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CT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PCT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PC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是一种蛋白质,当严峻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和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可不能升高。

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可不能致使其升高。

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进程中担任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映的活跃程度。

阻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映的状况。

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能够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此刻严峻休克、全身性炎症反映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

可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

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发诱导。

1指征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能够预示为: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分辨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和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阻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判严峻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血清PCT在各类疾病中的类型PCT升高PCT降低或略微升高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映,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脓毒症,MODS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全身性真菌感染过敏反映(类型I~IV)寄生虫感染(痢疾)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进展细菌引发的ARDS中毒引发的ARDS胆管引发的胰腺炎中毒性胰腺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生儿脓毒症局部微生物移植进展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检测方式免疫发光测定法原理:血清或血浆和丫啶酯偶联的单抗放在包被了抗catacalcin单抗的测试管中。

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其临床意义论文

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其临床意义论文

血浆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96-0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脓毒血症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的蛋白[1],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一 pct生物化学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u的糖蛋白。

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正常情况下,pctm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降钙素原前体。

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端单一序列,生成116个氨基酸的pct,分子量约为13kd,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60~90位)[2]。

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最后酶解生成t和降钙素。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pct是最主要的产物,而ct则无明显变化。

动物实验证明,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3]。

二 pct测定的临床意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

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oberhoffer等测定242例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il-8、il-10、pct,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pc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

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 C 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

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 异常升高,3~6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

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PCT <0.05ng/ml健康人PCT 水平<0.05ng/ml 健康人PCT <0.5ng/ml 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风险较低注意:PCT <0.5ng/ml 不能排除感染,局部感染可呈现低水平的PCT 在细菌感染的早期9(感染6小时内),PCT 也可呈现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应在6-24小时后再次检测全身感染(脓毒症)可能性非常小 考虑局部细菌感染可能 2ng/ml >PCT ≥0.5ng/ml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 检测和评估考虑全身感染(脓毒症) 排除可导致PCT 升高的其他情况 10ng/ml >PCT ≥2ng/ml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可以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PCT ≥10ng/ml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PCT <0.1ng/ml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排除细菌感染0.25ng/ml >PCT ≥0.1ng/ml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0.5ng/ml>PCT≥0.25ng/ml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PCT≥0.5ng/ml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提示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败 血 症 时 P T 产 生 的 确 切 部 还 不 能 确 C 定 。研 究 发 现 , 人 类 白细 胞 中可 鉴 别 出 在 有 P T样 的 活 性 , 在 模 拟 败 血 症 的 实 C 并 验 条 件 下 检 测 到 P TmR A… 。有 研 究 C N
临 床 进 震
C … N ES C 0 M M UN { Y DO C TO RS E T
降 钙 素 原 在 脓 毒 症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P T的病 理 生理 作 用 C 李 久胜 30 0 0 00天 津 市 南 开 区 三 潭 医 院
在 对 32例 各 种 感 染 的 大 样 本 临 床 4 对 照 研 究 中发 现 , 以 清 P T >0 5/ 若 C I . g L为 阳性 阈值 , 血 清 P T检 测 对 细 菌 感 则 C 染 诊 断 的敏 感 度 为 7 . % , 异 度 为 7 . 50 特 O 2 , 为 血清 P T是 细 菌 感 染 的 重 要 指 % 认 C 标, 其诊 断价值明显优 于传统 的外周 血 白
时各 组 间无 交 叉 , 降 钙 素原 被认 为 是 一 故
P T的 结构 、 源 及 产 生 C 来 P T来 自 定 位 于 第 1 C 1号 染 色 体 的
C L I 因, A C— 基 与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为 同
基 因 。它 是 无 激 素 活 性 的 降 钙 素 前 肽 物 质 , 16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对 分 子 质 由 1 相
许 多 甲状 腺 以 外 疾 病 被 发 现 循 环 降 钙 素 原 浓 度 升 高 , 其 是 细菌 、 生 虫 、 尤 寄 真
菌感染时升高幅度更明显 , 因此降钙素原 可用于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 疾病 , 其浓度 与感染 的严 重程 度有关 。许 多实 验把 降 钙素原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作 比较 , 发现 降 钙素原在鉴别正常 、 感染 与全 身炎性反 应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分析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分析
诊 断及 治疗显 得尤 为 重要 。但 早期 下肢深 静脉 血栓 形成 的临床 表 现 并 不 明显 , 给 早 期 诊 断带 来 一 定 的 困难 嘲 。彩 色 多普 勒超 声 是 临床 诊 断 下肢 静 脉血 栓 形成 的重 要技 术 , 具 有操 作 简 单 、 可 重 复性 检 查 、 无

2 0 1 6年 5月收 治 的脓 毒 症 患 者 1 0 0例 与 同期 健 康 体 检 受 试 者 1 0 0例 为研 究 对 象 . 脓 毒 症 患者 为观 察 组 . 同 期健 康 体检 受 试 者 为
对照组 , 比较 两组 血 清 P C T、 乳酸水平。结果: 观 察组 P C T、 血 乳 酸 水 平 均 明 显 高 于对 照组 , 观 察 组 中生 存 患者 P C T、 血 乳 酸 水 平 均 明显 低 于死 亡 患者 ( P <0 . 0 5 ) ; P C T诊 断 脓 毒 症 的敏 感 度 为 8 4 %、 特异度为 8 0 %, 明显 高 于血 乳 酸 的 7 5 %、 7 3 %( P <0 . 0 5 ) 。结论: 脓
多普 勒超 声具 有高诊 断准 确率 、 操作 简便 、 可重 复性
等优 点 ,能够 实现对 下肢 深静 脉血栓 形 成 的早 期 诊
断, 确 保 患者及 早治 疗 , 临床应 用价值 较 高 。
参 考 文 献
【 1 ] 曾维佳, 张旭胜.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的危险因素及 多普勒超声诊 断价值分析[ J ] . 血栓与止血学, 2 0 1 7 , 2 3 ( 2 ) : 2 0 5 . 2 0 7 【 2 】 刘俊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 成的价值分 析[ J 】 . 医药前沿, 2 0 1 5 , 5 ( 2 8 ) : 3 2 - 3 3 【 3 】 杜欢欢.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价值 分析[ J 】 . 医学信息, 2 0 1 7 , 3 0 ( 8 ) : 1 7 9 - 1 8 0 [ 4 】 侯爱莉. 彩色多普勒超 声对 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诊 断价值 分析 [ J ] . 河南医学研究, 2 0 1 6 , 2 5 ( 1 2 ) : 2 2 5 6 — 2 2 5 7 【 5 ] 田欢. 彩色多普勒超 声诊 断下肢深静脉血 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6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 d的访视结果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死亡组、无效组与好转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

结果:106例脓毒血症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死亡35例,无效31例,好转40例。

其中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PCT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上升(P<0.05);无效患者血清PCT值随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P<0.05);好转患者血清PCT值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的预后越差,动态监测患者的PCT水平对于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血清降钙素原;脓毒血症;动态变化脓毒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由细菌或真菌感染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是重病监护病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

严重者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死亡率极高。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被国际医疗界公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全身性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临床调查显示,降钙素原与全身性细菌感染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新发的脓毒血症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严重肝肾功能衰退者;放弃继续治疗者;近期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本组106例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32~65岁,平均(54.31±5.03)岁;原发疾病:多发创伤24例,占22.64%;急性胰腺炎7例,占6.60%;急性呼吸衰竭3例,占2.83%;胆囊结石并感染4例,占3.77%;腹部手术42例,占39.62%;骨科手术19例,占17.92%;急性脑血管意外7例,占6.60%。

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在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方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

结果: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PCT和D-二聚体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较高,两者起到互补作用,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PCT; D-二聚体;脓毒血症【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80-02脓毒血症主要由于各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播散,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脓毒血症的病情较重,且较复杂,早期评估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是降低脓毒血症并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键[1]。

PCT越来越被国际医疗界公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严重反应标志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使用[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2014.1~2015.4浙江萧山医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诊断符合2003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30~95岁,平均54.3±6.4岁。

病例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微生物检查结果等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者7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1周之内2次血培养结果前后不相符合,确诊为寄生虫疾病以及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及副肿瘤综合症患者。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2%~55%,虽然近年来逐渐下降,但是其发病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脓毒症最新指南提出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概念,以预测感染患者的不良结局。

但有研究表明,qSOFA评分对早期风险评估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可能会导致对部分患者延迟开始适当的管理。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来判别脓毒症,故积极寻找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指标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尽早干预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此,研究者分析总结了降钙素原(PCT)、抑癌蛋白M(OSM)、白细胞介素(IL)-26、IL-17P、IL-37、巨噬细胞凋亡抑制蛋白(AIM/CD5L)、生化分化因子-15(GDF-15)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PCT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和分泌的降钙素前体物质在细胞内被蛋白水解酶裂解为活性激素。

既往有研究提示,PCT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早于C反应蛋白(CRP),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PCT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以及监测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它的连续测量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监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并且它也被证明与微生物侵袭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事实上,PCT可以作为抗菌管理的有用工具,其使用可以明显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应用,但在诊断侵袭性细菌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中,PCT水平并不是最佳的,由于脓毒症病程中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不可能仅靠PCT就可以鉴别是否为细菌感染。

PCT可能是早期识别脓毒症的一个有用指标,但它不能被推荐作为脓毒症诊断的单一生物标志物,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评估来明确诊断。

2OSMOSM是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最初被认为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独特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慕婉晴;顾国嵘【摘要】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合理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当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血中PCT水平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一特点使得PCT可作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较传统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动态监测PCT水平可反映机体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本文总结了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和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良好指标,并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耐药与缩短疗程.单一的PCT指标在检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上仍有一定局限,PCT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合作为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指标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降钙素原(PCT);脓毒症;抗生素治疗;诊断标志物【作者】慕婉晴;顾国嵘【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人类对抗病原体的入侵是通过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完成。

而炎症反应是病原体入侵时的主要反应,其所导致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即为脓毒症。

发生脓毒症时,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释放各种毒性因子,并随血液播散至全身。

这些因子能刺激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分泌内源性介质,进一步损害宿主的组织和器官[1]。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 8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30%~50%[2]。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严重脓毒症常伴随至少一个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或功能障碍。

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低血压时称为脓毒性休克,其更为凶险,可影响所有的器官。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存活的关键。

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和IL-6是用于诊断脓毒症的生物学指标。

当发生脓毒症时,其水平均升高。

但它们的缺点是敏感度和特异性不足[3],难以作为诊断标志物。

而血培养是诊断脓毒症的金标准[4],它可分离、鉴定病原体,并测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但血培养的缺点是周期长、时间延迟,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且当患者对治疗反应效果好时,PCT比CRP更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范围[5],这使它更好地指导脓毒症的临床诊断。

PCT 的起源和生物学特性PC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在健康个体中,PCT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以及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它进一步被修饰为116个氨基酸的PCT。

最终转变有活性的降钙素,并与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有关。

正常情况下,PCT都转化为降钙素,因此健康受试者的PCT 水平很低(0.05 ng/mL)。

1993年,Assicot等[6]发现血清中PCT 含量与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并指出PCT 可作为人体细菌性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在炎症过程中,PCT 主要由两个替代机制产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其他毒性代谢产物诱导的直接通路和各种炎症介质如IL-6、TNF-α等诱导的间接通路。

在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时,通过以上两种替代途径诱导,在甲状腺外的器官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肺、肾、脂肪以及肌肉等)产生大量PCT并抑制其分解为降钙素,使得PCT释放入血,血中PCT水平显著增高。

PCT指导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在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时,PCT比其他炎性因子出现得早,在2~6 h内显著升高,在6~24 h达到峰值[7],半衰期25~30 h。

也就是说,如果炎症反应或感染控制,PCT浓度每天下降一半。

且炎症时PCT的升高不伴有降钙素的升高以及血钙浓度下降。

PCT的以上特点使得其可作为早期快速识别脓毒症的标志物。

PCT升高程度取决于机体发生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抗生素治疗效果。

Muller等[8]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证明血清PCT浓度可以区分细菌或病毒性病原体。

有研究也证实[9],当病毒感染机体时,即使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PCT水平也在正常范围内或仅有轻微增高,且它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无明显升高,这点优于其他急性时相的炎症标志物(如CRP、TNF、IL-1、IL-6等)。

一项国外的对成人脓毒症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荐在脓毒症患者中动态监测PCT,且PCT浓度升高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0]。

Muller等[11]对重症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血浆降钙素前体、CRP、IL-6和乳酸的浓度对脓毒症诊断的价值。

在疾病不同阶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分别采集血液样本,结果血清PCT、CRP、IL-6和乳酸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其中,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认为PCT是诊断脓毒症最可靠的指标,其灵敏度为89%,特异性为94%。

Nargis等[12]比较PCT与传统炎症指标CRP的效用价值,他们在73位ICU患者上同时监测PCT和CRP,之后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标准研究组制定的标准,75%例在临床表现为SIRS,结果显示PCT的诊断准确率为75%、特异性为72%、敏感性为76%,从而得出结论PCT在鉴别和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方面优于CRP。

以上多项研究均证明PCT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3]。

此外,PCT还可作为抗菌药物管理的有用工具,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并对疑似脓毒症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治疗。

鉴于以上优点,2001年,PCT被列为脓毒症诊断的指标之一。

现在PCT作为一个可靠的炎症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脓毒症、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PCT指导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开始于20世纪中叶,随后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灾难,即抗生素耐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

进行抗生素管理有利于控制不必要的处方,确保治疗效率,并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而不当的使用药物会导致患者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发展[14]。

因此,临床治疗应减少盲目用药,避免继发感染对抗生素的影响,从而阻止耐药的发生。

对于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15](以下简称指南)推荐,在识别脓毒症后1h内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推荐使用经验性广谱治疗(一种或更多),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

指南同时以低证据质量的弱推荐提出,建议检测 PCT水平,有助于缩短脓毒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

且对于初始怀疑脓毒症,之后感染证据却不足的患者,建议PCT水平可作为终止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的证据。

由此发现,PCT作为血清标志物,在指导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指南[15]同时指出对于导致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大多数严重感染,抗生素7~10天的疗程是足够的,而对于某些临床改善缓慢、感染源难以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菌血症、某些真菌及病毒感染,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内的免疫缺陷者,抗生素治疗疗程应延长。

因此抗生素使用疗程的具体标准尚不明确,需要动态监测血液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根据指南推荐,并综合分析所有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标志物,PCT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研究发现[16],当PCT下降高于80%~90%或PCT<0.25 ng/mL时,停止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且不延长住院时间、入院28天内死亡率等。

故目前血清PCT<0.25 ng/mL时抗生素停用的参考指征。

Stolz等[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加重期的患者中,评估与标准抗生素治疗相比,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治疗,PCT指导治疗可减少抗生素暴露(RR=0.56,95%CI:0.43~0.73,P<0.000 1),并且可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减少总的抗生素暴露(RR=0.76,95%CI:0.64~0.92,P=0.004)。

一项对怀疑为早期脓毒症新生儿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显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疗程,并优于传统经验治疗[18]。

一项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的研究[19],将患者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和对照组,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当感染症状改善,PCT水平下降到初始值35%时,在PCT指导治疗组的患者中停止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用经验性治疗。

结果发现,PCT指导组患者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和治疗费用。

Prkno等[20]综合分析多项临床试验,并比较PCT指导抗生素治疗与标准治疗在院内死亡率、抗生素疗程和入ICU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PCT指导抗生素治疗不能减少病死率,但对减少抗生素治疗周期具有影响[21]。

综上所述,推荐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

在同等其他治疗基础上,PCT指导治疗可减少患者抗生素的暴露,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22]。

目前,国际上已基本确立了PCT 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具体流程[23]:正常血清PCT≤0.05 ng/mL,当PCT为0.05~0.5 ng/mL,提示局部细菌感染,此阶段可通过PCT水平指导治疗。

PCT<0.1 ng/mL,强烈建议停止抗生素治疗;0.1 ng/mL<PCT≤0.25 n g/mL,建议停用抗生素;0.25 ng/mL <PCT≤0.5 ng/mL或PCT下降≥80%的峰值时,可以考虑减少抗生素;PCT≥0.50 ng/mL,且PCT下降<80% 的峰值时,建议使用抗生素,可以采取降阶梯治疗( 由原来的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减为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