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卡

合集下载

历史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暨11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暨11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着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新课标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带答题卡及答案

新课标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带答题卡及答案

西华二高第三次月考1.“丁卯(日),虏至,掳;己巳(日),河北路镇守(使)往击之,战酣”。

这段史料所记述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以下朝代中的()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城里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子英雄儿好汉”。

这种观念来源于()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等级制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他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⑴监察制度⑵皇帝制度⑶郡县制度⑷三公九卿制度A⑴⑵⑶B⑵⑶⑷C⑴⑵D⑴⑵⑶⑷5.唐太宗时期,假如国家要在江南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行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8.“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利,但是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行使。

”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有()⑴《权利法案》⑵《美国1787年宪法》⑶《德意志帝国宪法》⑷《法国1875年宪法》A⑴⑵B⑵⑶C⑴⑶D⑵⑷9.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两国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相同点()A都由选举产生B都有召集议会的权利C都对议会负责D都是议会的最高领袖10.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分之一。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月月考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表1所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表1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遺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蓝田人约115万年—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北京人约70万年—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2.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

该观点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3.表2是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表2道名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河东道太原府128905 124000关内道京兆府66291 24202河南道河南府19476 18799剑南道成都府16090 14601江南东道余杭郡86258 51276由此可知,唐德宗年间A.赋税改革势在必行B.安史之乱尚未平定C.租庸调制还可维持D.按丁征税正当其时4.明清时期,诸多贪财吝啬的徽商人物形象常常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

2016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和答题卡-考试答题卡怎么用

2016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和答题卡-考试答题卡怎么用

DAO KE ER WANG LUO KE JI YOU XIAN GONG SI 少年强,则国强
为美好的明天加油 第 1 页 共 9 页
2016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和答题卡:
考试答题卡怎么用
广水市文华2015—2016学年高三九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计48分)
1.近些年,广水地区建宗祠、修族谱盛行。

联及古代历史,有评论说:“中国人
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
关系。

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
基础”导致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 宗法制、分封制
B 郡县制、行省制
C 皇帝制、中央集权制
D 民主制、元首制
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
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图粮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留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见仁政D. 天人感应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把握的土地数量削减C.均田制度的渐渐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大事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 .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5.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谈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需直立奏对。

这表明(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6. 历史争辩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结论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B董仲舒提出“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济宁一中高三12月份定时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⒈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⒉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载,魏文侯(前445~前395年在位)和秦惠文王(前337~前325年在位)时,魏国和秦国出现了一种身为百官之长的“相”职及统领诸军的“将”职,初步形成了由“相”“将”分别统率文武官吏的行政系统。

该系统的形成()A. 稳固了分封体制B. 瓦解了宗法体系C. 有利于君主集权D. 削弱了中央权力【答案】C【解析】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官分文武,层层辖制,便于中央政府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C项正确;这一现是冲击了分封体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宗法血缘问题,未体现宗法体系的瓦解,排除B 项;措施便于中央政府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排除D项。

故选C项。

2. 图1、图2分别是唐代前期(618-755年)和后期(756-907年)的进士籍贯分布图。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南方人口增多B. 经济发展增强了南方政治影响力C. 中国的文化中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D. 南北教育呈现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618-907年(中国)。

根据地图及所学可知,随着江南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步,从而出现了由唐朝前期进士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到后期长江流域的进士比例越来越大的现象,经济发展增强了南方政治影响力,B 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南方进士籍贯分布,并不能反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南方人口增多,排除A 项;从地图看,江南地区并不比北方地区占据优势,不能说明中国的文化中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排除C 项;材料南方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不能说明教育出现了均衡化的倾向,不符合材料与史实,排除D 项。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15、(2018惠州高三模考)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强调选官采纳等级授职
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2、(2018普宁二中联考)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经济交往推动了文化交流
D、程朱理学强调夷夏之辨
21。(2018昆明高三调研考试)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时间
事件
1651年
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此后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1693年
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
1815年
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①答题前,学生务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③答题结束后,学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表1 关于“燕国”真实性的考证出处记载青铜器堇鼎和伯矩鬲的铭文铭文中都刻有“医侯”(“医”同“燕”)二字青铜器克蚕、克罍的铭文铭文中刻有“命克侯于燕”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封召公奭于燕”根据表1基本可以证实“燕国”真实存在。

这反映了A. 多元互证的必要性B.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C. 文献史料的可靠性D. 实物史料的关键性2. 汉朝的董仲舒明确表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六合同风,四海一家”成为一种理想境界。

这反映了汉朝A. “大一统”思想呈现滥觞B.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C. “大一统”思想得到推崇D. 黄老无为观念颠覆3. 隋唐时期,西域经营扩大,政府在西域设立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并运用军事震慑、外交手段和文化政策成功地维持着在西域的统治。

隋唐时期的这一系列做法A. 促使丝绸之路畅通B. 拓展了疆域版图C. 旨在发展国家经济D. 促进了皇权集中4. 宋朝以前,统治者专门为商人设立了市籍,并且要受到诸如服饰、入仕等方面的限制;宋朝以后,专门为商人设立了坊郭户籍,赋予了商人和其他社会庶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了宋朝 A. “士农工商”观念削弱 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 小农经济发展受到阻碍D.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5. 清朝设立八旗科举以照顾满族、蒙古族等考生,同时又设有翻译科来选拔满族官员,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亭二中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卡
(高三历史)
(本试题包括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材料问答题,全卷共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25题每小题2分,26~50题每小题1分,共75分)
第Ⅱ卷:材料问答题(共75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

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

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

……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材料二同治年间,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兴办,洋务派开办了一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解决“学造未能尽洋技之奇”,“造轮船不能自作船主”的困境,以培养军事将领与军备军械制造人材。

这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中,以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和光绪七年(1881)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较为完备,影响也较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

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

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摘编自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1919年7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并简要评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教育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6分)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安徽芜湖)益新公司是山西太原人章维藩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

创建初期,芜湖地方乡绅以机器破坏风水和竖立烟囱时要用童男童女活祭为由进行阻挠。

……芜湖道尹又以“使用机器碾米磨粉,影响本地砻坊生计”为名不准开工。

无奈之下,章维藩改向香港英国殖民当局注册,还向太古洋行借用犹太工一人,几经周折,终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中国早期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

在益新公司开业之前,此类工厂全国只有一家,即1878年天津朱其昂开设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010年8月12日《大江晚报·大砻坊》材料二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

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

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

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

——《中国青年报·没有民主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益新公司创建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

它最后的建成投产又说明了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5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工业发展的不同境遇中得到的认识。

(3分)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学者对于把十六世纪还是十九世纪看作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个问题颇有分歧。

第一个学派主张把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看作近代中国的起点。

这一学派的中国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外国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起点,此后的中国历史便主要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而马克思主义学者则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之凶恶的缩影,它把“半封建”的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第二个学派对以鸦片战争是一个新时代开端这一观点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以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期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更恰当。

因为,就内部事态而言,该时期适逢满族的兴起和清王朝的建立;就外部局势而言,这一时期西学开始传入中国。

他们争辩说,尽管西方的影响在十九世纪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但这只不过是两个半世纪前业已启动的进程的延伸和强化而已,而且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多年的时间,也难以体现一部四千年历史的近代时期。

此外,界定近代中国起自于1600年前后的做法,可以使近代中国的开端与近代欧洲的开端趋于一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概括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5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洛克在他的主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政府论》中论证英国资产阶级有权推翻封建专制君主的时候,提出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个人权利的主张。

他认为政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保障这些天赋的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君主的蹂躏而不是维护时,社会契约便遭到破坏,人们就有权推翻统治者。

——曾尔恕:《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材料二尽管《独立宣言》的思想来自洛克,但是宣言所述与洛克所述仍然有所区别,……洛克的理论多以上帝为出发点,《独立宣言》虽也有宗教色彩,却是为人世设计的、世俗的。

……洛克将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当成人的自然权利,杰斐逊却只把生命权和自由权作为“天赋人权”写入《独立宣言》,把财产权改成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李涛《美国的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洛克政治思想中的主要政治主张。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11分)
55.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经历了1300年。

阅读下列材料,全面了解和评价科举制度。

(25分)
材料一在漫长的科举考试史中,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
才更是不计其数。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密切关系。

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许多名臣、名相,以及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为科举出身。

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英国学者郭施拉在《开放的中国》一书中呼吁:“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这一原则出类拔萃,完全值得其他国家采纳,至于如何运用,则取决于试行国的国情。

”近代西方人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孙中山曾十分欣赏英国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考察研究的结果却是“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


材料三明朝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晚清大思想家龚自珍才华横溢,却因楷书稍差名列下等,龚自珍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叹。

材料四1898年春,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圆明园面见光绪皇帝时,就曾力陈八股考试的罪过,指出学八股者“不考地球各国之事”,造就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庸才,当国难临头的时候毫无用处,“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一句话,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按示例填写表格。

(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

(8分)
(3)材料三中,宋应星和龚自珍充满郁闷的感叹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如何解读康有为认为“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4分)(5)谈谈以上材料启给人们什么启示?(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