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训练六:情感意蕴和标题类题学案(教师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学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人教版)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复习目标】1、明确散文阅读的考查点及命题指向。
2、总结、运用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提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能力。
【重点难点】命题指向及答题方法【复习方法】链接高考,讲练结合【复习导入】经过前几节课的复习和训练,同学们对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应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散文阅读进行强化训练,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典题指路】(20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朵午荷(洛夫)这是去夏九月问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适用学科高中语文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题型2.能够分析高考现代文探究题题的分类并且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解决对应题型。
教学目标1.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指导计划。
2.通过检测和评讲,使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教学重点1.端正态度,认真测试。
2.讲清检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教学难点1.系统了解学情。
2.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
要挖掘出这些纵深层次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厚的语文素养外,“由表及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涉及文本所写的丰子恺画风与染坊、染缸的关系,这是向文本纵深开掘的依据与基础,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
这深处挖掘该怎么“挖”呢?二、复习预习1.深层次挖。
“深层次”一般有两个方向。
第一,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的关怀。
文本深层意蕴最终会指向这些内涵,至于指向哪个具体内涵,可据“表”向这些内涵上靠。
第二,学科理论与认识,这里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最深层次的意蕴就是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成长与故乡的关系,它最终归结到这一条文学基本原理:创作离不开生活。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目标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1. 探究标题内涵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题型对点】(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复习目标:1、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2、归纳“分析文章的标题”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能用正确的思路,鉴赏散文的标题。
一、高考典题感知:【典题】(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2020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探究主旨意蕴一.阅读要求探究题所对应的阅读应是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重点是整体阅读、延伸阅读,有时需要延展到文本外,借助于外部语境。
这时的整体阅读,不同于初读的整体阅读,而是根据题干要求从主旨、情感、艺术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阅读。
这时的局部阅读,是对文本中重点材料的细读,也有对非重点材料的捕捉与思考。
无论哪种阅读,均要求对文本有一个更深更宽的把握,它不是蜻蜓点水式阅读、一知半解式阅读,而是一种鸟瞰式阅读,是一种“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
二.探究方法(1)因形悟神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感情。
如上文《樱桃》第3题的探究,主要使用此法。
该散文主要描述了桐庐的街的变化、桐君祠的修复及下山时吃到的樱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表现了作者不同的“见材料)可以看出“神”(思想感情)。
识与魄力”,据此“形”((2)见微知著法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础上的延伸,主要是从文本中那些细微的材料中去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3)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化感悟。
有“入”有“出”,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
(4)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
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唤或追求。
三、题型归纳典题一启示感悟式探究启示感悟式探究,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慨还是体验,都必须是立足自我,见解独到。
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谈对一篇散文的感悟或者受到的启示,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散文,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探究标题、意蕴和创意解读

第三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散文类文本阅读
学案五 探究标题、意蕴和创意解读
考点解读
• 考向一 探究散文的标题
• 探究散文的标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究标题的多重含义,二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析标题的特点。
• 有些散文的标题比较平实,而有些散文标题的拟写却很有特点,如: • (1)揭示文章主题或哲理——《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故乡》《记住回家
的路》。
• (2)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彩 色的荒漠》《最熟悉的陌生人》。
• 考向三 创意性解读文本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阅读的最高层级,侧 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此,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 (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 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首先应该读懂原文, 深入理解文意,然后由表及里,归纳要点,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 真正意图,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 【技法梳理】 • 标题的内涵探究“三步走”
•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义。表层义即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 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义。
•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语境义,即标题在文中的含义。探究 时宜由表及里,结合材料内容,尤其是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 并联系文章的主旨、情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训练六:鉴赏散文的情感意蕴与标题类题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二、明确设题误区,提高鉴赏散文情感意蕴与标题类题的解题能力。
【导入学习】情感意蕴与标题类题——“三层面”中挖意蕴,“六角度”下析标题【自主学习】题型一情感意蕴类题高考所选散文往往意蕴丰富,这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注的命题点,要求考生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
情感意蕴类题的命题切入角度具体如下:命题角度具体阐释人物形象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分析细节局部透过散文的细节局部描写,分析蕴含的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环境氛围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赏析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语言表达通过散文中的语言描写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赏析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以达到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主题情感把握文本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都离不开文本主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时代背景分析文本的时代意义怎样确定是情感意蕴类题型题干示例(2018·高考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2015·高考山东卷)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015·高考江苏卷)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其他设问方式:(1)请探究××的丰富意蕴。
(2)结合现实,谈谈××的积极意义。
(3)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5)请探究文中蕴含着作者对××的哪几层感悟。
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意蕴”“意义”等字样(2)题干中有“探究”“探析”“看法”等字样怎样解答情感意蕴类题《荷塘月色》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答案要点答案启示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 1.一篇文章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2.解读情感时需要从文本所写内容、作者所处时代、作者的用意等多方面思考1.(2018·高考浙江卷)阅读《汴京的星河》(文本见高考命题点三题型一命题角度二“高考试做”),完成后面题目。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审题判断:从题干的“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看是赏析语言类题,但从“全文”“深层意蕴”看,本题是赏析“情感意蕴”类题。
借鉴思考:《荷塘月色》解读情感的思路。
我的答案:详解精析:根据全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文本的深层意蕴,其实就是对作品主旨的分析。
此题要扣住两个关键词“新奇”和“庆幸”去展开,思考令作者感到“新奇”和“庆幸”的分别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感。
通读全文可知,令作者感到新奇的是“那街”“那人”“那灯”,即城市发展新气象;作者庆幸的是自己生在好时代,看到了这一切,实现了少时的愿望。
看到繁华热闹的汴京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作者为之感叹,感到“新奇”和“庆幸”。
[参考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分角度”“分层面”解答意蕴式探究题“意蕴式探究题”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探究,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1.要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内涵(1)从不同角度发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探究。
具体来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2)从不同层面发掘就是要对文本做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2.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和进行层面切割就是要求考生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
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
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点。
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探究。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来说,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做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
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
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解读,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以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的、适用的一般性意义。
【合作学习】题型二标题类题一部好的作品,标题犹如画龙所点之睛。
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
出色的标题往往与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艺术和恰当使用的修辞手法密不可分。
文学作品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同时还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
怎样确定是标题类题型题干示例(2018·高考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15·高考福建卷)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2014·高考天津卷)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其他设问方式:(1)请探究题目×××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2)作者以×××为题的意图是什么?(3)×××题目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题目”“标题”等字样(2)题干中有“探究”“探析”“理由”等字样怎样解答标题类题课文《荷塘月色》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要点答案启示课文《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
以“荷塘月色”为题,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2.(2018·高考北京卷)阅读《水缸里的文学》(文本见高考命题点一题型二“高考试做”),完成后面题目。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审题判断:第一问考查标题的“寓意”,需结合标题的象征义作答。
第二问考查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从标题含义、写作内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结构思路、手法及读者等角度切入回答。
借鉴思考:《荷塘月色》中题目表达效果的分析。
我的答案:详解精析:本题实则是问本文标题的深刻寓意。
作答本题第一问,应该从文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语句,如第①段中的“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第⑤段中的“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第⑥段中的“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萌芽了作者的文学梦”“水缸是作者童年精神世界的寄抚”。
又如第⑧段中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从一只水缸……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等。
作答第二问,思考这个标题的表达效果,一般要从对读者阅读产生的影响、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思考,“水缸里的文学”,这种奇妙的表达,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想象力的标题,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寓意:①“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
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②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
效果:①既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虚实结合,凸显主题。
标题类题目往往有两个命题角度:理解标题含义和赏析标题的作用(效果),不论哪种命题角度,答题时都需要“六思考”:思考角度具体阐释标题含义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义等)写作内容思考标题是否点明了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
解答时要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
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情感(态度) 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要特别注意标题中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描写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文章主旨思考标题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有些标题是以句子的形式呈现的,这种情况下标题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结构思路(包含线索) 思考标题是否表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从手法和读者的角度思考标题是否运用双关、象征、借代、比喻等手法;以及标题给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激发读者想象,给读者留有回味余地等[课堂跟踪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
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
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