面,脏层胸膜包裹着每一个肺叶。 叶间裂由相邻肺叶的双层脏层胸膜构成,CT可以根据叶间裂识别肺叶。右肺水平裂因与CT 层面平行,在CT上不易显示,但根据其邻近无肺血管影像可判断其位置。斜裂表现为线状 影像,有时线状影像不明显,根据无血管区域,其位置可判断。奇静脉裂是最常见的副裂, 发生率约为1%,CT上为肺尖部的带状影像,连向上纵隔。位于胸骨表面的壁层胸膜与胸内 筋膜之间的脂肪层称为胸膜外或胸膜下脂肪,在身体较胖的人可达数毫米厚。在HRCT上, 在前外、后外及侧胸壁肋间隙的内面,肺与胸壁交界处有1~2mm的带状软组织影,称为肋 间带。肋间带是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胸膜生理液体、胸内筋膜和肋间最内肌的总和投影, 肋间脂肪与肋间肌肉分界。在 HRCT上还可见在前部的肋骨、肋软骨和胸骨后有一纤细的带 状影,为胸横肌的投影。 3肺部 3.1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 层厚为8mm或10mm的常规CT扫描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树的分支情况,近似水平走行的支气管在同一层面可显示其长轴形态,如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上叶前段(BⅢ)和后段(BⅡ) 支气管,右肺中叶支气管、右肺及左肺下叶上段支气管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等。斜行及上 下方走行的支气管呈不同形态的横断面,圆形或椭圆形。肺动脉伴随支气管走行,右肺上叶 尖后支及前支肺动脉位于支气管的上、内侧。后段肺动脉分为两型:为上升肺动脉型和回旋 动脉型,上升肺动脉型的后段肺动脉沿后段支气管下方向后上走行,回旋动脉型的右上叶尖 后支肺动脉向后外上方走行。左上叶支肺动脉位于支气管内侧。右中叶支肺动脉外侧及内侧 支分别位于同名支气管外侧走行。左肺动脉上、下舌支位于支气管上方,两肺下叶支肺动脉 位于支气管外侧。 肺静脉位于肺段或亚段之间。右上肺静脉分为中心静脉型(占80%),半中心静脉型(占10%),无中心静脉型(占10%)。左上肺静脉也有类似的类型。右上中叶支静脉位于支气管和肺动脉 的下方,在各段间走行。左上舌支肺静脉在同名支气管和肺动脉下方层面上可见。左、右下 肺静脉呈水平方向至左心房,因而在CT上显示其长轴影像,而肺动脉在左、右下叶支多为 横段面影像。在形态上肺静脉的分歧角多为钝角,而肺动脉分歧角呈锐角。在 CT连续层面上,较大肺静脉与肺动脉交替出现,追踪观察相邻数个层面的血管走行可将二者区别。 在解剖形态上,结缔组织包绕的支气管和其伴随的肺动脉称为支气管血管束,此为 HRCT重 要解剖结构。在CT上可显示支气管血管束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及5级以上的支气管分支。正 常结缔组织不能显示,支气管血管束自肺门至小叶肺动脉逐渐变细,边缘光滑清楚。 3.2次级肺小叶

呼吸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X线 一、判断仅是提示作用,放射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与作用(ppt1、2) 1、判别胖瘦 主要依据皮下脂肪厚度; 锁骨上皮肤皱褶影:位于锁骨上缘,与锁骨平行,宽3-5mm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皮下皱褶越厚,脂肪越多; 腋下、腰部脂肪影; 2、判别男女 主要依据乳房影; 乳房影:位于双肺下野,下缘清晰,上缘密度逐渐减低的半圆形高密度影; 乳头影:位于第5前肋间呈双侧对称的小圆形阴影(与肺内结节鉴别——侧位片); 3、判别老少 肋软骨钙化: 肋软骨钙化:20岁后第一肋软骨最先钙化,以后从第12肋软骨起向上依次钙化,第2肋软骨最后钙化; 4、判断体型 胸片一般等大,故视野小者体型大; 例1 年龄①>③>②; 胖瘦②>①>③; 性别:①男性;②女性;③不可辨认;

二、异物(ppt3) 例2 胸衣纽扣、衣领胃管、曲别针 三、识别骨骼(ppt5-8) 例3 蓝色区域:左肩胛骨 中箭:右锁骨 粗箭:右第五肋 红圈:第一肋软骨钙化 四、胸部正常解剖 1. 气管:约平胸骨角处分叉,左、右主支气管可见,左侧较陡直; 左、右主支气管以下分支不能显示; 2. 肺: 肺野(仅在X线中使用):后前位胸像自纵隔肺门向外透光区域; 沿第2、4前肋下缘水平画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肺叶; 自肺门到一侧肺野的最外部纵行均分内、中、外三带; 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形成,为自肺门向外周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立位时下肺野肺纹理较粗; 肺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 右肺门可见右下肺动脉,正常周径约1.5cm; 后前位,左肺门略高于右肺门;侧位,右肺门多位于左肺门前方; 肺叶: 分叶:右肺:横裂:后前位,第4前肋水平的横行细线状阴影;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病例图片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病例图片【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横断面肺窗示左侧脏层胸膜线和气液平面(↑)。 【影像诊断】:左侧液气胸。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纵隔窗示右侧胸膜条状高密度钙化灶。 【影像诊断】:右胸膜条状钙化。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纵隔窗横断面(A、B)示胸膜多发结节,结节内见钙化。 【影像诊断】:结肠癌胸膜转移。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肺窗MPR冠状面重建(A)及纵隔窗横断面(B)显示左胸腔内含气肠管进入胸腔,与腹腔相连续,其间可见横贯肠管的黏膜皱襞。 【影像诊断】:外伤性左膈疝(小肠疝入左胸腔)。 【CT图片】: 【影像表现】:胸部平片(A)示双下肺多发结节状阴影,CT平扫肺窗(C)见病灶大小不等,周围有短粗毛刺,纵隔窗(B、D)可见病灶内的高密度钙化。 【影像诊断】:骨肉瘤肺转移。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增强纵隔窗横断面(A)及冠状面重建(B、C)示左侧胸廓饱满,左胸腔可见多个结节样和块状软组织影,占据大部分胸腔,密度不均,动脉期内可见杂乱血管影,不均匀强化,部分为低密度坏死区。 【影像诊断】:左胸膜间皮瘤。 【普通放射图片】: 【影像表现】:X线胸部正位(A)及侧位(B)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纵隔旁高密度肿块(↑)。 【影像诊断】:支

气管囊肿1。 【CT图片】: 【影像表现】:CT不同层面增强扫描(A、B)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 【影像诊断】:纵隔淋巴瘤3。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纵隔窗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其中右侧胸腔积液呈多阶梯样包裹性改变。 【影像诊断】:包裹性胸腔积液。 【MRI图片】: 【影像表现】:MRI平扫示纵隔内气管隆突下囊性病变,平扫横断面(A)、冠状面(B)T2WI呈明亮高信号,壁薄;冠状面(C)T1WI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D)无强化(↑)。 【影像诊断】:纵隔内支气管囊肿。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横断面肺窗示双下肺基底部多发环形影,似蜂窝状,正常肺结构消失。 【影像诊断】:蜂窝状影像。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横断面肺窗示右上叶内细线状影,部分小叶间隔在肺的边缘部与胸膜垂直,连成多角形。 【影像诊断】:小叶间隔增厚。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横断面肺窗示两肺多发散在的小圆形低密度区,仍可见小叶中心动脉。 【影像诊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CT图片】: 【影像表现】:CT平扫横断面肺窗示胸膜下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大于1cm的含气空腔为肺大泡(↑)。 【影像诊断】:间隔旁型肺气肿。 【CT图片】:

呼吸系统8种经典影像征解析

呼吸系统8种经典影像征解析 一、扫帚征 该征象主要表现为左肺门向尖后段呈扇形放射状分布的粗条索影和左肺门肿块,形似「扫帚」,而癌组织肿块常隐藏在肺门,平片不易发现,常易漏诊或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疾患等其他疾病。 二、多结节聚合征 多结节聚合征主要分两种:1. 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2. 宝塔样或葫芦样多结节聚合征。 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

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一般见于恶性肿瘤,未见良性病变。多结节聚合征与常指的分叶征有所不同。 多结节聚合征是强调经调节窗宽、窗位后可显示增强的2 个以上的结节,密度不甚均匀,且可勾画出类圆形结节轮廓(主要在纵隔窗片上),小结节之边缘为纤维间隔。 宝塔样或葫芦样多结节聚合征

此征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向周围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进行扩散。随肿瘤不断增大,从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瘤细胞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继续生长,因此,形成葫芦状或宝塔状结构,使淋巴结的正常结构部分或完全破坏。 该征多见于分化程度较差的肿瘤,肿瘤呈堆砌生长或肿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长,均可形成此征象。少数结核瘤也见此征象第一种多结节聚合征(桑葚征)。 三、黑边征(黑胸膜线)

黑边征是肺泡微石症的 X 线征象,HRCT 已经证实,在 X 线看到的黑边征,其实是胸膜下微小囊肿沿胸膜面排列而成的。肺泡微石症因为重力的作用,病变分布主要在中下肺野。在X 线上的过度曝光状态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结节。 病灶形态多样,包括磨玻璃状、条纹状沿支气管分布,同时可见纤维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及囊肿形成。这种复杂的表现反映了肺泡微石症反复的过程,可形成克氏 B 线,也可形成黑边征。 四、方形征

经典影像征解析之呼吸篇

捕捉影像中的蛛丝马迹,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读片,是呼吸内科医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 影像学十分复杂,要记住种类繁多的各种征象并非易事。 呼吸时间为大家整理呼吸系统经典影像征,初学者也可以秒懂哦! 毛刺征 在平片或CT 肺窗上常常可以看到自肺内肿块或结节边缘向肺周围实质伸展的、不与胸膜相连的放射状无分支短线状影。小于 5 mm 的毛刺称为短毛刺,大于或等于5 mm 的称为长毛刺。肺结节或肿块边缘有很多种情况,锯齿、尖角、三角形、分叶等,其中前三种情况称作棘突征;边缘线条影如果和胸膜相连则称作胸膜凹陷征;如果边缘线条有分支,则为血管影。 毛刺征主要见于周围型肺癌,是肿瘤细胞向邻近血管鞘或局部淋巴结浸润,或者促结缔组织生成反应形成的纤维带。良性结节如炎性假瘤和结核球,边缘也可见毛刺,不过常常是长毛刺。

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 该征象通常被认为是曲菌移植到已有的空洞内或在血管侵袭性曲菌病中梗死的肺收缩的结果。但该征象也见于其他情况,包括结核病、Wegener 肉芽肿、空洞内出血和肺癌。 真菌感染的早期X 线表现可能正常,之后出现但发或多发边界不清的周围性斑片状影,最后呈大片状或结节、或肿块抑或粟粒状,大约半个月后出现空气半月征(发生率约50%)。

马赛克征(马赛克灌注) 马赛克征表现为肺密度增高区和肺密度减低区夹杂相间呈不规则的补丁状或地图状。吸气相上的马赛克征可能是由浸润性肺疾病、空气潴留或血管阻塞引起。呼气相的马赛克征更加明显,则可确定有空气潴留引起。 血流分配到那些正常肺组织区的密度则增高,表现为相应肺密度区域的增高。这种异常的低密度和正常肺组织的相对高密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所谓的「马赛克分布」。 这种征象的形成主要有小气道疾病、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浸润性肺病如卡氏非囊虫肺炎、慢性嗜酸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及化脓性肺炎等。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完整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完整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来评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首先,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快速、经济地显示肺部和胸腔内的结构。X射线影像能够检查肺部病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病症。通过观察X射线影像的亮 度和密度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 其次,CT扫描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加详细 的图像信息。它通过多个角度和切片对呼吸系统进行扫描,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CT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肺部病变,还可以 检查淋巴结、肿块和肿瘤等。与传统X射线相比,CT扫描具 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细节的敏感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此外,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磁场和无害的 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并对软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MRI对于评估肺部病变、血管 结构和淋巴结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别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群体。 最后,超声波又称为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生成图像,对呼吸系统的器官和病变进

行评估。超声波可以检查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等。它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对于患有其他疾病或无法耐受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它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中,X射线检查、CT 扫描、MRI和超声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医生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影像学方法,还有一些其他辅助诊断工具可以用于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种常见的辅助工具是核医学扫描,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扫描和CT扫描 的优势,能够提供关于生物组织功能和代谢的信息。这对于评估肺癌、转移瘤和淋巴结等病变的活动程度和恶性程度非常有帮助。PET-CT能够识别代谢活跃的病灶,并在早期发现微小 病变。 另一种辅助工具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MRE是一种利 用磁共振技术来评估组织弹性和刚度的方法。呼吸系统中的肺部和胸膜在不同疾病中会发生弹性和刚度的改变。MRE可以 提供有关肺部组织和病变刚度的信息,对于评估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和帕金森病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此外,纳米技术也用于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粒子作为造影剂来改善影像质量和准确性的方法。这

呼吸系统(下)——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

呼吸系统(下)——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小看医看 2018-11-22 目录 63.双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4.右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5.左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6.右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右肺下叶播散 67.左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左肺下叶播散 68.两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69.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好转期 70.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 71.双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2.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稳定期。 73.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4.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5.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 76.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77.右肺上叶结核球 78.左肺上叶结核球。 79.两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80.两肺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81.右肺原发综合症 82.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

8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84.右侧气胸。 85.左侧气胸。 86.右侧液气胸。 87.左侧液气胸 88.右侧第5-6肋骨多发骨折。 89.1)、右侧第2-4肋骨多发性骨折; 2)、右肺撕裂伤并创伤性肺气囊肿形成。 90.1)、右侧第3-5肋骨多发性骨折。 2)、右肺下叶血肿形成 91.1)、右侧第2-5肋骨多发骨折; 2)、右侧液气胸; 3)、右侧胸壁皮下气肿。 92.两肺下叶创伤性湿肺。 93.两肺下叶外伤性湿肺 94.右侧胸壁异物。 95.右主支气管异物 96.食道癌术后改变--胸腔胃 97.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98.右肺癌术后改变---右侧胸腔积液,右第6肋骨缺如。 99.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100.左肺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左第6肋骨缺如。101.1)、左乳房切除术后。 2)、心肺未见异常。 102.1)、放射性肺炎; 2)、左侧乳腺切除术后。 103.右肺下叶多发性支气管囊肿。 104.右肺下叶炎性假瘤 105.左肺舌叶错构瘤 106.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影像学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影像学诊断 1. X光检查:X光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X光片的拍摄,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形态和结构。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X光检查可以帮助鉴别炎症、结构异常和肿块等病变。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呼吸道解剖信息,并可检测到更小的病变。在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中,CT扫描被广泛应用。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成像,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MRI检查常用于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 4.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的融合图像,对于肺癌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二、影像学治疗

1. 经导管影像学治疗:这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经血管或经导管的方式将药物或治疗器械送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在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治疗中,经导管影像学治疗被广泛应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使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在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效果。 3. 经皮经气道内镜治疗:这是一种经皮肺内镜的治疗方式,可以在正常组织未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支气管插入镜治疗呼吸道疾病。它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气管狭窄等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X光检查、CT扫描、MRI检查和PET-CT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在治疗方面,经导管影像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经皮经气道内镜治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正确认识和使用影像学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患者在接受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时,也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配合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正文】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及支气管疾病、肺部感染、肺肿瘤、肺间质性疾病以及胸腔和胸壁病变。针对每个方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气管及支气管疾病 1-气管炎症: 气管炎通常表现为气管壁的增厚和密度增加。在CT影像上,呈现为气道壁增厚、紊乱和密度增加,伴有气道扩张。此外,气管炎还可能伴随有气道壁结节或溃疡。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 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由于气管炎、肿瘤、感染等引起。CT影像上,狭窄区域呈现为气道腔径缩小。当狭窄较严重时,可出现气道梗阻、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3-气管及支气管畸形: 气管及支气管畸形可由发育异常、外伤等引起。CT影像上可见到气管及支气管位置或形态异常,如气管偏移、扭曲等。 二、肺部感染

1-肺炎: 肺部感染导致的肺炎在CT影像上表现为肺实变区域的出现。这 些区域通常呈现为模糊的边界和增强的密度,可伴有空洞形成。 2-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的CT影像表现为干酪样坏死、钙化灶以及纤维化改变。干酪样坏死呈现为细小的结节或斑块,密度不均匀,常伴有周围炎性浸润。钙化灶表现为小的高密度结节 或斑块。纤维化改变呈现为肺间质纤细,肺容积减小。 3-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CT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支气管扩张呈现为气道腔径增大,形成囊状或管状 阴影。肺气肿呈现为肺组织体积减小,表面凹凸不平。 三、肺肿瘤 1-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CT影像上可出现肺实变阴影、肿块、淋巴结转移等表现。肺实变阴影呈现为肺组织密度增加,边界模糊。肺肿块呈现为结节状或腺管状的高密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则表现为 增大的淋巴结影。 2-良性肿瘤:

呼吸系统(上)——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

呼吸系统(上)——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小看医看 2018-11-22 undefined 目录 1.心肺未见异常 2.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3.两肺纹理增粗 4.符合高血压病心脏改变,请结合临床。 5.主动脉硬化 6.主动脉粥样硬化。 7.右侧肺不张 8.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9.1).右肺下叶肺膨胀不全 2).右肺中、上叶代偿性肺气肿 10.右肺中叶综合征 11.左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12.两肺肺气肿 13.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14.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15.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16.左肺舌叶肺段性肺炎 17.两肺下叶过敏性肺炎 18.两肺间质性肺炎。 19.两肺炎症 20.两肺下叶霉菌性肺炎

21.两下肺炎症 22.两下肺感染 23.右下肺炎症 24.左下肺炎症 25.右中肺炎症 26.两肺支气管肺炎 26.两肺支气管肺炎 27.右肺下叶支原体肺炎 28.慢性支气管炎 29.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 30.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31.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轻度肺动脉高压;2)、肺源性心脏病(早期)。 32.1)、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 2)、两侧胸膜肥厚。 33.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肺气肿。 34.1)、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 2)、两侧胸膜肥厚。 35.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36.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37.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38.胸膜粘连 39.双侧胸膜肥厚。 40.右侧胸膜肥厚。 41.左侧胸膜肥厚。 42.右侧包裹性液气胸 43.右侧肺底积液 44.右侧横裂叶间积液 45.右侧斜裂叶间积液 46.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47.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48.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49.左侧胸腔大量积液。 50.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51.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52.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53.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54.右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右肺下叶播散 55.1)、右肺上叶肺结核。 2)、右侧胸腔积液 56.1)、左肺上叶肺结核。 2)、左侧胸腔积液。 57.双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58.右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59.左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60.双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61.右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62.左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1.心肺未见异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2.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影像学方法介绍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影像学方法介 绍 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肺炎、哮喘、肺 结核等。在临床诊断中,为了准确诊断呼吸道疾病及评估其病情和治 疗效果,医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方法来进行辅助诊断。本文将介绍 常用于呼吸道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几种常见影像学方法。 一、X线胸片 X线胸片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通过照射 X射线束进入人体胸腔,然后通过胶卷或数字探测器接收X射线的传 递与吸收情况来显示和诊断胸腔内的病变。X线胸片主要适用于肺部 结构、肺门及纵膈等的病变检测,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常见的 呼吸道疾病。然而,X线胸片对某些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不足以做出 准确的诊断。 二、胸部CT扫描 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方法,通过 多层次的X线拍摄和计算机图像重建,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呼 吸道病变信息。胸部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的解剖结构、肿块、结节、 肺栓塞等病变,对于呼吸道炎症、肿瘤和结节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呼吸道内部情况的方法。它通过将柔 软的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可以观察到支气管黏膜的状

况、有无异物或病变等。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检测呼吸道肿瘤、感染 性疾病和结构异常等,并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尽管支 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呼吸道疾病中的价值重大,但它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需要受训医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合作患者的配合。 四、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频率来生成高清晰度的图像,对于非辐射性的呼吸道疾病诊断具有独特优势。核磁共振成像可 以提供清晰的解剖详情,帮助医生发现和评估呼吸道病变,如肺部肿 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等。此外,MRI还可以结合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等,更好地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性。 五、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和评 估呼吸道疾病。它可以检测肺部囊肿、积液、肿块等病变,并能帮助 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囊性或实质性),如囊肿性病变的壁厚度、实 质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超声检查在肺部炎症鉴别、胸腔积液引流 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 影像学方法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 同的影像学方法在不同的病情下各有优劣,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获得最准确、详尽的呼吸道疾病影像学诊断结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对于诊 断肺部疾病至关重要。在进行胸肺部CT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纵隔 1.纵隔的位置、形态、大小应正常。 2.纵隔内结构应呈现清晰,并且各部分之间应有明确的分界。 二、气道 1.气道应呈现通畅,无明显阻塞或狭窄。 2.支气管壁应均匀光滑,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三、肺实质 1.肺组织应呈现均匀的纹理,无明显密度异常。 2.双肺应对称,无明显不对称或大面积病变。 3.肺叶、肺段和亚段应呈现清晰的分界,无明显模糊或不连续。 四、胸膜 1.胸腔内胸膜应光滑,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2.胸膜腔应无积液或气体。 3.胸膜下脂肪间隙应正常。 五、肺血管 1.主动脉、肺动脉和其分支应呈现正常形态和大小。 2.肺血管影应均匀分布,无明显扩张或狭窄。 3.肺动脉应与相应支气管一致分布。 六、胸腔和间隙 1.胸腔内应无明显积液或气体。 2.胸腔内和胸膜腔内的各个间隙应正常存在,无明显增宽或增厚。 七、其他 1.胸骨和肋骨应正常,无明显骨折或病变。 2.胸壁和膈肌应正常,无明显异常。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纵隔:指胸部内纵隔膜(位于胸腔中央)周围的区域,包括心脏、主动脉、食管、胸导管等器官和结构。

2.气道:指从鼻腔至肺泡的通气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 3.肺实质:指肺部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支气管、肺泡、肺小 叶和肺血管等结构。 4.胸膜:指覆盖在胸腔内壁和肺表面的一层薄膜,分为胸膜腔 和胸膜下脂肪间隙。 5.肺血管:指肺动脉和其分支,负责向肺组织供应血液和氧气。 6.胸腔和间隙:指胸腔内的空腔和间隔,包括纵隔、心包腔、 胸膜腔和胸腔内的脏器间隔等。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 第一节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 纵隔分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之前。食管前壁是中后纵隔的分界。胸骨柄下缘至第四胸椎体下缘连线与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体下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 第二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 1. 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 2. 支气管扩张 二、肺部病变 1. 肺气肿 X 线表现:(1)弥漫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过度充气膨胀(①双侧肺野透明度增加;②胸廓膨大,肋间隙变宽,可形成桶状胸;③膈肌低平,心影狭长;④侧位胸像显示胸骨后透亮区增宽。),肺纹理减少,肺大疱(局限的薄壁含气囊状阴影)形成。(2)局限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野局部透亮度增加。 CT 表现:(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小圆形低密度区,无壁,周围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两者无明显分界。(2)全小叶型肺气肿:广泛分布的低密度区,肺纹理稀少。(3)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小气囊、肺大疱。 2. 肺不张

X 线表现:(1)一侧全肺不张:患侧肺野致密不透光,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代偿性通气过度。(2)肺叶肺不张:直接征象为患侧肺叶通气减低,叶间胸膜移位,血管、支气管聚拢;间接征象为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肺门移位,邻近肺叶肺代偿性通气过度。CT 表现:与 X 线胸像征象相似,但CT 显示叶间胸膜移位、血管和支气管聚拢等征象好于X 线胸像。 3. 实变 X 线与CT 表现:(1)肺泡、肺小叶实变:边缘模糊的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肺段或肺叶实变: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即支气管充气征,实变的肺体积一般无明显变化。 MR 表现:肺实变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在 T1WI 上呈中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 4. 钙化 X 线与CT 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 5. 结节(<2cm)与肿块(>2cm) (1)良性肺结节、肿块X 线与CT 显示边缘清晰光滑,偶有分叶,少有毛刺。结核球内常可见钙化、裂隙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2)恶性肺结节、肿块X 线与CT 常出现下列征象,但不特异: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支气管血管束集束征、病灶的胸壁侧小片状浸润、增强后结节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结节呈内缘不规则的环状强化。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 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以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在医学影像学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呼 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关键的器官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 的影响。 呼吸系统是人体进行呼吸的器官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膜等部位。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供给身体,同时将二氧化 碳从身体中排出。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与人体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协调 运作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呼吸系统的影像学是理解和治疗呼吸系统疾 病的关键。 在医学影像学中,X射线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通过使用X射 线机器照射患者的胸部,医生可以获得关于肺部和胸腔的图像。这些 图像可以用来诊断各种肺部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此外,X射线还可以用于检测肺部损伤,如肋骨骨折和气胸等。 另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CT扫描。CT扫描利用X射线旋 转式扫描仪器,可以获得更详细和三维的图像。这使得医生能够观察 和诊断更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和肺栓塞等。CT扫描还可以用 来评估肺部结构的异常,如肺内结节和肺纤维化等。此外,CT扫描还 可以用于指导和监控肺部手术和介入治疗。 MRI是另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 得高分辨率的图像。在呼吸系统的影像学中,MRI可以用于评估肺部

疾病的程度和扩散,如肺水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此外,MRI还可以用于观察和评估胸腔和膈肌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胸腔积液和膈肌麻痹等。 除了X射线、CT和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外,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也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用于评估肺癌和肺部转移的活动程度,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同样,超声(超声波)影像学也可以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膈肌运动和支气管痉挛等。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学影像学将继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巨大的进展。

2020年呼吸影像学习课程第三期丨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2020年呼吸影像学习课程第三期丨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01课程介绍 呼吸影像系列课程是为呼吸病领域临床医生而设的呼吸疾病影像进修课程,旨在让广大临床医生通过学习提高呼吸疾病影像学诊断水平,交流最新学术进展,解决临床疑难病例。 主讲人:邓宇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影像诊断18年 主要任职: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及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 广州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秘书 · 广州市医学会放射分会委员 近几年参与及主持各级基金10项,做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教材和专著5本 点击播放,观看完整课程 02课程亮点 专家面对面,带你学看片: 1. 真实教学素材:来自临床的真实病例呼吸系统影像 2. 专业教学方法:影像专家现场亲身示范呼吸影像解读

3. 实用看片技巧:呼吸影像判读重点难点逐一剖析 4. 讲练结合授课:多个病例呼吸影像判读随堂练习 03本次授课内容 相关知识点: 1. 气道的正常与变异 2. 常见大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先天性气管狭窄 CT表现:螺旋CT扫描MPR及VR重建可清晰显示气管狭窄情况,对显示心脏大血管畸形形成的血管环压迫气道的情况尤为清晰。 (2)医源性气管狭窄(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气管狭窄的发生机制可能为气管内膜的炎症,或者套管或球囊内压超过了毛细血管压,导致了气管壁的压迫性缺血性坏死,继发纤维化形成,狭窄长度约1.5-2.5cm。 (3)大气道良性肿瘤 多起源于间质,喘鸣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T征象:圆形、类圆形,向腔内突出呈息肉状;边界光滑、锐利;受限于气管、支气管软骨,不会向管壁外浸润;通常<2cm。 (4)大气道恶性肿瘤 大约2/3来源于上皮(多为SCC)或者腺体(多为ACC)。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5)大气道结核 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中青年多见,尤以年轻瘦弱的女性多见;慢性咳嗽、咳痰;多累及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多见;管壁增厚,管腔围管性狭窄,但无腔内结节形成;可有阻塞性肺不张、毁损肺、支气管播散灶等继发改变。 (6)大气道淀粉样变性 按侵犯部分不同将呼吸道淀粉样变性分为气管支气管型、肺实质型、混合型三大类型。 (7)复发性多软骨炎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 一、正常胸部平片 1、正常胸片: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大小,位置与密度正常。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与聚拢。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与肿块影。胸膜无增厚与粘连。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与密度正常。右肺下野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内未见气液平。气管居中,无增宽。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光滑,肋膈角锐利。(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 2、支气管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与密度正常。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胸廓呈桶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大小,位置与密度正常。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与肿块影,胸膜无增厚与粘连。气管居中,京戏狭窄。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与密度正常。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与肿块影。胸膜无增厚与粘连。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 1、大叶性肺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与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与密度正常。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与肿块影。胸膜无增厚与粘连。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