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
【精品】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教学课件

不能过重
不能过轻
孕期增重管理的三大干预建议
▪ 均衡饮食
▪ 适量运动
▪ 生活规律
孕期增重管理之一 营养干预原则
▪ 总原则:在营养素摄入全面均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体重增加 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
1、确定营养素摄入需求量 2、确定膳食构成结构及推荐量 3、进行营养评估,给出营养建议
孕期膳食指南—孕早期
▪ 选择促进食欲食物 ▪ 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 少食多餐 ▪ 糖的补充 ▪ 补充叶酸
抗
▪ 孕期增重过量
子代近期影响:大于胎龄儿 子代远期影响: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
孕期营养评估
▪ 孕期营养的评价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可 以进行综合评估,但比较常用及较简单的 评估指标是孕期体重的变化。
孕期增重的标准
孕前BMI(kg/m2)
体重过低
<18.5
总体体重增长范围 (kg)
12.6-18.0
孕期增重管理之二 适量运动原则
1、造成稍有出汗,或适度增加呼吸或心率运动 2、剪短计算为快走的活动量(4-6km/h) 3、孕期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孕期增重管理之三 生活方式
1、定期产检,变化一目了然 2、生活规律,避免晚睡晚起 3、开朗乐观,轻松面对生活 4、自我监测体重变化
孕中晚期平均每 周体重增长的速 度(kg/周)
0.51(0.44-0.58
正常体重
18.5-23.9 11.3-15.8
0.42(0.35-0.50)
超重
24.0-27.9 6.8-11.3
0.0-9.0
0.22(0.17-0.27)
孕期增重的管理目标
▪ 将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

人体大脑中的营养90%来自葡萄 糖,血糖降低时可出现昏迷、休克 甚至死亡。所以,一定要吃主食, 妊娠糖尿病患者过度控制饮食或胰 岛素使用不合理,都会引起低血糖, 导致胎儿猝死!
膳食纤维:主要含于蔬菜、水果、粗粮中
不能被人体吸收
功能: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降脂降糖 预防结肠癌 防止能量过剩或肥胖
建议摄入:25-30g/每天
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400μg/d,每天 摄入绿叶蔬菜200g;
每天增加20-50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 或血液;
确保摄入碘盐。
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者可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 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 每天必需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首选易消化的粮
蛋白质变性的形式:
a.可逆变性:是指取消引起变性的因素后,蛋白质可恢复 原来的性质。如采用正确烹调方法烹制的各种蛋白质食物
b.不可逆变性:是指取消引起变性的因素后,蛋白质恢复 不了原来的性质。如烧焦或过于凝固的的蛋白质食物。
食物烹调中常见蛋白质变性的有利作用:
a.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可减少一些食物中有毒蛋白质的 毒害,如毒素、病原菌。一般说,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在 60℃以上就发生了变性,不再危害人体。
咨询;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
悦心情; 孕中期以后应更换适合的乳罩,经常擦洗乳头。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 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 营养。
孕期需要量增加 吸收及排泄增加 骨钙的重吸收受抑制 孕期血钙浓度低,相对性低血钙。 孕期缺钙会引起 腓肠肌痉挛 骨质疏松 子痫前期发生危险加重 FGR率发生增加
补充钙剂的注意事项 不要空腹补钙,不要与菜果同服 不要喝牛奶同服,会造成钙的浪费 同时补充维生素D3 补钙要多饮水 胃酸缺乏者,不宜选用碳酸钙,可 选用枸橼酸钙
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

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1:介绍1.1 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在孕期,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母体和胎儿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营养可以提供孕妇所需的能量和养分,维持母体的正常功能,并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1.2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孕妇在孕期需要增加适当的体重,但是过度的体重增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
因此,合理管理孕期体重对于保护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2:孕期营养需求2.1 能量需求孕妇的能量需求会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增加。
通常,孕妇需要在孕早期每天额外摄入约300千卡,到孕晚期则需要额外摄入约500千卡。
2.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基本构建块,对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孕妇每天需要额外摄入约10克蛋白质。
2.3 脂肪需求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孕期每天应摄入适量的健康脂肪,例如Omega-3脂肪酸。
2.4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孕期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叶酸、铁、钙和维生素D。
这些营养素对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孕妇的健康非常重要。
3:孕期体重管理3.1 孕初期体重在孕初期,孕妇的体重可能会增加较少。
正常范围内的体重增加可参考孕龄和孕妇的体重指数(BMI)。
3.2 孕中期体重孕中期,孕妇的体重增加速度会加快。
每个人的体重管理需求略有不同,但是总体目标是控制体重的增加在正常范围内。
3.3 孕晚期体重孕晚期,孕妇的体重增加速度可能会减缓。
然而,孕晚期的体重管理同样重要,以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列表。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叶酸(folic acid)- 一种维生素B,对于胎儿的神经管发育至关重要。
5.2 铁(iron)- 吸收和运输氧气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孕期贫血。
5.3 钙(calcium)- 对于孕妇和胎儿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5.4 维生素D(vitamin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孕妇和胎儿的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2024孕妈控制体重膳食指南(全文)

2024孕妈控制体重膳食指南(全文)01 妊娠期妊娠期从末次月经的第一日开始计算,约为280日(40周)。
妊娠期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三个时期。
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
02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是一种计算身高和体重的指数。
计算方法是体重(kg)与身高(m)的平方比值。
要注意的是,体重监测与评价中的BMI仅适用于妊娠期前。
03 妊娠前体重妊娠之前三个月的平均体重。
04 分娩前体重分娩前一周内最后一次称量的体重。
05 妊娠期体重增长值妊娠期体重增长的计算方式是当前所属妊娠时期体重减去前一妊娠时期结束时的体重。
其中包括五个阶段:妊娠前体重、妊娠早期体重、妊娠中期体重、妊娠晚期体重,分娩前体重。
例如妊娠早期体重增长=妊娠13周末体重(kg) - 妊娠前体重(kg)。
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标准2021年9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团体标准(见下表)。
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切点,分别给予在不同妊娠前体质指数情况下,单胎妊娠妇女体重增长范围、妊娠早期体重增长范围、妊娠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范围。
妊娠期体重评价方法01 妊娠期体重总增长值按照不同妊娠前体质指数所对应的妊娠期体重增长范围推荐标准进行评价:妊娠期体重总增长值在推荐总增长值范围内为妊娠期增重适宜;低于总增长值下限为妊娠期增重不足;高于总增长值上限为妊娠期增重过多。
02 妊娠早期增重无论妊娠前体质指数情况如何,妊娠早期体重增加超过2.0kg均提示体重增加过多。
03 妊娠中晚期增重按照不同妊娠前体质指数所对应的妊娠中晚期周体重增长推荐值进行评价:妊娠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值在推荐值范围内的为妊娠中晚期增重速率正常;低于其下限提示妊娠中晚期增重较慢;高于其上限提示妊娠中晚期增重较快。
此外,体重评价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例如胎儿大小、妊娠妇女的膳食摄入、运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哦!管理不好孕期体重怎么办?膳食营养是孕期体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方面的调整,可以帮助孕妈妈解决体重增长过快或者过缓的问题,从而让孕妈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孕期体重。
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

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钙在体内
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
体内 99 %的钙存在于骨骼中;并且同 磷的吸收和代谢有关
孕期的营养需要
需要量从第5个孕月起,胎儿牙齿开始 钙化,建造骨骼也需大量的钙。每天 应摄取1000-1200毫克钙 缺钙,感腰酸、腿痛、手脚发麻、腿 抽筋外,婴儿在出生后牙齿易坏,严 重时导致先天性佝偻病。易发妊娠高 血压综合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能量代谢有重要的影响
孕期的营养需要
铁:孕妇缺铁,会导致贫血,疲倦,
易感染, 也影响胎儿成长,不能耐受 失血 孕后期至分娩,每天应额外补充30~ 50毫克铁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 肝脏、肉类(含铁量最多的是牛肉,其 它依序为猪、鸡、鱼)、菠菜等 补充铁剂,避免和牛奶、茶一起服用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水果摄取量过大
坚果摄入过多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均衡
优质蛋白摄入量不足 绿叶蔬菜摄入不足
营养监测后的效果
巨大儿出生率明显下降
孕妇对自身营养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孕妇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纠正
为医生指导孕期合并糖尿病提供所需参
考数据 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感情交流,患者的依从 性有了很大提高
孕期的营养需要
叶酸:缺乏可能引起畸形:如:神经
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眼、 胃肠道、肾、骨骼等器官的畸形; 叶酸缺乏还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早产;低体重出生;贫血 各种蔬菜、肝、豆类等,加热可破坏 , 药物0.4-0.8mg/日
孕期的营养需要
钙 :骨骼和牙齿组织的主要成分;维
孕期的营养需要
多种维生素:适量的维生 素对维持身体健康、促进 生长发育、调节生理功能 重要 VA-对视力、上皮组织 的健康重要,1000微克/ 日,过量有致畸的报道。 肝、禽类、牛奶中含量多
【全文】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PPT医学课件

(妊娠早期检查空腹血糖以排除孕前糖尿病;孕24—28周行口服 75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以发现妊娠期糖尿病)
3. 肥胖使妊娠期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加了2—3倍。 4. 肥胖可加重血液高凝状态,使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
率升高。 5. 肥胖孕妇分娩难产率和急诊剖宫产率增加。
BMI=体重(kg)/身高 (m) 2
总体体重增长 范围(kg) 12.5-18 11.5-16 7-11.5 5-9
孕中晚期的体重增长率 平均(范围)(kg/周)
0.51(0.44-0.58) 0.42(0.35-0.50) 0.28(0.23-0.33) 0.22(0.17-0.27)
35
判断营养是否合理
孕期营养后合理的效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明显下降 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 孕妇自身的健康有了保证 生出的宝宝健康聪明漂亮
36
结语
生命早期的营养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把握宝宝发育的“关键窗口期”合理饮食 科学营养,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 尽早了解孕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kg )
低体重 (<18.5) 12.5-18
0.51
暂无推荐范围
理想体重 (18.6-23.9)
11.5-16
超重 (24-27.9) 7.0-11.5
0.42 0.28
17-25 14-23
肥胖 (>28) 5.0-9.0
0.22
11-19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些维生素矿物质摄取不足,如钙铁锌VAVCVD叶酸B族维生素等; 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再吸
收能力没有相应变化,使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排出量增加; 孕期妇女维生素矿物质需求比常人增加30-50%; 维生素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表现卫组织中储存量降低,
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

什么是孕期营养从怀孕开始,宝宝在子宫内发育成长,也每一个阶段的健康发育都需要各种营养素,如果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可能对宝宝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宝宝是个小生命,斤以大人维持生命而需要的营养宝宝也同样需要。
只是,我们是直接从食物里获取营养,而胎宝宝则是从妈妈的身体里获取营养。
因此,充足、完整、均衡的孕期营养是确保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
孕期所需要的营养素妈妈们在孕期的营养要全面均衡,而且更应该补充一些营养素,来满足自身以及胎儿的身体需求。
1•叶酸:胎儿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而叶酸是胎儿神经管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在孕期补充一定量的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如果缺乏叶酸,有可能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2•铁:宝宝的血液需要从母亲的血中吸收铁、蛋白质、卟啉等来制造,所以妈妈们孕期铁的消耗量会有所增加,同时孕期又面临血液稀释的问题,更易引起血中红蛋白的下降,铁是血红细胞形成的重要元素,如果血色素持续下降,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胎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重度贫血甚至会引起分娩时凝血功能的障碍、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3•维生素A:能促进宝宝心脏发育,坚固牙齿并预防先天性视力障碍。
同时能提升妈妈的抗感染能力,增强免疫力和体力。
4•维生素D: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协助钙的吸收,强化宝宝骨骼和牙齿,并减少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5•脂肪:专家建议,适量的脂肪,即可以满足孕期能量的需求,又能使孕妇的体重增长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6•钙:钙是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胎儿从孕育到出生,需要消耗母体大量的钙,轻度缺钙可能会引起腿抽筋、肢体麻木、失眠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造成方颅、佝偻病等骨骼发育不良,甚至畸形的症状。
另外,蛋白质,它是构成宝宝机体的重要成分,以及其它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孕期的需要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对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
除上述介绍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像维生素B族、维生素D、镁、磷、锌等,也都是孕期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 ppt课件

妊娠糖尿病对胎婴儿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儿发生率增加:25%~42% (2)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21% (3)早产儿:发生率10%~25% (4)胎儿畸形率增高:6%~8% 对新生儿影响: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增加 (2) 新生儿低血糖 (3)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ppt课件
5
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趋势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发布《孕期体重指南》
根据孕前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ppt课件
6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发布《孕期体重指南》
孕前BMI
孕期总体重增长 (Kg)
热卡 (kcal/ Kg)
低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18.5-23.9 25.0-29.0 >29.0
食物多样化:
每日膳食中必须包括四类食物: 粮谷、 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 奶及奶制品 轮流选用同一类食物中的各种食物,保证膳食 多样化、食物营养成分互补
12.5-18.0 11.5-16.0 7.5-11.5 <7.0
35 30—35 25—30 25
双胎
16.0-20.0
ppt课件 7
不同妊娠周时体重增加值
孕周
10周
胎儿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房 血液 组织间液 5 20 30 140 45 100 0
20周
300 170 250 326 180 600 30
血液 母体的 营养物 质 运输
胎盘、 羊水 脐带、 胎膜
物质
胎儿的 生长发 育
交换
ppt课件
16
二、什么是营养?
人体为了生存养身,从外 界获取食物营养的行为, 食物被摄入人体后的消化 吸收、代谢、利用、排泄 的生理过程。 以上各个环节以及多种因 素,都会影响到营养这一 过程。 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 的全部营养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营养协会《食物营养素成分表》
食物名称 (100g) 食部 (%) 铁含量 (mg) 食物名称 (100g) 食部 (%) 铁含量 (mg)
小麦粉(标) 小米
100 100
3.7 5.1
海带(干) 黑木耳
98 100
4.7 97.4
燕麦片
豆腐干 黄豆
100
100 100
7.0
4.9 8.2
紫菜
枣、猕猴桃 葵瓜子
35 30—35 25—30 25
双胎
16.0-20.0
不同妊娠周时体重增加值
孕周
10周
胎儿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房 血液 组织间液 5 20 30 140 45 100 0
20周
300 170 250 326 180 600 30
30周
1500 430 750 600 360 1300 80
40周
50
250 120—220 50—100 20
9
14.1 39.6 5 ——
50
500 150 50—100 20
2300千克能量(食物交换份25份)
食品
豆奶类 蔬菜类 水果类
份 数
2.5 1 1
早餐
牛奶250ml
上午
午餐
下午点
晚餐
晚点
豆浆200 ml
蔬菜250 g 苹果100g 桔子100g
蔬菜250 g
3400 650 800 970 405 1256 1680
脂肪
合计
326
660
2050
3900
3480
8500
3345
12500
4、各孕期体重增加建议表《实用妇女保健学》
胎儿 特点
生长发育 特点
孕早期 (0—12周)
器官形成,以细胞分裂 为主,细胞体积增加不 明显,平均增长:10克/ 周 缓慢期
3、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1) 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 发生率15-30%
(2)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为正常妇女 的3-5倍 (3)糖尿病孕妇抵抗力下降易感染、 泌尿道感染常见 (4)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 多10倍 (5)巨大儿发生率增高、难产、产道 损伤,手术产↑ (6)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胎儿最佳体重: 3000克左右
疤痕子宫如同随时可垮塌的楼房!
二、体重管理核心
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控制食物的质和量。 适当运动:(孕妇体操、 孕妇游泳、散步) 建立良好的进食行为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三、孕期营养
一、母亲营养与胎儿的关系:
血液 母体的 营养物 质 运输
胎盘、 羊水 脐带、 胎膜
食物多样化:
每日膳食中必须包括四类食物: 粮谷、 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 奶及奶制品 轮流选用同一类食物中的各种食物,保证膳食 多样化、食物营养成分互补
谷城县人民医院
五、妊娠期合理膳食原则
适量的进食体积:既避
免胃肠负担过重,又不出现饥 饿感
早餐为25—30%, 中餐为40%, 晚餐30—35%, 可进食5—6次/天
食物 名称
葵花子 猪肝 银耳 黑木耳 芝麻 羊肉(瘦)
含锌量
6.03 5.78 9.04 3.18 6.13 6.06
食物 名称
鱿鱼(干) 牛肉 螺蛳 香菇 奶酪 花生油
含锌量
11.24 3.71 10.28 8.57 6.97 8.48
4、维生素
维生素 推荐摄入量 作用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D 维生素E (生育酚) 维生素K 叶酸 800—900ug B1:1.5mg B2:1.7mg 130mg 10ug 保护皮肤,增强对细菌 的抵抗力。 促进糖质吸收,促进乳 汁分泌,有助于造血。 促进胎儿骨骼生长和造 血器官的生长。 能帮助钙的吸收。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孕妇锌的摄 入量20mg 含锌较高的食物 牡蛎 禽肉 肝脏 蛋类 蔬菜及水果含量较低
我国含锌丰富的食物
:mg/100g
单位
食物 名称
牡蛎 海蛎肉 鲜赤贝 墨鱼(干) 猪肉(瘦) 燕麦片
含锌量
71.20 47.05 11.56 10.02 2.99 2.59
100
83 50
54.9
1.2 5.7
赤豆
毛豆(青豆) 藕粉
100
53 100
7.4
3.5 41.8
松子
猪血 瘦猪肉
32
100 100
5.9
8.7 3.0
冬寒菜
豌豆苗 辣椒
58
98 88
2.4
1.8 6.0
猪肝
墨鱼(干) 海参
100
82 93
22.6
23.9 9.0
2、补钙的食物
钙的作用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活动, 孕妇补充钙剂可使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疾病发生风险明显下降 调节体内酶活动 信息传递系统 促进脑发育和维持脑的正常功 能
生长发育 期 最佳营养 环境
26—36周最大加速期,增 长200克/周 37周后减缓期,70克/周
全面平衡营养
母亲体重 增加
每周0.25—0.35Kg
每周小于0.5Kg
(三)有效的体重控制
预防:糖尿病 高血压 巨大儿 、、、 、、、 降低:剖宫产率! 母儿不良 结局! 胎儿正常体重 大于2500克 小于8000克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孕妇铁的摄 入量25—30mg,不超过60mg。 血制品(鸭血、鸡血) 动物性食品(肝脏、瘦肉、海 鱼、鸡鸭) 黄豆制品(黄豆、豆干) 黑芝麻 菌、藻类(黑木耳、海带、紫 菜) 绿叶蔬菜(豌豆苗。含丰富的 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妊娠4月起,在医生指导下常规 补充铁剂,口服硫酸亚铁0.3克 /天
功能
能量的主要来源 构成机体组织,体液平衡、 提供能量
食物
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
肉类、蛋类、奶类
食用油、肉类、蛋类、 奶类
肉类、蔬菜、水果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膳食纤维
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肉类、蔬菜、水果
维持体内内环境
降低胆固醇、有利于排便、影响餐后 血糖
减少致畸因素,如铅、苯、农 药、不良药品、烟酒,增加必 须营养素:碘、锌、叶酸、适 量维生素A 1—1.5Kg,占整个孕期增重的 8—20%。
孕中期 (12—28周)
细胞分裂,且细 胞体积增加,平 均增长:85克/周 加速期(16—27 周) 全面平衡营养
孕晚期 (28—40周)
细胞体积增加为主, 平均增长:200克/周 28周体重及身长分别 为出生时1/3、1/2
物质
胎儿的 生长发 育
交换
二、什么是营养?
人体为了生存养身,从外 界获取食物营养的行为, 食物被摄入人体后的消化 吸收、代谢、利用、排泄 的生理过程。 以上各个环节以及多种因 素,都会影响到营养这一 过程。 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 的全部营养需要
摄入≠吸收 食物≠营养
三、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相关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 正常值:大于 110g/L 希望值:大于 120g/L 理想值:大于 130g/L
国家卫计委2012年发布的《中国母婴健康 素养》要求,孕妇应当维持体重的适宜增 长。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增重值为 12千克左右。
中国准妈妈体 重应该增加多 少?
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趋势
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酒, 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 供维生素E及必须脂肪酸
水:
饮用水、汤汁、食物内含水
维持生命(体温调节、良 好溶剂、催化剂、润滑剂、 其他)
五、妊娠期合理膳食原则
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按照孕妇膳食中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供给量的 标准,合理调配膳食, 使每日进食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在数量 和质量上满足不同时期孕妇对营养的需要, 尤其要注意补充孕妇较缺的钙、铁、维生素D (10微克)、B叶酸等。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孕妇钙 的摄入量1000— 1500mg,不超过2000mg 奶类(250-500ml/日) 黄豆制品 虾皮 鱼类 黑芝麻 绿叶蔬菜 强化钙的食物及钙补充剂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中国营养协会《食物营养素成分表》
食物名称 (100g)
稻米(梗、特) 馒头(标) 燕麦片 豆腐干 豆腐 黄豆
食部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钙含量 (mg)
24 20 186 308 75 191
食物名称 (100g)
海带(干) 黑木耳 紫菜 红橘 柠檬 枣、猕猴桃
食部 (%)
98 100 100 78 66 85
钙含量 (mg)
348 247 264 42 101 27
毛豆(青豆)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发布《孕期体重指南 》根据孕前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发布《孕期体重指南》
孕前BMI
孕期总体重增长 (Kg)
热卡 (kcal/ Kg)
低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18.5-23.9 25.0-29.0 >29.0
12.5-18.0 11.5-16.0 7.5-11.5 <7.0
妊娠糖尿病对胎婴儿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儿发生率增加:25%~42% (2)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21% (3)早产儿:发生率10%~25% (4)胎儿畸形率增高:6%~8% 对新生儿影响: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增加 (2) 新生儿低血糖 (3)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