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单元 商品和商品经济提纲挈领⎪⎪⎪⎪⎪⎪⎪⎪⎪⎪⎪⎪⎪⎪⎪⎪⎪⎪⎪⎪⎪⎪⎪⎪⎪⎪⎪⎪⎪⎪⎪⎩⎪⎪⎪⎪⎪⎪⎪⎪⎪⎪⎪⎪⎪⎪⎪⎪⎪⎪⎪⎪⎪⎪⎪⎪⎪⎪⎪⎪⎪⎪⎪⎨⎧⎪⎪⎪⎩⎪⎪⎪⎨⎧⎪⎩⎪⎨⎧⎩⎨⎧⎪⎪⎪⎪⎪⎪⎪⎪⎪⎪⎪⎪⎪⎪⎪⎩⎪⎪⎪⎪⎪⎪⎪⎪⎪⎪⎪⎪⎪⎪⎪⎨⎧⎪⎪⎪⎩⎪⎪⎪⎨⎧⎪⎪⎪⎩⎪⎪⎪⎨⎧⎩⎨⎧⎪⎪⎪⎪⎪⎪⎩⎪⎪⎪⎪⎪⎪⎨⎧⎩⎨⎧⎩⎨⎧⎪⎪⎩⎪⎪⎨⎧→→→⎪⎪⎪⎪⎪⎪⎪⎩⎪⎪⎪⎪⎪⎪⎪⎨⎧⎪⎩⎪⎨⎧⎪⎩⎪⎨⎧⎩⎨⎧⎩⎨⎧优胜劣汰作用刺激作用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形式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价值规律正确地对待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表现形式基本内容纸币的产生纸币的产生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货币支持手段贮藏手段流通手段的含义商品流通的含义流通手段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尺度的含义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含义货币一般等价物扩大的物物交换偶然的物物交换产生过程发展和本质货币的产生货币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商品价值的含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含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即耗费了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东西。
(2)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供他人、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3)商品与物品,特别是商品与劳动产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值得强调的是,商品交换早于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链接·思考2006年情人节,小强从花店购买了玫瑰花作为礼品送给了他的心上人小红。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产
商
自
品
然
经
经
济
品 经 济
济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较
特点
自然经济
1 自给自足
2 封闭型经济
3 保守型经济
商品经济 交换经济 开放型经济 开拓进取型经济
4 生产基本在原有规模维持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③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 活的改善 ,都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价 值量与 劳动生 产率的 关系
个别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
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
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 量增大—竞争中获利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 总量不变—产品物美价廉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的价值量
在100多年前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 仑设宴时,宾客用的是银碗,唯有皇 帝一人用铝碗,以示尊贵。为什么100 多年前只有皇帝才用得起的铝碗100年 后被人们普遍使用了呢?这就涉及商 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了。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是人类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来自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两种商品耗费的人类劳动量的不同决定相交换的比例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价值
1.商品价值的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把锄头=10千克米
被表现价值的商品 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思考: 礼品是不是商品?
1
劳动产品与非劳动产品 的区别
是否是劳动所得
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 是否用于交换
商品是历史范畴, 劳动产品是永恒范畴
2
二、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⑴
社
农
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工
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4
⑵产品归不同的人所有(私有制)
国家的
张三的
交换
李四的
王五的
5
❖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 产品归不同的人所有(私有制)
6
课 堂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小 结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
⑴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⑵产生过程 ⑶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 ⑷产生的根本原因
商品和商品经济

减少 (反比) 不变
不变
增多 (正比)
增多 (正比)
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影响
单位时间 生产商品 数量
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单位时间 生产商品 价值总量
不变
增多
减少
个别劳动 时间缩短
增多
不变
增多
正比 反比 商品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 反 比
反比 正比
无关
个别劳动 生产率
既然商品的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 率无关,那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也 就没有意义了?
(98· 上海)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 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 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 普通商品。这是由于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 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 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 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 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价值
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
对 立
价值和使 用价值的 关系
统 一
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 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使 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 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 价值; 价值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 的东西就有使用价值。
凡属涉及商品质量问题的,应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进行思考;凡属涉及商品价格 问题的可联系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社 会劳动生产率等思考。
无关 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无关
无关
商品和商品经济

⑩
个别劳动时间 反 比
⑧反比
⑨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说明:(讲完图示后的体会)
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反映的是同一个问 题,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这是基础,按图中标的序号讲思路清 晰些。
①从时间上看,商品和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后,商品生产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
②从内涵上看,商品生产特指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的生产,与偶然出现的劳动产品进行的商 品交换目的是不同的。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 1.商品用于交换
1.不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2.没有价值
别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 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系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的关系:
比较
5、世界货币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的含义 纸币代替铸币的优点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 世界上一些国家纸币的名称
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 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确对待货币
⑴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区 产生时间 先
货币 金、银
后
纸币 纸
_经济常识——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经济常识 (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
B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凡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达到别人的手中的。
C .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的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必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比较: A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B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3)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4)废品收购站的废品是商品吗?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不是商品。
第二,卖给收货站的废品,仍可用于交换,因废品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价值。
5)商品经济的含义:A.含义: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B.生产:无商品交换——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后)——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手工业出现之后)。
C .商品经济的产生的条件: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基础——私有制的产生。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E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A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即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是商品和一切物品所共有的。
B .使用价值是购买者购买的目的所在,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
现实意义:第一,从消费者角度,希望商品“物美价廉”,“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物美”则是人们人们衡量使用价值的标准;第二·,从生产者角度,要想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第三,从国家、社会角度,生产出更多数量的高质量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用于交换;
有价值;
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没有价值;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
都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有价值;
*有偿“转会”的运动员是商品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谁先
产生的?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这说明 商品是一个什么的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
品经济。
〔突破难点〕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讲清什么是商品 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注意三者的 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
结论:商品肯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进 而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须是劳动产品、 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 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才是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克争意识,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 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 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具准备
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
高一政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能够说出商品与劳动产品及一般物品的关系;懂得商品和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及根本原因;能根据商品的定义对商品与非商品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首先分析各种不同商品的特殊性质,然后从中抽象出商品的共同本质,通过这一思维过程领悟给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初步树立起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商品意识。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商品的含义。
商品概念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经济常识中的一系列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而掌握商品的含义是本框学习的重点。
本框难点: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及产生的条件。
【网络提纲】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2.商品经济的产生①根本原因②基本条件3.商品经济的含义【要点阐释】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某件物品是不是属于商品,首先必须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同时还要看它是不是“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不能称为商品。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河水等,虽然对人们很有用,但由于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有些物品虽然属于劳动产品,但如果不用于交换,也不能称为商品,如农民生产给自己吃的粮食、蔬菜、瓜果等。
还有些物品,虽然曾经是商品,但由于已经交换过了,现在已退出流通领域而不再用于交换,因而也不再是商品,如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送给他人的礼物等。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初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除了勉强满足当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因而这时不会有商品,更不会有商品经济。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劳动成果除满足当时的生活需要外,偶尔有些剩余,于是,人们偶尔用剩余的产品同他人相交换,这样才出现了商品和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