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11年某部队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输血感染艾滋病调查报告

卫生部1993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肝炎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当时中国丙型肝炎感染严重。根据调查表明:血站和单采血浆站、血库、医疗是造成丙型肝炎流行的高危单位;供血、输血、静脉吸毒、经常静脉注射的人群等为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和发生病毒性肝炎,极其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从1993年开始,全国有10多个省发现卖血人群中,存在艾滋病感染者,数量极大。
然而,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的血液制品市场却呈现出一副波谲云诡的乱相——
1994年卫生部发布了《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在该标准的立法背景中,提到: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血液制品生产量的逐步增加,各地相继设置了大量单采血浆站,采集原料血浆,保证了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供应,但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如,有的地区或单位指导思想不明确,把单采血浆站视为“经济实体”、“三产”竞相争办单采血浆站和血站,违背了“三统一”原则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的地区管理不善,供血者一人多个《供血证》,反复交叉供血,有的甚至利用商业促销的办法,发放奖券,鼓励供血者短期频繁供浆;一些单采血浆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房屋和设备简陋,管理能力差,不具备采集血液的基本条件;有的单采血浆站不按照有关规定对供血者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复检;有的单位将采集的丙肝阳性血浆,改换为正常血样,性质恶劣,后果十分严重;有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血浆需求量没有纳入区域医疗用血需求和发展规划,自行选点,自供自销;有的单采血浆站向多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浆,或二十余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向同一个省要血浆,造成原料血浆供销渠道混乱。血源管理、单采血浆站设置与管理以及血液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供血者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也无法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因此,清理整顿单采血浆站、血源队伍和原料血浆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控,实行严格管理已迫在眉睫。
2011年某区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

2011年某区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目的加强性病疫情管理,掌握性病疫情发展趋势,加强性病疫情分析的报告质量,及时准确上报性病疫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方法将2011年的性病疫情与2010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结果2011年本区报告的梅毒病例数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9.76%,从疫情分析来看梅毒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不能忽视,还要高度重视梅毒发展趋势。
结论从疫情分析结果和感染的年龄段看,20~45岁是感染梅毒、淋病的性活跃期的青年人,是梅毒与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标签:梅毒;淋病疫情;反馈;通知梅毒和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在传播与流行中,年龄结构和人群职业分布都发生了改变[1]。
家务及待业、农民、离休人员是构成报告人群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对该人群梅毒、淋病的预防和控制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已引起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充分重视[2]。
1材料与方法2011年本区共报告5种性病453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235例,男女比为1∶1.07,在网报的5种性病中,女性感染略多。
与2010年(502例)同期比下降了9.76%。
1.1梅毒疫情2资料结果分析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较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2.56%,梅毒性活跃人群集中在20~49岁高发人群,目前是性病防治的重点。
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分析结果表明,仍以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的报告病例数最多,其发病率也最高。
报告的梅毒病例中,20~49岁感染梅毒193例,感染人数多占69.42%;而2010年20~49岁同期感染梅毒245例,占68.24%,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1.22%。
从感染的年龄段看,这部分人是性活跃期的青年人,因此发病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的宣传,减少高危行为。
25~29岁年龄段性病发病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11.43%;30~34岁年龄段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0.00%;35~44岁年龄段下降了28.92%,而50~54岁年龄段下降了11.54%。
某部2004-2013年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f o r t h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i n t h e mi l i t a y r u n i t r f o m 2 0 0 4 t o 2 0 1 3 w a s p e r f o r m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e p o r t i n g I n f o r ma —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t h e P u b l i c He a l t h E m e r g e n c i e s a n d E p i d e mi c S i t u a t i o n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f o t h e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L i b e r a t i o n
解放 军医药杂志 2 0 1 4年 7月 第 2 6卷 第 7期 M e d& P h a r m J C h i n P L A, V o 1 . 2 6 ,N o . 7, J u 1 . 2 0 1 4
・1 0 1・
・
论著 ・
某部 2 0 0 4 2 0 1 3年呼吸道传 染病疫情分析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4 0 X ( 2 0 1 4 ) 0 7  ̄1 0 1 ・ 0 3
Mi l i t a r y A r e a C o mma n d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2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p i d e m i c s i t u a t i o n o f r e s p i ‘ r a t o y r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i n o n e m i l i t a r y u n i t f r o m
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各科室:现将我院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如下:一、传染病疫情概况:XX年5-6月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发病数6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4种发病数50例,丙类传染病2种发病数3例,其它传染病1种发病数8例,无甲类及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
发病依次为肺结核42例占发病%、水痘8例占发病%、细菌性痢疾7例占发病%、手足口病2例占发病%、梅毒1例占发病%、腮腺炎1例占发病%。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1例占总数的%,其中肺结核42例,水痘8例,腮腺炎1例,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数的%、%,%。
肠道传染病:共报告9例占总数的%,其中细菌性痢疾报告7例占发病数的%,手足口病报告2例占发病总数的%。
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1例占发病总数的%。
分析本月疫情平稳无重大传染病发生。
三、报卡质量评价:1.我院传染病报告科室共有19个,本月报告科室7个,占%,个别科室及个别医生长年未报传染卡,或者督查时才报告,影响了我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希望各科室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杜绝迟报、漏报。
2.报卡较好科室分别是:内一科、小儿科、中医科、内三科、一门诊放射科、内二科、急内科、二门诊放射科。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传染卡填卡内容不完整,甚至有逻辑错误。
4.今年由于传染病报告质量的考核要求更加严格,新增了儿童家长姓名、工作单位、病例诊断时间、出生年月日、等要求必填项目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漏项。
四、结论:5-10月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院已建立肠道门诊,进行肠道传染病监测。
近期仍有麻疹发病,要继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以发热病及流感样病例为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工作,重点做好麻疹及手足口病宣传及培训。
继续做好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严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XX年保城卫生院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一、疫情概况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XX年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张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传染病专题分析报告范文传染病专题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传染病专题分析报告范文传染病专题分析报告范文(三篇)一、疫情概况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管理科的数据统计,6月份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69张,hbag(+)未网络直报的41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早期病例重复报告7人次,其他病种重复报告卡5张。
有效报告卡57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51例,法定管理、重点监测的传染病2种6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4种24例,占发病总数的42.11%,无死亡病例。
发病病种具体是:肝炎8例,肺结核12例,梅毒2例,菌痢2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27例,占发病总数的47.37%,无死亡病例。
具体病种发病数是: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2种6例,占发病总数的10.53%,分别是:结核性胸膜炎6例,水痘2例。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1、肠道传染病:发病23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35%,病种为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菌痢2例。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11%,病种为肺结核12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水痘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7.54%,病种为:乙肝7例,梅毒2例,丙肝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本月报告新发传染病1种,菌痢2例,呈散发,符合该病的流行季节。
与上月相比,两种夏秋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增加,一是婴幼儿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二是手足口病随着流行高峰的到来,发病数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警惕。
由于雨季的来临,经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发病数都大为减少。
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前半年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6月28日,根据医院安排对全院前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公卫科对采取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三个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半年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四、整改措施根据上述规定,普通省级医院的“诊断证明”不能作为诊断职业病的依据。
传染病疫情月分析报告模版.

保密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通报一、全县疫情概况据全县21个疾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直报数据统计,2009年11月份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种213例,报告发病率50.7/10万,无死亡报告病例;报告发病率较上月上升9.79%,较上年同期上升14.52%。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145例,占法定传染病总病例数的68%,报告发病率34.52/10万,报告发病数较上月下降16.18%(145/17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4.71%(145/170)。
与上月相比发病上升的病种为:梅毒(400%)。
与上月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出血热(100%)、肝炎(12.70%)、痢疾(61.53%)、肺结核(28.13%)。
百分比病种图1 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乙类传染病与上月发病比较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上升的病种为:无。
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肝炎(9.1%)、肺结核(47.72%)。
发病数前三位病种是:肝炎(110例)、肺结核(23例) 、菌痢(5例)、梅毒(5例)。
详见附件1、图2、百分比病种图2 庄浪县2009年11月份乙类传染病发病与上年同期较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68例,报告发病率16.19/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1.92%。
发病数较上月上升223.81%(68/21),与去年同期相比325%(68/16)。
报告病例分别是:流感(56例)、手足口病(1例)、其它感染性腹泻(11例)。
与上月相比上升的病种:流感(833.33%)、其它感染性腹泻(120%)。
与上月相比报告发病下降的病种:流腮(100)、风疹(100%)。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病种:流感(1020%)、其它感染性腹泻(1000%)。
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病下降的病种为:流腮(100%)、风疹(100%)。
其它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4例,报告发病率0.95/10万,报告病种为:尖锐湿疣 (1例)、水痘(3例)。
2002—2006年传染病报告分析

2002—2006年传染病报告分析按照省市有关部门要求,本院自2003年实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进一步掌握传染病报告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加强疫情报告人员的管理与业务培训,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杜绝传染病的漏报现象。
现将4年来的报卡情况作如下分析:1 资料来源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底,医院一直使用网络直报,并对已报卡998例传染病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归档。
疾病报告均按国家规定标准填写上报。
2 结果与分析2.1 年龄及性别比例见表1998例病人中,年龄最小的为5个月,年龄最大的85岁。
从表中看出传染病的男女比例为1.40:1,男30~40岁之间发病数量排在首位,其次是50~60岁之间的病人。
30~60岁病人占该病人数的84.36%。
女性病人也是30~40之间为多,其次是50~60岁的病人,30~60岁病人占发病数81.73%。
男性病人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男性与社会接触面广,生活无规律,饮酒,吸烟等不良现象有关。
根据分析30~60岁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较重,环境污染,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易得传染病。
2.2 人群构成统计分析见表2。
从表2看出,农民(部分是外来民工)占总病人数的40.68%,其次是工人占总病人数的23.15%,这说明农村卫生环境条件不如城镇,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较城镇职工差,文化程度相对较底,加之平时不讲究卫生,自我保护不强,传染机会比较大。
尤其是外来人员流动性加速,一旦患有传染性疾病,给传染的控制与治疗带来难度。
2.3 疾病构成情况见表3。
从表3中看出,细菌性痢疾与感染性腹泻占69.24%,淋病占传染病比例为20.14%。
近年来本地区(城乡结合部)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在2003年部分地区发生SARS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救治经费及抢救设备。
事实上其他各类传染病仍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治,这不仅是单个部门能管得了,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2003~2011年八年间肺炎衣原体IgM血清抗体流行病学分析北京

2003~2011年八年间肺炎衣原体IgM血清抗体流行病学分析北京空军总医院刘春灵张波曹晋桂何晓峰焦立群宋谛想许秀萍王士爱张燕背景了解空军总医院患者中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
国内未见涵盖2003年的血清CP抗体长期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的连续8年(共96个月)间,位于北京的空军总医院血清CP-IgM常规检测结果。
同一种试剂盒(金标法)。
查阅2003年4月和5月间检测了CP抗体的所有住院病人的原始病历,确认检验结果,核准相关数据。
1次住院2次以上检测CP-IgM阳性按1例次计入阳性病例数。
结果 8年间,共8107 位患者检测了CP抗体。
其中244例次阳性,总阳性率3.01%。
2-17岁、41-70岁段的CP-IgM阳性率高于平均值;阳性率最高的是6-11岁组(6.88%);最低的是<2岁组(1.58%)。
共有2次CP爆发流行,峰值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10年8月,峰值间隔为7年4个月,峰值CP-IgM阳性率分别为44.9%和14.84%,分别为8年阳性率的14.92倍和4.93倍。
2次爆发流行CP-IgM阳性率都高于平均值的是6-30岁年龄段。
2次爆发流行与8年总计都高于平均值的是6-17岁。
无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结论北京中小学阶段的6-17岁青少年是CP-IgM阳性率最高的群体。
2003年SARS爆发期间,可能同时存在CP的爆发流行,也就是说,当时的疫情,可能的确不是单一病原体。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血清,流行病学 SARS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我国学者近年的研究其在成人CAP中的比率为5.8%-6.6%[1-2]。
CP可以在人群聚集处如家庭、军营、医院中爆发流行[3-7]。
CP也是传统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但被众所熟知是因其在2003年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时的病原体是什么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r my f r l O m 1 9 9 2 t o 2 01 1
L I R o n g Yl N Ho n g WA NG S h e n g s h u Y A0 We i H ANHo n g Y AN G Ru o j i a A n t i — e p i d e mi c T e a m i n t h e He a d q u a r t e r s o f t h e Ge n e r a l S t a f f i n B e i j i n g C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2 , C h i n a
资料。 结果 1 9 9 2 ~ 2 0 1 1年 共 报告 血源 及性 传 播疾 病 7 3 5例 ,占总传 染 病 报数 的 9 . 8 8 %:主要 为 乙型 肝炎 . 占 8 3 . 2 7 %, 丙 型肝炎 占 5 . 9 9 %, 梅毒 占 3 . 5 4 %, 淋病 占 3 . 2 7 %, 尖 锐湿疣 占 2 . 3 l %; 其 中男性 占 9 2 . 1 l %, 女 性 占
7 . 8 9 %; 干部占 5 4 . 8 3 %, 战士 占 2 6 . 5 3 %, 其 他 人员 ( 主要 是 军 队离 退休 人员 、 在编 职 工 等 ) 占 1 8 . 6 4 %; 发病 人 数总 体 呈上 升趋 势 , 性 传播 疾病 发 病人数 从无 到有 , 逐渐 增 多 。 结论 血源 及性 传播疾 病 , 尤其 是 经血传 播 疾病 是 危 害部 队 的重 要 传 染病 , 乙型 肝逐 渐 增 多 , 应 采 取有 效 的 防 控措 施, 防止 进一 步传 播 扩散 。 【 关键词】 传 染病 ; 血 源及 性传 播 疾病 ; 分析 ; 防控 措施
・
调查 研 究 ・
2 0 1 3 年 6 月 第 2 0 卷 第 1 7 期
1 9 9 2 ~2 0 1 1 年某部 队血源及性 传播疾病 发病情况分析
李 荣 尹 红 王 盛 书 姚 伟 韩 红 杨 若 佳 总参 卫 生 防 疫 队 . 北京 1 0 0 0 8 2
【 摘 要】 目的 分 析 某部 1 9 9 2 ~ 2 0 1 1 年 血源及 性 传播 疾 病 的报告 情 况 ,为部 队防治 此 类疾 病 提供 参考 。 方法 收 集 某部 疾病 监控 中心 1 9 9 2 ~ 2 0 1 1年 的传染 病疫 情监 测 资料 , 分 析血 源及 性传 播疾 病 的时 间 、 人群 分 布等 方 面的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p o r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l o o d a n d s e x u a l l y t r a n s mi t t e d d i s e a s e i n s o me a r my f r o m
【 中图分 类号1 R1 9 5
【 文献 标识码 】 C
[ 文 章编 号1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 0 6 ( b卜0 1 6 6 — 0 4
Th e i n c i d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0 f b l o o d a n d s e x u a l l y t r a n s mi t t e d d i s e a s e i n s 0 me
m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 i n d i s e a s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c e n t e r o f s o me a r my r f o m 1 9 9 2 t o 2 01 1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t i me a n d p o p u l 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b l o o d a n d s e x u a l l y t r a n s mi t t e d d i s e a s e . Re s u l t s 7 3 5 c a s e s o f b l o o d a n d s e x u a l l y t r a n s mi t t e d d i s e a s e s we r e r e p o te r d f r o m 1 9 9 2 t o 2 0 1 1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9 . 8 8 % o f t 0 t a l n u mb e r o f r e p o r t e d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 I t wa s ma i n l y wi t h h e p a t i t i s B a c c o u n t e d or f 8 3 . 2 7 %, h e p a t i t i s C a c c o u n t e d or f 5 . 9 9 % ,s y p h i l i s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3 . 5 4 %, g o n o r — r h o e a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3 . 2 7 %.c o n d y l o ma a c u mi n a t u m a c c o u n t e d or f 2 . 3 1 % .Ma l e a c c o u n t e d or f 9 2 . 1 l %. f e ma l e a c c o u n t — e d or f 7 . 8 9 %. An d c a d r e s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5 4 . 8 3 %. s o l d i e r s a c c o u n t e d or f 2 6 . 5 3 %. o t h e r s t a f f s f ma i n l y wi t h a r my o f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