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俗文学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其是大地主的经济利益。 (三)、社会转型的基本数据 (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台湾社会分期和两岸文学的历史沿革
台湾是个移民岛,移民岛的文学从移民文学中孕育 和诞生,因而台湾文学是从大陆的移民文学中孕育和诞生 的。
台湾文学的出现,是大陆文学的原样移植,它没有幼 年期,没有初生态,一经出现,便是成熟的古诗。
20世纪20年代,在新旧社会和新旧文学交替之际,台 湾青年张我军在北京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鲁迅的教诲, 将“五四”文学新军引进台湾,进行了新旧文学大论战。新 文学战胜了旧文学,打开了台湾新文学前进的航程。
三、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
台湾当代社会变迁的基本走向——,从传统的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
(一)、土地改革 1 、1950年开始实行耕地“375减租”条例 ; 2、、公地放领; 3、“耕者有其田”。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土地改革的利弊 1 、土地改革使大量的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2 、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有助于台湾当局乱中求稳; 4 、土地改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主尤
台湾新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家、理论家,如:赖和、吴 浊流、钟理和、洪炎秋、林海音等全都到过大陆学习取 经。钟理和、林海音的创作就是从大陆起步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为了重建台湾新文学,大陆的一批文人离乡背井去了台 湾。
1949年,随着国情的巨大变化,一大批文人随着国民 党残余政权去了台湾。不仅实现两个文学球根和文学精神 的结合,而且改变了台湾文坛原有结构和创作队伍。台湾 文学和其他省份的文学完全一样,是中国文学固有的,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台湾文学1-4节

台湾文学1-4节

龙瑛宗是日据时期重要作家之 龙瑛宗是日据时期重要作家之 一。他在光复前发表的中短篇小说 植有木瓜树的小镇》 有:《植有木瓜树的小镇》、《夕 黑少女》 白鬼》 影》、《黑少女》、《白鬼》、 赵夫人的戏台》 村姑》 《赵夫人的戏台》、《村姑》、 邂逅》等二十四篇, 《邂逅》等二十四篇,此外还有文 学批评集《孤独的蠹鱼》 学批评集《孤独的蠹鱼》、随笔集 女性的素描》 《女性的素描》。 • 吴浊流是继赖和、 吴浊流是继赖和、杨逵之后又一位 是继赖和 台湾现代文坛不朽的作家。 台湾现代文坛不朽的作家。他本名吴建 号饶,1900年 日生, 田,号饶,1900年6月2日生,台湾省新 竹县新埔镇人。 竹县新埔镇人。吴浊流早年的文学活动 是从写汉诗开始的, 是从写汉诗开始的,而真正登上台湾文 坛是以1936 1936年 月处女作《水朋》 坛是以1936年3 月处女作《水朋》的发 表为标志。自此, 表为标志。自此,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 小说,长篇有: 亚细亚的孤儿》 小说,长篇有:《亚细亚的孤儿》、 无花果》 台湾连翘》 《无花果》、《台湾连翘》等;中篇和 短篇主要有《水月》 短篇主要有《水月》、《泥沼中的金鲤 功狗》《陈大人》 》《陈大人 鱼》、《功狗》《陈大人》、《糖扦 先生妈》 路迢迢》 仔》、《先生妈》、《路迢迢》等,此 还有大量游记、文学评论和杂感。 外,还有大量游记、文学评论和杂感。
• 1922年在台湾出现了最早的白话文学作品。 1922年在台湾出现了最早的白话文学作品。诗歌方面最早出现的是追风用日文创 年在台湾出现了最早的白话文学作品 作的《诗的模仿》四首,这是新诗最早的尝试。小说方面有追风的《 作的《诗的模仿》四首,这是新诗最早的尝试。小说方面有追风的《她要往何处 ——给苦恼的姐妹们 给苦恼的姐妹们》 无知的《神秘的自治岛》 柳裳君的《犬羊祸》 去——给苦恼的姐妹们》、无知的《神秘的自治岛》、柳裳君的《犬羊祸》、施 文杞的《台娘悲史》 杨云萍的《月下》等不多的几篇。其中追风的《 文杞的《台娘悲史》、杨云萍的《月下》等不多的几篇。其中追风的《她要往何 处去》引人注目,这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处去》引人注目,这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第一单元通俗文学概说全套PPT

第一单元通俗文学概说全套PPT
種情愛,因此哀情、癡情、苦情、怨情、艷情等...... 無所不包。
2.教化性:但通俗文學的教化,多數是披著教化外衣, 事實上內容卻常與教化目的相矛盾,如民初言情小說
家徐枕亞專門寫戀愛小說,讚美戀情,卻又反對自由
戀愛。
(二)現代通俗文學(2/4)
3.文學包裝:通俗讀物成為經濟社會的消費品,能吸引 買方購買的先決條件便是包裝,包裝分為外在與內在
(四)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通俗小說的其中一類,它是華人特有的文學 作品,內容主要是敘述「以武行俠」的故事,但所涉及 的層面相當廣泛,詩詞、對聯、曲藝、琴棋書畫,皆盡 在其中,充分地發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武」與「俠」
分別是言情、推理偵探、科幻、武俠、歷史。
其內容以「純愛」為主題,主角個性多屬較為單純的一類,常以初戀為題材,過程也多是專一、簡單的愛情。
為 主 , 代 表 作 家 情小說常引用古典詩詞,或使用文謅謅的對白等。
(一)言情小說(1/4)
















科幻國協毒瘤在臺病灶(網址:)
和詩歌則以胡品清、席慕蓉為代表。 歷史小說這一個名詞,最早出現於
(二)現代通俗文學(4/4)
5.程式化:通俗文學不但呈現集體的文化模式,也呈現
個人的程式模式,集體的文化模式如正義與邪惡的對
抗中正義最終往往居上風。
二、通俗文學的類型
依照情節形式不同來區分現代通俗文學的類型為五種,
分別是言情、推理偵探、科幻、武俠、歷史。
(一)言情小說(1/4)
言情小說依據情節陳述與發表形式,大略可有幾種類型:
(二)推理小說(2/3)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11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4)语言特色
❖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 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 “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 格。
❖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 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 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沪腔儿、川味儿、 台湾方言等的介入,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 了小说多彩的品质。
❖ (2)人物形象塑造
❖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先勇 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社会 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 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中国 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出身 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竟是 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新 台湾通俗文学

新  台湾通俗文学

琼瑶
原名陈喆 ,笔名琼瑶。湖南衡阳人,生于 1938年4 月。 《窗外》,1963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 (皇冠出版社社长兼发行人平鑫涛) 《几度夕阳红》、《幸运草》、《庭院深 深》、《彩云飞》、《在水一方》、《我 是一片云》、《六个梦》、《月朦胧鸟朦 胧》等四十多部中长篇小说。
一、永恒的主题:爱情。 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琼瑶小说的主旋律。 1.她小说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的基 本倾向是追求真情流泻的爱,忠贞不渝的 爱,有教养有道德的爱。
《孔雀翎》高立、秋凤梧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用武器争取的,那 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 也比不上人的信心。"
《长生剑》白玉京,袁紫霞。
"一个人只要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根本不 必用武功也一样能够将人击倒。"
台湾作家胡人评价说:"在这部巨著中,写 尽了天下情,天下爱,天下恨,天下恶, 无论写什么,都写到了极致。在这部作品 中,古龙倾尽了一生体验。这部书堪称一 部人生宝典,它确实影响了一代人。"
武器之外的人心与人性、人格的力量与精 神的力量。 杀戮人人都会写,唯有古龙写出了人类面 临极限状况时独特的生命体验;武器人人 都会写,唯有古龙将笔深入到使用武器的 人细致而微的心灵世界之中。 古龙归纳出几种形而上的武器:笑、自信 心、诚实、仇恨、决心、友情。

《离别钩》 二元对立 参差之美 狄青麟 杨铮 "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残酷的武器?" "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武功,我只懂得要怎 么样才能把人打倒。“ "因为我不愿被人强迫与我所爱的人离别。 "他回答说。"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 相聚。"
而《陆小凤》中的陆小凤与沙曼只剩一叶 扁舟、海上漂流的浪漫恋情都具有现代风 韵。 古龙还在大侠身上表现出现代人的“孤绝 感”和“寂寞感”。如《萧十一郎》中的 主人公萧十一郎,总是感到现实中难以找 到“我”存在的位置,心灵里充满寂寞与 孤独,似乎只有远离现实才能求得解脱。 “只要我做得对,又何必去管别人心灵的 想法。”

第四十八章 台湾文学

第四十八章  台湾文学

第二节 台湾的诗歌和散文
一、台湾诗歌
(一)20世纪上半叶诗歌 (二)台湾现代派诗歌 (三)台湾乡土诗歌
二、台湾散文
(一)散文概貌 (二)散文作家
第三节 台湾的戏剧与电影
一、台湾戏剧
台湾的戏剧运动始终处于相对平淡的 状态。抗战胜利后,台湾文艺界曾有过一 阵戏剧的热潮,如排演大陆戏剧作品、编 写新戏等,但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沉重 打击了台湾进步文艺界,也扼杀了这股热 潮。
二、20世纪上半叶台湾文学流变
20世纪20年代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台 湾青年张我军在北京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 礼,将文学革命引入台湾,发表了《糟糕 的台湾文学界》、《文学,提出建设台湾新文学。
二、台湾现代派小说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出于稳定局 势和“反共复国”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 “反共文学”。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复国 神话”的渐远,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 改革开放,“反共文学”走向衰落,西方 文化大量涌进,现代派文学思潮席卷全岛。
第四十八章 台湾文学
台湾现代汉语文学与祖国大陆现代汉 语文学走过相似的历程。台湾的现代派早 于大陆,并成为新时期早期大陆文学的先 导。白先勇、余光中与琼瑶,曾在两个方 面给大陆读者以广泛的影响。现代汉语是 两岸文学最紧密的血肉联系。
第一节 台湾文学思潮发展与小说
一、台湾文学思潮概貌
台湾作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千百年 来维系着与大陆母亲的血缘关系,其文化 亦是祖国大陆文化的移植和发展。历史上 几次大规模的汉族移民将大陆先进的生产 方式与文化带到了台湾。
三、台湾乡土小说
五六十年代,当现代派文学在台湾获 得长足发展的时候,乡土文学也在全面复 苏。台湾的乡土文学发端于20年代,最早可 追溯至赖和、杨逵等本土作家,日据时的 吴浊流也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

第四节 台湾 说课课件(27张ppt)

第四节 台湾 说课课件(27张ppt)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 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 ,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 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 、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 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 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东海
钓鱼岛
澎湖列岛
南海
在图上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台湾岛位于哪些温度带呢?
北回归线
福州
260千米
厦门
基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语言婉转细腻,抒情性强,富有浪漫主 义的情愫。
• 不足之处:
1. 情节模式、爱情模式、人物模式单一。
2. 较为浓厚的封建意识。
3. 对爱情的理解有简单、偏颇之嫌。
亦舒:
(原名倪亦舒,1946—)
香港三大通俗小说家: 金庸、亦舒、倪匡。
小说的三个层面: 史因素—— 故事层面 诗因素—— 审美层面 哲因素—— 内涵层面
• 中国言情小说的萌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 怪小说。 • 唐传奇:《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等。 • 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红楼梦》把言情小说 推向了巅峰。 •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家:苏曼殊、周瘦 鹃、秦瘦鸥、徐枕亚、刘云若、张恨水等。
• 台港言情小说以都市为背景,描写都市男 女的爱情纠葛、婚姻生活,有曲折跌宕的 故事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在通俗的外 衣下表现生活的内涵。 • 主要作家: • 台湾——张漱菡、郭良蕙、云菁、琼瑶、 玄小佛、姬小苔、席绢等。 • 香港——亦舒、严沁、岑凯伦等。
• 唐小兵认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也是中国 社会现代性的一个表现, ‚鸳鸯蝴蝶式娱 乐和消遣也获得社会意义。‛(《蝶魂花 影惜纷飞》,《读书》1993年第9期) • 通俗文学让读者在想象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和放松,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服务。
• 从文学史角度看,通俗文学传承着中国文 学的传统。
三、言情小说
琼瑶
(原名陈喆,1938—)
• 琼瑶小说的价值: 1.理想主义的格调。 • 描写神化的、理想化 的爱情;宣扬男女主 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宣扬人性的美好; “和谐”式的团圆结 局。
2.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3.艺术上清新高雅的美。 ①,追求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 《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心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 千结。‛ • 《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台湾通俗文学
• 两组概念: 通俗文学——严肃文学 大众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 • 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 “知识精英文学” ⁄ “大众通俗文学”。 • 汤哲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域外 小说、商战小说、官场反腐小说、纪实小 说、公安法制小说、历史小说、网络小 说……
一、通俗文学的源流
•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 《翦翦风》——韩偓《寒食夜》:‚恻恻 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 《碧云天》《寒烟翠》——范仲淹《苏幕 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 • “琼瑶”——《诗经· 木瓜》“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 文学以通俗起家。之后诗歌、散文朝雅文 学方向发展,体现正统的思想意识;小说、 戏剧延续文学的通俗一脉。
• 《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 鲁迅认为,小说起于休息。 • 《汉书·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 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 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 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小说成熟在唐代的唐传奇。 • 宋元话本、元明演义、明清章回小说始终 保持着通俗的特性。
• 题材:描写布尔乔亚(中产阶级)和知识分 子的生活,表现他们在都市环境里寂寞、孤 独、苍凉的心境。 • 倪匡《我看亦舒小说》:‚她写这些人的生 活、爱情,塑造这些人种种不同的形象,写 他们的快乐,写他们的痛苦,写他们的成功, 写他们的挫折,写他们的挣扎,写他们的苦 闷,写他们的种种心态,现实生活显然有大 批这样的人在……”(见钟晓毅《亦舒传 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在中国文学中,诗歌和散文属于严肃文学, 小说和戏剧属于通俗文学。 • ‚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 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 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与感情,并偕有自然的 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 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 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鲁迅《中国 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二、通俗文学的定位和价值
•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 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 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 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 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 扬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 了以广大市民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 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 的商品性文学。‛(《〈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 传丛书〉总序》,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1. 现代社会、现代文明造成的人生悲剧。
• 描写商业化社会里现实的冷酷,表面繁荣 之下的罪恶,暴露社会的冰冷。 • 《爱情只是古老传说》:深忍之,深恕之。 揭露美国社会是穷人的地狱;助养制度的 问题。
• 《朝花夕拾》:陆宜。批评文明的进步对 人的异化。
• 五四前后小说出现雅俗分流。梁启超《论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 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新小说》 1902年创刊号)
• 小说的主流向高雅文学、严肃文学方向发 展;旧式小说仍大量存在,被冠以“鸳鸯 蝴蝶派”称谓(言情、武侠、侦探、推 理),受到新文学阵营的批判和否定。 • 新中国成立后,通俗文学在大陆基本绝迹, 而在台港地区继续兴旺发达。
• 从社会效用上讲,通俗文学有其存在的价 值。
• 刘扬体认为通俗文学是‚有益无害的精神 产品,能给读者安慰、趣味和快感,让他 们获得消遣性的心理愉悦。少数优秀的作 品,给读者带来文化心理补偿的同时,还 能使他们获得俗中见雅的精神滋养。‛ (《流变中的流派——“鸳鸯蝴蝶牌”新 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