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点第一部分 内能及其利用1、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
5、吸放热计算公式:)(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合并为:合并公式: t cm Q ∆=6、燃烧燃料放热计算qm Q =或 qV Q =(燃料为气体时) (q 为热值)7、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是对外做功的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二部分 电流、电路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摩擦时失去电子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带电体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3、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超导体是电阻为零的导体,所以不发热,主要应用在不需要发热的导线或电动机线圈等。
半导体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主要制作电子元件,如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5、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两条以上路径,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精华 (推荐)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名师剖析必考知识点,值得下载打印背诵)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内能分子热运动1. 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玻璃接触面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3. 焊接金属的方法,一是依照荷叶上的水珠自动结合进行焊接,用高温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了;二是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分子间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时分子存在________力实现焊接的.4. 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就变甜了;(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5.. 当香喷喷的豆浆打好后,戴眼镜的小王打开豆浆机,他只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豆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趣味链接】6.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小颗粒放入水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放有花粉的水滴,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每个花粉小颗粒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在变化,不会停下来.这些花粉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撞击而不能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拓宽延伸】布朗运动实质反映了什么?热和能分子热运动1.D解析:铁粉是肉眼可见的,是物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铁丝很难被拉断,只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故B选项错误.铁块很难被压缩,只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C选项错误.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故选B.3. 大引解析: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焊接金属就是利用高温或者压力使金属的分子互相渗透来实现焊接的.4. 不同物质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5.答:只闻到香味,是因为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看不清豆浆是因为豆浆机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思维点睛: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解析:(1)布朗运动的主体并不是分子或原子,而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花粉小颗粒受到撞击而振动.(2)通过布朗运动,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内能1. 在学习了内能的知识后,几位同学对于内能的知识提出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晓华: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B.晓峰: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内能大C.晓玲: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D.晓平: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2. 温度、热量和内能三个物理量遇到了一起,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3. 如图所示是模拟点火爆炸装置,当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时,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盒盖将_________,同时听到“砰”的一声响.在此过程中,燃气的_________能减少,转化为_________的_________能.4. 通过课本中的实验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具体地说: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那么“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吗”?严小明同学对这个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使水沸腾,他看到了水蒸气将木塞冲开,并冒“白气“,这充分说明了水蒸气_________,水蒸气内能_________,温度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实验说明:_________,从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 位于芜湖市的“神山铸剑”遗址极富传奇色彩,相传春秋时干将在此设炉造剑,三年成剑,锋利无比.干将造剑主要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_(选填“弹性”、“硬度”或“延展性”),可锻打成剑.当年的“淬剑池”如今仍位于山颠,淬剑是指将炽热的金属剑迅速与冷水接触,以增加其硬度.淬剑过程中,金属剑的内能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主要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改变了金属剑的内能.6. 某物理实践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本领,他们把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后放在太阳光下照射,每隔3min测一次瓶中水的温度,收集的数据如下:日照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在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内能变化的方式是_________.对上述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趣味链接】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和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拓宽延伸】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内能1.A解析:因为任何物体任何温度都有内能,故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整个物体的速度无关,故B说法错误;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C说法错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D说法错误.故选A.2.C解析: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不正确.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B不正确.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C正确。
期末复习资料10 生活用电试卷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考前复习期末复习资料10 生活用电试卷1.【家庭电路】关于生活用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串联的B.使用电冰箱时必须使用两孔插座C.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D.能够使试电笔氖管发光的被测导线是零线2.【家庭电路】小明晚上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在书桌边的插座上,闭合台灯开关,发现台灯不亮。
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小明把台灯插头插人其他插座,发现台灯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插入书桌边的插座孔进行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孔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
故障可能是()A.进户线火线上的熔丝烧断B.进户线零线断了C.书桌边的插座与零线断开D.书桌边的插座与火线断开3.【家庭电路】下列关于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B.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D.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4.【家庭电路】关于照明用电电路的安装,下列错误的是()A.所有的电灯及其他用电器和插座均并联B.保险盒应装在总开关的前面C.各灯头的控制开关应和灯串联,并联在火线上D.火线接在灯口内中央金属片上,零线接灯口内螺旋套5.【家庭电路】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D.试电笔插人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发光6.【家庭电路】如图2所示有关家庭电路的连接完全正确的是()图27.【家庭电路】关于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铜丝代替家庭电路中的熔丝B.电冰箱外壳应接地C.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零线上D.熔丝熔断一定是电路短路造成的8.【试电笔】下列有关测电笔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氖管发光时测电笔接触的是零线B.使用时手可以接触测电笔的任何部位C.测电笔不能用来辨别电池的正负极D.测电笔与手接触的部分都是绝缘体9.【电路故障】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图3A.插座发生短路了B.进户的火线断了C.进户的零线断了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10.【电路故障】如图4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学知识专题复习(有答案)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1.关于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B.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仪器C.超导材料没有电阻,所以不适合做输电线D.应用光导纤维通信技术,在相同条件下增大了信息量的传输()2.上海世博会很多的照明灯是LED灯,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现在用的二极管主要是由下列哪种材料制成的A.陶瓷材料B.金属材料C.半导体材料D.纳米材料()3.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可作下列哪种用途A.自炽灯的灯丝B.电炉的电阻丝C.保险丝D.远距离输电线知识点二、电压表与电流表()1.在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5.6V 1.4VB.7V 1.4VC.1.4V 7VD.1.4V 5.6V()2.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A.1.2A 0.24AB.0.24A 1.2AC.0.24A 0.96AD.0.96A 0.24A知识点三、滑动变阻器()1.将图中的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移动时,要使电阻减少,下列哪种接法正确A.a和bB.a和cC.c和dD.b和d()2.如图所示,A、B、C、D中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流变小的为()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A.M接C,N接BB.M接A,N接BC.M接C,N接DD.M接A,N接D()4.将如图所示滑线变阻器的C、D二接线接在电路中的MN间,为使电压表读数变小,问触头P应该A.向左滑动B.向右滑动C.向左、向右均可以D.无法实现知识点四、概念题()1.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B.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C.某学校教学楼中,同时发光的电灯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小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的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B.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C.电压表有一定的量程,使用时选择的量程越大越好D.在并联电路中,不论灯泡是大是小,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相等()3.根据欧姆定律公式,URI=可以导出,由此公式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电路两端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阻就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减小,导体的电阻就增大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强度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的性质,不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4.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它消耗的电能越多B.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它消耗电能越快C.用电器工作时间越长,它的电功率越大D.用电器的电能与其功率无关,只与通电时间有关()5.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接的输电导线却不太热,这是因为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较大B.电炉丝的电阻比较大C.以上两种说法都对D.无法确定知识点五、常识题1.装有两节新干电池的手电筒,它的电压是______V,我们日常生活用电的电压是______,家里的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______的(填“串联”或“并联”),对人体来说只有不高于______的电压是安全的。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间隔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② 当分子间间隔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间隔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势能越大〕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不能为零〕。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物质的种类、物质状态、体积等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一样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一样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①做功:〔能量的转化〕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互相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内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 =cm(t-t0)=cm△t升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概念公式期末复习题

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再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组成的。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
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
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
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
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7.分子动理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组成的。
(2) 。
(3) 。
8. 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
还说明。
比热内能热量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物体的越高,分子越快,内能就。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5.物体吸收,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物体放出,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7.比热容(c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9.水的比热容是:C=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0.热量的计算:Q吸= =cm△t(Q吸是吸收,单位是;c 是物体,单位是:;m是;t0是;t 是 .Q放=,其中to-t=Δt指物质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麥。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现则•的 运动;⑤分子之间有间隙。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III 2020/5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飢 外界压表现为斥力。
自动的缩小表现为引方:,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2>影响麻满毓栗麒毫2020/5/9Ill III‘①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氣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温度、质量、体积、状态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c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C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 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 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 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 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洪 2020/5,i f III III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 3,吸收热量之比为3: 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 9 : 2)B. 2 : 9C. 1 : 2D. 2 : 1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或H)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O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2020/5/9.. .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Qq= -----------------m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第三节:热机效率影而燃膈者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 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二。
有用/有二fsQ 总 qm qpv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 种热量损失;②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 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 l-i=1 IB 仲兴中学桂红奎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O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一)O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V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f①使用验电器。
(原理)2作用规律导体和绝缘体:m g£容易导电的物林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020/5/9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Sil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 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4、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了、短路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器。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1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nA) ,1A=1O3 mA lmA=103 u A 1A=1O6 p A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 “一”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一”接线柱流出来。
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进行试触法。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離申聽離切儘擊黑聾誑螺旋使指针调零。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灯Li中的电流是T P仲岛学桂红奎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
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 , lkV=103 V, 1 V=103mV, 1 kV=IO6 mV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一"接线柱流出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试触。
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再表前,如果指针不嶺霊,厠凋整中央调零a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S1 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6V ,灯L2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为冬。
当将灯泡的规格进行多次更换,谁的电压值不变化?1十六十了答源不练习:1、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电压表测L〔两端的电压—人2、开关闭合,电压表测挡—电压,开关断开,电压表的示数近似等于譬电压。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P)、长度(Z)和横截面积(院,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III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1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1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2020/5/91、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50 Q 1A"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 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1、 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2、 有效的电阻看下面的接线柱。
最大阻值为50Q,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
1=1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1、电路连接。
2、电压一定时,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阻值也变大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R=【注意事项】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第一节电能1、电功: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焦耳(焦,J) 0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 h) 0 lkW-h=3.6X106J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w 二Uh 二pt- — x3.6xlO6J罚Tcneen50Hz 2 5(业地纹天止%风白阉1、电功率:定义: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P = — = UI =【2R =一 = —x3.6xio6w t R n o t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额定电流: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Q=I2Rt有关焦耳定律的注意事项: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求砒只能用n = I2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