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总结]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内容考前点拨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内容考前点拨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内容考前点拨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内容考前点拨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导热性和导电性,柔软,低密度和低熔点。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3)钠在煤油和空气中的变化过程:最终变成Na2CO3☆☆☆☆☆☆☆na→na2o→naoh→na2co3?12h2o→na2co3(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能比较:☆☆☆☆☆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溶解度低于碳酸钠热稳定性ddd2nahco3na2co3+h2o+co2↑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的反应↑ 比Na2CO3-NaHCO3+HCl=NaCl+H2O+CO2更强烈↑与naoh反应dddnahco3+naoh=na2co3+h2o相互转化①除杂:na2co3固体(混有少量nahco3)-----充分加热Na2CO3溶液(与少量NaHCO3混合)——加入适量NaOH溶液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方法:固体:用气体加热时出现碳酸氢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沉淀碳酸钠2、铝及其化合物:(1)铝的存在: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以化学状态存在。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

(2)铝单质① 铝在室温下用浓硫酸和浓硝酸钝化。

钝化强调三个“二”,即:两种金属(铝和铁)、两种酸(浓硫酸和浓硝酸)和两个词(“冷是常温”和“浓”)。

②铝与强酸、强碱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③铝热反应要重点掌握:2al+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制造难熔金属(利用铝的还原性)。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l2o3① 与硫酸的反应: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②与氢氧化钠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Al2O3+2ohd=2alo2d+H2O(4)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l(oh)3① 与酸的反应:Al(OH)3+3hcl=3alcl3+3H2O②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离子反应:Al(OH)3+OHD=alo2d+2H2O③al(oh)3实验室制取方法: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反应化学方程式:AlCl 3+3nh 3?h2o=al(oh)3↓+3nh4cl离子方程:al3++3nh3?h2o=al(oh)3↓+3nh4+(5)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通常用作净水剂,因为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吸收水中的悬浮固体,并下沉以净化水。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高中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及练习题

高中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及练习题

课标与考点高中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及练习题第一节金属元素主题一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1.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最重要的几种碱性化合物(NaOH、Na2O、Na2O2、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和用途。

4.了解硬水及其软化。

自主学习1.碱金属原子容易最外层个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个电子。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中。

3.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时,碱金属一般都水,但铷、铯跟水反应时因铷、铯的密度都比水,不能水而是。

4.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一般都是典型的氧化物,但碱金属的和都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跟酸反应时不仅生成,还有生成。

5.碱金属的盐中,只有盐可作化肥,如等都是化肥。

7.Mg(OH)2和MgO是性化合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8.Mg(OH)2的溶解度于MgCO3(填小或大),所以碱性溶液中Mg2+总是转化为沉1.碱金属原子失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

2. 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碱金属单质硬度一般不大,可用小刀切割,但锂用小刀切割很难。

3.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后剩余的Na、K可以放回原瓶。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只有锂的熔点高于100℃,其余都低于100℃。

4.钾盐、钠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KClO4微溶于水,Na2SiF6难溶于水。

5.碱金属一般用电解熔融氯化物制取,而制取钾用钠与熔融氯化钾在850℃反应,使钾生成后气化而分离出来。

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超氧化物,但Li只生成Li2O。

碱金属都可在氯气中燃烧,钾、铷、铯能跟液溴反应,而碱金属跟碘只在加热时反应。

6.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一般都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但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都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跟酸反应时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生成。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解答选择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的数目)和相似性等规律排列的。

在2024年高考中,会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1.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分为A族(主族)和B族(副族)两大类。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的第1A至8A组,副族元素是周期表的1B至8B组。

2. 元素的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为金属,少数元素为非金属,还有一部分元素是类金属(也称过渡元素)。

3. 元素的周期和组:元素的周期是指横向排列的行数,而元素的组则是指纵向排列的列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从1至7,组从1到18。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1. 周期表的横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周期代表了一层电子壳,周期数越大,电子壳层数越多。

同时,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原子核越远,电子云也相应扩大。

2. 周期表的纵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主族代表了一个电子云中最外层电子的主要能级。

向下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云扩大;而向上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缩小。

3.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原子半径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增大。

电离能则是指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电离能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减小。

4. 元素周期表的化合价规律: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由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决定的。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而副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减去10。

三、常见元素和其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元素和其特点的简要总结:1. 氢(H):最轻的元素,原子量为1。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一、关键信息1、元素化合物的分类金属元素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化合物2、常见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3、常见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二、金属元素化合物11 钠及其化合物111 钠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112 钠单质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13 氧化钠的性质: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114 过氧化钠的性质: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15 碳酸钠的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16 碳酸氢钠的性质:白色细小晶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比碳酸钠剧烈。

12 铝及其化合物121 铝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122 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123 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24 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受热易分解。

125 铝盐(如氯化铝)的性质:能与碱反应,当碱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碱过量时生成偏铝酸盐。

13 铁及其化合物131 铁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2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33 氧化亚铁的性质: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氧化铁。

134 氧化铁的性质: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135 四氧化三铁的性质:黑色晶体,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化学元素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汇总这部分的关键知识。

一、金属元素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俗名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它们在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的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2、铝及其化合物铝是一种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也具有两性。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铁及其化合物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氧化铁。

二价铁盐溶液呈浅绿色,三价铁盐溶液呈黄色。

在化学反应中,二价铁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可以被还原为二价铁。

4、铜及其化合物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铜盐,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1、氯及其化合物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

氯水成分复杂,新制氯水含有氯气、盐酸、次氯酸等。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硫及其化合物硫单质呈黄色,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3、氮及其化合物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焰色反应不同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利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制备掌握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实验室制取氯气、氨气等。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学会运用化学方法检验和鉴别各种元素化合物,例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熟练书写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考点。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相关考点更是重中之重。

理解和掌握这些元素的性质,对于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化学成绩具有关键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氢(H)元素。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 号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它通常以单质氢气(H₂)的形式存在,具有可燃性。

在化学反应中,氢元素既能表现出氧化性,又能表现出还原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氢气表现出还原性;而在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 NaH)中,氢元素则呈现出-1 价,表现出氧化性。

高考中,关于氢元素的考点常常涉及氢气的制备、性质以及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等。

接下来是氦(He),它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氦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由于其不易发生反应的特性,常用于填充气球、飞艇等。

高考中对于氦元素的考查相对较少,但了解其惰性特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锂(Li)是碱金属元素中的一员。

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地较软。

锂的密度很小,在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性质方面,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氢气。

高考中,关于锂元素的考点可能涉及锂的化合物的性质、锂电池原理等。

铍(Be)元素,它属于碱土金属。

铍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一定应用。

铍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

高考中铍元素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对于其基本性质也要有所了解。

硼(B)是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硼的单质硬度较大,常用于制造耐磨材料。

硼元素在有机化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硼酸在医药领域的使用。

高考中,硼的考点可能涉及硼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碳(C)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其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和 C₆₀等。

金刚石硬度极高,而石墨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碳能形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使得碳元素在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也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卤族元素1.氯气(1)分子式Cl2电子式结构式Cl—Cl(2)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2)。

(3)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Cu+Cl2=CuCl2(棕黄色烟)②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上制HCl),H2+Cl2=2HCl(爆炸)③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IO是一种弱酸(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进行漂白、消毒杀菌等,在光照下易分解:2HClO=2HCl+O2↑④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用于吸收多余Cl2)2Cl2+2Ca(OH)2=CaCl2+Ca(ClO)2漂白粉(混合物)+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易失效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Cl2+2Br –=2Cl–+Br2Cl2+H2S=2HCl+S↓(4)制法:①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业制法2NaCl+2H2O=2NaOH+H2↑+Cl2↑2NaCl(熔融)=2Na+Cl2↑2.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性质的通性及递变性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ⅦA族②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同点:电子层数不同③主要性质的相似性: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主要化合价为−l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④主要性质的递变性。

(从F到I)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及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F2>Cl2>Br2>I2;与H2化合生成HX的反应由易至难,且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即稳定性HF >HCl>HBr>HI;最高价氧化物的承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卤离的还原性增强,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的元素置换出来。

单质的颜色变深,熔沸点升高。

(2)卤素及其化合物特性归纳①Cl2、Br2、I2与水反应类型相同,可用通式X2+H2O=HX+HXO,而F2特殊F2+2H2O=4HF+O2,由此得出它们与碱反应Cl2、Br2、I2相同,F2不同。

②F2、Cl2、Br2与Fe作用得+3价铁,而I2+Fe=FeI2。

③Cl–、Br –、I–跟AgNO3分别产生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而AgF可溶于水,无色溶液。

④氯水具有漂白性,但溴水、碘水中HBrO和HIO很少,漂白性很差。

⑤碘与淀粉变蓝,但淀粉碘化钾试纸投入氯水中不变蓝,因为氯水过量,发生下列反应I2+5Cl2+6H2O=2HIO3+10HCl。

⑥氢氛酸为弱酸,余者为强酸,旦酸性逐渐增强;氢氟酸腐蚀玻璃,其他氢卤酸没有此性质。

(3)卤离子(X–)的检验(X=Cl、Br、I)在含有卤离子(X–)的溶滚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Cl–+Ag+=AgCl↓(白),Br –+Ag+=AgI ↓(黄色),Br−+Ag+=AgBr↓(淡黄色),I–+Ag+=AgI↓(黄色)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特殊性①F只显-1价,一般无含氧酸,氟气能跟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是弱酸,但能腐蚀玻璃,CaF2难溶于水。

而AgF易溶于水②溴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

③碘易升华,碘遇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④Cl2、Br2、I2溶解性Cl2Br2I2水中黄(溶) 橙(溶) 黄褐(微溶)CCl4黄(易溶) 橙红(易溶) 紫红(易溶)4.知识框架(三)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概述(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r S<r Se<r T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 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Se、Te)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3.二氧化硫(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 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3)二氧化硫的污染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4.硫酸工业和硫酸(1)接触法制硫酸反应原理:①造气:4FeS2+11O2(g)=2Fe2O3+8SO2②氧化:2SO2+O2=2SO3③吸收:SO3+H2O=H2SO4分别对应的设备:①沸腾炉②接触室③吸收塔具体措施:粉碎矿石、过量空气、热交换、催化氧化、逆流、循环、浓H2SO4吸收SO3(防止形成酸雾)、尾气处理(用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再用H2SO4处理,便又可生成SO2)。

(2)浓硫酸(98.3%)的特性①吸水性:H2SO4易与H2O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2S)。

②脱水性:浓H2SO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性,C12H22O1112C+11H2O(浓H2SO4脱水性)③强氧化性:浓H2SO4与金属、与非金属、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2H2SO4(浓)=CuSO4+SO2↑+2H2OC+2H2SO4(浓)=CO2↑+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2NaI+2H2SO4(浓)= Na2SO4+SO2↑+I2+2H2O与还原剂反应浓H2SO4的还原产物都为SO2。

常温下,浓H2SO4使Fe、Al表面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四)碳族元素1.碳及其重要化合物(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应用木材干馏所得的固态产物是木炭,木炭由于它的孔隙被干馏时产生的油脂等物质所覆盖,吸附能力较弱,经活化处理增加表面积后就有高的吸附能方。

这种具有高吸收能力的碳,称为活性炭。

活性炭的孔隙多,内表面积大,一般为500rn2/g~l000m2/g。

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因此易吸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常见的易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及应用如下:①有毒的气体(或蒸汽):NO、NO2、Cl2、Br2、C6H6(苯)。

活性炭用于去毒、防毒。

②色素。

活性炭用于溶液脱色(漂白),如制造白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做脱色剂。

③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活性炭用于水的除臭净化。

(3)碳及其重要化合物2.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硅的存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位,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硅岛单质: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类似于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是良好的半导体。

(3)硅的性质: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①Si+O2=SiO2②Si+2NaOH+H2O=Na2SiO3+2H2↑(4)硅的制备及提纯:SiO2+2C=Si+CO↑,Si+2Cl2=SiCl4SiCl4+2H2=Si+4HCl(5)硅的氧化物SiO2:①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②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SiO2+CaO 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③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④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抖,制造石英玻璃等。

(6)硅及其重要化合物(五)氨族元素1.氦族元素概述(1)周期表中的位置:第VA族(N、P、As、Sb、Bi)2—6周期(2)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3)主要性质:①相似性:a.最高正价均为+5,负价为–3;(Sb、Bi无负价)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RO3或H3RO )呈酸性4②逆变性(按N→Bi)原子半径由小到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HNO3>H3PO4);与同周期卤素、氧族比非金属性要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