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建筑介绍

合集下载

藏式建筑介绍

藏式建筑介绍

藏式建筑介绍一、藏地建筑介绍(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⑴民用建筑①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

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

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

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

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

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

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

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③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

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

活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形式。

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十多次家。

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里山多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他们背肥送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

因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分方便。

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搬2迁到另一处居住。

④藏南建筑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

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

《藏式建筑简介》课件

《藏式建筑简介》课件
《藏式建筑简介》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藏式建筑概述 • 藏式建筑的建筑风格 • 藏式建筑的典型结构 • 藏式建筑的宗教文化体现 • 藏式建筑的现代发展与传承 • 藏式建筑案例赏析
01
藏式建筑概述
藏式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藏式建筑的地理分布与文化背景
总结词:文化背景
详细描述:藏式建筑的文化背景与藏族文化 紧密相关。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 文化的民族,其传统信仰、艺术、音乐、文 学等方面都对藏式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藏族传统信仰中的佛教思想对建筑的 布局、装饰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01
藏式建筑的建筑风 格
屋顶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采 用瓦当、滴水等构件进行美化 ,使屋顶成为藏式建筑的标志 性元素。
地基与排水系统
地基是藏式建筑的基础,采用石 材或土坯建造,要求坚实、平整
、防潮。
排水系统也是藏式建筑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将雨水引至室外,防止积水对
建筑造成损害。
地基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 了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 体现了藏式建筑的实用性和适应
寺院建筑的特色与布局
寺院建筑是藏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布局。
寺院通常采用石木结构,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 整体。
寺院布局以主殿为中心,配以僧舍、经堂等附属建筑,形成严谨的建筑 群落。
宗教建筑装饰与符号意义
01
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是 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02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将传统藏式建筑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 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

藏式建筑 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 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藏式建筑 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 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西藏,作为我国独特的地域,以其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手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你带来对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我们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藏式建筑的外观西藏的藏式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外观呈现出独特的造型和浓厚的藏族特色。

其中,著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它高耸壮丽的建筑体型,红色、白色和金色的外墙,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极具观赏价值。

此外,藏式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青瓦覆盖,显得古朴而典雅。

同时,墙体上的风水纹饰和文化符号等浮雕,也彰显着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藏式建筑的内部结构藏式建筑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同样引人注目。

一般来说,藏式建筑由多个房间组成,主要分为客厅、卧室和神圣的寺庙等不同区域。

藏式建筑的客厅通常面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布局合理,温暖舒适。

卧室则多采用低矮的床铺和色彩丰富的羊毛地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藏族风情。

至于神圣的寺庙,内部通常供奉着佛像和经书,清香弥漫,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

三、艺术与文化的融合藏式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藏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结晶。

在建筑中,藏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灵的虔诚。

例如,布达拉宫的建筑造型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元素,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藏式建筑常常会使用藏族传统绘画、雕刻和彩绘技艺,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藏式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建筑与环境的融洽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自然环境。

西藏的气候条件严酷,藏族人民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需求。

建筑选址通常选择在坡地或山脚下,以便于排水和避免风雪的侵袭。

同时,藏式建筑的墙体厚度和材料选用,也使得室内能够保持温暖,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因此,藏式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藏式建筑风格 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赏析 探寻建筑艺术之美

藏式建筑风格 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赏析 探寻建筑艺术之美

藏式建筑风格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赏析探寻建筑艺术之美藏式建筑风格藏式建筑风格是西藏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造型和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西藏高原的漫长历史中,藏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赏析藏式建筑风格,探寻其背后蕴含的建筑艺术之美。

1. 藏式建筑的外观特点藏式建筑以庄重、厚重而独特的外观形式而著名。

一般来说,藏式建筑通常采用石木结构。

建筑的外墙常用石块砌筑,厚实耐久,同时木材用于梁柱框架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也形成了建筑自身的观赏价值。

除了结构材料的特殊性,藏式建筑的外观造型也别具一格。

建筑常采用平顶或斜坡屋顶,屋顶独特的金字塔形和角檐的设计,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此外,建筑的墙壁常常以鲜艳的彩绘和雕刻作为装饰,使建筑充满了生机和艺术气息。

2. 藏式建筑的内部空间藏式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所藏式建筑往往包括主体建筑和周围的围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落。

进入院落后,可以看到主体建筑的正门,通常门楣上会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进入建筑内部,会发现其内部空间被巧妙地分割成多个房间和功能区域。

一般来说,建筑的中央大厅通常用于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而其他房间则用于居住和储存物品。

3. 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其最为醒目的特色之一。

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中,都能看到丰富的装饰元素。

例如,建筑的外墙常常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彩绘,绘有佛教经文、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观等图案。

这些彩绘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视觉效果,也传递了藏族人民的宗教和文化信仰。

此外,建筑的门窗、檐口和柱子等部分也经常进行雕刻。

这些雕刻以佛教题材为主,细腻精湛,栩栩如生。

这些装饰元素无不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4. 藏式建筑的文化意义藏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西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通过建筑的形式、装饰和布局等方面,可以窥探到西藏人民的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藏式建筑风格

藏式建筑风格

藏式建筑风格藏式建筑风格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藏族人民文化的重要体现。

它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使其成为西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一、起源与发展藏式建筑风格起源于西藏地区,它融合了藏族文化、地域特点和宗教信仰,并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早期的藏式建筑主要是以宗教建筑为基础,多为寺庙和庙堂,用于供奉佛祖和僧人居住修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风格逐渐延伸到了民居和民用建筑,成为藏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标志。

二、建筑构造与特点藏式建筑的构造独特,以禅宗佛教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强调居住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建筑常常建于山坡上,采用挡土墙的形式,使建筑与地形融为一体。

墙体多采用石块或黏土砖砌筑,表面抹上黏土,以增强墙体的保温和防护能力。

屋顶多采用平顶或倾斜的折刀屋顶,以便在高原气候条件下更好地适应降雪和防风。

藏式建筑风格还强调对宇宙和谐的追求,建筑师常常利用色彩、图案和装饰来表达自然和宗教之间的联系。

墙面装饰多以风车、彩旗和人物图案为主,色彩丰富多样,鲜明而富有活力。

屋檐下悬挂着五彩缤纷的经幡,随风飘扬,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

三、文化与宗教意义藏式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藏族人民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西藏,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

寺庙和庙堂是藏传佛教中顶礼膜拜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祈福和磕长头,表达虔诚的宗教信仰。

而民居则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团聚,屋顶上的风车和经幡象征着纳吉吉祥和福寿安康。

此外,藏式建筑风格还通过建筑的布局和装饰来表达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

建筑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以表达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平衡,寓意着人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墙面装饰及屋顶的经幡、风车等装饰物则寄寓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四、影响与保护藏式建筑风格在西藏地区影响深远,不仅成为该地区建筑文化的代表,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影响。

在中国西南地区,很多藏族聚居区也采用了藏式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浓厚的藏族风情。

藏式建筑简介 PPT

藏式建筑简介 PPT

大家好
3
一、藏式建筑的基本结构
平顶密椽、石木(或土木)混合结构,即柱子、 托木(元宝木)、木梁、椽子、望板(或栈棍、丁 支),上部为阿嘎土或黄土屋面,四周多为厚重的 石墙或夯土墙,或下部为约1m高的石墙,上部为 夯土墙。墙体主要起到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墙 体上窗洞窄小,多为假窗。
大家好
4
大家好
绘制立面图要注意墙体收分以及各层墙体厚度。
大家好
22
墙 体 收 分
大家好
23

四、斗拱
大家好
24
大家好
25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藏式建筑之所以形成这种结构特点及立
面形式,是与当地的建设条件分不开的。 由于青海地区交通不便,建筑材料一般都 是就地取材,如石材、边玛草、黄土等, 而这些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而且取材方 便。另外一点就是与青海的气候特点也是 分不开的。
柱→托木→梁→边玛→曲扎→椽子→栈棍 (望板)→(黄土)阿嘎土。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椽 曲扎 边玛 大梁 大托木 小托木

丁支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大家好
14
三、藏式建筑现场勘测基本方法
3.1建筑平面 藏式建筑平面多数呈长方形或者回字形,
并且建筑前侧多带有院落,院落设有围廊。 但也有以山而建的,这种建筑的平面布置 形式就较为灵活。
大家好
15
由于藏式建筑内部是柱、梁、枋结构,外部围以墙体,因此,
在做建筑现场勘测时,首先应从平面开始。测绘要点如下:
(1)草图绘制:轴网→柱位→墙体
(2)测量:轴间距→至墙体距离→墙厚→门窗定位

藏式建筑方案有哪些

藏式建筑方案有哪些

藏式建筑方案有哪些藏式建筑是中国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又称为“蕃房”或“拉萨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闻名于世。

藏式建筑方案包括建筑形式、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藏式建筑方案做详细介绍。

藏式建筑的形式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寺庙、佛塔、民居等。

其中最著名的宫殿是布达拉宫,是世界上高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的一大著名景点。

藏式庙宇的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单层、多层、有多个庭院等。

佛塔是藏式建筑中的特色之一,它通常用于供奉佛像和经册,同时也是佛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藏式建筑的结构特点是采用木结构,以适应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

这种结构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还能适应地震和雪崩等地质灾害。

藏式建筑的结构通常由檩柱、椽子、榫卯等构件组成,通过卯榫连接和扣合,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同时,建筑结构还考虑了地形的起伏和土建的特点,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藏式建筑的材料包括石头、木材、泥土和石灰等。

石头通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体,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木材主要用于建筑的结构和屋顶,具有抗震和保温的特性。

泥土主要用于填充墙体空隙,以增加保温性能和防止雨水侵入。

石灰则用于修饰建筑表面,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藏式建筑的装饰非常精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的装饰上。

建筑立面通常采用彩绘、雕刻和铜制品等装饰方式,以展现藏族人民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内部空间的装饰则主要体现在壁画、雕塑、经幡等细节上,以营造宗教庄严和艺术氛围。

藏式建筑的装饰风格独特,丰富多彩,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总之,藏式建筑方案是一个非常独特和丰富的主题,它涉及到建筑形式、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在世界各地都倍受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藏式建筑也体现了西藏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了解藏式建筑方案有所帮助。

《藏式建筑简介》课件

《藏式建筑简介》课件

藏式建筑的类型
庙宇
藏式建筑中最著名的 类型之一是庙宇,它 们是宗教信仰和文化 传承的象征。
住宅
许多藏式建筑是居住 用途,反映了藏族人 民以及周边民族的生 活方式和居住习惯。
塔楼
藏式建筑中的塔楼常 用于宗教仪式和信仰 活动,塔楼的造型高 大、庄严,给人以深 刻的印象。
桥梁
藏式建筑中的桥梁集 实用性与艺术观赏性 于一体,为人们提供 了穿越山川河流的便 捷通道。
藏式建筑的构造

1 榫卯结构
2 砖木结构
藏式建筑常采用榫卯结构, 通过木材之间的相互咬合 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一些寺庙和豪华住宅采用 砖木结构,砖石作为主要 的建筑材料,增加了建筑 的质感和精致度。
3 石木结构
在高山地区,一些藏式建 筑以石头和木材的结合形 成石木结构,以应对气候 和地理环境的挑战。
藏式建筑的特点
1 多采用石木结合建造
藏式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使用石头和木材结合的建筑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固且富有 质感。
2 独特的屋脊设计
藏式建筑屋顶独特的屋脊设计常常是这些建筑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它们以色彩鲜明 和独特的图案装饰着。
3 色彩鲜艳、图案多样
藏式建筑外墙常常涂抹着鲜艳的颜色,同时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饰,形成了独特 的视觉魅力。
藏式建筑的装饰
1 雕刻
藏式建筑常常采用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装饰,这些雕刻细致入微,反映了当地文化和宗教 的特色。
2 彩绘
室内外的墙壁、屋顶常常用彩绘进行装饰,千姿百态的彩绘图案为建筑增添了生机和美 感。
3 排雀群瓦
在藏式建筑的屋顶上,常常使用排列整齐的雀群瓦进行美丽的装饰,增加了建筑的风采 和独特性。
《藏式建筑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式建筑介绍一、藏地建筑介绍(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⑴民用建筑①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

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

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

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

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

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

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

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③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

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

活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形式。

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十多次家。

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里山多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他们背肥送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

因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分方便。

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搬2迁到另一处居住。

④藏南建筑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

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

”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

农区住宅里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向南,房顶四周以80厘米的女儿墙相围,四角垒起垛子。

平顶住宅几乎都有围墙。

传统住房的布局,中间是经堂,两侧各间作居室,厨房挨近居室,厕所盖在离住房较远的围墙两角。

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

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

农区宅院内一般设有生产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室和羊圈牛棚等。

⑤藏东建筑藏东林区,村落大部在半山缓坡地带。

人们就地取材建造木屋。

屋顶斜面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重叠垛成。

工布一带多见墙壁用不规则的卵石砌成。

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独木截锯形的梯上下。

多半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进门为正房、中央砌1平方米左右的灶塘,全家平时围着灶塘边用膳、边取暖。

灶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

来客也坐在灶塘边用茶,进行交谈。

一般城市居民住房多半是公寓式的平顶宅院。

这种平顶宅院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袋饰都与农区平顶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建筑布局是:四面楼房相围,中间庭园,一座宅院内可住上10户人家。

每户有2~4间房屋不等,另加一间厨房;院内一口井,水公用;宅院东西两侧各有公厕、城镇居民普遍喜欢养花,各家窗台上都摆着各种花盆。

一每当春夏季节,鲜花盛开。

绚丽多彩,整个院内花香扑鼻。

⑵寺院建筑寺院大殿的修筑先按其高度确定收分系数,再计算墙脚的宽度,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和基槽宽度,基脚用石块砌成。

墙身用土质粘结坚硬的有机质泥灰土和黄土夯筑。

一般采用墙柱混合承重结构,当墙体筑到一层高时,就可以按照大殿的面积,根据一定的距离立柱头。

柱头多为圆形,讲究的柱和梁加工成方形,大梁横向铺设,外纵墙及柱头承受大梁传下的荷量。

模条纵向铺设,外横墙承受檩子传下的荷载,檩条上密铺小木条,3将模条间空隙铺满,再密铺一层小树枝,最后用泥土夯平。

(二)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

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

后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

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错又建红宫部分。

累计工程历时50余年,始具今日规模。

宫体部分可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

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

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库房、灵塔殿、庭院等。

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

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

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

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

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达拉宫是汉藏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宗教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

(三)园林建筑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

园林建筑的特点是:高处筑台,低处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为胜。

罗布林卡内树木茂密,在绿树丛中,湖心宫、龙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风格的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

清新的空气,安谧的环境,具有一种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的情趣。

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扩建,罗布林卡已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

这座昔日达赖喇嘛的夏宫,现辟为人民公园,林卡,系藏语,可以译为园林。

但它的实际含义要广泛得多,一片丛林也包括在它的含意这内。

藏族人民热爱自然,喜欢到野外的林卡中生活。

每到盛夏之日,人们往往合家而出,寻找一片花木繁茂之地休憩、歌舞、筵宴。

有的野营露宿,几日不返。

西藏的贵族上层、官家、寺院、庄园大多拥有人工建造的林卡。

如拉萨大小林卡达50余处,占地7800余亩。

著名的有嘎木夏林卡、尼雪林卡、喜德林卡、龙王潭、尧西林卡。

山南拉加里王府的夏宫,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林卡。

朗色林庄园林卡内苍松古柏,垂柳翠竹,还有梨、苹果、4核桃、石榴、档以及海棠、牡丹、芍药、月季等高原少见的果木和花卉。

一到盛夏,树木葱茏,花草争艳。

林中建有领主夏天居住的别墅。

全园分罗布林卡、金色林卡两大部分,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米久颇章三组宫殿建筑。

按功能的不同,划分成计多景区,运用树木、建筑、花草组成各种景象。

园内有花木一百余种,全盛时代多达三百种,成为西藏园林之冠。

二、藏式建筑用色(一)藏式建筑用色特点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造就得热情的性格,膘悍的气质,质朴而豪爽,并勇于改造环境。

广袤的西藏高原,人居稀少,但只要是人口聚集之地,就自然创造出一种热烈的环境气氛。

这样的气氛也体现在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上。

建筑外墙以白色为主,毛石经过粗加工后,涂白色浆,每年冬季开始,择吉日上一次白灰,由于西藏建筑外墙上窄下宽,墙体形成一个小小的斜坡,人们站在屋顶或墙上,用装满白色涂料的桶,从上往下倒浆浇涂,极为豪放粗犷。

门廊檐下红、黄、绿、蓝原色艳丽彩画。

室内梁枋艳丽彩画,结合家具用色,形成热烈的室内色调,与藏民淳朴、热情的性格成正比。

黑色边框的寓意藏区建筑门边、窗边饰有黑色上小下大的边框,寓意为“牛角”,传说能给人带来吉祥。

藏族古代曾信奉的图腾之一是“牦牛”,由于时代的进展,原始的图腾被写意为牛角。

简练、概括的艺术形象,装饰性极强。

这种装饰不分建筑等级,普遍应用,是统一藏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加大了门窗的尺度,还与建筑向上收分相呼应,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颇有独到之处。

门窗的装饰入口大门及窗的上部,有二、三层逐层出挑的小椽,最上一层出挑小篷,用石片和阿噶土作面层。

在小椽上装饰彩画。

窗上小雨篷在逐层出挑小椽后,虽然出挑不大,但檐下形成斜坡,科学而严格地适应了高原特点。

它使夏日光影,只能射到窗台,室内处于绝对的阴影之中,给人带来凉爽的环境。

而使冬日光照散满全屋,达到后墙,给人带来温暖。

还使逐层出挑的小椽上彩画装饰互不遮挡。

还有的大门边框、额枋雕绘有生动细致的几何纹样、卷草图案,彩绘装饰。

1.民居与庄园建筑用色的区别民居建筑色彩尽量朴素、简洁,衬托主体建筑。

如大昭寺周围的民居建筑色彩,简5洁到只剩下白墙、黑框,小雨篷上的香布及香布里面简单的彩画,贵族和大领主建筑用色的华丽程度,接近寺庙,却又不同于寺庙,民居建筑用色的大衬托,贵族和领主庄园建筑用色的过渡,宫殿建筑用色的华丽,寺庙建筑用色的庄严,几种建筑不同的用色层次。

又由于白墙,黑色的门窗框,门窗上的香布帘,家家屋顶上的嘛尼堆,小嘛尼杆上挂着写满经文的彩色经旗等共性,使整个建筑群体用色达到了和谐统一。

2.室内色彩的应用室内梁柱施以彩画。

天花多为暖色调纺织品吊顶。

室内陈设由低矮藏柜“百岗”(可存放衣物)、“洽岗”(存放食物和茶具)组合成多用柜。

上面摆放佛龛和象征吉祥和丰收的“五谷斗”(切玛),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等。

柜面装饰雕花漆画,以红色为主,色调热烈华丽。

居室中间摆放“觉则”(吃饭、喝茶用的长方桌)、“加觉”(专门吃饭用的饭桌)。

桌腿短小,只几寸高。

桌高二尺多,三面镶木板,一面有两扇门,打榫做轴,无合页,无拉手,乍看很像落地方柜。

桌面、桌板雕花漆画同柜面,以红色为主,色泽艳丽,除纯金不能使用外,其它颜色均可使用,看上去也很富丽。

木器装饰纹样以各式花卉、鸟兽、人物、五彩卡垫从窗下到左墙或右墙下,平面呈“L”形铺放。

三、阿嘎介绍“阿嘎”在藏语中是指粘性强而色泽忧美的一种风化石,它产于西藏的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

当我们在山上采掘“阿嘎”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山包中音通土、白灰土、红土、碎石、“阿嘎”土分层存在,有的山上也会出现单一的“阿嘎”土。

“阿嘎”土分淡红、淡黄两色。

“阿嘎”在藏语中的另一层意思是运用“阿嘎”材料筑造出来的屋顶或者地面,也就是运用这一材料制作出来的成品。

重要建筑如佛殿地面“阿嘎”当铺到第三层细石上的时候用松耳石、珊瑚等宝石在“阿嘎”地面拼出图案,等“阿嘎”工序完成的时候,地面上出现宝石图案,这样的“阿嘎”地面不仅显得非同一般,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其审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