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分布及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工业现状

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工业现状

我国现行资源税费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构建煤炭企业完全成本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2.对煤炭资源价值进行充分补偿 (1)提高部分资源税费标准。 (2)改革煤炭资源税费体系。 3.强化外部性治理成本的提取 (1)改进排污收费制度。 (2)建立环境治理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3)调整资源税收政策。 (4)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5)建立衰老煤矿企业转产资金制度。 (6)建立对煤炭资源生产地的补偿机制。
与西方欧美国家较为简明的煤炭资源税费
体制比较,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则相对较
为复杂。
(1)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税是一种从量税,现行税率为0.3-5元 /吨。国家作为煤炭资源的所有权人,对经营应税煤炭品的企业、 个人。无论其性质、规模、开采条件、矿藏丰度如何,都要征收资 源税,满足煤炭资源的价值补偿要求。现行资源税己成为我国现阶 段资源价值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煤炭资源补偿费。资源补偿费实行从价征收,计征依据是煤炭 品的销售收入。征收标准随资源品的种类而异。我国煤炭资源补偿 费的征收主体为采矿权人,征收对象为脱离自然秉赋状态的煤炭品, 但对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某些领域,如从废石中回收煤炭品等可以 免缴资源补偿费。从我国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和使用方向看,资源补 偿费具有明显的资源耗竭性补偿的性质,体现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 和资源的跨代间价值补偿的要求。
• (5)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按照“企 业所有,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专 门用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取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恢复保证 金的主要精神是,政府对煤矿环境和矿山生态恢复进行评估后, 按照基本恢复矿山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恢复目标和 要求,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 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列入企业成本,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 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缴入地方财政指定的银行账户专款专用。 专项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

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

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重点煤矿:山西省有大同、王坪、小峪、平朔、轩岗、西山、太原、寨沟、东山、阳泉、荫营、汾西、霍州、潞安、韩城、晋城等;内蒙古自治区有扎赉诺尔、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乌达、海渤湾等;陕西省有铜川、浦白、澄合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乌鲁木齐、哈密等;贵州省有水城、六枝、林东、盘江等;宁夏有石咀山、石炭井、灵武等;安徽省有淮北、淮南等;河南省有鹤壁、义马、焦作、郑州、平顶山等;山东省有龙口、淄博、新汉、肥城、兖州、枣庄等;黑龙江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

河北省有开滦、邢台、邯郸、峰峰、井陉等;江苏省有徐州;辽宁省有北票、阜新、铁法、南票、沈阳、抚顺等;江西省有萍乡、丰城、乐平等;四川省有攀枝花、广旺、达竹、华蓥山等。

此外还有北京。

一、中国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矿分布(一)中国地质构造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是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的。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气候更替,推动了植物界演化迁移和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发展。

同时,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形变,使地球表面出现一系列隆起和坳陷,为聚煤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天然场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聚煤古地理景观。

聚煤盆地形成的含煤建造又遭受后期构造变形的切割,保存下来的含煤建造都在一定构造的体系中占有相应的部位,并依着一定的规律展现。

中国境内已确立的构造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各种扭动构造体系。

1)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包括若干巨型的复杂东西构造带,每一复杂东西构造带又自成一个体系。

他们的主体是由走向东西的各种褶皱带和挤压性断裂构成。

在我国境内发育最完好的有三条巨型纬向构造带,由南到北依次是:阴山一天山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南岭构造带。

此外,在黑龙江北部及海南岛、南海海域中,也有两条明显的构造带。

2)经向构造体系,一般表现为南北向挤压构造带,由南北向的褶皱带和压性断裂带组成,有时也以巨大的张裂带形式出现。

煤矿资源与储量分布

煤矿资源与储量分布

01
02
03
04
煤储量分类
根据煤的质量、埋深、开采条 件等将煤储量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可采储量、基础储量等。
煤层厚度标准
规定不同地区和不同煤种的煤 层厚度标准,以确定可采煤层
和不可采煤层。
煤质标准
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制 定相应的煤质标准,如灰分、
硫分、挥发分等。
开采条件标准
根据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安 全要求,制定相应的开采条件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煤炭在 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降低,需要寻 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
04
中国煤矿资源储量分布特 点
东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品质较高
总结词
东部地区是我国煤矿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山东、辽宁、黑 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煤矿资源品质较高,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为主,具有较高的经济
分类
根据形成条件和煤质特征,煤矿 资源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三大类。
全球煤矿资源分布情况
地区分布
全球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 、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其中,中国 、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是全球煤炭 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煤种分布
全球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储量分布 不均,其中烟煤储量最为丰富,占全 球总储量的约60%。
感谢观看
西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较少,品质较低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较少,品质较低。主要分布在内蒙 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煤炭品种较为 单一,煤质较差,市场价值较低。
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左右,其中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主 要品种包括褐煤和烟煤。此外,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 也拥有一定的煤炭资源,但煤质较差,市场价值较低。由 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的煤炭开采成本 较高,因此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露天矿概况总结—给出国内较好露天矿待遇及发展前景

国内露天矿概况总结—给出国内较好露天矿待遇及发展前景

四、著名露天矿和新建露天矿
宝 日 希 勒 露 天 矿:05 年 被 神 华 收购,
,设计 60 万吨,现在达到
2000 万吨 ,优 质 褐 煤 3700 — 4300 大 卡,22 亿吨储量,平均剥采比 3.87 。
白 音 华 煤 田 : 现在叫 白 音 华 能 源化工园区,在锡林郭勒,西乌旗, 05 年开发,新矿区,
华 能 : 收 购 扎 赉诺 尔 露 天 矿 , 灵 泉露天矿,成立新疆能源公司,07 年九月在乌鲁木齐
成立,
华 能 魏 家 峁 露 天矿 : 神华 , 华 能 ,内蒙古电力 04 年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能力600 万吨 , 二期 1200 万 吨 , 可 采 储 量 7.83 亿吨。
东 乌 旗 吉 林 郭 勒二 号 露 天 矿 : 西 乌旗。辽宁阜新春城集团,09 年 10 月成立,储量 24
缺点:1、初期投资大 2、环境污染 3、受气候影响大
露天开采:

重要: (
后面以经验及实地考察列举出目前
效益比较好,待遇比较高,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露天矿, )
二、黑龙江露天煤矿
黑龙江: 岭 北 露 天 矿 : 鹤岗 矿 务 局 , 1/3 焦煤,储量不大,几千万吨,设计能力 60 万吨。 黑 宝 山 露 天 矿 :黑 河 市 , 长焰 煤,发热量 5000 大卡,储量 3 亿吨。 依 兰 露 天 矿 : 中煤 龙 化 哈 尔滨 矿业公司,依兰县达连河露天矿,年产 400 万吨。
4.39 。
胜 利 煤 田 :在 锡 林 浩 特市 北 面 ,煤炭地质储量 224 亿吨,适合露天开采 141 亿吨,平均
发 热 量 3300 大卡 。
39.79 亿吨,07 年成立,平均剥采比 2.93 ,单煤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煤炭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

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求关系失衡长期存在。

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预计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

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及节能环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

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

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国内众多煤炭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

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国家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使煤炭类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下游非煤产业延伸,将使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

煤矿开采的区域分布

煤矿开采的区域分布
煤矿开采的区域分布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全球煤矿开采区域概述 • 中国煤矿开采区域分布 •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 • 煤矿开采的环境影响 • 煤矿开采的未来趋势
01 全球煤矿开采区域概述
主要产煤国家分布
中国
美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其产量占 全球总产量的较大比例。中国的煤炭资源 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
储量的90%以上。
澳大利亚煤炭储量巨大,主 要集中在昆士兰州和西澳大 利亚州,其中昆士兰州的煤 炭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
70%以上。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主要分 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地区,其中山西省的煤炭储
量最为丰富。
印度的煤炭储量相对较少, 主要分布在贾坎德邦、奥里 萨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
全球煤炭消费区域分布
智能化采矿技术
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 采矿作业的远程控制和 自动化操作。
自动化运输系统
发展自动化运输系统, 提高煤炭运输效率,降 低运输成本。
数字化矿山管理
建立数字化矿山管理系 统,实现矿山资源的智 能化管理和调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的煤炭消费量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0%左右, 也是煤炭消费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地区的煤炭主要用于发 电、钢铁、化工等领域。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的煤炭消费量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5%左右, 也是煤炭消费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地区的煤炭主要用于发 电和制造业等领域。
03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
露天开采技术
02 中国煤矿开采区域分布
主要产煤省份分布
01 02
主要产煤省份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产煤省份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 州、安徽、宁夏等。这些省份的煤炭资源储量大,开采条件优越,是中 国煤炭产业的重要基地。

煤矿开采的背景与现状 (2)

煤矿开采的背景与现状 (2)
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THANKS
感谢观看
占据重要地位。
进出口情况
03
中国煤炭进出口量较小,但仍是全球煤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煤炭行业的政策环境
产能调控
中国政府通过控制煤炭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 展。
安全监管
中国政府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
中国政府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04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 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对地表水和地 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详细描述
矿井水、洗煤水等废水含有大量的悬 浮物、重金属、酸性物质等污染物, 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后,会破坏水 生生态平衡,影响人类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
总结词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直接堆放或渗漏,对土壤造成严重 污染。
煤矿开采的环境影响
空气污染
总结词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 响。
详细描述
煤粉尘可导致大气中PM2.5和PM10浓度升高,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同时,煤 矿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会加剧空气污染,形成酸 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水污染
总结词
安全法规与监管
安全法规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国家 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包括《煤 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这些法 规对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技术要求和应急 救援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对煤矿开采的安全监管力度也 在不断加强。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整治和严 厉处罚等手段,监管部门力求遏制矿难事故 的发生。同时,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也对煤 矿安全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矿分布及发展现状
摘要: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十分的分散,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现在煤矿发展状况,现在对于煤矿生产方面有哪些方针政策法律,以及影响煤矿生产的环境因素等,这些方面哪些是机会,而那些又是挑战,论文将予以讨论。

关键词:企业数量生产规模较大企业状况煤炭“十一五”计划
正文:我国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

其间重要成煤期有:早石炭世(C1)、北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C3-P1)、南方二叠纪(P)、晚三叠世(T3)、早中侏罗世(J1-2)、早白垩世(K1)和第三纪(E)。

其中最主要的是: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区、东北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二叠纪;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的早中侏罗世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早白垩世(图2.2.1)。

这4个时期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

由于成煤期多,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并且还在一些成煤条件有利的地区集形成了若干个富煤带。

分布广泛,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相对集中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也造成了我国煤矿分布散乱,管理相对繁琐的现状!
中国煤炭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扭转了“九五”期间建设规模严重不足的局面,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11%,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

2005年,煤炭产量22亿吨,比2000年增长69.7%;在建规模4.4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10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3%,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占消费总量的68.7%,比2000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建设的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2005年,大中型煤矿产量占54%,比2000年上升7个百分点;原煤入选率32%,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建煤矿中,大中型煤矿规模占82%。

目前,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

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

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

现有神化集团,中国中煤集团,山西
煤炭运销总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其中神化集团煤田总面积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236亿吨,远景储量10000亿吨,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神府东胜矿区自1985年建设以来,先后建矿11个,总体规划为6700万吨/年,远期规划1亿吨/年。

2008年,中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煤炭产量11411万吨,煤炭贸易量10266万吨。

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4.20亿元,增长13.93%;利润总额31.07亿元,增长19.35%;上交税金34.10亿元,增长35.91%。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面临严峻挑战。

(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

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煤炭法》和《若干意见》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实施,财税政策的深化改革,铁路和港口建设的加快,为煤炭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煤炭布局矛盾更加突出
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供应仍将集中在晋陕蒙宁煤炭主产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着该地区煤炭加工转化规模,“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素质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安全生产任务仍然艰巨;煤炭富集省(区)的资源保护和储备,特别是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采的难度增加;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流失严重,遏制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愈发困难。

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

(五)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推进煤炭企业重组、整顿关闭浪费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煤矿、调控煤炭生产总量日益重要。

随着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资源、环境、安全、劳动力、转产等费用足额进入成本,煤矿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市场资源加速流向优势矿区,资源枯竭矿区和劣势矿区转型发展步履艰难,不稳定因素增多。

由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煤炭行业现在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十分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煤炭行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国煤炭“十一五“计划
国家能源发展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