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职业工效学-课件

一、时间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身体动作和花费时 间,目标是减少完成工作所需的动作量,消除多 余的动作等。制定出最佳的动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疲劳。
15
代表人物和实验
泰勒和铁锹实验 铲子大小及铲动东西的重量对劳动效率产生 影响。 判别“铲”动作的有效性和花费时间,剔除 不合理动作,制定省力、省时的高效操作方案。
3
4
5
人类工效学发展简史
“机适人”阶段 20世纪,研究者认识到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
有效率的机器,故思路开始以人为中心,强调机器 对人的适应。20世纪50年代,“机适人”思想确定。
6
人类工效学发展简史
“人-机-环境整体优化”时代
7
8
9
10
11
12
13
职业工效学的主要内容
一、动作时间分析。 二、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三、人体测量学及应用。 四、人-机器-环境系统相互关系。 五、以肌肉骨骼疾患为主的工效学相关疾病等。
28
四、机器和工作环境
(一)人机系统:生产劳动过程中,人和 机器组成的统一整体。
29
(一)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人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至关重要,这一传递通过界面来实现。
30
(一)人机系统
人 显示器:将机器的信息传递给人 机 界 面 控制器:将人的指令传递给机器
31
1. 显示器
人机系统中,用来向人表达机械性能和状态的部 分称为显示器。
16
代表人物和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砌砖实验 快速拍摄影片,详细记录、分析工人操作 简化砌砖动作,从原来的18个减少到4.5个, 砌砖速度从每小时170块提高到每小时350块。
职业工效学10下2ab

职业工效学Occupational Ergonomics金克峙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0.10.22什么是工效学(Ergonomics)(广义)是研究工作的一门学科。
–Ergon/ergos+NomosThe Science of Work.–操作:质量、工作表现、安全(QPS)–产品、任务和环境人(Fit)适应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应用这些研究获得的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的健康完好状态和整个系统的性能的目的。
(2000.8.)Ergonomics (or human factors) is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concern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among humans and other elements of a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 that appliestheory, principles, data and methods to design in order tooptimize human well-being and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工效学是与设计相关的人类能力、局限性和特征的知识体系。
工效学设计就是在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工作和环境的设计中应用该知识体系,以达到使用的安全、舒适和效率。
(美国执业工效学家认证委员会(BCPE))Ergonomics is a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abilities, human limitations and human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relevant to design. Ergonomic design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body of knowledge to the design of tools, machines, systems, tasks, jobs, and environments for safe,comfortable and effective human use.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致力于发展和综合人类能力和潜力的信息,并应用于工作、产品、工作场所和设备的设计,使人和所从事的工作达到最佳的适合状态,以确保和促进工作安全、健康、舒适和生产能力。
掌握工效学知识和

掌握工效学知识和摘要:1.工效学的基本概念2.工效学在职业生活中的应用3.提升工效的方法与技巧4.工效学与职业健康的关联5.总结与展望正文: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如何发挥最佳效能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降低职业病发生率。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业人士开始重视工效学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效学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工效学的基本概念。
工效学关注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各种工作场景中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工作效率。
工效学强调人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合理的设计和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其次,工效学在职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办公环境中,合适的办公家具、照明条件、空气质量等都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工效学优化,可以降低员工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体业绩。
此外,工效学还关注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如压力、动机、团队合作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提升工效。
掌握工效学知识后,可以运用一系列方法与技巧来提高工作效率。
如:任务分解、时间管理、合理分配资源等。
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
此外,工效学与职业健康息息相关。
长时间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容易导致职业病、疲劳、心理压力等问题。
因此,关注工效学,优化工作环境,对预防职业病、提高职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工效学在职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掌握工效学知识,运用相关方法与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提升职业健康水平。
第三讲 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工效学

(4)精疲力竭 有研究认为精疲力竭的发生是职业紧张的直 接后果,是个体不能应对职业紧张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Maslach提出的精疲力竭症三维模式,主要内容是:
(1)社会支持 :主要表现在:
1)情感支持:如人们遇到困难时可从朋友那里得到安慰;
2)社会的整体性:如使人们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有 共同的关心;
3)社会支持是切实的、明确的:如在经济上、工具或任务互 助等;
4)社会信息:如可获得有关任务的信息,从而获得指导和帮 助;
5)相互尊重和帮助: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能力方面得到承认和 尊重;
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正常生理值;人在工 作时的姿势;人体活动范围、动作节奏和速度;劳动条件引起 工作疲劳问题;以及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
机器的显示器、控制器(把手、操纵杆、驾驶盘、按钮的结 构型式和色调等)和其他与人发生联系的各种装备(桌。椅、工 作台等)。
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声响、振动、照明、色彩、气味等 都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工效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工效学还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和产生行为差异的各种因素,这 些因素报括:年龄、性别、个人的智力和文化技术水平、工作 兴趣和工作动机、性格特点、工作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同时, 工效学还研究所处环境、设备性能、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 人群关系、组织作风等社会性因素。这些因素使人的能力互不 相同,对系统的适应程度也各有差异。
社会支持 应对能力
心理反应 情感
工作不满意
生理反应 心率 血压
举例说明职业工效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职业工效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职业工效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优化等。
在日常生活中,职业工效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通过几个例子详细说明职业工效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职业工效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减少压力,并腾出更多时间用于休闲和娱乐。
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实践方法:1. 制定优先级: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将任务分为优先级高、中和低。
首先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确保最重要的事情得到及时处理。
2. 时间块法:将一天分为若干个时间块,并为每个时间块设定特定的任务或目标。
在每个时间块内集中精力完成相应的任务,避免分散注意力。
3. 避免拖延:拖延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采取主动措施,如设定截止日期、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以避免拖延。
二、任务分配与委派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多个任务和责任。
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委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各项工作,并减轻自己的负担。
以下是一些任务分配与委派的实践方法:1. 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并将任务分配给最适合完成该任务的人。
这样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并减少错误。
2. 委托他人:如果有合适的人可以完成某项任务,不要犹豫地将任务委托给他们。
这样不仅能减轻自己的负担,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对于一个复杂的项目或任务,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步骤,并为每个步骤确定明确的责任人。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及时处理,并提高整体效率。
三、工作流程优化优化工作流程是职业工效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我们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以下是一些工作流程优化的实践方法:1. 流程图设计:将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绘制成流程图,清晰地展示每个步骤和决策点。
通过分析流程图,我们可以找出改进的空间,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工效学

To DO:
• 工效学定义 • 主要内容
• 日常应用
THE CONTEXT
主要内容 • 人的能力 • 人机交往 • 环境对人的影响
To DO:
这包括人的基本尺寸,人的作业能力,各种器官功能的
限度及影响因素等。对人的能力有了了解,才可能在系 统的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使人所承受的负荷在可接受,
日常应用
二、自然键盘
中间分离的键盘可以使使用 者的手部及腕部较为放松, 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这样 可以防止并有效减轻腕部肌 肉的劳损。这种键盘的键处
于一种对使用者而言舒适的
角度。
日常应用
三、卫生间脚踏阀
水箱拉绳把手不干净是人人 皆知、也人人腻味的,应该 从设计角度来寻求解决办法。 现在大城市的公厕里脚踏钮 (或脚踏杆)冲水正在推广,效
主要内容 • 人的能力 • 人机交往 • 环境对人的影响
To DO:
“机”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机器,而是代表人所在的
物理系统,包括各种机器,电子计算机,办公室,
各种自动化系统等等。人类工效学的座右铭是“使 机器适合于人”。在人—机交往中,人类工效学的 重点是工作地,各种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随着 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人—计算机
工效
学
• 工效学定义 • 主要内容
• 日常应用
THE CONTEXT
WHAT
工效学这一名称是根据英文“Ergonomics”翻译过来 的,“Ergonomics”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ergo是出力,工作的意思,nomics是正常化,规律的意 思。因此Erginomics的含义是人的工作规律问题。也就 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和工作中合理地,适度 地劳动的问题。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 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 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 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
03 职业工效学

掌握正确劳动姿势的注意事项
身体保持自然状态 避免身体任何部位长时间处于强迫状态 使操作者不用改变姿势就能观察到需观察的区域 避免手和前臂长时间高出肘部,如需手、脚长时间处 于高出正常高度,应提供合适支撑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劳动过程中适当变换姿势。 对称用力: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保持稳定和平衡
② 腰痛: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多发生于突然用力 或转身等动作。
③ 坐骨神经痛:疼痛向腿的后、侧部放射,脚和趾可有 麻木或刺痛。
颈、肩、腕损伤
◆常见的姿势及职业活动:见于坐姿作业,常见职业活动:
① 键盘操作者: ② 流水线生产工人: ③ 手工工人:缝纫、制鞋、刺绣等; ④ 音乐工作者:钢琴师、手风琴演奏者等。
3-2
图
肢❖ 生产中用力要注意力的对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与稳定,否则机体为保持某种姿势需要有较多的肌肉收 缩而消耗能量。 ❖ 生产劳动可能使用各种动作,要根据生物力学基本原理, 合理运用体力 。
合理应用体力有助于降低能量消耗,减轻疲劳程度, 减少劳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提高劳动效率。
◆扁平脚形成比较缓慢,但青少年从事这类作业发生和 发展均较快。
◆表现:早期表现为脚跟及趾骨头疼痛,随着病情继续 发展,可有步态改变、下肢肌肉疲劳、坐骨神经痛、 腓肠肌痉挛等,严重时,站立及步行即出现剧烈疼痛, 并伴有胫部水肿。
(4)腹疝
◆常见的姿势及职业活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负 重,使腹部肌肉紧张,腹内压升高,久而久之可形成腹疝, 青少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其中脐疝和腹 股沟疝比较常见,其次是股疝。
按照传统的测量方法,人体立姿测量项目正面60项,横向10项, 头部49项,共119项。
工效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学与工效学的交叉研究,深 入了解人类行为和认知,优化工 作流程。
工效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关注 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可持 续发展。
工效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化生产流程:通过工效学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人机协作:利用工效学原理,实现人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某跨国公司的工效学应用实践
案例背景:某跨国公司面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决定引入工效学进行改进。
工效学应用:该公司采用工效学的方法,对生产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优化。
实践效果:经过工效学的应用,该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 升。
结论:工效学在管理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劳动保护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管理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生产安全 和员工健康。 企业应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降低工作疲劳
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肌肉疲 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 免过度疲劳
引入人体工程学设计,减轻工 作负担
提升员工满意度 提高员工工 作效率
提升员工工 作质量
增强员工工 作动力
促进员工个 人发展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工作流 程和减少浪费, 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领域:人体测量学、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与改进、作业分析与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肌肉的力学特性 劳动时肌肉做功的效率与负荷大小有关。负荷过大 肌ຫໍສະໝຸດ 收缩时不能缩短或缩短很少,工作效率
低,还容易引起肌肉或骨骼的损伤。
负荷过小 肌肉收缩时用来做功的能量也很少,效率低。
11
(一)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骨骼和软骨的力学特性
骨骼结构具有承受力强的特性,不同部位骨骼对于 压缩、拉伸、剪切等力的承受能力不同。
13
姿势负荷
• 人体承受的由于保持某种姿势所产生的负荷,不管采 取何种姿势都存在。
• 体力劳动强度越小,即外部负荷越小,克服姿势负荷 所消耗的能量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越大。
14
工作姿势的注意事项
• 尽可能使操作者的身体保持自然状态; • 避免头部、躯干、四肢长时间处于倾斜状态或强迫体位; • 使操作者不必改变姿势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需要观察的区
18
(一)人体测量的内容和分类
人体测量的内容
即人体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人体静态尺寸、动 态尺寸、力量等。
人体测量的分类
静态测量 动态测量
19
静态测量
是被测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测量的是人体各部 分的固定尺寸,包括身高、眼高、上臂长、前臂长等。
20
动态测量
是被测者在规定的运动状态下 进行的测量,又称动态人体尺寸 测量。测量的是人体或某一部分 空间运动尺寸,即活动范围。
线,减少姿势负荷。
17
三、人体测量及应用
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
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测量和观察的方法来描 述人类的体质特征状况。通过对人体的整体测量和局部测 量,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可用于研 究设计和调整工具,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机器的性能。
域; • 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避免长时间位于高出肘部的地方; • 如果操作者的手和脚需要长时间处于正常高度以上时,
应提供合适的支撑物。
15
(三)合理用力
动力单元(kinetic element)
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 节为轴的运动,称动力单元,可以完成简单动作。
动力链(kinetic chain)
站着就能够完成工作。
9
二、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是将力学与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 究生命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力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职业生物力学(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间力学的关系,目的在 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8
高效工作准则
• 最小化劳动者获取工具、操作机器所需空间距离; • 双手同时操作,动作尽量对称,用手取物时应伸向同侧; • 操作过程中手不应该闲下来; • 不用手做身体其它部分,尤其是腿和脚可以完成的工作; • 在盛放工作物资时应该使用机械装置(如钳子),而不
是用手; • 工作桌、椅应该有合适的高度,使劳动者坐在高椅上或
2
人类工效学的简史
“人适机”阶段
产生于19世纪末,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人体机能、使之 与机器相适应,重点集中于选择、培训人员和改善劳动环境、 减轻疲劳等方面。
3
人类工效学的简史
“机适人”阶段
20世纪以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人的因素才是人机系统 中的核心因素,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故学 科思路开始向以人为中心,强调机器对人的适应。20世纪50 年代,“机适人”思想基本确定,工效学学科框架逐渐成型。
21
(二)人体测量的方法
人体形态参数的测量 直接测量法(接触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非接触测量法)
人体力学参数的测量
22
(三)测量仪器
常用仪器 约20多种,主要有人体测高仪、卷尺、直角
规、弯角规、活动直角规、附着式量角器等。 新兴仪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非接触式的三维 数字化测量等。
软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长骨的软骨具有吸收 冲击能量和承受负荷的作用,关节软骨磨擦系数很低, 对运动十分有利。
12
(二)姿势
最常见工作的姿势是站姿和坐姿
站姿 运动比较灵活,便于用力,适合从事体力劳动。 坐姿 身体比较稳定,宜于从事精细工作。
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长时间工作维持某一姿势可以引起损伤。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 内容
1
概述
职业工效学的定义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是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 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群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 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6
代表人物和实验
泰勒和铁锹实验
泰勒通过对“铲”的动作规律分析发现: 铲子的大小及铲动东西的重量对劳动效率会产生明显
影响。 通过判别各种“铲”动作的有效性和花费时间,有利
于剔除不合理动作,及制定最省力、省时的高效操作 方案。
7
代表人物和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砌砖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通过快速拍摄影片,来详细 记录并分析工人操作,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来简 化砌砖动作,使砌砖动作从原来的18个减少到 4.5个,砌砖速度从每小时120块提高到每小时 350块。
两个以上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 范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在组织生产劳动时,尽可能选用较 简单的动力链。
16
工作负荷
搬运重物或手持工具时需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这种作用 力称为工作负荷。在物体重量固定的情况下,人体承受的 负荷与物体重心到支点的垂直距离直接相关。
注意
• 尽可能使物体重心靠近人体,减少工作负荷。 • 避免人体整体重心的偏移,使其靠近脊柱及其延长
4
人类工效学的简史
“人-机-环境整体优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发现除了改善人与机器的
关系以外,环境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也很重要,逐渐明确了人、 机器和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且在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重要 的因素,标志着人类工效学进入“人-机-环境整体优化”的 时代。
5
一、时间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人员在各种操作中的身体动作和花费时间, 目标是减少完成工作所需的动作量,消除多余的动作,减 轻劳动强度,减短劳动时间,使操作简便有效,从而制定 出最佳的动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 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