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1)

《电影与电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影与电视》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课的内容。
本章包含三节内容,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几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形式凭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电影与电视的发明,使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缩短”,文学艺术已真正从知识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间,使大众不仅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而且成为它们的创作者。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①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产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作用;②电影产生的过程;发展趋势③电视的特点与功能能力:①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品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认识和分析电影、电视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电影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②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重、难点:3、教学重、难点:①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过程;电视的特点与功能;②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一、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1、教学方法: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因此要对第四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阶段特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正确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脉络。
一是阶段特征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第四章各节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得出文化的发展源自社会的进步,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认识。
二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法:由于学生对电影和电视两类艺术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
所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共有三本,要背的知识点特别多。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小编整理了以下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书目录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课商课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优质课件(30张)(共30页)

二、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1.电视的概况 -概 况 20C 年代 发明: 年 发明彩电。 人 发明
特 点 ① 广 电 ② 和 强 视 功 能 ①传播 。 ②开展 的重要手段。 ③另一个重要功能是 。 ④把世界各地的 给世人。
2.电视的功能 -1)传播资讯(最重要) 3)娱 乐 鉴 2)远程教育 宝 节 目
①
②
③
第 19 课
课标要求: 1.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课线索:
电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影 与 电 视 电视的起源和发展 对 生 活 的 影 响
一、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梳理】 时 间 电阶 段 影 重要人物 (国籍) 代表作 1895—1927年 时代 发 明: 改革家: ( ) ( ) ① ② ① 1927年后 电影 明 星 ( ) ① ② ③
特点:故事情节简洁明快; 动作表演夸张生动
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现代电影之父 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电影发明者
无声电影
(默片时代)
①发明家: (法)卢米埃尔兄弟
②改革家: (美)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美)卓别林 ③明 星: 《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有声电影 1927 1895
*奥斯卡奖
一、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1: 结合视频和教材知识,想想电影 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
《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火车到站»
一)电影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
①技术,物质:电气时代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②动力: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 ③主观:科学家的主观努力
一、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宽银幕、立体电影、数字电影;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带解析)

2019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分×32=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A.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
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3.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
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
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
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
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
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
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A.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4.东汉时期,张衡提出天为鸡卵、地似卵黄的说法,王充提出自然现象和人事没有直接关系,两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继承他们的学说。
但太学之前树立的石碑上的六经文句,每日有众多学者前来临摹。
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自足性B.政府文化政策引导C.选官以察举制为主D.君主专制逐步加强5.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
后来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
这说明A.历史上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B.正统观念的影响深远C.《三国演义》的宣传深入人心D.刘备的才能胜过曹操6.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必修三课标细化及教材调减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__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细化】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__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细化】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细化】宋明理学:应掌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细化】应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标细化】应掌握天文学成就、数学成就、四大发明、建筑学成就、医学与药物学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汉字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岩画、壁画、帛画、风俗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人教版必修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课教材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革命的东风,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终使中国社会摆脱了贫穷落后和被列强欺凌的局面,走向独立和富强。
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掌握好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是如何同其他思想斗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占据主导地位后对中国革命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问题导读1.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___________》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_________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
同时革命派_________在《_________》上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___________》等著作。
__________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
2. 1917年俄国_________的爆发,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此年,__________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3. 1919年5月5日_________在《_________》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发表了《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得到系统的宣传与介绍。
此外他还帮助关键信息1、《万国公报》梁启超朱执信《民报》《共产党宣言》孙某某2、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李大钊《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晨报》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政策论(科《________》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9课电影与电视1.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事物时,惊呼道:“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事物是()A.电报B.电话C.电影D.电视解析:电报是一种沟通工具,电话也是一种沟通工具,均与“过去”无关;电影诞生于1895年,能够把“过去”拍摄下来重现播映,所以“过去已经属于我们”,故C项正确。
答案:C2.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C.多元化艺术电影D.默片电影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
答案:D3.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了()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解析:由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在搬上银幕前后的影响度可以看出电影这一传媒手段有利于其他艺术的推广。
答案:B4.2018年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平昌开幕,各国的电视台都把最精彩赛事现场呈现给大家。
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解析: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包括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现场直播等。
本题体现了传播资讯的功能。
答案:A5.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电脑手机B.报纸收音机C.热狗麦当劳D.汽车电影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A、C两项不属于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而B项不属于二十世纪的美国大众化消费品,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 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考: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 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 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 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 义?(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 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背景: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 算机。 (2)开始: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 作。 (3)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 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4)地位: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 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 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5)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 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 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 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 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 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 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 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 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 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 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 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 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 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 船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 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 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 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 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 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 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 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 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 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 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2003年10月15日,“神舟”5 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 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 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B.成就: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 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人 (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2005年10月12日,“神州”6号 飞船载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成功;2008年“神 州”7号飞船载人( )航天飞行成功 C.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的发展 方针
“两 弹一 星”
二 文革 后,特 别是 1978年 以来
国 内:工 作重心 转向经 济建 设,改 革开放 不断深 入,科 技现代 化成为 首要任 务。 国际: 和平与 发展成 为时代 主题, 以经济 和科技 为基础 的综合 国力竞 争激
烈。 强调
科技与 经济的 结合, 发挥科 技对生 产力发 展的推 动作 用。
划中基因测序任 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
务和水稻基因组 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
工作框架序列 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图。
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 1983 巨型计算机“银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算 年 河-Ⅰ号”
信息化发展
机 1993 巨型计算机“银
年 河-Ⅱ号”
小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 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
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 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 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 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 望。
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 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 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 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 奶水。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 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 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目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这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
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学 难点: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设 教法学法指导: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想
在原 子能、 航天工 程、计 算机等 高科技 方面, 与世界 整体差 距明显 缩小。
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
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
打破了美国、苏联等国的
能
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
技 术
1964
第一颗原子弹试 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
爆成功
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也有力维护了
天
卫星“东方红一 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
技
号”发射成功 五个发射卫星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2003 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船成功飞行(杨 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杨利
立伟)
伟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
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
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 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 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 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 后 反 思
C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探究】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一下建国 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阶段 时间 背景 战略重 点 重要成 就
一 新中国 成立~ 文革
1、国 际环境 恶劣: 美国敌 视中 国;中 苏关系 恶化。 2、为 了巩固 国防、 维护安 全。
重点 发 展“两 弹一 星”, 加快国 防科技
物 年 胰岛素在中国首 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
技
次实现
蛋白质时代
术 1973 袁隆平选育出杂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
年 交水稻新品种 的产量,也为世界农业科
——南优二号 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
有助于解决为俩世界性饥
饿问题。
20世 相继完成了国际 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
纪末 人类基因组合计 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状况: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 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 规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个性化 修改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 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 新品种研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 科 高二历史备课组 组
主备 人
执教人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 课
题
技成就
型
新授课 时 间
[知识与技能]:“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
课 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工 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
时 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 教 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录像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 人。 (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 产量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 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 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 际声誉。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 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 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 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 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探究】出示下面两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