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图画法

合集下载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10。

1。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

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10.2.1 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钢筋图画法 ppt课件

钢筋图画法  ppt课件

方法表明钢筋的
根数、直径和间
隔距离。
PPT课件
62
4、钢筋的型式和规格相同,而其长度不同且呈有规律 的变化时,这组钢筋允许只编一个号,并在钢筋表中 “简图”栏内加注变化规律。
PPT课件
63
3、当若干构件的断面形状、尺寸大小和钢筋布置均 相同,仅钢筋编号不同时,可采用下图的画法。
PPT课件
64
钢筋图的阅读
展开画法
PPT课件
27
省略方法
当图形对称时,可以只画对称的一半, 但须在对称线上加注对称符号。
PPT课件
28
简化画法
(1)对图中的一些细小结构,当其有规律分布 时,可以采用简化绘制,即只须画出其中几个, 其余用中心线或轴线表示其位置,如消力池中 的排水孔。
PPT课件
29
(2)当图形较小 致使某些细部 结构无法在图 中表示清楚, 或一些成品的 附属设备另有 专门图纸表示 时,可以在图 中相应部位画 出示意图,常 用的一些示意 图例如右表所 示。
基本知识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 钢筋图的简化画法 钢筋图的阅读
PPT课件
52
基本知识
1、钢筋符号 2 、钢筋的作用和分类 3 、钢筋端部的弯钩
PPT课件
53
1、钢筋符号
PPT课件
54
2 、钢筋的作用和分类
受力钢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用 于钢筋砼梁、板、柱中。 钢箍: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承受部分 斜向应力,用于梁、柱构件中架立钢 筋:用于固定梁内钢箍位置。 分布钢筋:用于板内,与板内受力钢筋 垂直分布,将承受的外力均匀地传给 受力钢筋。 构造钢筋:因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 而配置的钢筋。
PPT课件
18
视图的名称和作用

看懂桥梁施工图及识图构造物配筋图方法

看懂桥梁施工图及识图构造物配筋图方法

1.桥位地形、地物、地质及水文资料图,用来表示桥梁位置及周边关系的图纸。

桥位平面图、桥位地质断面图。

2.桥梁总体布置图,表示桥梁整体形状、大小、结构的图纸。

立面图、侧立面图。

3.桥梁的上部、下部构造和配筋图,表示细部构造的图纸。

详图、构件结构图。

4.设计说明,表示施工上要求的图纸。

一、识读桥梁工程图
桥梁通常由上部结构(主梁或主拱圈和桥面系)、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和基础)及附属结构(栏杆、灯柱、护岸、导流结构等)三部分组成。

如图11-2所示。

图11-2 桥梁的基本组成。

梁图解说明

梁图解说明

3 6
16650 10800
3
4
10
8
3420
1350
2
30
6840
40500
平面整体表示法
平面图纸(根据平法规则):图纸
+
细部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 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
返回
•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 两种方式: • 平面注写方式 • 截面注写方式
1.平面注写方式
返回
1)梁尺寸
返回
3)箍筋
φ8@100(2)
φ8@100(2)
φ6@100(2)
集中标注未 注写箍筋
φ8@100/200(4) φ6@100/200(4) φ6@100(4)
φ6@100/200(4) φ8@100/200(4) 返回 φ6@100/200(4)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 ① 上部纵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 座、跨中),如果支座两侧梁上部钢筋相同, 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 右支座上部 可只在一侧标注 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梁 钢筋讲解
梁图纸表达内容
• • • • 混凝土强度 截面尺寸 标高 钢筋
梁混凝土强度
•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梁标高
•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高度 h
尺寸
宽度 b
上部通长 纵筋
钢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上部支 座非通 长纵筋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第 1跨 第 2跨 一端悬挑
左端悬挑
右端端悬 挑

G图集梁配筋精解

G图集梁配筋精解

•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 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6 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 筋,最下排4 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 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 ④当已按规定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 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 做原位标注。
此跨跨中不标注,即下部 钢筋为4根直径18mm的
100
• (3)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 :两个梁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 截面表达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中部 纵筋(腰筋或抗扭钢筋)、箍筋,钢筋 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一 个号。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平长度 1400mm
下弯长度 400mm
• 例:第二层楼板结构标高3.270m, 厕所位置梁顶实际标高3.220,此项标 注为(-0.050)。
返回
(2)原位标注
•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 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 或该悬挑部位称为原位标注。
• 一般需要原位标注的是 • 1)梁尺寸 • 2)梁箍筋 • 3)梁支座上部纵筋 • 4)梁下部纵筋 • 5)梁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 6)梁标高 • 7)附加箍筋或吊筋
Hale Waihona Puke 梁类型汇总返回序号
•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 层号-序号 例如: KL2-1 表示第二层编号为1的框架梁 KL2,3-2 表示第2层和第3层编号为2的框架梁 KL0-10 表示地下室层编号为10的框架梁
返回
第1跨
第2跨

配筋图的画法

配筋图的画法

一、梁的配筋图画法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

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

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

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

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

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截面注写方式是将断面号直接画在平面梁配筋图上,断面详图画在本图或其它图上。

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区,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可使图面清晰。

11G101-1梁钢筋讲解及实例图解说明

11G101-1梁钢筋讲解及实例图解说明

占据一层的 转换大梁, 有时梁上开 有洞口
框支柱
框支柱
混凝土剪力墙 不落地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井字梁
框架梁 KL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 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JZ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KL2-3(2A),此 处A代表悬挑
悬挑梁
悬挑梁
悬挑梁 XL
中处间上部上部通部筋长座 可未见筋、 只注集或跨 在写中者中 一钢标架)侧筋注立,标,的筋此上如注果支座右两支侧座梁上上部部钢筋相同,
右支座上部未标注, 此处钢筋同柱右侧
左支座上部 2 2负5+筋2左2支2座上部
左支座上部
• ②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 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 例:6 25 4/2 表示上部第一排4 25,第 二排2 25,见下图(a)
上部通长纵筋: 2根直径16mm
箍的筋II:级I钢级钢,直径 6mm的双肢箍,加密 区箍筋间距100mm,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 矩2形00截m面m框架梁 的尺寸:宽度 b=300mm,高度 h=500mm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左支座处上部纵筋为 4根直径16mm右的支I座I级处上部纵筋为4 钢(HRB335根)直(径包16mm的II级钢
①注写在梁下部跨中位置
②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 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6 25 2/4 表示下部两排钢筋, 最下排4 25,其上一排2 25,见图(a )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 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 在前面
• 例:2 25+ 2 22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 ,角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梁的钢筋平法

梁的钢筋平法
35
✓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36
(3)箍筋计算
长度 = (梁宽-保护层*2)*2+(梁高-保护层*2) *2 +1.9d*2+max(10d,75mm)*2
根数 = ((左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右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取Max(LaE ,0.5hc+5d) 当hc-bhc(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
取Max(LaE ,0.4LaE+15d, hc-保护层+15d)
hc为支座宽
33
(2)下部通长钢筋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
34
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长度计算
✓ 中间支座下部筋锚固长度=max(0.5hc+5d,LaE)
14
梁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 KL ×× (××)、(××A)或(××B)
屋面框架梁 WKL ×× (××)、(××A)或(××B)
框支梁 KZL ×× (××)、(××A)或(××B)
非框架梁 L ×× (××)、(××A)或(××B)
悬挑梁 XL ×× (××)、(××A)或(××B)
8
梁钢筋:
钢筋骨架
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
9
钢筋
箍筋 纵筋 其他钢筋
双肢箍 多肢箍 上部筋 下部筋 中部筋
附加筋 吊筋 拉筋
上部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构造钢筋 受扭钢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号 KZCL XL
LL AL
编号:梁编号应紧接着梁代码,如“KL8”、“L8”
跨数及悬挑端:梁跨数及悬挑端应紧接着梁编号, 在其后方带括弧加以标识,如“KL8(6A)”、“L8 (6B)”等;对于悬挑端,应严格参照平法图集的 要求,一端悬挑为“A”,两端悬挑为“B”。
梁截面
由于梁配筋图均采用平法表示,对于一根多跨连续梁, 其大部分截面相同处可采用集中标注,对于个别梁截面 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图纸绘制时,务必使每根梁 截面交代清楚,同时梁配筋图中的梁截面应与结构平面 图中相同。
图名:
结构梁配筋图采用标准图名“xxx层梁配筋图”。
文字说明:
在本图图名的下方可放置本图的相关文字说明,对于结 构梁配筋图通常情况下均存在以下几点通用说明,如下: 1)主次梁相交处,主梁未注附加箍筋者均为每边4道箍 (@50),直径及肢数同主梁箍筋,井式梁及十字梁相交 处,两方向梁均每边附加3道箍(@50),直径及肢数同 本跨梁; 2)图中所有悬挑梁箍筋均应通长加密; 3)梁侧未注明的构造腰筋见设计总说明; 4)梁顶标高见结构平面图;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配筋标注
集中标注
梁类型、编号、跨数及悬挑端 梁截面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 上下纵筋根数、型号 腰筋类别、根数、型号
原位标注
梁类型、编号、跨数及悬挑端
梁类型
梁类型 楼层框架主梁 屋面框架主梁
次梁 框支主梁
代号 KL WKL L KZL
梁类型 框支次梁 纯悬挑梁
连梁 暗梁
上下纵筋根数、型号:
应将上部纵筋中的贯通筋集中标注,而对于每个支座处 的上部纵筋进行原位标注,如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相同 时,可省略。 下部纵筋的注写方式原则上要求每跨单独进行原位标注, 但如有多个单跨内配筋均相同时,可采用集中标注写于 上部贯通筋后,用分号“;”分隔开来,此处原位标注 可省略,但其余不同跨处均应原位注写。
文字:
结构梁配筋图中相应文字标准如下:
文字类型
字体
图中平法标注内容 CCDI_T0S_01
图名(xxx层梁配筋图) CCDI_T0G_01
图纸说明
CCDI_T0S_01
字高 3mm 7mm 5mm
宽度比例 0.7 1 0.7
梁类型:
不同类型的梁有不同的构造做法,因此在绘制梁配筋图时, 应注意梁类型不能有误。
腰筋类别、根数、型号:
腰筋的注写应首先区分其抗扭腰筋(代号N)还是构造 腰筋(代号G),如果基于结构计算结果需要的梁侧面 钢筋我们称之为抗扭腰筋,反之,非结构计算结果需要, 仅是根据规范条文要求的梁侧面钢筋我们称之为构造腰 筋。同时应注意腰筋的注写根数为梁两侧全截面的根数, 而非单侧的根数。 其次,其注写方式与箍筋类似,对于一根多跨连续梁, 其大部分腰筋配置相同处可采用集中标注,对于个别跨 数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
以下是各种类型的梁: 楼层框架梁——在楼层位置,一端或两端与墙柱相连,跨 高比大于5的梁; 屋面框架梁——在屋面或上部没有结构楼层的位置,一端 或两端与墙柱相连,跨高比小于5的梁;
次梁——两端以梁为支座的梁;
框支梁——梁上部托柱或墙,一端或两端与墙柱相连的梁;
框支次梁——梁上部托柱或墙,两端以梁为支座的梁;
间距——
直径——
规范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3条:
工程中次梁箍筋最大间距不超过2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6.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8条: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
纯悬挑梁——一端以墙柱为支座的梁,另一端自由或有次 梁搭接的梁;
连梁——两端以墙平面内为支座,跨高比小于5的梁;
暗梁——在板中与板同高的梁或在墙中与墙同宽的梁
相关构造:参11G101-1。
悬挑梁的标注:
对于悬挑梁的标注应严格加以重视,如存在与集中标注的差 别,应原位标注于悬挑端,如悬挑端箍筋加密、抗扭腰筋以 及上下部纵向主筋等信息。另外,对于悬挑梁的上部受力主 筋与相邻支座面筋应贯通设置,同时原位标注于悬挑梁中间 及相邻支座处,如下图:
第二课 梁配筋图画法
结构梁配筋图应严格参照国标图集《混凝土结构 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进行绘制。
主要内容
一.图纸构成 二.配筋标注 三.注意事项
一.图纸构成
外引底图
轴网(grid) 墙柱(cols) 平面图底图(beams)
增加内容
梁配筋标注 次梁附加筋 梁配筋说明 标高表 图名
于20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
不宜大于25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
均不宜大于300mm 。
公司通常做法:
梁宽 200~300 350~600 650~1000
肢数 2 4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9条:
另外,根据各自项目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存在其他相 应说明内容,因此可继续向后编写如:5)、6)、7)等。
层高表:
结构梁配筋图中应示意层高表,层高表样式可参照标准 样图,同时在层高表中以0.7mm的粗实线加以明确楼层 结构梁配筋图绘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文字 二.梁类型 三.悬挑梁的标注 四.梁箍筋相关规定 五.梁纵筋配置 六.图面规整性要求
图面规整性要求:
梁配筋图因钢筋信息较为繁多,且往往图面较为零乱,因此 增加了相应识图难度,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应尽可能将图 面表达清晰、规整,如梁平法的集中标注统一距离梁线1.3 倍字高,同时引出线截止至梁边线;原位标注统一距离梁线 1mm等相关要求,如下图: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的标注方式类似于梁截面,对于 一根多跨连续梁,其大部分箍筋配置相同处可采用集中 标注,对于个别跨数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另外, 对于一张梁配筋图而言,图中大部分梁的箍筋配置均相 同时,我们可以在本图说明中加以文字性说明,而无需 在图中进行每根梁的繁琐标注。
悬挑梁的标注:
对于悬挑梁的标注应严格加以重视,如存在与集中标注的差 别,应原位标注于悬挑端,如悬挑端箍筋加密、抗扭腰筋以 及上下部纵向主筋等信息。另外,对于悬挑梁的上部受力主 筋与相邻支座面筋应贯通设置,同时原位标注于悬挑梁中间 及相邻支座处,如下图:
梁箍筋相关规定:
肢数—— 梁箍筋肢数通常有双肢箍、四肢 箍、六肢箍、八肢箍等。
另外,对于构造腰筋的注写,我司图纸总说明中对 于大部分常规截面的梁均有构造腰筋配置表,因此无需 再在每张梁配筋图中加以注写,仅对总说明中没有涉及 到的梁截面加以注写即可。对于抗扭腰筋则应在梁配筋 图中进行规范注写。
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主要有两类:附加箍筋及附加吊筋,对于附加 箍筋可采用在梁配筋图的说明中加以文字性描述即可, 一般不在图中加以绘制;对于附加吊筋则应在图中绘制 相应钢筋符号,同时注写钢筋根数、型号。
梁纵向钢筋相关规定:
钢筋间距、根数
配筋率 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条:
对于与200mm厚的墙平面内相连的框架梁,纵筋每排只配 两根 对纵筋大于两排的,应考虑h0的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6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7条: 注:以上梁纵筋的规定均为框架梁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