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公摊和得房率计算方法
面积分摊比例怎么计算公式

面积分摊比例怎么计算公式在房地产交易中,面积分摊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用于确定共有建筑物或土地的使用权分配比例。
这个比例通常是根据各个单位的面积来确定的。
因此,了解如何计算面积分摊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面积分摊比例的计算公式是:面积分摊比例 = 单位面积 / 总面积。
其中,单位面积指的是某个单位(如公寓、商铺等)的实际使用面积,总面积则是整个共有建筑物或土地的总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面积分摊比例通常是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的,因此计算出的比例需要乘以100。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面积分摊比例。
假设有一栋共有建筑物,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
其中有两个单位,A单位的面积为200平方米,B单位的面积为300平方米。
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公式来计算它们的面积分摊比例。
A单位的面积分摊比例 = 200 / 1000 = 0.2 = 20%。
B单位的面积分摊比例 = 300 / 1000 = 0.3 = 30%。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A单位和B单位的面积分摊比例分别为20%和30%。
面积分摊比例的计算对于共有建筑物或土地的管理和使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来确定各个单位的共有权益,比如物业费的分摊、共有设施的使用权等。
因此,在房地产交易中,买卖双方需要了解清楚面积分摊比例,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计算公式外,面积分摊比例的计算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不同楼层的面积分摊比例可能不同,或者共有建筑物中存在一些特殊用途的面积(如公共走道、电梯间等),这些情况下的面积分摊比例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计算。
总之,面积分摊比例的计算是房地产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计算和确定面积分摊比例,可以有效地管理共有建筑物或土地的使用权益,避免产生纠纷,保障各个单位的权益。
因此,对于房地产从业者和购房者来说,了解面积分摊比例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公摊计算方法

公摊计算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房地产市场也愈加繁荣。
在购房过程中,买家们除了关注房屋面积、朝向、装修等因素外,还需要了解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指居住建筑中用于公共设施、公共通道和公共服务的面积,如楼道、电梯、绿化、管道等。
本文将介绍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帮助购房者更好地了解公摊面积。
一、公摊面积的定义公摊面积是指居住建筑中用于公共设施、公共通道和公共服务的面积。
公共设施包括电梯、楼道、走廊、楼梯间、垃圾房、消防通道、水电表房、门卫室等。
公共通道包括楼道、走廊、楼梯间等。
公共服务包括绿化、停车场、游泳池、健身房、会议室等。
公摊面积是由开发商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出来的,一般以百分之几来表示。
二、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的。
具体方法如下:1、公摊面积的计算原则根据《住宅设计标准》规定,公摊面积的计算原则是“按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几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公摊面积 = 建筑面积×公摊系数其中,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内部的所有面积,包括住宅面积、公共设施面积、公共通道面积、公共服务面积等。
公摊系数是指公摊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一般在百分之几左右。
2、公摊系数的计算公摊系数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计算的。
按照《住宅设计标准》规定,公摊系数的计算原则是“根据住宅类型、建筑高度、建筑物结构、使用性质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公摊系数在5%到20%之间。
3、公摊面积的分类根据国家规定,公摊面积分为“建筑物公摊面积”和“楼层公摊面积”两种。
建筑物公摊面积是指建筑物内部的公共设施、公共通道和公共服务面积,包括电梯、楼道、走廊、楼梯间、垃圾房、消防通道、水电表房、门卫室等。
楼层公摊面积是指每层楼的公共设施、公共通道和公共服务面积,包括电梯前室、楼道、走廊、楼梯间等。
4、公摊面积的计算实例以一个100平方米的住宅为例,公摊系数为10%。
根据公摊面积的计算原则,公摊面积 = 100平方米× 10% = 10平方米。
房屋的公摊面积怎么计算

房屋的公摊⾯积怎么计算年底促销风潮兴起,不少楼盘使出各种招数来推荐⾃⼰楼盘的优势。
具有低公摊⾯积、⾼使⽤率等优势的楼盘,更是不遗余⼒地向公众计算其实⽤⾯积单价来吸引客户关注。
⽆论是⾼层还是多层,商品房都有公摊⾯积。
很多购房者对此很关⼼,也会有疑问,⾃⼰的房⼦是否被“注⽔”。
那么,房屋的公摊⾯积怎么计算?以下,是由店铺⼩编整理的相关内容。
怎样计算各类房屋的公摊⾯积7层以下住宅公摊率为7%⾄12%。
多层建筑⼀般是指层数在6层左右砖混结构的建筑,其参与公摊部分的⾯积包括外墙⽔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为住户提供服务的物管⽤房(热交换站、⽔泵房、配电室等)。
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16%。
楼层为7⾄9层为⼩⾼层,⼀般⼩⾼层公摊取决于各楼盘⾃⾝的情况,不同的⼩⾼层楼盘公摊也有差异。
在没有地下设备⽤房、底层没有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层公摊系数在10%⾄15%之间,⽽带电梯的⼩⾼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5%⾄20%之间。
按规定7层以上必须配电梯,所以⼩⾼层属于配电梯的范围之内,它的特点是⽅便的同时⼜能给⽣活⼀种新的⾼度。
12⾄33层住宅公摊率为14%⾄24%。
⾼层住宅的公摊⾯积是最⼤的。
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层建筑⼀般在25⾄33层之间,⽽且⾼层住宅的楼梯⾼度最⾼。
另外⾼层建筑有电梯及电梯前室占⽤了空间,也有安全通道楼梯占⽤空间,还有“管道井”、“强电井”、“弱电井”等公⽤设施都占⽤了空间。
所以⾼层建筑较多层建筑的公摊⾯积要⼤得多。
别墅类的公摊率为1%⾄8%。
别墅是包括地下层在内的最多三层的独栋住宅形式,带室内车库。
⼀般来说独⽴别墅没有公摊⾯积,联体别墅有较少的公摊⾯积。
公⽤⾯积分摊的原则是仅存在于本楼内部并与本楼建筑结构存有连接的部分,并且仅向本楼居住者提供⾮营利性服务,不符合此条件的建筑不得计⼊公摊⾯积。
公摊⾯积相关的计算公式套内建筑⾯积=套内使⽤⾯积+套内墙体⾯积+套内阳台⾯积建筑⾯积=套内建筑⾯积+公摊⾯积公摊系数=建筑总公摊⾯积÷建筑总套内⾯积公摊⾯积=套内建筑⾯积×公摊系数购房者如对⾯积认证有异议,应⾸先向开发企业或销售单位落实是否经过房产测绘部门的⾯积认证,如已通过认证,可到测绘⼤队查阅相关资料内容,否则应督促开发及销售部门到测绘⼤队办理房屋⾯积认证⼯作。
得房率是越高越好吗?搞清这个你就知道了!

得房率是越高越好吗?搞清这个你就知道了!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容积率/绿化率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买房时,我们经常听到得房率这个词,其实得房率是购房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它和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那什么是得房率呢?得房率又该如何计算,对购房者又有什么影响呢?那么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得房率?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我们知道: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则得房率的公式如下:二、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得房率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公摊面积的大小。
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
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三、得房率跟购房者有啥关系?1、得房率影响实际使用面积的大小通常情况而言,公摊面积与得房率息息相关。
公摊系数是公摊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的比值,所以公摊系数越大,得房率越小,房屋实际使用面积也就越小。
2、得房率影响房屋性价比得房率越高,房屋的性价比越高。
但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公摊面积包括楼梯、走廊、电梯、楼梯井等,如果公摊面积太小,会使公共区域拥挤不堪。
如果购买的是塔楼,一梯十多户的公摊如果太小,势必会影响正常出入,居住舒适度将大大降低。
四、得房率多少合适?高层塔楼住宅(75%-78%),公摊系数为(22%-25%)高层板楼住宅(78%-85%),公摊系数为(15%-22%)小高层板楼住宅(85%-88%),公摊系数为(12%-15%)多层住宅(88%-95%),公摊系数为(5%-12%)从这个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建筑形态也是我们购房时衡量得房率的因素,所以买房不要草率,仔细推算也有必要。
除了建筑形态不同,有些开发商会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额外增加公摊的程度上,从户内设计方面尽量扩大使用面积,杀手锏就是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
你真的了解得房率吗?

你真的了解得房率吗?一、得房率的概念得房率其实也就是指的房屋使用率,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也就是我们在买房的时候说的套内建筑面积与销售的建筑面积之比。
得房率经常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电梯间的面积和楼道的面积。
二、得房率的计算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面积(也就是指户室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三、得房率多少合适很多人都觉得得房率越高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得房率过高的话,也就意味着套内面积大,销售面积小,所以公摊面积也小,这样就会导致业主的公用面积减少。
公用面积小的话,那个人使用的面积较多,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公摊小的话,居住起来就会感觉拥挤、压抑、不便。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高层住宅如果为减少公摊面积而只设一部电梯,那么电梯的压力势必就会变大,如果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还可能需要长时间等电梯;再如为了提高得房率,将过道、走廊造得非常狭窄,那么业主在搬家或者是进行装修的时候就会很不方便。
四、究竟多少得房率就是合适的呢?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间;如果是小高层住宅的话,得房率在80~85%是最合适的;高层的得房率相对较低,一般在75~80%;酒店式公寓则会更低。
得房率在这样一个区间的话,公共部分会显得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所以是既实惠又舒适的。
小高层的公摊面积一般在15%左右,超过20%就多了。
大家在买房的时候,确实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来考虑,像户型、地段、价格等等,但是建筑容积率、绿地率和得房率等等因素也是要考虑进去的,要不然很容易出现自己精挑细选的房子连自己都不满意的情况。
公摊率的计算公式

公摊率的计算公式咱们在买房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公摊率”。
这公摊率到底咋算出来的呢?今天就来给您好好唠唠。
咱先说说啥是公摊。
您想啊,一栋楼里,不是所有的面积都能归您自家使用,像楼梯、电梯、走廊、大堂这些公共部分,是整栋楼的住户一起用的,这些就属于公摊面积。
那公摊率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其实很简单,公摊率 =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100% 。
就拿我之前陪朋友去看房子的事儿来说吧。
那房子看起来挺大,可一听说公摊面积不小,朋友就有点犯嘀咕了。
售楼小姐在那儿噼里啪啦一通说,什么这小区品质高,公共设施好,所以公摊大点儿正常。
可朋友心里就想弄明白这公摊率到底是咋算的。
我们就拿着售楼处给的资料,一点点算。
建筑面积写着 120 平米,公摊面积写着 30 平米。
按照公式一计算,公摊率就等于 30÷120×100% = 25% 。
这一算出来,朋友心里就有底了。
这公摊率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关系到您花的钱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自家的屋子里。
要是公摊率太高,您实际能使用的面积就少了,感觉钱花得有点冤枉;要是公摊率太低呢,又可能担心小区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住起来不方便。
所以啊,买房的时候,一定要把这公摊率算清楚。
别光听售楼员说,自己心里得有个数。
要不然,等住进去了才发现实际面积比想象的小很多,那可就郁闷了。
再说了,不同类型的房子,公摊率也不太一样。
像多层住宅,一般公摊率比较低,可能在 7% - 12% 左右;小高层住宅呢,公摊率大概在10% - 16% 之间;而高层住宅,公摊率通常就会高一些,能达到 14% - 24% 。
还有啊,有的开发商可能会在公摊面积上做些手脚,把不该算进去的也给算进去了。
所以咱们得多长个心眼,仔细看看合同里关于公摊面积的说明,别被忽悠了。
总之,了解公摊率的计算公式,对于咱们买房来说可是很重要的。
这能让咱们明明白白消费,买到真正满意的房子。
希望大家在买房的时候都能算清楚这笔账,住得舒心又满意!。
买房知识讲堂:购房须知得房率到底怎么算

买房知识讲堂:购房须知得房率到底怎么算一、相关概念得房率的概念:它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二、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大家所购买的房屋面积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建筑面积,用公式表示就是: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建筑面积。
结合得房率的实际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公摊面积的大小最直接的影响了得房率的高低。
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三、得房率多少合适?很多朋友肯定会觉得得房率越小的话,我们买房就越划得来,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一味的追求大的得房率,小的公摊面积,通常来说,得房率在75%-80%之间比较适宜。
公摊面积和得房率有着直接联系,而且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试想,如果大家买的房子得房率特别高,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公摊面积减小,很有可能楼梯就会变窄,电梯的数量就会减少,公共区域的使用面积变得狭窄,所以楼盘的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也需要有一个度。
四、关于防范分摊面积被盗的小技巧对于公摊面积很多人都非常的关注,但是其实购房合同中虽然有附件标明了"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但只列明了应分摊的部位及其构成,具体数据仍不确定,所以仍然存在着开发商让业主多摊的可能性。
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两招小方法:招数一:索取公摊数据签订合同的时候,大家应该让开发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当看到了具体的数据之后,购房者才能够真正明确自己的公摊面积大小,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招数二:查阅有关资料当然,大家也可以去查询相关的数据资料,主要是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申请查阅关于您想要购买的概房产的一些相关数据,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住宅楼的公摊面积 房屋公摊面积算法

住宅楼的公摊面积房屋公摊面积算法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面积分类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很关注的一点就是公摊面积,那么公摊面积到底在什么范围才是合适的的呢?大家买房时公摊面积主要包含里哪些部分,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住宅楼的公摊面积一般来说,普通的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的系数约在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的住宅,公摊的系数约在15%-20%;高层的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
在签订购房的合同时,合同上都会注上房屋的公摊系数范围。
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交易的权属登记测绘部的测绘结果为准,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是以此为准。
房屋公摊面积的算法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各套 ( 单元 ) 的套内建筑面积乘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得到购房者的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实用面积所谓的公摊系数,也就是房子的得房率。
得房率标准如下:1.高层的塔楼住宅(75%——78%),公摊系数为(22%——25%)2.高层的板楼住宅(78%——85%)3.小高层的板楼住宅(85%——88%)4.多层的住宅(88%——95%)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建筑面积你用100%减去得房率就是公摊系数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2.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为: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其中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公摊计算方法
一、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柱)面积+阳台面积
1、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2、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4)、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
(5)高层低于2.2米的夹层、技术层、地下室、架空层;
(6)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做顶盖建造的房屋;
(7)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伸缩缝;
(8 ) 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
(9) 层高在2.2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屋顶为斜面结构房屋,层高在2.2米以上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
(10) 挑楼、全封闭的阳台面积,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1) 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露台不计算建筑面积。
编辑本段公摊系数的计算公式
公摊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公摊系数=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然后,各套(单元)的套内建筑面积乘以公摊系数,就能得到购房者应合理分摊的分用建筑面积。
即:每一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二、房屋公摊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三、得房率
(房屋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房屋建筑面积
比如说: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00平米公摊面积20平米
则该房屋得房率为:(100-20)/100=80%。
得房率越高表示你的房子的实际利用率越高,这个数字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