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4.2水的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4.2水的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D

(2)高能燃料
B,
(3)冶炼金属
C

(4)化工原料、制盐酸 A

学以致用
1.国庆时,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的数千名少先队员手持几万个彩色气球,
走向主席台前接受检阅,使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
分析,充灌气球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氦气

理由是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安全 。
气体名称 氢气 密度/g·L-1 0.089
壁出现了液滴。
史料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 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
史料三:上述实验实际上已经提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 误的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反而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另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 烧红的铁制枪管,得到“易燃空气”。通过分析和归纳,他得出结论:水不是 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 为“生成水的元素”,即氢。
A. NaCl
B. Al2O3
C. CH4
) D. Cu(OH)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某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纯净物只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5. 1985 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其化学式为 C60 ,则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4.2水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4.2水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6.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 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不用和催化剂接触B.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C.此原理与电解水相比更节能D.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7.古人云“水为食之先”,它塑造了人类的历史。某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B
A.氢气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难溶于水B.氢气可用作探空气球C.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D.点燃不纯的氢气一定发生爆炸
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将 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C
A.氯化钠、铁 B.空气、水C.医用酒精、氢气 D.冰水混合物、臭氧
第5题图
5.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 范围的是( )
D
A.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B.该反应的催化剂一定为二氧化锰C.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12.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将逐渐取代 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在灭菌过程中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转化1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种类不变B.图中一共有三种氧化物C.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 消毒剂应避光保存
B
A.铁 B.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稀有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2水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

4.2水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


水 氢气+氧气
产生 淡蓝 色火焰
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③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 氧气 ;负极 烧杯内壁上有 水珠 出现 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
焰,证明该气体是 氢气 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微点拨】 ①氢气遇到明火容易引发爆炸,为了避免危险,填充气球改用了密度小但化学性质稳定 的稀有气体——氦气。 ②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氧一氢二体积比,助燃可燃来体现(正氧负氢,氢二 氧一)。 ③电解水实验中由于电极氧化、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等因素,产生氢气的体积往往大 于氧气体积的两倍。
第2课时 单质 化合物
知识点一、单质与化合物
类别 概念 组成与 构成
联系
单质
化合物
由 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由 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
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单质分子由 相同 的原子构 微观:化合物分子由 不同 的原

子构成
①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②单质
化合物
知识点二、氧化物
[思维拓展练]
5.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利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
到氢气的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法不正确的是( A )。
氢气+氧气。下列说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二氧化钛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素养提升练] 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 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 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水的组成(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水的组成(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该反应符号表达式怎么写?
研究历史
氢气(H2)
1.物理性质:_无__色、__无__味的气体,_难__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_小___。 2.化学性质:具有__可__燃___性,火焰呈_淡__蓝__色_,反
应方程式:
。不纯的氢气遇明火会
发生_爆__炸_,因此点燃前必须_验__纯__。
氢气
3.实验室制法 药品: 锌(固)与稀硫酸(液)
4.2 水的组成 第1课时
水与生活
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 固点0℃。4℃时密度最大,为 1g/mL, 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纯水导电性很弱。
水的组成研究历史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能再分的。
古中国 五行学说
古希腊 四元素说
1766年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将金属锌 放到硫酸中,发现锌粒表面产生 很多的小气泡,这种气体非常容 易燃烧,叫做“可燃空气”
研究历史
1766年
1775年 1781年 1776年
“可燃空气”在空气 中安静燃烧,发出淡 蓝色火焰。
研究历史
1766年 1775年 1781年 1776年
氢气燃烧: 1.现象: 2.反应方程式:
点燃 2H2+O2===2H2O
研究历史
1766年
1775年 1781年 1776年 1782年
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50℃的高温金 属管,重新获得“可燃空气”拉瓦锡将 这种气体叫做“生成水的气体” Hydrogen。
水的组成揭秘
1799年 1800年
1766年 1775年 1776年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 硝石(硝酸钾)时制得纯净 的氧气。
研究历史
舍勒 1743-1794

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分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综合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由此可推得: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微观示意图
该示意图再次表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而原 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 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 氧气。
【思考与讨论】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 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 小于1∶2。这是为什么?
1、可能有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的体积偏少。
2、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要稍大一些。
物质的简单分类
请比较以下三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氢气( H2)、氧气(O2) 、氮气(N2)、铁(Fe)、碳(C)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 、高锰酸钾(KMnO4) 第三组:一氧化碳(CO)、氧化铁(Fe2O3)、 水(H2O) 第一组的特点是 由同种元素组成 ; 第二组的特点是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 第三组的特点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
课堂导入
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 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那水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课题2 水的组成
进行新课
一、认识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自然界最轻的气体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可做燃料
【实验4-4】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 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A.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

4.2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PART 01
古人眼中的“水”
情景导入
【思考】“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五种元素, 以你们现在的知识看来,水是一种元素吗?水由什么组成呢?
• 战国末年《尚书》的“五行学说”

PART 02
科学家眼中的“水”
科学家的研究
学生活动一
以化学小组为单位阅读化学史相关书籍,概括出水的组成发现历史。
氧气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氧气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我们的探究
通过水的合成和分解的定性实验分析水的组成
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氢气 + 氧气 点燃

通电 氢气 + 氧气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我们的探究
学生活动五
【想一想】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吗? 否
所以还需要知道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氢气燃烧生成水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实验推论
根据元素守恒猜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我们的探究
学生活动四
? 如何从水的分解角度证明物质的组成?
学生观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我们的探究
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四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的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的
速度慢
速度快
正极产生气体少,负极产生气体多,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水是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木目- 木目■J 111、> 111、•1 •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那些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水烧开为什么要用高压锅?一■水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即1个大气压下)纯净水:水在(TC〜4C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热缩冷胀)o仔细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氢气的验纯氢气的性质(燃烧)观察与思考:【实验2:水的合成】(1) 你猜测氢气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什么?怎样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2) 从视频中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3) 你能由氢气燃烧生成水的事实来推测水的组成元素吗?图3-3氢气的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 焰,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净。

发 出噗噗的声音说明氢气纯净i ・可燃性气体燃烧前都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氢气的验纯I .用拇指堵住集满 氢气的试管口u .靠近火焰,移开捋指点火氢气的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上邸点燃氢气+氧气---------- 水戌燃H2+O^^H2O仔细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电解水实验1、探究组成水的元素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

(3)实验操作:往水电解器里注满水,连接电源,通入直流电让水电解。

给水通电,两极均产生气泡。

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知:2o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是氢气。

三•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1、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所收集气体体积比约为仁2。

3、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习题:实验测得通电分解水时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试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通电分解水时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0.0899克/升x2 :1.429克/升xl=l:81、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 2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且原子个数比为2: 1,水的化学式为H203、不能得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如已知 氢气、氧气的密度,可得质量比为仁8■、水的组成2| 1电池关于电解水的两个问题:1、实验中通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不是作催化剂)• 2、负极产生的气体通常大于正极气体的2倍原因是:(1) 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2) 氧气比氢气活泼,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例2]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

A、B两极是用镀锯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_________ 电,由图可知A端为________ 极。

(2)当A端相连按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 , 可用_________ 来检验O(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 o练习: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日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A. a LB. 0. 5a LC. 2aL D.无法确定• 2、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HQ H2 02H0 HHHH0 HHH H HHH交流与讨论:, 氢气和小明说:“通电分氧气点燃时又会生成水,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道理。

实验结论:1.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可分和原子不可分实践运用 a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在实验过程中(1)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 试管a 连接电源的—极,试管b 连接电源的—极,(3) 试管a 中产生的气体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可知,水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 组成的。

其检验方法是 -J试管b 中产生的气体是其检验方法是[例1]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氢气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C・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 8D.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I : 2[例2]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

A、B两极是用镀锯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__________ 电,由图可知A端为________ 极。

(2)当A端相连按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 ,可用 _________ 来检验O(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o1、物质的分类L 单质纯净物j匚化合物 混合物 定义: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

氧化物 酸碱盐 物质四、重要概念(一)•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2氧气02氮气N2 碳C硫S铁Fe等(二)■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0 二氧化碳C0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02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氢HCI氯化钾KCI•高猛酸钾KMnO4氯酸钾KCI03(三)•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HQ二氧化碳CO?五氧化二磷宀05二氧化硫S02 四氧化三铁Fe3O4如杲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3 — 2 -1所示的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构成回答问题:(1)属于纯净物的有...Q )属于混合物的有 _______(3)属于单质的冇 _____ (4)属于化合物的有如果用S叫”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3 — 2 -1所示的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构成回答问题:密3-2-1(1)属于纯净物的有△你2 E. P (刀属于混合物的有—G ;(3)属于单质的冇加F •卩(4)属于化合物的有J .1、冬天,铁管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C)A.铁管热胀冷缩B・铁管热缩冷胀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水结冰膨胀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势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B)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6、分子。

若得到8毫升的氧气,同时得到16臺升氢气。

3、 纯净的水是 (A C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B •单质 C.化合物4、 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没有味道的液体D ・混合物DA. 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C.氢原子和氧原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B.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 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 2n 个氢C. D.(四)概念关系图厂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无固定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硫等可以用特定的化学式表示。

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如氧气、宣气W小结、物质的分类•物质纯净物{单质I化合物混合物氧化物非氧化物加深理解: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纯净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1、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概念中包含两个要素:纯净物、同种元素,识记为“一物一素”。

材如:氧气、磷、铜輕3、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也有两个要素:纯净物、不同种元素,识记为“一物多素”。

例如:水、高猛酸钾等。

氧气(0)氢气(巴)铁(Fe)【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