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十四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课前准备:演示器材:两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蓄电池、手电筒、电路图符号挂图。
学生器材:一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请你探究:1.连一连:利用你手中的器材,怎样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学生动手尝试)2.说一说:完整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你认为各部分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答:(1)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种电路元件。
(2)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①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它工作时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
②用电器: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它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常见的用电器有:电灯、电炉、电视机、电铃、电冰箱等。
③开关:它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起控制用电器的作用,常见的开关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等。
④导线: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3.想一想:你知道的电源还有哪些?你知道的用电器还有哪些?你知道的开关还有哪些?你知道的导线还有哪些?答:电源:蓄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用电器:电视、洗衣机、电饭锅、热水器。
开关:按钮开关、光电开关、触发开关、遥控开关。
导线:铜导线、铝导线、银导线。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2631.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其中提供电能的是,输送电能的是,消耗电能的是,控制电路中电流有无的是。
2.电荷的形成电流.物理学中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实际移动方向相反.3.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极。
阅读课本P641.什么是通路、开路和短路?2.小组展示:利用线路板展示通路、开路和短路的情况。
3.图所示电路中,灯泡处于通路状态的是,处于断路状态的是,处于短路状态的是。
4. 想一想:短路时电路中电流为什么会很大?短路有哪些危害?阅读课本P65画出下列用电器的电路元件符号。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目标导学案14.4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阻串联的含义.2.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3.理解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阻串联的含义.2.通过探究、观察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3、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分析、推理的方法研究法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实验与理论推导结合得出:两个串联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教学难点】对“两个串联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的应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小明被誉为小小物理家,一次试验中他急需20欧的电阻,可是他手头只有几只10欧的电阻,机智的小明用10欧的电阻得到了他需要的电阻,你知道小明是怎么做到的?二、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提纲:1.猜想: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__________,所以总电阻应比各个分电阻_________.2、加油站:如果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的电阻R1、R2 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都与原来相同,R就叫两个串联的电阻R1、R2 的总电阻,总电阻和分电阻是一种关系。
3.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U1= U2= U=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所以 = + 所以结论:三、合作共建知识点一:等效代替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等效代替”? 学生阅读加油站,思考回答。
小结:效果相同时,用一个量代替几个量。
练习:试举一例,前面学习过的等效代替法 。
知识点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一线教师整理】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一线教师整理】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能够形成电流的闭合路径。
2. 电路的类型:根据电路中是否形成持续电流,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电路的元件:电路中的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等元件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4. 电路的基本参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能够识别电路的基本元件,并了解各元件的功能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类型,能够区分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让学生熟悉电路的基本参数,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类型、电路的元件和电路的基本参数。
难点: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以及电路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示、实物电路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绘制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类型、电路的元件和电路的基本参数。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给定的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绘制电路图并计算电路参数的作业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板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2. 电路的类型3. 电路的元件及其功能4. 电路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电路图: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答案:电流:I = 2A电压:U = 12V电阻:R = 6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电路模型的展示和电路图的绘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在讲解电路的类型和元件时,通过举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中,对于电路图的绘制和计算题目的难度设置较低,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电路实际应用的理解不够深入。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讲怎样认识电阻(第1讲)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讲怎样认识电阻(第1讲)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电阻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电阻,理解电阻。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准备了电阻模拟器、电线、灯泡等教具,以及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工具。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看到灯泡的亮度变化,引起他们对电阻的好奇心。
2. 讲解:我向孩子们解释电阻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电阻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进行课后思考,让他们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孩子们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会对物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是一个难点。
电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理解它可能有些困难。
让孩子们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也是一个难点。
这个知识点涉及到一些物理原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复杂。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教学教案14.1 电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准备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气球放在书的下方松开手,气球会脱落;把气球与躲在讲桌下的学生头上摩擦后再次放在书下,气球好像粘在书的下方,不再脱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实验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气球为什么能被吸引?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探究活动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生活中的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一线教师整理】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一线教师整理】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游戏互动、操作实践等方法,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掌握电路连接的方法,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图、电路元件(如灯泡、开关、电池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电路图、电路元件、实验操作工具。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电路小故事,引导幼儿对电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10分钟)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向幼儿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3. 动手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掌握电路连接的方法,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电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动手实践环节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路连接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电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创设情景和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电路,并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希望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认识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导学案及检测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电阻(1)定义:道题对电流的作用,用符号表示。
(2)单位:符号(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和;还与温度有关。
2、(1)滑动变阻器(1)原理来改变电阻。
(2)使用方法采用的接法(3)作用:改变电路中的和用电器两端的(4)电阻箱:一种能够读出的变阻器3、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的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这段导体两端的成反比。
(2)公式:4、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目的:练习用、电流表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注意事项:A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b 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处。
4、电组的串并联1、电阻的串联:(1)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个电阻的之。
公式:R=2、电阻的并联:(1)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并联后的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组的阻值。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的。
公式:1/R=5、家庭用电(1)家庭电路的组成:a、进户线:一根是,另一根是,两根线间的电压是 Vb、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仪器。
c 、闸刀开关:控制 通断的开关。
d 、熔断器:当电路中电流 时,,自动 电路。
f 、电灯:用于 的用电器,控制电灯的开关要与电灯 ,且安装在 与灯之间。
(2)、安全用电:a 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与 接触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 引起的。
b 防止触电的办法:家庭电路的安装应当符合 的要求;对于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 ;不要 高压带电体。
二、典型例题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锰铜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B .粗细相同的电阻,长的电阻大C .长短相同的电阻,细的电阻大D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大 【练习】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定值电阻5Ω,10Ω,15Ω的各一只,开关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图。
沪科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2节让电灯发光【学案】

沪科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2节让电灯发光【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的第2节让电灯发光。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路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的组成: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电路的闭合原理:让学生了解电路必须是闭合的,才能形成持续的电流。
4. 电路的类型:让学生知道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2. 让学生能够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它们的特点。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电路的闭合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路的类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如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套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示教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闭合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的闭合和断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的闭合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判断电路的类型,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与电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电路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让电灯发光1. 电路的概念2. 电路的组成3. 电路的闭合原理4. 电路的类型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示说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4.1电是什么教学案(1)本节第1课时课型新课三维目标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重难点重点: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根据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何种电荷。
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中P57-P59页回答下列问题:1、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我们就说这些物体带了或是带了。
2、自然界存在种电荷,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电荷。
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电荷。
3、正负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合作共建知识点一、摩擦起电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2、观察课本图14—1、14—2 ,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请你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观察课本图13-3(a)(b)两图,结合实验填写实验现象:(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
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4)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知识点二、两种电荷2、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13-4实验(实验效果不太明显):(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__的现象。
3、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4、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5.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温馨提示:若两个物体①相互相互排斥:则物体带② 相互吸引:则物体展示交流 反馈迁移 1.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
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产生放电现象,造成火灾隐患。
2. 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
3.有A 、B 两个带电体,若A 与B 相互排斥,而A 又与带正电的C 相互吸引,那么A 一定带_______电,B 与C 一定能相互_______。
4.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无相互作用 D .无法判断 5.四个悬挂着的小球,B 球带正电,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 球可能( )A .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无法判断 6.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D.摩擦起电现象说明通过摩擦可创造电荷 7.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____________的性质。
8.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 .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B .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D .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10.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三球都带电B .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C .只有一球带电D .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11.甲、乙、丙、丁4个带电小球,甲与乙互相吸引,乙与丁互相排斥,丙与甲互相吸引,已知丙带正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带正电B 、 乙带负电C . 丁带正电D . 甲、乙都带正电 12.有A 、B 、C 三个带电小球,如果A 带正电,C 吸引B ,B 排斥A ,那么B 带 电,C 带 电.(选填“正”、“负”)13.有A 、B 、C 、D 四个带电小球,已知B 吸引A ,B 排斥C ,C 吸引D.若C 带负电,则把A 和D 靠近时,将( )A .互相吸引B .互相排斥C .没有作用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作业布置板书 设计 14.1电是什么 一、摩擦起电带电体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2、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3、 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教学反思课题14.1电是什么教学案(2)本节第2课时课型新课三维目标1、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与少。
3、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重难点重点:认识和正确使用验电器,了解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
难点: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中P60-P60页回答下列问题:1、电荷的多少叫,用符号表示,其单位是单位的符号。
2、检验物体是否带的的仪器叫,它的结构主要由、、、等组成。
3、摩擦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上的电子会在物体之间移动,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
4、带电体靠近导体时能把导体中性质不同电荷吸引到附近,而把性质相同的电荷排斥到另一端这种现象叫。
(二)合作共建知识点一、验电器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P44[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构造;_______________。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摩擦起电实质1.阅读课本P52页的信息窗,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正电)和核外电子(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和,整原子不显电性。
(2)当中性原子失去一个或几个_____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_____电荷。
结构示意图――核式结构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3)不同物质原子____________的本领是不同的。
饱和原理: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弱决定得失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4)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最基本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1)导线在电路中起_____作用;开关在电路中起_______作用,它可以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2)电源:提供电能(或持续电流)的装置。
工作时将能转化为电能。
我们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手机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用“+”表示正极,用“—”表示负极。
电池工作时,在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在负极聚集大量的负电荷。
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由___极通过____经_____流回电源的______极。
(3)用电器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等人们需要的能量。
例题1:下列各元件不是用电器的是()A.小灯泡 B.电风扇 C.电池 D.电饭锅思路导引: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用电器和电源,用电器是用来为我们发光、发热或产生机械能的;电源是提供电能的。
知识点二:电路中电流的形成知识点三:通路、开路和短路(1)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就是处处连通的电路,用电器工作,电路中有电流;开路为一处或几处断开的电路,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电路中没有电流;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用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的两极连在一起,这会烧坏电源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短路是用导线将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这样做用电器将不工作,但电路中仍有电流。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才能闭合开关。
(3)电路连接可以从电源正极开始,也可以从电源正极开始,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从一极开始不容易出错。
(4)干电池短路后短时间内会发热、变软、电能消耗掉。
用电器短路后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或其它用电器不能工作。
展示交流反馈迁移1、判断下图所示电路中,灯泡处于通路状态的是,处于断路(开路)状态的是,处于短路状态的是。
2. 电路短路时电路中电流,会烧坏和,轻者用电器不能重者会引发,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的。
3. 在如图所示电路忠,提供电能的装置是;要使这个电路中产生电流,必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中只要有电荷,就能形成电流B.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能形成电流C.只要闭合开关,就一定有电流.D.以上说法都不对5、如图所示,当开关S1 、S2断开时,电路是;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是;当S1 、S2闭合时,电路是。
(填“通路”“短路”或“开路”)6、下列电路中属于通路的是;属于开路的是;开关闭合后,属于短路的是。
7、关于短路及其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短路就是连接电路用的导线很短. B.用电器短路时,该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C.家庭电路中,一个用电器短路时,其它用电器仍能工作.D.电源短路时,电源会因发热而烧坏.8、5.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甲将发生短路,可能被烧坏;乙将发生短路,灯(选填“L1”或“L2”)将熄灭。
9、关于电路和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使用用电器时将插头插在插座上用电器便工作,这说明电路中可以不要开关B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这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电C电路中要想形成持续电流由电源就行了D电路中的连接形式有通路、开路、和短路,只有通路才是正常状态10.下列连接中,属于完整电路的是( )11、日常生活中的“开灯”是指__(断开或闭合)开关,“关灯”是指__(断开或闭合)开关12、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B.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电流沿着“正极一用电器一负极”的方向流动D.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13、五光十色的节日小彩灯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如果都不亮,是由于发生了__路,如果只有一个不亮,而其它的等亮度稍稍增加,可能这只灯被__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