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未来发展趋势》PPT课件
合集下载
银保未来发展趋势PPT课件

28
2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展空间
我国保险深度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 主要是在养老保险(年金保险)和健
康险两个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我国与其他保险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保障型的养老险和健康险 的发展上,因此,养老险和健康险这两大保障型保险体系的发展方向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保费收入的发展空间。
17
五、保费创造人生
很多客户认为保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买了也看到不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客户甚至会觉得保费是花掉的钱,有点不值得 到! 其实不然,保费是我们生活中的几个部分组合,组合之后就会放大资产。比如建立健康保障、人身保障、若干倍的收入保障、 养老保障、投资理财保障都是把资产放大、把资产加固、把风险转移的方式,这是对人生意义的规划。 我们拿出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建立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障、给家人生活带来安全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给全家人建立健康 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规划到养老的专款专用账户;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建立理财规划。 咱们尽量在长期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收益,这样我们整个的资产会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一个保障,日后面对风险我们也不会担 心,因为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安排。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0年7月13日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 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
“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2004年该数字为7400亿。
27
27
千万养老未必够!!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 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7年退休的一个人,要想安度余生至少需要300—500 万,而像京、沪等一线城市1000万养老金未必够用!
发展才是硬道理!
11
转变销售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人一生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分析PPT课件( 33页)

1999—2006年保险行业总保费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6000
50.00%
5000
45.00% 40.00%
4000
35.00% 30.00%ຫໍສະໝຸດ 300025.00%
2000
20.00% 15.00%
1000
10.00% 5.00%
0
保险总保费 增长率
1999 1256.4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430.3 1859.2 2737.7 3530.8 3995.7 4548.1 5177.4 13.80% 30.00% 47.30% 29.00% 13.20% 13.80% 13.80%
20世纪90年代初
1993年以后
近几年
大
中国金融业 开始快速发展, 最初的混业经营 引发了一定的 泡沫
针对金融业的 各种不规范状况, 政府开始分业整顿
受内外部环境 的影响,混业 经营再次成为
发展主流
金 融 时 代
所谓进入大金融时代,就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金融业进入成 熟混业经营期,通过资本市场的纽带将保险、证券、银行三大系统统一起 来,实现各类金融市场运作相互关联,交互发展,构筑跨领域的金融发展 平台,使资金融通及联结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化金融内涵,扩张 金融外延,提升社会货币使用效率,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保险业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 主要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 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 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 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调整后的寿险 深度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GDP为 2.6 万美元,寿险深度将达到4.86%;2030年4.8 万美元,寿险深度8.88%。这一结果与目前 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是中立偏谨慎的。
银行保险行业前景ppt

2018/9/19
18
银行保险发展的推动力量
2018/9/19
19
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过去)
政策环境
市场容量及需求
2018/9/19 9
广义而言
一、渠道方面:消费者购买行为方式的改变及需求的多元化,决定 了银行保险的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产品方面:银行保险产品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产品,正朝着储蓄、
分红、保障、投连、信贷以及各种衍生产品、共生产品等方向发展。
三、服务对象方面:不仅为个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样也 为团体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 银行保险广义的概念,是指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相互渗透和融 合的战略,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 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 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8/9/19 15
3、亚洲银行保险的发展
日本:
从1994年开始进行金融改革,从金融法律制度上明确保险业、 银行业、证券业之间参股和进行业务渗透的合法性。 1996年,允许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进入对方 市场。 2002年开始,允许银行业代理销售人寿保险。
新加坡:
2000年,寿险保单主要由代理人分销,占总销售额的85%左右, 另外10%—15%来自银行保险。 2000年9月,政府宣布支持银行保险发展的计划,并同时出台了 一些限制代理人销售的措施。
2018/9/19
17
银行保险兴起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 全方位服务概念 的兴起,提供更 广泛的服务以保 留原有客户 • 提高银行网点的 营销标准,增强 其网点的个人理 财功能 •“一次性购足”的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 时间(购买决策过程简单,为客户节约时间) • 对银行有较高的信赖度
银保课件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Q1
3
主要内容——
一、银保的战略地位
二、银保面临的新形势
三、银保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对银保工作的要求
4
银保是公司业务价值的重要来源
银行保险是公司业务价值的重要来源,为公司业务价值 成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 70%
66.1%
18 16 14 12
1 2 3 4 5 6 7 8
10
主要内容——
一、银保的战略地位 二、银保面临的新形势 三、银保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对银保工作的要求
11
银保发展面临新机遇(1)
寿险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将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资本市场 城镇化建设
12
银保发展面临新机遇(2)
在营运服务深度整合的同时,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销售、产品设
计和营运方面分工明确,保险公司应从直接销售转为支持银行营 销管理、服务。
银保产品储蓄与保障相结合
,发挥保险产品的保障和长期理财 功能,与银行短期性资金理财实现优势互补。
20
以创新驱动发展 实现转型
按照“抓创新、抓服务、抓客户”的原则,以专业化和 差异化为经营主线,以客户为中心,实现队伍能力、渠道 网点资源、产品结构、成本结构、客户结构的协同优化。
规模保费 排名 公司 国寿 人保寿 泰康 新华 太平洋 生命 平安 阳光 2011年 1116.9 578.3 405.4 310.5 305.1 165.8 165.7 128.5 公司 国寿 人保寿 泰康 新华 太平洋 生命 2012年 915.8 475.5 243.3 218.1 182.5 147.6 公司 国寿 人保寿 泰康 2013年 一季度 244.1 145.7 116.2
银保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展望30页32页PPT

4业的发展前景与展望30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银行保险发展前景PPT课件

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银行保险的发展阶段是以银保合作层次的提 升为标志的。欧洲银行保险发展的阶段为我们清楚描绘了银行保险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明确了 我们的发展方向。
一、银行代理业务发展介绍-起源
4、银保合作模式
目前欧洲银保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银行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仅为银行提供保险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如风险调查、承保技巧、保险投资管理等。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通常拥有强大销售网络体系,银行会 根据自身客户群的特征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最有利的保险产品。 二是保险公司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与多家中小银行共 同开发市场,占主导的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包括专业代理人、独立代理人等各种代理中 介。合作银行一般需要最少有五家以上的分支机构,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当地拥有较高的声誉,银行只是辅助保险 公司从事一些保险宣传和潜在客户的开发工作。 三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保险公司两者一般都非常强大,通常 各自都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这种强强联合能够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各自领域 创造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并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有股权联系,资本渗透 所产生的“血脉”关系,使两者的利益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各自优势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从对银保合作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双方的利益观。无论 是银行主导模式、保险公司主导模式,还是共建模式或并购模式,无一例外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合作双方对利益的追逐和分配。
一、银行代理业务发展介绍-起源
2、银行保险产生的环境
第一,银行业的生存发展需要银行保险。一方面,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银行传统业 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保险业的高增长对银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相对于 期限较短的银行存贷产品更加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提高赢利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具 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优势,例如银行拥有广泛的分支网络机构和良好的信誉,银行客户群庞大,保险 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一、银行代理业务发展介绍-起源
4、银保合作模式
目前欧洲银保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银行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仅为银行提供保险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如风险调查、承保技巧、保险投资管理等。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通常拥有强大销售网络体系,银行会 根据自身客户群的特征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最有利的保险产品。 二是保险公司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与多家中小银行共 同开发市场,占主导的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包括专业代理人、独立代理人等各种代理中 介。合作银行一般需要最少有五家以上的分支机构,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当地拥有较高的声誉,银行只是辅助保险 公司从事一些保险宣传和潜在客户的开发工作。 三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保险公司两者一般都非常强大,通常 各自都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这种强强联合能够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各自领域 创造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并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有股权联系,资本渗透 所产生的“血脉”关系,使两者的利益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各自优势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从对银保合作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双方的利益观。无论 是银行主导模式、保险公司主导模式,还是共建模式或并购模式,无一例外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合作双方对利益的追逐和分配。
一、银行代理业务发展介绍-起源
2、银行保险产生的环境
第一,银行业的生存发展需要银行保险。一方面,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银行传统业 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保险业的高增长对银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相对于 期限较短的银行存贷产品更加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提高赢利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具 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优势,例如银行拥有广泛的分支网络机构和良好的信誉,银行客户群庞大,保险 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银行保险的行业前景PPT课件

营
保
销
险
2014年度生命的 银行保险业务占 当年新单业务总 量的75%以上, 正在发展成为重 要的业务来源。
29
第29页/共37页
二、生命人寿银行保险队伍发展
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
30
第30页/共37页
三、生命人寿银行保险主要产品介绍
红上红C
分红险 红上红F
鑫运
主要 产品
万能险
理财一号、理财 理财二号、 e理
17
第17页/共37页
银行保险兴起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 全方位服务概念 的兴起,提供更 广泛的服务以保 留原有客户
• 提高银行网点的 营销标准,增强 其网点的个人理 财功能
• 充分利用现有零 售网点,降低管 理成本,增加新 的利润来源
• 人力资源管理需 要(提高银行职 员的工作技能, 增强其就业能力 及机会)
16
第16页/共37页
3、亚洲银行保险的发展
香港:
保险业竞争十分激烈,许多保险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以拓 展业务。他们纷纷借鉴欧洲的做法,推出银行保险业务。 目前在香港,几乎每家银行都销售保险产品 ,银行保险已经成 为香港各保险公司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台湾:
银行把自身的客户信息提供给合作的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网 点销售保险产品,从而得到保险的佣金收入。
5
第5页/共37页
保险行业发展历程
保险行业——人寿保险——银行保险 在保险行业发展历程中, 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
第6页/共37页
课程大纲
一、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 二、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 三、生命人寿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
7
第7页/共3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咱们尽量在长期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收益,这样我们整个的资产会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一个保障,日后面对风险我们也不会 担心,因为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安排。
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
人生路 有四季 有保障 第一季 福宝宝 幼而学 第二季 福盈门 初起步 第三季 福满堂 家添丁 第四季 老来福 乐天命
真幸福 学而长 当自强 业兴旺 吉又祥
保险十大黄金价值: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爱有所继
幼有所护
壮有所倚 亲有所奉
残有所依
钱有所积
产有所保
财有所承
市场动态: 2011年12月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发布了《中国富裕人士财 富报告》,称中国富人最关注“养老”与“重大疾病”风险。 报告结论:对18个城市,逾500位家庭流动资产介于50万—600万的富裕 人士,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了解富裕人士在资产配比、财富管理理念以及 保险需求三大方面的基本情况。
增速
-1.3% 18.54% -8.57% -10.16% 2.1% 21.34%
带来退保的关键因素:
银保产品大多定位不清 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与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同质性强 收益率与预期承诺不对等,失去吸引力
销售误导
以投资收益来驱动保单销售的营销手段,不仅 使保险产品之间的收益竞争加剧,同时也加剧
了保险与其他理财产品的竞争。
发展才是硬道理!
转变销售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人一生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保险的本质:完成心愿、带走担忧!
两条曲线决定人的一生
理财基础
收入
节余
支出
工作,成家,养儿育女
出生 累积实力 工作
累积财富 退休
85 享受财富 身故
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走向图,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加法的,有的时候也会做减法。比如随着时间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 的健康状况就会逐渐走下坡路,大多数人的收入也会随着退休而逐渐下降,这是人生规律。
其实不然,保费是我们生活中的几个部分组合,组合之后就会放大资产。比如建立健康保障、人身保障、若干倍的收入保 障、养老保障、投资理财保障都是把资产放大、把资产加固、把风险转移的方式,这是对人生意义的规划。
我们拿出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建立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障、给家人生活带来安全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给全家人建立健 康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规划到养老的专款专用账户;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建立理财规划。
康险两个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我国与其他保险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保障型的养老险和健康险 的发展上,因此,养老险和健康险这两大保障型保险体系的发展方向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保费收入的发展空间。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 展空间
从以上保险深度表和投保率表可以看出:我国与成熟国家相比, 保险行业都远低于其他国家。
“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2004年该数字为7400亿。
27
千万养老未必够!!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 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7年退休的一个人,要想安度余生至少需要300—500 万,而像京、沪等一线城市1000万养老金未必够用!
2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 展空间
我国保险深度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 主要是在养老保险(年金保险)和健
8.7% 1990
10.2%
15.5%
2000
2020
31.2% 2050
资料来源于社会发展部
2050年赡养率达到31.2% ,是2000年的三倍,后人 在职人员为退休人员提供 养老金的现收现付模式难
以为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指出:
“目前中国养老金的发放,靠的是现在年轻一代
的缴纳。但是需要养老金的老人数量要远远超过 •
二、所有产品是为解决人生问题准备的
保险公司会针对人生不同的问题推出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顺应今天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 从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从现在到未来,分红是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保额随着时间推移,会因为通货膨胀而下降。
因此,保险公司所提供的长期的保障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必然趋势,所以保险产品通常都会做成分红类型的产品, 目的就是为了抵御长期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早期分红也不会太多,但是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它的额度 就会越来愈高,这就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这些需求之所以难以转化为保险的现实需 求,有销售误导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信任度下降的因素,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有保险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保险市场缺乏创新活力。
保险主要有保障和理财两个主要功能。 2011年以来,寿险保费下滑、“退保潮”、
分红险“一险独大”等问题的出现, 归根结底,都源于保险的保障功能被弱化。
2010、2011年保费收入与增速对比(亿元)
2010
原保费收入 14527.97
财产险
3895.641
人身险
10632.33
寿险
9679.51
健康险
677.47
人身意外险 275.35
增速
30.44% 35.46% 28.7% 29.8% 18.03% 19.69%
2011
14339.25 4617.82 9721.43 8695.59 691.72 334.12
长期合理理财账户——家庭的闲置资金要做一些理财,分散时间和负利的效应。做好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才有可能实现资 产保值甚至是资产增值。当你买保险能够想到这四个方面,把这四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那么就可以抵御风险了。真正做到上 述的“四平八稳”,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的生活品质。
四、富兰克林分析法
客户在没有发生理赔或者对保险公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疑问,这些问题通过对保险的学习和代理人 的引导来解决。其实,买保险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最大的意义在于生活尊严、家庭生活的安全、父母和子女生 活依靠、健康、老有所靠、病有所依……我们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拥有这些是值得的呢?
2011年波及面比较大的退保潮中,被退保 的产品主要集中在3—5年的中短期投资型产品, 银行渠道替代银行类储蓄产品的分红险,问题凸
显。
销售误导反映出保险产品供给与消费者民币住户存 款余额达348046亿元,这与2011年14339亿元保费收 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事,我国大量的住 户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 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体现了典型的风险保障需 求。
其实付出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所有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缴纳保费的问题,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 题。我现在要交保费是不是生活质量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提升生活品质。你想想,咱们把保费规划好了之后, 可以尽情享受现在的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做了更充足的准备,你的生活当然会越来越轻松
五、保费创造人生
很多客户认为保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买了也看到不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客户甚至会觉得保费是花掉的钱,有点不值 得到!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之带来的是社保基金支付的 巨大压力。到2035年,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将达到高峰,届时每年将产
生1000亿元赤字。”
2006年年初劳动力和社会保障部已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报告显示: 中国未来30年养老金的缺口是6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0年7月13日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 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
银保的发展需要转变经营理念 : 回归保障、回归诚信、回归消费者。
2012年的关键词
•转型
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只有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保险产品 的不可替代性,满足消费者保障需求,保险产品的吸引力自然上升,保费也必
然稳健增长。
•转什么? •怎么转?
转什么?
转变销售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转变销售产品:回归保险真谛! 转变销售模式:适应新政下的变化 转变对客户认知:细分客户、分类推进、专业制胜
基本保障是条水平线——我买50万保额,这个是不变的,所以它是一条水平线,名义上它是一条水平线,实际上如 果没有分红,基本保障是下降的,因为它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但是因为产品有分红,那么基本保障就有上升 的趋势,这就是抵制通胀造成的损失。
。
三、理财四大账户
健康保障账户——家庭经济支柱要承担家庭的生活保障,对孩子和父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生活保障,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 必须有一种机制能够代替他担当家庭责任(寿险、意外险的方式皆可)。总之,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必须要投保适合自己生活情况 的保额,才能让社会的力量为我们的健康提供资金准备。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展空间
养老险的增长空间巨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寿险商品的需求形态发 生转变:承保重心由死亡风险险种逐渐向承保生存风险的 险种转变,承保生存风险的险种主要就是年金。
养老保险已被市场视为2012年保险业的最大亮点。
年金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体的不断发展,老龄 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老年经济安全逐渐 成为寿险业的重心;二是在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 转变的过程中年金保险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是各国对 于退休年金计划往往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予以鼓励。
银保未来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的银保之 路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经济的不乐观,监管力度加强,媒体不正确的报道, 使2012年1—4月整个保险行业的银保业务平台再次跌到低谷,伴随而来的可能是收 入降低、费用超支、队伍不稳、网点旁落。
银保,已然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往前走,希望犹在;退一步,万劫不复。
寿险业遭遇“寒 冬”
日前,“养老金入市”再次成为媒体热点话题,面对日益缩水、收不抵 支以及替代率呈下滑趋势等尴尬境地,国民养老难的问题正日益加剧。
当一个国家65%以上老人占比达到总人口10%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养老 保险需求将逐步加大,将迎来养老保险发展的黄金时期。 截止2011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到9%,生存风险将席卷中国。
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
人生路 有四季 有保障 第一季 福宝宝 幼而学 第二季 福盈门 初起步 第三季 福满堂 家添丁 第四季 老来福 乐天命
真幸福 学而长 当自强 业兴旺 吉又祥
保险十大黄金价值: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爱有所继
幼有所护
壮有所倚 亲有所奉
残有所依
钱有所积
产有所保
财有所承
市场动态: 2011年12月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发布了《中国富裕人士财 富报告》,称中国富人最关注“养老”与“重大疾病”风险。 报告结论:对18个城市,逾500位家庭流动资产介于50万—600万的富裕 人士,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了解富裕人士在资产配比、财富管理理念以及 保险需求三大方面的基本情况。
增速
-1.3% 18.54% -8.57% -10.16% 2.1% 21.34%
带来退保的关键因素:
银保产品大多定位不清 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与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同质性强 收益率与预期承诺不对等,失去吸引力
销售误导
以投资收益来驱动保单销售的营销手段,不仅 使保险产品之间的收益竞争加剧,同时也加剧
了保险与其他理财产品的竞争。
发展才是硬道理!
转变销售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人一生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保险的本质:完成心愿、带走担忧!
两条曲线决定人的一生
理财基础
收入
节余
支出
工作,成家,养儿育女
出生 累积实力 工作
累积财富 退休
85 享受财富 身故
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走向图,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加法的,有的时候也会做减法。比如随着时间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 的健康状况就会逐渐走下坡路,大多数人的收入也会随着退休而逐渐下降,这是人生规律。
其实不然,保费是我们生活中的几个部分组合,组合之后就会放大资产。比如建立健康保障、人身保障、若干倍的收入保 障、养老保障、投资理财保障都是把资产放大、把资产加固、把风险转移的方式,这是对人生意义的规划。
我们拿出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建立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障、给家人生活带来安全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给全家人建立健 康保障;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规划到养老的专款专用账户;再拿出一定收入的比例建立理财规划。
康险两个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我国与其他保险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保障型的养老险和健康险 的发展上,因此,养老险和健康险这两大保障型保险体系的发展方向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保费收入的发展空间。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 展空间
从以上保险深度表和投保率表可以看出:我国与成熟国家相比, 保险行业都远低于其他国家。
“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2004年该数字为7400亿。
27
千万养老未必够!!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 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7年退休的一个人,要想安度余生至少需要300—500 万,而像京、沪等一线城市1000万养老金未必够用!
2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 展空间
我国保险深度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 主要是在养老保险(年金保险)和健
8.7% 1990
10.2%
15.5%
2000
2020
31.2% 2050
资料来源于社会发展部
2050年赡养率达到31.2% ,是2000年的三倍,后人 在职人员为退休人员提供 养老金的现收现付模式难
以为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指出:
“目前中国养老金的发放,靠的是现在年轻一代
的缴纳。但是需要养老金的老人数量要远远超过 •
二、所有产品是为解决人生问题准备的
保险公司会针对人生不同的问题推出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顺应今天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 从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从现在到未来,分红是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保额随着时间推移,会因为通货膨胀而下降。
因此,保险公司所提供的长期的保障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必然趋势,所以保险产品通常都会做成分红类型的产品, 目的就是为了抵御长期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早期分红也不会太多,但是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它的额度 就会越来愈高,这就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这些需求之所以难以转化为保险的现实需 求,有销售误导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信任度下降的因素,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有保险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保险市场缺乏创新活力。
保险主要有保障和理财两个主要功能。 2011年以来,寿险保费下滑、“退保潮”、
分红险“一险独大”等问题的出现, 归根结底,都源于保险的保障功能被弱化。
2010、2011年保费收入与增速对比(亿元)
2010
原保费收入 14527.97
财产险
3895.641
人身险
10632.33
寿险
9679.51
健康险
677.47
人身意外险 275.35
增速
30.44% 35.46% 28.7% 29.8% 18.03% 19.69%
2011
14339.25 4617.82 9721.43 8695.59 691.72 334.12
长期合理理财账户——家庭的闲置资金要做一些理财,分散时间和负利的效应。做好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才有可能实现资 产保值甚至是资产增值。当你买保险能够想到这四个方面,把这四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那么就可以抵御风险了。真正做到上 述的“四平八稳”,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的生活品质。
四、富兰克林分析法
客户在没有发生理赔或者对保险公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疑问,这些问题通过对保险的学习和代理人 的引导来解决。其实,买保险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最大的意义在于生活尊严、家庭生活的安全、父母和子女生 活依靠、健康、老有所靠、病有所依……我们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拥有这些是值得的呢?
2011年波及面比较大的退保潮中,被退保 的产品主要集中在3—5年的中短期投资型产品, 银行渠道替代银行类储蓄产品的分红险,问题凸
显。
销售误导反映出保险产品供给与消费者民币住户存 款余额达348046亿元,这与2011年14339亿元保费收 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事,我国大量的住 户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 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体现了典型的风险保障需 求。
其实付出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所有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缴纳保费的问题,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 题。我现在要交保费是不是生活质量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提升生活品质。你想想,咱们把保费规划好了之后, 可以尽情享受现在的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做了更充足的准备,你的生活当然会越来越轻松
五、保费创造人生
很多客户认为保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买了也看到不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客户甚至会觉得保费是花掉的钱,有点不值 得到!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之带来的是社保基金支付的 巨大压力。到2035年,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将达到高峰,届时每年将产
生1000亿元赤字。”
2006年年初劳动力和社会保障部已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报告显示: 中国未来30年养老金的缺口是6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0年7月13日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 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
银保的发展需要转变经营理念 : 回归保障、回归诚信、回归消费者。
2012年的关键词
•转型
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只有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保险产品 的不可替代性,满足消费者保障需求,保险产品的吸引力自然上升,保费也必
然稳健增长。
•转什么? •怎么转?
转什么?
转变销售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转变销售产品:回归保险真谛! 转变销售模式:适应新政下的变化 转变对客户认知:细分客户、分类推进、专业制胜
基本保障是条水平线——我买50万保额,这个是不变的,所以它是一条水平线,名义上它是一条水平线,实际上如 果没有分红,基本保障是下降的,因为它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但是因为产品有分红,那么基本保障就有上升 的趋势,这就是抵制通胀造成的损失。
。
三、理财四大账户
健康保障账户——家庭经济支柱要承担家庭的生活保障,对孩子和父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生活保障,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 必须有一种机制能够代替他担当家庭责任(寿险、意外险的方式皆可)。总之,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必须要投保适合自己生活情况 的保额,才能让社会的力量为我们的健康提供资金准备。
保障体系的演进决定保险的长远发展空间
养老险的增长空间巨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寿险商品的需求形态发 生转变:承保重心由死亡风险险种逐渐向承保生存风险的 险种转变,承保生存风险的险种主要就是年金。
养老保险已被市场视为2012年保险业的最大亮点。
年金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体的不断发展,老龄 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老年经济安全逐渐 成为寿险业的重心;二是在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 转变的过程中年金保险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是各国对 于退休年金计划往往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予以鼓励。
银保未来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的银保之 路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经济的不乐观,监管力度加强,媒体不正确的报道, 使2012年1—4月整个保险行业的银保业务平台再次跌到低谷,伴随而来的可能是收 入降低、费用超支、队伍不稳、网点旁落。
银保,已然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往前走,希望犹在;退一步,万劫不复。
寿险业遭遇“寒 冬”
日前,“养老金入市”再次成为媒体热点话题,面对日益缩水、收不抵 支以及替代率呈下滑趋势等尴尬境地,国民养老难的问题正日益加剧。
当一个国家65%以上老人占比达到总人口10%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养老 保险需求将逐步加大,将迎来养老保险发展的黄金时期。 截止2011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到9%,生存风险将席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