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市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施工方案1工程分部分项实施流程1.1移动通信机房用电报装按照当地的用电报装程序,向当地电业主管部门进行报装,并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1.2架空线路铺设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电杆组立和绝缘子安装→拉线安装→导线架设→接户线和进户线安装→检查验收1.3管道线路敷设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铺设PVC管或钢管→管道固定→穿电缆线→管口封堵→检查验收1.4直埋电缆敷设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按照线路的路径划线→挖电缆沟→敷设套管→绝缘测试→套管内敷设电缆→混凝土包封(如需要)→绝缘测试→回填夯实→检查验收1.5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基础施工→变压器就位找正→变压器固定→检查验收2.施工方法及难点、重点技术措施2.1架空线路敷设2.1.1线路路径选择1)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子短、交叉、逾越、转角少、接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转和维修方便。
3)应尽量避开易受大水、雨水冲刷的中央,严禁逾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中央立杆和地埋电缆。
2.1.2架空线路铺设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现象。
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地宽度不应超过0.1mm,预应力应无纵横向裂缝。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
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不小于1.5m。
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4)水泥杆应用8米以上,跨公路10米以上,高山可用7米杆。
电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长的六分之一,参见如下:5)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毫米,电杆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
通信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培训资料

二、市电引入要求
25℃铜芯电缆供电压降快速计算表
序号
供电 电压
电缆长度 请输入数
电缆截面积 请输入数值
功率因数 请输入数
负载功率 请输入数
电阻率ρ
额降定压★计算压降V★满压足降
月均最大 耗电(度/
1 0.42 1500
35
0.8
15 0.0283 116 31.30 满足 581.51
2 0.4 1200
温度截流下降率 0.8~0.9 0.8~0.9 0.8~0.9 0.8~0.9 0.8~0.9 0.8~0.9 0.8~0.9
低压市电引入电缆要求3*35+1*25铠装铝电缆 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两相、三相四线制阻燃电缆。 三相四线,尽量各相均衡,单相电压范围为175V~265V。
通信基站市电引入培训资料
内容简介
市电引入类型 市电引入要求 市电引入施工标准 市电引入工程问题分析
一、基站市电引入类型
1、新建基站市电引入类型
目前基站的交流供电基本以当地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而市电引入 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新建机房设有专用变压器,通过一路10KV高压引至基站专用变压器,
二、市电引入要求
2.1 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 变压器建设尽量靠近供电高压搭火点,减少高压线路
施工,通过低压电缆引向基站,减少高压线路投资。原则 上采用低压市电引入,尽量减少变压器建设,节约投资和 日常维护成本。
二、市电引入要求
2.2 租用民房的基站 从大楼的供电系统引至基站,导线在楼内走线的,采
6 0.2 500
35
0.8
8 0.0283 24 20.21 满足 727.71
注:1.请在对应的供电电压行输入数据,红色为需要输入的数据,★计算压降V★为计算结果。2.
通信基站外市电引入建设方案

通信基站外市电引入建设方案发布时间:2021-06-30T03:18:14.10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阳茂1 安红波2 [导读] 低压交流供电质量通信交流供电的标称电压为220/380V;标称频率为50Hz。
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供电电压要求。
1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2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5G设备功耗为2/3/4G的3-4倍,基站所需容量面临极大挑战。
本文主要从外市电引入建设方便入手,解决基站容量引入问题。
关键词:通信基站;外市电;1.通信基站交流系统(1)低压交流供电系统:380/220V低压馈电线路与低压配电设备组成低压供电系统,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运行方式,系统中电力设备及接地均采用TN-S三相五线制的配线形式。
通信工程中,低压交流配电系统多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
(2)低压交流供电质量低压交流供电质量通信交流供电的标称电压为220/380V;标称频率为50Hz。
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供电电压要求。
1)通信设备由交流电源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的输入电源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一10%~+5%。
2)通信电源设备由交流电源供电时,在设备的输入电源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一15%~+10%。
(3)常用的交流额定电压表1 常用的交流额定电压2. 外市电建设方案2.1外市电容量需计算方法外市电容量需求(kV A)=[ 现网通信设备负荷(kW)+新增5G设备峰值负荷(kW)+电池充电负荷(kW)+空调负荷(kW)+照明及其他负荷(kW)]/功率因数(0.9)现网通信设备负荷:由于通信设备在闲忙阶段,功耗大小不一,建议使用运维监控平台上一年6~9月份的最高功耗为存量设备实际功耗(不含充电);电池充电负荷:蓄电池容量(Ah)×0.1×56.4/0.92/1000;空调负载:单台空调功耗×数量;照明及其他负荷:通常取0.5kW;有其他业务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图文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成为了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基站的建设和使用中,市电引入仍然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基站市电引入,避免基站市电引入带来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基站市电引入标准和规范。
1. 市电引入的必要性在基站的建设和使用中,市电引入是必不可少的。
市电不仅为基站提供了必需的能量,还可以为基站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
同时,市电对于基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市电引入标准为了规范基站市电引入,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国家有关标准对于基站市电引入的电压范围、电流范围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2.1 GB9264-1998《工业企业电气装置用电压》,规定了电压的变化范围,使得供电的电源更加稳定。
2.2 GB4943.1-2011《安全的低压电器第1部分:通用标准》,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电气安全保障。
2.3 GB/T16149-2012《电信设施固定功耗设备供电电路设计规范》,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供电电路的设计规范。
2.4 YD 4088-2007《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中,也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有关标准。
3. 市电引入的规范为了确保基站市电引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
3.1 市电引入线路要求:1.市电引入线路必须满足地线接触可靠,地线电阻小于4Ω的条件。
2.市电引入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3.市电引入线路必须采用标准电缆,其交叉面积应大于2.5mm²。
3.2 市电引入的保护市电引入应当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振荡保护等。
在市电进线处应当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使基站在供电电压异常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3.3 市电引入的接地市电引入的设备应当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以减小雷击等天气异常现象所带来的危害。
基站的市电引入是基站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化市电引入是确保基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基站市电引入(低压)标准与规范

基站市电引入(低压)标准与规范一、电缆架空敷设1、当地下情况复杂不宜采用埋地敷设时,可采用电缆架空敷设方法。
(1)2杆的选择:电杆应采用定型的钢筋混凝土产品。
其构造要符合国家标准。
电杆长度应该根据现场情况由设计确定,地面自建机房要求采用交流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
(2(3(4定。
(50.5m。
(6(7(1(2(3(4(5(6)电缆外套的固定要科学合理,不能依赖电缆本身来支撑管道的重量。
(7)电缆走向路由尽量与业主达成一致意见,尽量减少事后的整改。
三、电缆埋地敷设(1)地面自建机房要求采用交流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架空线路终端杆与机房距离大于15m)。
外电电缆引上、引下要求使用镀锌钢管保护,钢管需采用镀锌铁线绑扎,距离钢管两端20cm及中段3处,没处绑扎6箍,钢管进入地下需加弯头,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镀锌钢管要求高出地面2.5米,埋深0.7米。
(2)铠装电力电缆的铠装层应在其两端进行可靠的接地。
(3)相线的横截面积一般为35mm2,通信用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等截面的导线,导线应采用阻燃电缆。
(4)电源线进入机房后,布线要求固定于走线架或线槽中,要求走线美观、整齐。
(5)转供电从基站场地租赁方的一级空开处引电。
(6)机房内的导线应采用阻燃电缆。
四、市电引入工程问题分析1、箱体线缆敷设要求:铠皮按照低压铠装电缆接地工艺。
市电引入的电缆每段电缆的两端都应绑扎标牌;配电箱的标牌,要求从内2套34567(1)7米杆1.5米;9(2(38要求: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不可将大石块、杂草、稀泥填入洞内;每填入300mm厚即夯实一次。
在郊区,应培土高出原有地面10-15cm;回土夯实后应立即做好根部的保护设施,以使电杆加固;无法加固或加固不牢,应在杆路两侧做拉线。
注意:有损坏的电杆不能使用。
9、箱体抱箍要求:使用电杆配套抱箍固定。
通信基站市电引入,施工规范及优缺点

1.线路损耗 较大 2.维护成本 较高
适用类型 所有通信站点
宏站(需 负载容量较 直供电非常困难的宏站 负载较小且 所有通信站 配制空调) 小站点,接电 接电较困难 点 较困难宏站 站点
供电方式 交流远供380V或220V 优先等级 1
直供380V 2
直供220V 3直供1Fra bibliotekKVA 4直流拉远 5
转供电 6 受客观原因 影响(业主 或其它原因
选择条件 1.接入点与公变、专变 宏站优先选 1.宏站380KVA 选择自建专变接入条 1.市电引 之间距相差50~100以上, 择接入方式 市电引入困难 件: 入较困难, 取其近。 且负载最大容 1.1500米范围内无公变 费用较高。 2.接入点与公变、专变之 量小于10KW。 、专变。 2.线路路由 间路由,根据难易情况选 2.灯杆、室分 2.1500米范围内无自有 较困难。 择。 、美化天线站 专变但公变负荷无法满 3.公变负荷无法满足要 等负载容量较 足要求,压降较大。可 求,压降较大。 小的站点 争取公变扩容,从公变 处引入380V低压电。 3.其它单位有专变,可 以通过协商搭火,共同 优点 1.维护简单清晰,成本低 1.维护简单 1.维护简单清 分摊损耗、维护等 无 工程接入时 2.提供正规法票 3.无接入成本。 缺点 清晰,成本 晰,成本低 低2.提供正 2.提供正规发 规发票 票 间较快
工程接入时 间较快 2.线路较短 使用成本非 常高。 2.无法提供 发票。
1.应用场景局限情,不适 1.受制于供 1.受制于供电 .工程接入成本最高 用大面积推广。2.集中维 电公司,时 公司,时间无 2.维护成本最高 护相对增加维护难度。 间无法撑控 法撑控。 3.使用成本较高,增加 。 2.接入费用相 变损部分 2.接入费用 对较低,但负 相对较高。 载容量受限。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

关注新技术和新应用在基站市电引入领域的发 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以满足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基站市电引入安全标准
接地保护
基站市电引入应采用TN-S或TT接 地系统,并配备剩余电流保护装 置,以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的触电 事故。
过流保护
基站市电引入应设置过流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或断路器,以防止电流过 大引起的设备损坏。
雷电防护
基站市电引入应采取防雷措施,如 安装避雷器,以降低雷击对设备造 成的损坏和影响。
02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
基站市电引入技术标准
01
02
03
电压范围
基站市电引入的电压范围 应在标称电压的-20%至 +10%之间,以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
频率要求
基站市电引入的频率应与 当地电网一致,偏差不超 过±1Hz。
谐波要求
为了保护电网和设备,基 站市电引入的谐波应符合 国家相关标准,如THD (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 5%。
案例效果
该地区的基站市电引入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满足了基站用电的需求,还提高了市 电引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当地的通信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失败案例一:某地区基站市电引入问题分析
案例概述
某地区在基站市电引入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市电引入工程出现了诸多问题。
问题分析
该地区在实施市电引入工程时,缺乏对基站用电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引入的市电无法满足基站的实际需求。同时, 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和问题。
移动基站市电施工方案

移动基站市电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与覆盖范围对于公众的日常通信需求至关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市电施工方案,为移动基站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提升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
二、施工准备工作对基站所在区域的市电情况进行调研,包括电源容量、供电稳定性等因素。
根据基站设备的功率需求,确定市电接入点及相应的线缆规格。
组织专业的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工作经验。
准备必要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如电钻、螺丝刀、电缆夹等。
三、市电接入方案根据基站位置的市电供应情况,制定具体的接入方案。
如使用地下电缆、架空线等方式进行市电引入。
在接入点安装相应的配电箱或断路器,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对市电接入线路进行标记,确保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四、基站设备配置根据基站的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相应的通信设备,如发射机、接收机等。
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通信需求。
五、施工安全与防护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如设置警示标志、使用绝缘垫等。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六、施工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七、质量保证与验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项目完成后,组织专业的验收团队进行验收,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市电供应的稳定性。
八、后期维护与管理定期对基站设备和市电线路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供电的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维护和管理制度,对设备故障和市电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
加强与供电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市电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施工方案的实施,我们将为移动基站提供稳定可靠的市电支持,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通信基站市电—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工程技术方案XX有限公司2011年9月10日目录一、通信基站新能源供电系统1、新能源供电的必要性2、新能源供电的技术可行性二、系统设计1、概述2、站点信息3、系统配置4、设备选型三、设备参数1、光伏组件2、风力发电机3、控制器四、设备安装后效果图一、通信基站新能源供电系统1、新能源供电的必要性: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大幅削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也很大。
为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解决好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国家已经颁布《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文件,“十一五”规划确立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硬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两个指标的背后,表明了我国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
2、新能源供电技术可行性: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与各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我国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地区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光伏发电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成熟,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在逐步提高,目前,单晶硅组件商业化效率超过18%,多晶硅组件商业化效率超过16%。
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
风光发电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成熟。
我国通过“送电到乡”和“西部新能源行动”等工程,采用新能源供电方式,解决了一大批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
很多通信基站的选址具有地势高、风力资源非常好的特点,因此风力发电机比较适合作为偏远地区、海岛、山区等的基站电源。
目前国内外通信基站普遍采用的有风光互补、风光市电互补、风光柴互补等供电方式。
大量成功运行案例表明,利用可再生能源用于基站电力供应是完全可行的。
二、系统设计1、概述:风光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完全取决于安装地点的实际自然资源情况:平均风速越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越多,需要的风力发电机台数越少;反之平均风速越低,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越少,则所需的风力发电机数量越多。
日有效光照时间越长,太阳能发电越多;反之有效光照时间越短,则太阳能发电越少。
2、站点信息:(1)负载状况:具有市电,通信负载-48v/60A,日运行时间:24h。
(2)风光资源状况:泰安市位于北纬36.3°,阳光充足,水平面平均峰值日照时数4.29h,山坡上太阳能光照要更好,适合太阳能发电;同时,山坡上风力资源丰富,泰山年平均风速6.8m/s,7月份风速最低月平均风速也达到5.1m/s。
(3)安装条件:基站院落尺寸13000*13000(mm),周围没有树木遮挡;通信机房面积(长*宽):5000mm*5000mm,院落内机房的四周有4000mm*4000mm的空地,。
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机。
3、系统配置:3.1直流负载日用电量全天工作每天耗电量约为:3kW*24h=72kWh,即每天耗电量为72度。
3.2装机容量:本站点风光和市电资源都较好,采用风力、光伏发电和市电互补对设备进行供电。
本方案拟采用2kWp太阳能光伏组件和2kW风力发电机,总计容量4kW对通信系统供电。
3.3供电系统拓扑图:基站市电和风力与太阳能发电互补供电拓扑图4、设备选型4.1光伏组件:4.1.1选型和日发电量选用SST170-72M,170Wp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12块,总功率2.04kW。
按照日照时间:4.29小时,系统效率75%来计算,日发电量为6.6kWh。
4.1.2安装方式:12块电池组件每6块电池板串联组成一串,总共两串分别接入2路出入1路输出的汇流盒。
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方式:固定倾斜角安装,考虑到全年发电量最大,因此,安装倾斜角基本与纬度值一致,设计为37°。
附图:4.2风力发电机基站安装风力发电机总功率2kW,采用2kW风力发电机1台,有效平均风速:6.8m/s,每台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0.66kW,日发电量为12.8kWh。
日发电量总计:6.6+12.8=19.4 kWh4.3控制系统:采用GKW48/100A风机控制电源1套,GKS48/100A光伏控制电源1套,1.2米控制柜1套。
4.4远程监控系统采用UGKG-48V远程监控系统一套,CDMA卡,放在控制器内部。
三、设备参数1、光伏组件:1.1产品特点:(1)采用高转换效率的电池片(加图片)、高透光率和高机械强度的钢化玻璃、抗老化的EVA、耐候性优良的TPT封装而成。
(2)采用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连接。
(3)电池组件安装了旁路二极管,避免了热斑效应对组件的损伤。
(4)使用耐候性、密封性、粘接性优良的硅橡胶进行边框装配。
(5)阳极氧化铝合金边框,抗机械强度高,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条件。
(6)采用密封性能优异,抗湿、耐老化、耐高低温的接线盒(加图片),内部接线端子具有良好的电性能传输性。
(接线盒)(7)输出电缆和连接器安全、可靠、便于安装,应用。
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太阳能电池接线盒1.2 SST 17O-72M / SST 17O-72P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技术参数产品型号SST 17O-72M / SST 17O-72P参数典型值峰瓦Wp(W) 180 175 170 165 160 155 开路电压Voc(V) 43.6 43.6 43.4 43.4 43.4 43短路电流Isc(A) 5.50 5.46 5.34 5.20 5.13 5.02最佳工作电压Vm(V) 35.2 35.2 35 34.9 34.9 34.6最佳工作电流Im(A) 5.11 4.97 4.86 4.72 4.58 4.48 组件效率14.11% 13.71% 13.32% 12.93% 12.54% 12.15% 最大系统电压(V) 1000(IEC)/715(TUV)/600(UL)组件熔丝电流(A) 10组件绝缘电阻(Ω)≥100MΩ组件风压强度120km/h组件工作温度(℃) 40-90外形尺寸 (mm3) 1580×808×50(L×W×H)电压温度系数: -0.35%/K电流温度系数: 0.06%/K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0.47%/K6×12 片125mm×125mm(5′inch)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连接2、风力发电机:2.1 FD5-2型风力发电机主要特点(1)高效率:同等风速下对比国外风机发电量高出30%以上,风机最重要的要看同等风速下的发电而不是额定功率。
使用专门开发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2kW风机额定风速只有9米/秒。
风机具有极低的切入点,3米/秒风发电。
(2)高品质:优质的材料:主轴和尾削轴都采用不锈钢材料,防腐防锈性能好;高性能翼型:采用木芯外粘玻璃纤维,使之耐气候、寿命长、阻尼性能高、动态特性好;专业的设计:采用GH Bladed风机专业对系统进行计算和验证。
(3)多重保护:加载调速:先进的高频PWM控制,有效地减小风机的振动,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自动侧偏:采用风轮侧偏式调速,风速过大时风轮侧偏,以机械方式保护机组;风叶失速控制:叶片中部翼型失速角度小,大风风轮提前进入失速状态。
2.2 FD4-2/9型2kW风力发电机主要性能参数:叶片材质木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涂覆或玻璃钢叶片数目 3风轮直径4米调速侧偏、电磁刹车切入风速 (m/s) 3额定风速 (m/s) 9工作风速 (m/s) 3~25最大设计风速 (m/s) 50额定电压 (v) DC230电机类型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塔架8米斜拉杆塔架控制机柜1200mm*600mm*600mm3、控制器:3.1基站专用GK系列风机控制电源主要特点:序号功能常规控制器专用GK系列控制器1 无交流设备时是否可替代交流开关电源否是2 风机输出电压对蓄电池充电的范围(AC160V风机)>220VDC才能充电DC50V-300V3 效率高通过变压器输出48V直接输出48V4 保护电阻加载PWM波多级加载减轻风机振动5 风机最佳功率跟踪无具备,提高效率10—30%6 蓄电池温度补偿无具备7 管理均充无具备8 保护部分具备9显示/操作无液晶显示风机输入电压、风机输入电流、累计运行时间、风机状态、风能控制电源状态、整流模块开机状态、故障状态;参数设定;保护10 计量内容无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11 远程通讯无485/GSM/GPRS12 结构形式单一模块化设计多种形式3.2 GK48控制器主要技术参数输入额定电压DC220V电压范围DC50~DC400V输出额定电压DC48V电压范围DC40~DC60V额定电流50A、100A、(可设定范围: 2A~50A、2A~100A)蓄电池管理欠压保护44V(可设定范围:43.2V~46.8V)欠压恢复52V(可设定范围:46.8V~52.8V)过压保护57 V(可设定范围:55.2V ~58V)过压恢复53V(可设定范围:52.8V~54V)浮充保护56V浮充恢复55.6V均充保护56.4V均充恢复55.2V允许最大充电电流24A、60A 、120A 、240A 、360A 温度补偿3.3 mV/℃(可设定范围:2 ~5.5mv/℃) 负载过压保护 切断电压 28.5 V (可设定范围:28.5~30V ) 恢复电压 28 V (可设定范围:28~29.5V )四、设备安装后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