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价值

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
检 测 的 免疫 发 光试 验 , 间分 辨 荧 光 增 强发 射 分析 技 术 和半 定 量 时
快速试验 。
参考文 献
【】 Asic t 1 ss o M , n r l Ge d e D, r i H , t 1 Hi h e u Ca sn e a . g S r m
杂志 , 0 6 2 ( ) 4 4~4 7. 2 0 , 9 7 :4 4
【】 P e r E 3 ir e mma u l ha ls S l an La or ,t a . eu n e C re , y v i d ie e 1S r m
pr c lio i ee a i n n rtc ly il pa e t a t o s t o a ct n n lv to i c iial l t ns t he n e i o ba t r mi ca s d f ce e a u e by e t r ihe gr am ne tve r ga i o gr m a
pr c lio i c nc nt a i ns n o ac t nn n o e r to i pa int wih s p i nd te s t e ss a
3 降 钙素 原在 临床 的应 用价 值 3 1 PC . T在呼 吸道感 染 中的应用 常春 等 人 对 4 慢性 阻 塞性 肺 疾病 急性 加 重 期治 疗 前 采用 5例 免 疫 发过 法 测定 血 清 PC 水 平 , 进 行诱 导痰 细 菌 定量 培养 , T 并 以 痰 中下 呼吸 道潜 在病 原菌 (P 浓 度>17f / P M) 0 cu mL, 为诊断 慢性 作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关键。
近年来,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和白介素6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对这些指标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降钙素原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蛋白,正常情况下在人体内含量极低。
在脓毒症等炎症状态下,PCT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发现,PCT在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PCT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CD64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作用CD64是免疫球蛋白IgG的Fc受体,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
在脓毒症等炎症反应中,CD64的表达量会显著上调。
研究表明,CD64的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检测CD64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三、TOLL样受体4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激活免疫应答。
在脓毒症过程中,TLR4的表达和活性会发生改变。
研究发现,TLR4在脓毒症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脓毒症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指标。
四、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白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在脓毒症等炎症状态下,IL6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表明,IL6在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IL6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和白介素6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42例患者,死亡组18例患者。
入选的6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经临床诊断明确为脓毒血症后24h之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降钙素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并采集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乳酸水平,及降钙素原阳性率、D-二聚体阳性率、乳酸阳性率。
并分析患者早期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乳酸阳性率与28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0例患者28d死亡率如下:入组早期3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患者10例,均存活,死亡率0.00%;1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25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00%;2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18例,死亡10例,死亡率55.56%;3项指标均为阳性的患者7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85.71%。
这一结果提示,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原、D-二聚体及乳酸3项指标的阳性数量越多,患者28d死亡率越高。
结论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乳酸水平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脓毒血症;预后评估临床研究指出,在患者发生严重脓血症时,降钙素原、D-二聚体均会出现异常升高,因此,对二者进行检测对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明确的意义[1]。
但是,目前临床对于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脓毒血症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尚且较少,而对脓毒血症患者在早期进行预测,对于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种 由 16个 氨 基 酸组 成 、 子 量 大约 1 分 个含 5 7个 氨基 酸 的 N一末 端 碎 片组 P T的产 生 : 常情 况 下 P T是 由 C 正 C
甲状 腺 C细 胞 分 泌 , 细 胞 内 蛋 白水 解 经
床资料 。 川崎病 ( D) K K : D是 目前发病原 因还
的全 身 系 统 性 感 染 时 才 明 显 增 加 。 这 是
哮 喘、 崎病 的研究 也在不 断深入 , 川 但是 ,
其 在各种疾病 的病理 过程 中参与的具体
( 转 第 9页 ) 下
定定位A J T 的位 置 , ,LU I 操作方法简便可
行, 可指导临床及早治疗干预 , 值得推广 。
K D冠 脉 损 害 的 意 见 还 不 统 一 , 待 于进 有
一
小儿泌尿系统 感染 ( T ) 关于 P T U I: C 与小儿尿路感染 的关 系 , 文献报 道l C 8P T J
与 肾实 质 的 损 伤 密 切 相 关 。 张 琦 通 过
步研究 。
探讨 P T测 定 对小 儿 U I定位 的意义 , C T
性反应 ( 2~3小时 后 ) 期 即可 升高 , 早 因 此具有早期诊 断价值 。在局部感 染、 病毒 、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 癌性发 热、 移植
治疗和 预后 方 面均 有 不 同 , 在d J 对 且 ,L UI T 的定位又 比较 困难 , 通过血 P T的测 C
物宿 主排斥 反应 或 自身 免疫性 等疾 病 时 P 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 , 只在严重 C 而
降钙 素 原 ( C 生 化 结 构 、 源 、 物 学 P T) 来 生
特 性
作研究 , 为 血清 P T的检 测可 作 为诊 认 C 断或辅助诊断 和治疗抗 生 素致肠 道菌群
脓毒症患儿检验中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脓毒症患儿检验中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脓毒症是人体因为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具有高危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
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脓毒症仍然是危重病患者的头号杀手。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脓毒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在脓毒症的检验指标中,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作为常见的检测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原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加工分解后生成的,是一种特殊的纤维蛋白聚合物。
在人体内,D-二聚体的生成量和分解量是相等的,当血管损伤、感染、癌症等因素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产生增多时,D-二聚体的生成量也会增加。
因此,D-二聚体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凝血的敏感指标,对于诊断心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降钙素原在人体内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激素。
降钙素原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在于其对石灰化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降钙素原的检测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C细胞功能,检测噬菌体和细胞炎症反应等。
同时,降钙素原还可以作为急性脓毒症的一种检测指标,因为脓毒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会使得降钙素原水平升高。
在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这两个检测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诊断脓毒症,以便及时处理。
其次,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稳定性,为整个治疗过程提供指导依据。
最后,这两个指标还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可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作为脓毒症患儿的常规检测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儿具体的疾病情况和血液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儿治疗的成功率和病情预后。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进展论文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降钙素原小儿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手段,可早期粗略估计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已得到临床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而其在非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被认识。
本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就降钙素原的研究及在儿童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降钙素原(pct)生化结构、来源、生物学特性pct生化结构:pct是降钙素(ct)的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1993年assicot等,作为一个细菌感染的新的炎性指标首次报道。
pct分子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13kd的糖蛋白,其分子由ct、下钙素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
pct的产生:正常情况下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01ng/ml),且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非常好,半衰期25~30小时。
病理情况下,pct的产生部位还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由神经内分泌细胞、肺、肝脏及白细胞产生。
pct的生物学特性:pct在全身性炎性反应(2~3小时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在局部感染、病毒、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 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
这是它的特异性,这种特性使其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p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脓毒症:脓毒症是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pct作为近年发现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在脓毒症中的研究已经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
姜新萍等在将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进行pct研究,认为pct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且可反映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cns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临 床 进 震
C … N ES C 0 M M UN { Y DO C TO RS E T
降 钙 素 原 在 脓 毒 症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P T的病 理 生理 作 用 C 李 久胜 30 0 0 00天 津 市 南 开 区 三 潭 医 院
在 对 32例 各 种 感 染 的 大 样 本 临 床 4 对 照 研 究 中发 现 , 以 清 P T >0 5/ 若 C I . g L为 阳性 阈值 , 血 清 P T检 测 对 细 菌 感 则 C 染 诊 断 的敏 感 度 为 7 . % , 异 度 为 7 . 50 特 O 2 , 为 血清 P T是 细 菌 感 染 的 重 要 指 % 认 C 标, 其诊 断价值明显优 于传统 的外周 血 白
时各 组 间无 交 叉 , 降 钙 素原 被认 为 是 一 故
P T的 结构 、 源 及 产 生 C 来 P T来 自 定 位 于 第 1 C 1号 染 色 体 的
C L I 因, A C— 基 与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为 同
基 因 。它 是 无 激 素 活 性 的 降 钙 素 前 肽 物 质 , 16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对 分 子 质 由 1 相
许 多 甲状 腺 以 外 疾 病 被 发 现 循 环 降 钙 素 原 浓 度 升 高 , 其 是 细菌 、 生 虫 、 尤 寄 真
菌感染时升高幅度更明显 , 因此降钙素原 可用于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 疾病 , 其浓度 与感染 的严 重程 度有关 。许 多实 验把 降 钙素原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作 比较 , 发现 降 钙素原在鉴别正常 、 感染 与全 身炎性反 应
降钙素原可作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指示器

结果
所有患者尿培养阳性。主要细菌是大肠杆菌(表1)
结果
如图表2中, 20例患者16例血培养阳性, 降钙素原水平: PCT <0.5ng / mL占2/5(40%)的患者, PCT≧2ng / mL占6/6(100%)的患者, PCT≧10ng / mL占8/9( 88.9 % )的患者 。
注:只有一个病人降钙素原水平在0.5ng / mL与2ng / mL之间,所以我们在统计分 析时排除了这一例患者。
•关于相关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他报道研究称 已经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降钙 素原水平之间无差异显著。
•在我们研究的患者中,也是类似的结果。
讨论
•C-反应蛋白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诊断败血症 的标记,并常与血培养连用。然而,这种方法有时 不足在早期诊断败血症。
•诊断败血症,降钙素原水平比C-反应蛋白更快速 、高效,是一种正在推广的早期诊断败血症的方法 。
结果
图表2
结果
•没有观察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或降钙素 原和白细胞之间的水平间有显著差异。
• 11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10ng / mL。这些患者中八 例需要引流,五个已经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所有尿路梗阻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降钙素 原水平≧10 ng / mL(见表3) 。
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降钙素原水平在指导 临床治疗时是一个有用的参数,因为它可以及时诊 断尿脓毒症,而不需要等待血培养结果。
因此,降钙素原应该被用作临床诊断的辅助标记。
讨论
•降钙素原被认为是快速鉴别诊断细菌性败 血症和评价其严重程度的有用标志物 。
•在一份报告中,比较了血培养和降钙素原 的诊断敏感度,血液养为42.6 %,降钙素 原为70.2% ,而降钙素原的诊断精度为 75.4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
PCT的结构、来源及产生
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CALC-I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
它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
它可被特殊的蛋白酶分解成3部分,羧基末端21个氨基酸多肽的抗钙素,位于中央的33个氨基酸多肽的非成熟降钙素和1个氨基末端的57个氮基酸多肽的氨基降钙素。
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在人体中水平极低(健康成人10~50μg/L),PCT的半寿期为25~30小时,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败血症时PCT产生的确切部还不能确定。
研究发现,在人类白细胞中可鉴别出有PCT 样的活性,并在模拟败血症的实验条件下检测到PCT mRNA[1]。
有研究者给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注射后1~3小时患者出现发热、肌痛和寒战等全身症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分别在注射后 1.5和3.0小时达峰值,PCT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达到峰值后不久开始升高,注射后4小时被检测到并快速升高,6小时达到峰值,8~24小时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人体肝脏组织与TNF-α、IL-6共同孵育下,可检测到高水平PCT。
表明除LPS 外,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亦可引起PCT增加,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诱导相应细胞分泌PC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PCT的病理生理作用
正常机体循环中PCT浓度很低甚至测不到,通常<0.5μg/L,而严重细菌感染及脓毒症时PCT水平可升至1000μg/L。
PCT唯一可以确定的生理作用是作为降钙素的前体,降钙素的生理作用有:①对骨的作用:降钙素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生;②对肾的作用:降钙素对成人或成年动物可抑制肾近端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增加,血钙磷直降低,但幼年动物和骨转换增高的情况下,降钙素可减少尿钙的排出;③对小肠的作用:小剂量降钙素抑制肠钙的吸收,大剂量降钙素可促进肠钙的吸收;④止痛作用;⑤此外降钙素还有神经递质的作用[3]。
大部分学者认为PCT可导致脏器的炎性损伤。
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中观测到IL-1和TNF-α可诱导PCT产生,但PCT并不能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证明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性因子,它本身不能启动脓毒症反应,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症病理过程。
因PCT的升高受到细胞因子的诱导,并可作为一种继发介质对感染的炎性反应具有放大效应[3,4]。
PCT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虽然目前通过大量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PCT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的标志物,并用血浆中PCT的浓度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但它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清楚。
Nylen等报道将人PCT原注入脓毒症仓鼠体内可增加脓毒症仓鼠的死亡率,而PCT对正常仓鼠无此作用。
还发现使用降钙
素抗原血清可以改善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存活率[3,5]。
脓毒症时PCT的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
最近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和配体家族的研究发现它们对破骨细胞的鉴别及正常的骨质重塑可能有重要的作用,脓毒症时细胞因子可能促进骨质溶解,垂体-肾上腺轴也被激活,此时可能存在保护机制,但更多的则是对骨的破坏。
降钙素原的生物活性虽然不如降钙素,但它可能通过降钙素受体识别、结合或激活受体后部分作用于破骨细胞系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6~8]。
在对342例各种感染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中发现,若以血清PCTI>0.5g/L 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2%,认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提出可根据血清PCT水平选择使用抗生素[8~10]。
血清PCT同时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转归和预后。
讨论
许多甲状腺以外疾病被发现循环降钙素原浓度升高,尤其是细菌、寄生虫、真菌感染时升高幅度更明显,因此降钙素原可用于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其浓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许多实验把降钙素原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作比较,发现降钙素原在鉴别正常、感染与全身炎性反应时各组间无交叉,故降钙素原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用于鉴别诊断脓毒症及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目前有关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时的细菌来源以及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尚未确定,还有待于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Gilbert DN.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2011,52(Suppl 4):S346-350.
2 俞娅芬,陈德昌,宋秀琴.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7,2(27):154-156.
3 Kenneth L.Becker,Richard Snider and Eric S.Nylen,Procalcitonin in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a harmfu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0,159:253-264.
4 Briel M,Schuetz P,Müller B,et al.Procalcitonin-guided antibiotic use v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Arch Int Med,2008,168:2000-2007.
5 Castelli GP,Pognani C,Cita M,et al.Procalcitonin as a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tool for septic complications after major trauma[J].Crit Care Med,2009(37):1845-1849.
6 El Karim IA,Linden GJ,Orr DF.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europeptides against
a range of microorganisms from skin,oral,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ites [J].J Neuroimmunol,2008(20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