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播 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 读书笔记

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读书笔记《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读书笔记》1. 引言在当今社会,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更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探讨传播在这一张力下的影响和作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议题。
2. 传播在政治的张力下在政治领域,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治传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政治氛围,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策执行和民众的政治参与。
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意见表达的方式,政治传播在政治角力和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的张力下,传播的自由和公正性更是备受关注。
媒体的独立性、言论自由以及信息真实性都直接影响着政治传播的效果和社会的稳定。
在政治的张力下,传播需要在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平衡政治利益和社会和谐,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3. 传播在经济的张力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播在经济的张力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传播不仅是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推手。
在经济的张力下,传播需要适应多元化、全球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媒体和传播途径,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需求。
另外,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了经济传播的新趋势。
如何在经济的张力下,实现数字化传播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传播领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 传播的发展与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播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
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政治的张力下,新媒体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盛行,为政治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影响力;在经济的张力下,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为经济传播打开了全新的市场和渠道。
传播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适应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伴随着传播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传播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 个人观点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作为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下关于微博的控制的研究

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下关于微博的控制的研究作者:姬雪莹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备草根性、开放性、去中心等特性,具有某种程度的解放潜能。
但本文从微博商品化的运营模式着手分析发现,资本和权力对微博的控制力量仍在维系。
只是微博的技术特性使得这种社会媒体能够对既有控制进行消解,进而对公共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控制传播政治经济学商品化一、微博仍旧与传统媒体一样受用户、资本、权力的影响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在资本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的,它依旧是技术和资本双重作用的结果,必然受到资本和权力的束缚。
(一)微博出售的商品仍是受众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先驱斯迈思认为,大众传播的商品就是受众。
他明确指出,“我为这个问题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大众化生产的、受广告支持的媒介的商品形式是什么?一一提供的唯物主义答案就是观众、听众和读者关系”。
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受众是大众媒介的主要商品。
大众媒介的构成过程,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再将之移交给广告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介、受众和广告商是三位一体的,互为前提的,将媒介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构成了商品化的过程。
然而斯迈思的研究是在上世纪传统媒体鼎盛时期进行的,对于传统媒体是适用的,那么对于微博这种新媒体,是否也同样适用呢?微博发展历史不长,目前它的先行者Twitter问世时间不算太长,尽管它一问世就广受欢迎,赢得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但人们对它的盈利始终持怀疑态度。
Twitter巨大的用户群及相应的访问量能否成为其赢利的依据?其实截至目前,Twitter 高管和投资者至少在不同场合提及5种可能的创收途径:广告、电子商务、高级账户收费、手机业务(与移动运营商分成)和搜索。
Twitter正在进行和预计实施的商业计划中,无不以将本身的使用价值通过受众、广告商转化为交换价值,从而获取利润为目的。
传播政治经济学

读书报告
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 (传播政治经济学)
作 者:文森特· 莫斯可(加拿大) 报告人:李莉 硕655班 3106078011
作者简介
文森特· 莫斯可是 加拿大卡尔顿大 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教授,是西方 传播学界享有盛 誉、成果卓著的 学者之一。
他的《传播政治 经济学》是本学 科领域权威著作, 已经成为欧美传 播学者和学生的 必读书。
总述与挑战
政治经济学坚持历史的重要性 将传播放在广大的社会整体中去思考 从社会行动中了解道德立场的作用 研究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工具和方式 挑战:政治经济学涵盖了一系列不同的 立场、兴趣、侧重点和对立关系,百 家争鸣,众说纷纭。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反思与更新
修正:提供一种新的视野而没有实际的改善。 否定:以截然不同的观点加以替代,或是以根 本的方式加以转变。 反思:介于修正和否定之间。是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取向和它的不同流派,比较它们的异同, 并与另一些理论取向再做对照。
结构化
1、社会阶级(分类观、联系观、形成观) 1)收入——阶级分化——阶级权力对传播事务的控制。 2)阶级权力影响当代的工作场合,在传播业工作场合,通过对体力劳 动的瓦解和对其他工作者的监视控制来起作用。 2、性别(社会阶级/分工;社会再生产/功能;性别与阶级双重性/父 权与资本主义互构) 3、种族(种族分化在传播中造成的享用权的不平等,包括传播公司 的产权和控制权、在媒介和传播业中的任职权、传播手段使用权、对 少数民族看法的媒介表达权) 4、社会运动(1、影响了传播的手段和内容,因为所有的社会运动都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组织对内和对外传播的问题,并因此发展自己 的传播战略和传播政策。2、有组织地向统治性媒介政策提出挑战) 5、霸权(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是确定主流霸权的不稳定性的 根源和对反主流与非主流霸权所采取的各种形式进行评估)
传播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传播政治经济学读后感在深入探索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这一学科领域的深厚内涵与广泛外延。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传播与政治、经济的交叉研究,更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现代社会权力关系、资源分配和话语权的深入剖析。
书中首先从传播的定义和功能入手,揭示了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的形式愈发多样,但其核心功能——传递信息、教育大众、娱乐休闲等——并未改变。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功能,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力量。
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权力与资源的再分配。
传播政治经济学特别强调了传播与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中介,更是各种利益集团、国家机器进行话语争夺的重要场所。
不同群体或国家通过传播媒介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诉求和价值观,进而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话语权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全球化与传播关系的探讨。
全球化无疑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传播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发达国家的媒体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技术和渠道,能够迅速地覆盖全球;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面临着传播资源匮乏、信息流动受阻等困境。
这无疑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固化了既有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结构。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新技术革命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的涌现,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个体和微小团体也能成为传播的主体。
这一变化不仅挑战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和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更加民主化、多元化。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谣言扩散、隐私侵犯等新问题,给传播政治经济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挑战。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它不仅教会我如何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审视传播现象,更让我明白了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传播政治经济学授课扼要说明重点

傳播政治經濟學1授課扼要說明21. 什麼是(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CPEC)?1.a 說法很多,共通的是,它跟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
有關CPEC,最簡單1的作品是馮建三(2003a),其次是Golding and Murdock3(1991/1995莊麗莉譯) ;2最全面的是Mosco(1996)。
.什麼是資本主義?有多少種?有生之年我們要哪一種?你的人生觀是什麼?1.b 資本主義的經濟生產模式,較簡單的中文譯介是Mandel(1962/1998張乃烈譯);更精彩而深入,讀Sweezy (1942/陳觀烈、秦亞男譯1997)Tom Bottomore的Theories of Modern Capitalism(1985)介紹了Marx、Weber與Schumpeter,若讀,很多人能有愉快的閱讀之旅;3淺讀Marx判》(1867)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祕密>、<所謂原始積累>、<現代殖4民理論>;<<共產黨宣言>>,早熟,因此至今讀來仍可動人4;1.c 在CPEC看來,傳播研究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緊密鑲嵌,並不一定需要5強調傳播「學」,最簡單的論說可能是Golding and Murdock(1978),6難度高一些的是Garnham(1983/2007邱家宜譯)與Gandy(1992)、Schiller(1996)5心存前述問題、對於傳播研究史感到興趣的人不妨拜訪:/1.d CPEC第一篇論文其實是Smythe出版於1960年,但一般認為CPEC發源於1970年代的英國,最早的一篇是Murdock and Golding(1974)。
雖然那個時候,英國的傳媒研究主流其實是文學研究的範疇,至今,則由文學研究蛻變或說更新而來的「文化研究」,除了還在英國得到廣泛的發展,也經由美國而對世人有更多的影響。
假使有人跟你說,前二者涇渭分明,還請不要輕信,介紹二者交鋒經驗較詳細並略有本地觀7. 觀者,可見馮建三(2003c)。
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The Polo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传播政治经济学1996 By Vincent Mosco【加拿⼤】⽂森特·莫斯可著【本书研究问题】描述并批判政治经济学曾扮演的社会分析通⽤⽅法的⾓⾊,进⽽把传播放⼊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研究和解读。
【主要结构】第⼀章导论沟通、传播的价值不在于贡献出问题的答案,⽽在于不时展现⼈类意识格外锐利的⼀⾯。
(Williams,1976:21)理论的理论:现实主义的、兼容并蓄的、批判的认识论现实主义的出发点: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理论或纯粹的事实——两者互相渗透。
理论上的实践和经验性的解释性的实践彼此影响,并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实践⼤环境的制约,所以,本书认为理论和经验性解释性实践的关系是多重决定和互相建构的。
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独⽴的事实。
兼容并蓄的⽴场:⼀⽅⾯,不是各种观点的概述,也不为某⼀特定的观点辩护,⽽是努⼒领会以上两者的价值;另⼀⽅⾯,⽤⽐较和批判的⾓度进⾏描述。
⾮简化论的、泛化决定/多重决定的研究取向:本书拒绝将⼀个⼈、⼀种关系、⼀次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明显复杂性简化成⼀个核⼼本质或核⼼概括。
采⽤泛化决定的视⾓可以避免将孤⽴的⾏为当成是完全独⽴的事物,同时还能强调⾏为的相对独⽴性和相互作⽤⼒。
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起点本体论的⽴场,社会变迁普遍存在。
本书的⽬的:了解这些使传播政治经济学具体化的过程。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切⼊点,传播过程构成了社会领域。
完成⽬的的⽅法: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三个具体的切⼊点: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写作背景:共产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受挫,资本主义的停滞和转型,第三世界分化的进⼀步加深,以及突破传统阶级划分的社会运动的⾼涨。
这些动荡向政治经济分析提出了挑战,也使它的任务更为迫切。
传播在这些动荡的经济、政治和⽂化层⾯扮演了核⼼⾓⾊,我们更有必要将此分析持续⽽系统的运⽤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中。
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媒体和传播行业的经济结构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包括:
1.传播产业作为资本主义的重要部分,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影响。
媒体和传播行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集中在大企业和政府手中,这种集中控制不仅导致了媒体内容生产的单一性和商业化,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
2.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媒体和传播行业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追求者,也是维护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媒体在资本主义体系中扮演着为既有秩序辩护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冲突。
3.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媒体和传播行业的阶级性,认为媒体和传播行业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操纵公众舆论的工具。
因此,对于媒体内容的分析和批判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议题。
对于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1.传播政治经济学提醒我们,媒体和传播行业不仅是商业化的产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发展中国传播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单一化。
2.传播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媒体和传播行业的阶级性,这提醒我们在中国传播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资产阶级的警惕,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媒体和传播行业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3.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
国传播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不同媒体和传播渠道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
传播政治经济学

由本书可知,传播学可分为两类,主流研究(又称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
行政研究主要解决一般意义的问题,服务于公共或私人的行政机构,媒体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众所周知的“受众”、“有限效果论”等概念都是他们提出的。
而批判研究关注媒体的普遍角色、人类尊严和价值观的威胁,把传播学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注重对传播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分析,它以价值观或道德哲学做引导,或多或少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通过研究来改变社会。
传播政治经济学具有批判研究的以上特点,但又有些不同。
在我看来,传播政治经济学不以媒体本身为研究中心,关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积累方式的转变和传播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这揭示出媒体市场“一元一票”的逻辑,此外,媒体不仅受金钱支配,还与权力有着相互构建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媒体运行的内在规律和传播的机制。
传播政治经济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努力用理论促进实践,让传播推动人类社会向更为平等、自由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得益于其道德感和学术价值观的引导。
传播政治经济学对中国传媒业的意义尤为深远,联系到我国长期以来受到美国实证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媒体“去政治化”,另一方面常常只突出经济与国家权力,导致社会活力的压制,传播政治经济学则可以把诸多层面彼此关联,对解决当代社会矛盾、文化冲突有所启示。
不过没有哪个学派是十全十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但是它也有诸多争论和问题,如果能和其他流派互相补充也许会更好,重要的是每一个流派都能提供给我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帮助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兴起于英国,是一种主张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政治经济思想,自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媒业也受其影响。
广播电视业由于自身的重要地位,一直被认为是应当服务于政治文化发展的公共机构,但是之后受政治、经济、商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以新自由主义浪潮为导向的广播电视改革席卷欧美,主要形式包括自由化、商业化和放松管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olo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传播政治经济学1996 By Vincent Mosco【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著【本书研究问题】描述并批判政治经济学曾扮演的社会分析通用方法的角色,进而把传播放入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和解读。
【主要结构】第一章导论沟通、传播的价值不在于贡献出问题的答案,而在于不时展现人类意识格外锐利的一面。
(Williams,1976:21)理论的理论:现实主义的、兼容并蓄的、批判的认识论现实主义的出发点: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理论或纯粹的事实——两者互相渗透。
理论上的实践和经验性的解释性的实践彼此影响,并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实践大环境的制约,所以,本书认为理论和经验性解释性实践的关系是多重决定和互相建构的。
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独立的事实。
兼容并蓄的立场:一方面,不是各种观点的概述,也不为某一特定的观点辩护,而是努力领会以上两者的价值;另一方面,用比较和批判的角度进行描述。
非简化论的、泛化决定/多重决定的研究取向:本书拒绝将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次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明显复杂性简化成一个核心本质或核心概括。
采用泛化决定的视角可以避免将孤立的行为当成是完全独立的事物,同时还能强调行为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作用力。
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起点本体论的立场,社会变迁普遍存在。
本书的目的:了解这些使传播政治经济学具体化的过程。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切入点,传播过程构成了社会领域。
完成目的的方法: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写作背景:共产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受挫,资本主义的停滞和转型,第三世界分化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突破传统阶级划分的社会运动的高涨。
这些动荡向政治经济分析提出了挑战,也使它的任务更为迫切。
传播在这些动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扮演了核心角色,我们更有必要将此分析持续而系统的运用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中。
第2章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本书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研究对象视为: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正是它们共同构建了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更概括和更具雄心的定义:对社会生活中控制与生存进行的研究。
核心特征:社会变迁和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实践政治经济学各主要思想流派的发展初期:古典学派或自由主义VS 有机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亚当·斯密、马尔萨斯)19世纪后半叶:新古典经济学VS 异端学派(放弃了政治学兼收并蓄的特点,(新保守主义、制度学派、马克思主义,对而代之以功利主义原则和实证方法)新古典主义取向的正统学说批判,但阵营松散,内部充满争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概括了政治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主要批判,还介绍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方法论的讨论引导我们进入了传播研究领域。
信息—传播辩证关系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新方向。
这个方法将信息处理模式的分析基础和传播交流的修辞基础或者对话基础结合在一起。
第3章传播政治经济学莫斯可定义传播:“传播的含义应该是一种交换的社会过程,其产品或是社会关系的标志,或是它的具体表现。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共识: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四大特点:1、历史分析:强调分析必须采用历史的与同期的方法;2、广泛的社会整体理解:需要将传播放到广大的社会整体中思考;3、道德哲学:将道德立场纳入研究分析之中;4、实践意识:将研究视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工具和方式第4章商品化商品化指的是将使用价值转换为交换价值的过程,即决定产品价值的标准由产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求的能力转变为产品能通过市场带来些什么的过程。
这个过程以多种方式延伸到传播产品、受众及劳动等社会领域;莫斯可认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确讲了商品与商品化的过程,然而它有一个偏向,即把大量注意力放在生产和分配商品的商业制度和商业结构以及规范这个过程的政府机关上。
”莫斯可认为商品化与传播的关系具有两个普通意义:“第一,传播过程和传播科技对经济学中的商品化的一般过程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整个社会的商品化过程渗透到传播过程与传播制度中,使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深化和矛盾也对传播这种社会实践产生了影响。
传播的商品形式内容的商品化:撰稿人作为赚取工资的被雇佣者,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他们的撰稿能力)。
资本控制了印刷机、办公室之类的生产工具,将他们的劳动力转化成为新闻稿和其他文章、节目,最后他们被组合成一整套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
销售成功后,资本家得到利润,并将部分利润用于支付工资,扩大再生产。
最后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保持工资不变的方式可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或是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在另一方面,资本同时也力图采取系列手段控制消费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些手段既包括市场垄断地位,也包括采用广告,增加产品种类来应对市场。
受众商品化:斯宾塞提出。
他以为受众才是大众媒体的主要商品。
媒体公司生产受众,并将他们卖给了广告商。
斯密塞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将这种情况比作提供免费午餐的小酒店,大众媒体就像免费午餐一样,最后还是会算到顾客的头上。
因此斯密塞将受众劳动或受众劳动力作为大众媒体的主要商品。
控制论的商品化:米汉认为在商品化过程中,“交换的不是信息,也不是受众,而是收视率”。
收视率是商品。
媒介与广告客户之间的交易,是通过收听收视率行业进行的商品交换,而由这种交换过程产生的商品,是收听收视率这种信息性、资料性商品,而不是有形的商品。
收听收视率调查公司从事的,是这种信息的检测过程。
传播劳动的商品化:传播系统和传播技术的应用扩展了劳动商品化的过程。
米埃格指出,媒介产品的类型、企业控制的结构和劳动过程的性质之间存在联系,他曾划分甲乙丙三种类型的传媒产品:无需创造性的劳动的硬件,属甲型产品;制作投人大,由劳方控制的软件是乙类;丙型产品介乎两者之间,既需创意,又易复制。
第五章空间化空间化这个词来自社会理论家亨利•勒菲弗,指的是克服社会生活中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过程。
对于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来说,空间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是因为:第一,传播过程和传播技术在空间化过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贯穿了广阔的政治经济学背景。
第二,空间化在传播产业中尤其重要。
传播与集中:空间作为制度的延伸一般说来,空间化研究探讨的是组织活动的地理延伸和制度延伸,而传播政治经济学所论述的空间化特别研究了传播业中企业权力的制度延伸。
这个延伸主要表现在媒介公司规模的增长上,无论是从财产、营业收入、利润雇员人数还是从股票价值上计算都如此。
政治经济学还特别考察了不同形式的企业集中。
通常来说,集中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
横向集中:是指一家媒体公司购买另一家媒体公司的主要股份,后者可能并不直接与前者的行业相关,或者其主要资金来源根本与媒体不相干。
纵向集中:指相同产业生产线上的多家公司的集中,集中后的公司得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第六章结构化结构化所描述的是一个过程,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有人类能动行为来组建,而它又提供了组建所需要的“媒介”本身。
结构化理论让我们用另外的一种视野来审视我们的传媒,考虑阶级、性别、种族等因素在媒介传播中的不同表现,同时要关注在传播过程中霸权的因素。
社会阶级: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观主要从分类的角度出发,揭示阶级权力的意义。
也就是说,传播政治经济学者所研究的是所谓社会精英对传播控制权的创造与再造,他们的阶级成以及他的分化。
还讨论阶级结构中传播资源享用权的分配问题。
在政治经济学强调分类观,就是凸显资源对于阶级的重要意义。
上层阶级拥有资源,也就拥有了阶级权力;而这恰恰是底层阶级所缺乏的。
性别:关注的是性别在传播活动中的产生过程。
种族:探讨种族分化在传播业中造成的享用权的不平等:传播公司的产权和控制权、媒介、信息传播科技业中的任职权、传播手段和信息工具的使用权、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各种看法的媒介表达权。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影响到传播的手段和内容。
所有社会运动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组织对内和对外传播的问题,并因此发展自己的传播战略和传播政策。
最突出的议题包括:民主化如何才能成为组织内部传播的准则;社会运动对外传播采取的主流形式的范围;一项运动采用媒介行动的特殊化与专业化程度。
第七章挑战边界:文化研究和政策研究他山之石: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提醒了政治经济学关于研究实质的问题。
普通人追求着生活的意义,即使他们面对的制度化和象征化的世界完全不是他们所创造的,而是更多地展现了非他们所能控制的异化的力量,他们也仍在努力追求。
这种追求的需要、目标、抗争、失败与成功,正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质所在,也是传播分析的根基所在。
文化研究的另一个贡献是扩展了批判工作,使它超越了阶级分析,包括了女权主义和那些新型社会运动(例如和平运动和环保运动)所激发的研究。
它还提醒政治经济学,虽然社会阶级是核心的分化界限或者从本书的观点来看是一个起点,但是,构筑了结构化进程的是各种互相重叠的层次体系。
他山之石: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从几个方面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有所教益。
它汲取了传统多元政治科学的成果,它在具体应用时的理论出发点是:有各种各样相对平等的参与者直接介人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只有在讨论了每一种参与者的特定利益和特定行为之后,才有可能勾勒出政策成形的全貌。
它反对把资本逻辑等单一因素作为政策成形的惟一驱动力,认为这会使特定利益和行为化简到资本逻辑清晰表达的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