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流行

合集下载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九章 植物病害流行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九章 植物病害流行
2020/7/22
2020/7/22
第一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2、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学? ❖研究植病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 科称为植物病害流行学(epidemiology)
❖3、研究植病流行规律的目的 ❖研究植病流行的时空动态,为植病预测提供依据 ❖研究植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为植病控制提供依据
水平的平均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I*S 。
=
调查总数×最高级代表值
×100
第三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2)作物品种分布及生长状态监测; ❖3)环境变化监测,其中是小环境湿度等监测; 4、监测方法 ❖1)大面积普查法 ❖2)重点调查法 ❖3)调查研究法
2020/7/22
第四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监测
❖1、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的监测? 对农田病害生态系统的现场实况进行全面、持续的、定量和 定性的观测记载。 ❖2、监测的目的意义: 目的在于掌握农田病害生态系统和影响该系统的主要因素变 化情况,从而在生产上为进行病害预测和防治决策提供可靠 依据,在科研上为研究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测方法提供 依据。
2020/7/22
第二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植病流行的类型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2020/7/22
2020/7/22
2020/7/22
2020/7/22
第三第节一 三节植物植病物害病流害行流的行影的响概因念素
❖影响植病流行的因素 ❖1)寄主: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植病流行基本因素 ❖2)病原:致病力强的病原亲和群体大量存在。 ❖3)环境:适宜的环境条件(温、湿、水量)是诱因 ❖4)栽培措施:通过改变以上因素而起作用。 ❖什么是植病流行的主导因素?——影响植病流行的其它因 素基本具备,且相对稳定,仅因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的剧变而 导致病害流行(如气象)。该因素即植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预测的种类
流行程度预测:预测流行的级别,发病率,病情指数等。 发生期预测: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负预测。 损失预测(损失估计):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 有时将品种、栽培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作为预测因子。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指造成经济损 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 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 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xt x0 ert 1xt 1x0
r
1 t2 t1
(ln
x2 1 x2
ln
) x1
1 x1
r 为表观侵染速率,x1、x2分别代表t1、t2日的发病数量
单循环病害流行曲线
1.00
将田间越冬菌量视为常数, 病
病害潜育期不变,设xt为
t 日的发病数量,rs 为单
0.50
循环病害的平均日增长率 情
则:
积年流行病 单循环 无 低
系统根病 种传、土传、近
弱 长 高 玉米黑穗病 消灭初始菌源(X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治策略比较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相同。 •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 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 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 逐年积累。 •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 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病情指数 调 查(各总级叶病数叶数最高各一级级代代表表值值)100
•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则用以下公式计算: • 病情指数=普遍率×严重度
玉米小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植物病害流行学

植物病害流行学

名词解释:Plant epidemiology(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

传播体:指病原物的可以独立存活,具有传播和侵然功能的最小结构单位。

ID—DI曲线:以接种密度为横座标,发病数量为纵座标作图,就可绘出发病数量随接种密度的增大而变化的曲线,简称ID-DI曲线Vertical resistance(垂直抗性):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我们称它的抗性是垂直的。

Horizontal resistance(水平抗性):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Gene-for-gene hypothesis(基因对基因假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EIL(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病情水平。

所谓经济损失是指防治费用和防治挽回损失金额的差值IPM(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种群动态和相联系的环境,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system(系统):是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物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一定边界内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整体与外界有输入输出关系。

潜伏期:是指从接种至病斑产生孢子的时间。

潜育期:是指从接种至显症的时间。

协同进化:一个在特定系统内部的物种间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Plant disease epidemic(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disease cycle(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2、系统模拟模型:
构建计算机程序,建立模拟模型, 用于预测。
将建立模拟模型的第一步是把从文献、实验室和田 间收集的有关信息进行逻辑汇总、形成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通过实验加以改进,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即 为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译为计算机程序,经 过检验和有效性、灵敏度测定后即可付诸使用。
能较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 件影响, 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因此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 粒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 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 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2、中期预测的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 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 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 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报的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 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侵染预 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
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高峰, 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
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和感病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苗瘟、 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高 温抑制了病菌侵染。
六、病害流行的变化
2、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 例如: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 的时期,即临界期(critical period),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预测。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植物病害流行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流行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流行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来说说植物病害流行这个事儿哈。

你知道吗,就好比咱人会生病一样,植物也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呢。

植物病害流行呀,简单说就是植物的病害大范围地出现和传播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啊,有一次我去乡下奶奶家的果园,那里面种了好多苹果树呢。

有一阵子,我发现有些苹果树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颜色也不太对劲,还有些叶子都卷曲起来了。

我就问奶奶这是咋回事呀,奶奶说这就是病害闹的呀。

原来呀,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天气不太好,又有点潮湿,病菌就趁机开始在这些苹果树上蔓延开来啦。

就像我们人感冒会传染一样,这些植物病害也会从一棵苹果树传到另一棵上去,慢慢的,果园里好多苹果树都染上了这种病害呢。

这就是植物病害流行呀,它们在植物界里“横行霸道”,可让果农们发愁咯。

所以呀,植物病害流行可不是个小事情,会对植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呢。

咱可得重视起来,想办法去预防和控制它们,让植物们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呀!
好啦,这就是我对植物病害流行的解释啦,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呀!。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是指病害的传播发展的过程,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

反映了病害在空间的发展规律。

4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5当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6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7定向选择: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形成优势小种,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

8稳定化选择: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

9 S形曲线:S形曲线指病害发生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初始病情很低,其后病情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直至饱和点而病情不再增长的病害曲线,如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

10指数增长期:由开始发病到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达到0.05(5%)为止,此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病情增长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增长速率很高。

11 逻辑斯蒂增长期:由发病数量0.05开始到达0.95(95%)或转向水平渐近线,从而停止增长的日期为止。

在这一阶段,植物发病部位已相当多,病原菌接种体只有着落在未发病的剩余部位才能有效地侵染,因而病情增长受到自我抑制。

随着发病部位逐渐增多,这种自我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病情增长渐趋停止。

逻辑斯蒂增长期经历的时间不长,病害增长的幅度最大,但增长速率下降。

12 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

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

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

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

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

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

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

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流行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调查)法 病害自然发生状况和自然发生过程是一 切信息的源泉,最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其内 在的规律性。所以现场观察和记载就成为 流行学最首要的方法。
2.实验法
由于实验者可以控制某些因素,设置单因素或 多因素和不同水平的处理,所以实验法在分析复 杂现象和检验假设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背景资料
1904年Merkel发现纽约公园的栗树枯死是由外来菌
Endothies引起的,此菌由东方传入,东方栗树品种抗此
病,对病菌有些适应,但美国的栗树对此新病菌高感。
5.玉米小斑病的大流行, 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则 是近代发达国家也难免植物病害流行的典型事例。
背景资料
1970年2月在美国南部Flourida洲的杂 交种玉米上发现,该杂交种以往对
3.流行学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多少侵染源才能引起 病害流行,病害进展速度如何,病原接种体传播距离即包括描 述,又有定量,解答此问题必须试验或调查分析。
4.流行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尽管流行学把流行过 程分成许多细小的组成部分,分别对各组成部分进行 详细的调查分析试验,但最终还是把它们再综合起来 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其目标是整体。
3.1916及1917年欧洲气候和1845年一样十分有利于晚 疫病的流行。马铃薯损失很大,士兵的供应虽还能保证, 他们的家属在挨饿,动摇了军心,加速了德国军队在1918 年的瓦解。
4.栗疫病在美国流行,栗树是美洲主要的树种,当时 100种商品硬木中,栗树占1/4以上,其果实是人类和鸟类 的良好食品,木材可作家具、建房、烧材、电线杆、枕木 等,又是制造单宁用于制革的好材料。
植物病害流行除造成饥馑、死亡和财政损失外,也引起人 类社会、饮食习惯、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种种变革。如 1870~1880年咖啡锈病毁坏了斯里兰卡的全部咖啡生产, 迫使英国人放弃喝咖啡的习惯,改饮茶水;葡萄霜霉病在 法国的流行,提供了发明波尔多液的机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发的或新出现的病害流行往往由于缺乏防治经验而
五、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要解决以上问题,要求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除坚实 的植物病理学基础外,对农艺学、生态学、气象学、遗 传学、数学、昆虫学、计算机都要有一定基础。
六、本课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1.植物病害流行的生态学及系统论观点 2.病害流行的监测,包括对寄主、病原、环境和病害的监 测。 3.流行过程的时空动态分析和资料数据分析。 4.病害流行的预测与管理。
病理学的诞生,德国Debary接种证明了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病原。
背景资料
十九世纪马铃薯是爱尔兰农民的主食,面粉较少需供给 地主,1845年的气候很适于晚疫病的流行,而且1845~ 1846年冬季马铃薯在贮藏中继续腐烂。剩余的马铃薯作种 用,种植后病害还发生,1846年病害毁灭马铃薯,造成了 爱尔兰的大饥荒,十九世纪北美和北欧晚疫病也很重,但 其影响不及爱尔兰大。
第二节 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植物病害大流行
世界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植物病害流行事例很多。病害大 流行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对社会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1.最早记载的一次是公元857年麦角病在欧洲莱茵河谷的流 行,有数千人死于食物中毒。
2.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莫过于1845~1846年在爱尔 兰发生的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这一病害的大流行促进了植物
1970年5月在美国南部发生较多,这一年6月-8月间有 6次气候适宜病菌从南向北迁移,特别是7月的一次热带飓 风的气流,从墨西哥湾直达中西部,因此T小种侵入了玉 米栽培的腹地,那里不仅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侵入,也 有利于孢子形成。
70年的毁灭性流行发生后,种子公司着手准备不具有
TCMS的种子为1971年种植,71年准备出了25%用量的不含 TCMS的种子,40%普通和TCMS混合的种子,虽然T小种可 在南方越冬,气候也适于病害在生长早期发生,但多数地区 发病很轻,气候不利于南方的病菌北移,7-8月的温度不寻 常的冷,因而70年的大发生没有在71年重演。
Bipolaris maydis是抵抗的,70年它已经
失去抗性,症状十分严重,叶茎及穗部都 腐烂,受病的玉米品系有数个不同的抗病 基因,但它们都是用细胞质雄性不孕系制 成的。
最早发现TCMS玉米对B.maydis侵染过敏是在菲律宾
1961年。1969年前此病在美国还不引起经济损失。69年 Illinois、Iowa、Indiana等中西部发现对含有TCMS的玉 米侵袭力很强而对一般玉米为弱小种。
3.数理统计法
整理监测到的数据、分析流行因素的作用和 建立数学模型等都离不开数理统计。据此建立 的某一流行过程的数学模型,较文字描述更为准 确和便于比较。
4.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法
病害流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时空跨度 又往往很大,仅用传统的实验生物学方法不可 能完整地认识全部流行过程和规律。
系统分析方法将病原物、寄主、病害和所处 的环境看成一个整体,从总体的行为和功能出发, 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子过程,通过实 验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再组装成总体 的模型。
植物病害流行及综合治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病流行学概述
一、植物流行病概念
植物流行病(Epidemic)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短期发 生的有一定严重程度、造成经济损失的病害称为流行病。
二、植病流行学概念
植病流行学即研究病害流行的科学,是一门植物病理学的新兴 的分支学科。即研究病害流行的原因、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流行过程的时、空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病害测报、防治管理的科 学。
三、植病流行学的特点
与传统植物病理学相比,植病流行学有以下特点:
1.流行学研究对象着重群体,传统的植物病理学以个体 发病为主,如病原种类,发病过程、病理变化、侵染循 环等。
2.流行学研究病害过程的发展动态。病害流 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个侵染过程。流行 学研究的是流行全过程的时、空动态,而不是静 止的,过程的某一片段或相互割裂的侧面。不是 一个画面而是一部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