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哲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哲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哲学)【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与哲学

4.1 复习笔记

一、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述

(一)中国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1.学者研究

(1)在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就对中西哲学进行了自觉的比较研究。王国维不仅对中西哲学与文学的差异有所论述,而且还运用叔本华等西哲的学说,来解读《红楼梦》。

(2)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现了对西方现代哲学特有的敏感,并提出了“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的文学与哲学比较观。

(3)梁启超、许地山、陈寅恪在研究印度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时,都是将文学的影响与宗教、哲学的影响一并考察的。

(4)朱光潜在《诗论》中评述中西诗歌的差异时,就追溯了中西哲学文化的差异。可以说,哲学与宗教一样,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

2.研究的局限性

(1)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要想绕过不同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对文学现象的解释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

(2)在近现代中国的学者那里,虽然有对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影响中国的探讨,或者中国哲学对东亚乃至西方文学影响的研究,但一般说来,还停留在哲学与哲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的比较上。

3.突破

1943年唐君毅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的《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学之关系》一文,就是一篇探讨文学与哲学关系的难得的力作。

(二)西方关于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西方的比较学者在研究文学与哲学的课题时,常常将之纳入“思想史”“思想史的方法”或“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思想史”之中的。

1.法国

(1)布吕奈尔、毕修瓦、卢梭合著的《什么是比较文学》

①观点:主要讨论了“哲学与伦理学思想”,认为“要领会数不尽的作品,没有一个比较学者能够离开哲学家”。

②评价

布吕奈尔等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这种强调一旦过了头,以为文学家都是哲学造就的,甚至以反映了时代哲学的光辉为大作家的标准,就可能陷入谬误。文学家的感觉的敏锐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哲学家所不能比的。

(2)洛夫乔伊《存在的大链条》

①洛夫乔伊被认为是“思想史”方法的创立者他在《存在的大链条》一书中追溯了从柏拉图到谢林的自然观的发展,研讨了思想的各种形式。

②观点

洛夫乔伊把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大思想家,而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小思想家和诗人,认为小思想家和诗人是从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中衍生出来的,似乎小思想家和诗人以其具体阐释和感性图画,对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进行一种具象化的稀释。

2.德国

(1)狄尔泰

①狄尔泰试图将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分成几个类型,然后将作家归类。

②狄尔泰关于思想史的三种分类

a.实证主义,其根源则是德谟克利特和卢克莱修;

b.客观唯心主义;

c.二元唯心主义。

(2)温格尔

①观点

温格尔就运用狄尔泰的思想方法将诗人对哲学问题的关注分了一些类型,有涉及自由与必然、精神与自然的命运问题,有罪恶与救赎的宗教问题,有对自然的感情以及神话和巫术之类的自然问题,也有人与死、人与爱以及家庭、社会、国家等的问题。

②评价

德国学者有时用“精神史”的概念,与“思想史”相比,这一概念智性化不强,可包括思想亦可包括感情。不仅可能导致文学的概念化以及过度智性化,而且可能将文学逼进死胡同。

3.美国

(1)牛顿·P·斯托尔克奈特的观点

①在《文学与思想史》一文中,曾给“思想”下过定义,认为“‘思想’这个术语指的是我们头脑里感觉或情感经验的直接性相对的那种更富思考、更具启发性的意识。正是通过这种思考,文学才接近于哲学”。

②尽管他认为,对一件艺术品的理解必定包括对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认识,但他也同时认

为,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一定要包含这类或那类的思想。

(2)斯托尔克奈特

注意到了哲学与文学的双向影响,并且强调文学在接受哲学影响时的特定语境等复杂性,对于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向纵深拓进,是有重大意义的。

(3)韦勒克与沃伦

①韦勒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的第十章“文学和思想”中重点讨论了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②观点

韦勒克并不打算过分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更不同意将文学看做是“一种哲学的形式”。韦勒克怀疑哲学与诗之间的平行论,而且,即使文学以哲学为师,也与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关。

(三)国内关于文学与哲学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取得的成就

1.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作为国内最早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在跨学科的旗帜下就纳入了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

2.陈悖、刘象愚的《比较文学概论》在第五章第四节,专门讨论了“文学和哲学”。

3.乐黛云主编的《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在第九章第二节也首先讨论了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因此,将文学与哲学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并且纳入比较文学的范围之内,在国内虽然是起步不久,但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一)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发展变化

1.柏拉图极力推崇哲学而贬低艺术

柏拉图的矛盾在于,在文学与哲学之间,他虽然否定文学而推崇哲学,但是本人的艺术气质又使他不甘心放弃文学,而想使文学向哲学靠拢。

2.亚里士多德是在文学中看到了哲学

与柏拉图以文学远离理念而否定了文学的观点相反,亚里士多德却在文学中看到了理性和真理而肯定了文学。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是在文学中看到了哲学,或者说接近于哲学的真理。

3.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关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观点的辨析

(1)亚里士多德对史诗和悲剧的肯定与柏拉图不同,但是,亚里士多德以诗接近哲学来为诗争地位,仍然沿用了柏拉图的理性主义逻辑。

(2)在诗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亚里士多德仍是高于柏拉图,因为诗学作为创造的科学知识,要指导给感性事物赋予形式的创造,不如形而上学摆脱了任何外在目的,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与哲学的论述,基本上成了罗马和中世纪人们遵循的一种范式。

(4)在中世纪,哲学成了为宗教服务的神学,文学亦成为颂神的赞歌,文学与哲学都成了为宗教服务的奴婢。以至于不愿流溢神恩和理性之光的世俗文学,也就被加上了不能显示真理并且伤风败俗的罪状而受到排斥。

4.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遗产的复兴,所以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将诗向哲学靠拢的传统,又被发扬光大了。

5.从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和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诗学,几乎都是以文学向哲学靠拢的主张,来为文学争得地位的。

6.瓦尔齐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将文学与哲学、逻辑学等同,而笛卡尔和布瓦洛则认为

文学是理性和真理的产物,一切文学“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具体观点为:(1)文学并未到哲学之真理、认识和理性中去获取价值,其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却不在哲学之下。

(2)知识与真理的大门只对哲学(科学)开放,而对于文学则是紧闭的。文学是有重要价值的,不过这种价值不是靠纳入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哲学而取得的。

(3)与文学关系密切的是人本哲学。既然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科学哲学之所长,那么,留给人本哲学家的就是个体的主体性和主观的情绪性,而后者与文学是相通的。人本哲学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使一些哲学家走上了排斥科学和技术的道路。

(二)人本哲学与文学密切关系的具体表现

1.这些哲学家本身就是诗人或作家,他们以写作哲学著作为主,也写作文学作品。

2.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也有诗化的倾向。

3.人本哲学家对艺术的推崇。

三、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一)中西文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

1.中西哲学的差异

(1)Phi1osophy

Phi1osophy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爱智慧”,哲学家即“爱智之士”。这种“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的文化传统,使文学也以表现理性深度和真理为荣,甚至在现代的人本哲学和生命哲学的非理性运动中,也认为只有靠直觉才能认识主体,才能找到通向生命之门的真理。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英美文学学习笔记-The_Romantic_Period-EL1

Chapter 3 The Romantic Period-the English Literature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romantic period. 1) Bega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 in the Parliament. 2) what are the characx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A) In poetry writing, the Romantics employed new theories and innovated new techniques, for example, the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Lyrical Ballads"acts as a manifesto for the new school B)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Ballads acts as a manifesto for the new school. B) 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imagination, but also elevate the concepts of spontaneity and inspiration. C) They regarded nature as the major source of poetic imagery and the dominant subject. D) Romantics also tend to be nationalistic. 3) The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Blake, 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are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They started a rebell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literature, which was later regarded as the poetic revolution. 4) We can say that Romanticism actually consitutes a change of direction from attention to the outer 1) Literarily Blake was the first important Romantic poet , shwoing a contempt for the rule of reason,i th l i l t diti f th 18th t d t i th i di id l'i i ti )y y g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 In essence it designates a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which tends to see the individual as the very center of all life and all experience.William Blake opposing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reasuring the individual's imagination.2)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s a lovely volume of poems, presenting a happy and innocent world, though not without its evils and sufferings; his Songs of Experience paints a different world, a world of misery,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 3) particularly the practice of selling young children into apprenticeships, a practice which provides the context for the opening lines of the "Chimney Sweeper." The two "Chimney Sweeper" poems are good exampl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ic circumstance,i.e.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exampl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ic circumstance, i.e. 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and an ideological cir cumstance, i.e. the role played by religion in making people compliant to exploitation. The poem from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ndicates the conditions which make religion a consolation, a prospect of "illusory happiness;" the poem from the Songs of Experience reveals the true nature of religion which helps bring misery to the poor children. 4) Blake's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marks his entry into maturity(天堂与地狱的结合一诗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成熟). 5) The Bok of Urizen, The Book of Los, The Four Zoas, and Milton (尤来森之书,洛斯之书,四个左义斯,弥尔顿)。 The Tyger The Chimney Sweeper ( from Songs of Innocence/Experien ce)

(完整版)考研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版)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初试复试备考经验及03

北外英美文学专业初试复试备考经验及 03—06真题 准备考研的时间不长,只有三个月,总结起来两大经验吧,细节和节奏。细节是说考研要做个有心人,要勤看别人的经验,即使不是一个方向的。因为虽然准备的内容不同,但过程都是一样的(讲到底也只有专二不同)。学习别人的经验自己才能避免走别人的弯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节奏是说时间的充分利用,时间不在长短而在效率的高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在这里给大家小小的鼓励一下:永远不要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永远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的任务。当然要基于自身实力和现实的考虑,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等到真正做到了,你就是那个“传说”。 政治:六十多分没什么经验。。。。。。总的感觉是过线不拉分就好因为进入复试政治和二外就不算分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精力好好看专业。 法语:学校用的是很老的橘黄色皮的《法语》,先复习一遍,把忘掉的知识捡回来。然后把历年真题研究一遍,考察的知识点就那么多,有的题基本没变隔年又考一次。从图书馆借来新大学法语1-3,从头到尾梳理知识点整理笔记。因为知道考什么,所以看得有重点。借书的好处之一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总要还,有压力就看得快了,而且借的书都少都有点笔记,看看也是很好的。

基英:分阅读,翻译和写作三个部分。像名字一样就是考察英语的基础,所以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要稳扎稳打地不间断复习。阅读--每天精读一篇1500字左右的新闻,有用的词句整理出来,有兴趣的段落翻一翻,阅读是最好的输入方式,扩大阅读量不言而喻,也对写作和翻译大有益处。翻译--练了叶子南里面几个靠谱的文章,订在一起没事看看,每翻译一篇都会看到自己逐步的进步,翻译得逐渐成熟。写作—写作看的是内容、结构和语法。虽然在考场上不可能三方面都完美,但是写的时候有这样的意识在脑子里,偏也偏不到哪里去。基础自认为还是不错的,所以每天的复习就是一个routine,保持对英语的娴熟度,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复习专业上了。 专业:文学选段匹配+小说分析,今年取消了逻辑题。虽然文学的复习范围没边没沿,文学著作浩如烟海;但是恶俗的讲一句,只要是考试,它就有它的侧重点和一定的规律。文学选段匹配--本着上一原则,我把历年真题找来统计了一下每年考得上都是谁的作品,集中在哪几部作品上。统计过后发现大概十人左右而且都是大家Mark Twain, Charles Dicke ns, Wordsworth…然后就拜读他们的大作就好了。小说的话要先看看写作风格,像总考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如果没读过现读是来不及的,但只要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就会在看到南方方言的第一时间想到他老人家。诗歌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中西方悲剧比较 “悲剧”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戏剧中,往往表现为内容情节的悲苦,文人们把它称作“哀曲”、“怨情”。“苦”、“哀”、“怨”这三个字,充分道出了我们中国古典悲剧的特质。西方则不然,在西方文学悲剧意识最初发端的古希腊,悲剧一般具有深远的历史、宗教和人文背景,主要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把探索的触角指向伦理观的终端,考查生活的意义,把人的生存看作是对智能和意志的挑战。 中西方的悲剧,从表现形态上来看,有着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作为中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其身份地位不同。在西方,古希腊悲剧的主角差不多都是皇家贵族或英雄豪杰。这一点在得以幸存的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33部作品里,得以充分的展现:埃斯库罗斯笔下有为人类盗取天火而常年忍受老鹰啄食心脏之苦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索福克勒斯笔下有与邪恶命运努力抗争、具有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的俄底浦斯王的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又有“酷对敌人,善待朋友”具有原始特点的泼辣女性美狄亚的形象。除此以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西方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等等,这些人物或者是英雄,或者是贵族阶级,可见,作家利用他们的身份和际遇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以此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慑力。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我国的古典戏剧里,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柔弱善良、无辜被害而又无力反抗的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其中又以女子居多,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悲剧主角的窦娥,自小就深受丧母之苦,为了供父考取功名,7岁就被卖到蔡婆家里做媳妇,其后又遭到了一系列的不幸,最终因孝道甘愿忍受冤屈死于非命。如窦娥一般的女子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比比皆是:高明《琵琶记》里的赵五娘、《汉宫秋》里的王昭君、还有杜十娘、秦香莲等等,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悲剧美,并不因其身份、地位,而是从她们的善良本性和悲剧结局的反差中感到同情和怜悯。 其次,中西方悲剧所表现的冲突不同。《俄底浦斯王》的悲剧之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是因为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魔影一般,一步步牵引着主人公走向罪恶的深渊,在作者的笔下,命运是神秘莫测的,不可抗拒的,也是无法解释的,可是纵然如此,俄底浦斯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姿态,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自我惩处,即便依旧逃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宿命安排,但在读者心里,他的这一形象却仍旧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形象。再者,从《哈姆雷特》《人民公敌》以及《威尼斯商人》等众多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西方悲剧的主人公积极抗争的一面,他们的抗争使得悲剧的冲突总是在针锋相对的斗争里达到高潮,由此可见,西方悲剧所表现的是人和他所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矛盾冲突。 在中国,古典悲剧通常着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叙事情节比较多,由于主人公的内心常常被一些封建教条所占据,加上低下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抗争往往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窦娥因感念孝道而代替蔡婆走向死亡,即便死前发了三桩誓愿,但也只有死后凭借虚无的上天的公正得以昭雪;赵五娘历经磨难,也只因着夫妻之道等等,这样的悲剧冲突带着强烈的伦理批判性质,它告诉人们何为该、何为不该,而中国的悲剧主人公在不合理的境遇面前通常采取容忍的态度,反对矛盾冲突,使读者在悲剧氛围中达到教化作用。 第三,中西方悲剧的结局不同。西方的英雄式的主人公在悲剧的结尾通常以死亡来体现其自身价值,似乎没有死亡,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英雄。哈姆雷特用一种毫不后悔的自我牺牲精神来证明斗争的彻底性,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斗争而得到升华,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人公华莱士为了自由而战,这样的英雄最终也在断头台上高呼着“自由”而逝,他们用生命证明着斗争的必要性及它所反应出的重大意义,这一点,又与中国悲剧不同。 在中国戏剧中,通常存在四种消解因素,即:仙、自然、酒、梦。朱光潜先生指出:“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复旦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复旦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我准备考研比较早,3、4月份就开始了,因为大三课比较多,所以前期复习时间较短,速度有点慢,因此,如果大家已经有目标,建议越早开始越好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政治: 暑假开始复习,一直到最后都是跟着肖秀荣老师的书在走,1000题很重要,可以抓很多细节性的知识,建议不要在书上直接写,方便后期反复利用。暑假期间可以先看去年大纲,大概有个印象,最后冲刺时四八套题一定要好好背,今年肖老师大题基本都中了。政治最好每天都分配一定的时间,这一科记得快忘的也快。 ?二外法语: 本科学校教材是新大学法语,我复习用过的资料有:考研必备,二外法语考研综合(肖红),和圣才出版的名校历年二外真题,不过这些书提供的答案有些是错的,大家小心。复习重点还是考研必备,多刷几遍,错题好好整理下来,另外语法基础一定学要扎实了,而且词汇量是一大关,所以平时就要开始积累单词,动词变位尤其重要,而且今年考试第一题居然就是给了10个词写变位。 ?专业课: 复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只给了4本参考书,两本文学方向,两本语言学方向,基英没有复习资料。 基英,考试有三道题,英译汉,汉译英和作文,每项50分。复习是第一项任务是背单词,翻译总得看懂文章。过最好多看英文原著,这样积累的词汇比较牢,我是光背单词书,实际记住灵活用的其实不多。翻译要自己动手练习,然后对照译文学习技巧,过一段时间再练再揣摩。建议,汉译英,张培基先生的书是一定要练,今年直接有原文,平时练习大家可以多学学表达,衔接。英译汉的话就做了做真题,没有太认真练,主要还是积累词汇和用法。至于作文,考前可以用专八作文练练手(改革前最好,专八改革后先要材料概述,不太适合复旦的题型)。基英时间很赶,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啊。我用的书有:张培基的《英译现代散文选》1和4册,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叶子南《高级翻译理论》以及《英语专业考研英汉互译》。 最后是语言学,一本是Fromkin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一本是Yule的《The study of language》的书。复习时可以用Y的书开始打基础,这本书相对比较简单,后期复习以F的书为主,主要知识点都在F的书上,一定要多读几遍吃透了,书后的术语汇编很实用,一定要好好背下来,语言学答题很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资料外国语学院终审稿)

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资料外国语学院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007 外国语学院更新时间:2010-9-8

复式科目英语语言文学 《英美概况(导读)》来安方编写大象出版社

这本书在网上似乎很难找到但是是考试必备的! 很多山师往年的试题都能在书中找到原题的答案! 但是遗憾的是都是中文的,考试的时候需要你自己把这些答案翻译成英文 也许是导师们想考考我们的理解水平和汉译英翻译能力吧 我当时备考的时候在书中把往年考过的题都做了标记而且把每一个自己认为可能考到的条目都翻译成了英语做成笔记,等快考试的时候就看自己的笔记就比较省力了下面是在书中出现的三道往年考题了 Yours is not why but how. 记得是07年的一个问答题考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呢! (那本黄皮的指定参考书里是没有答案的,自己看那本黄皮概况的话,是绝对想象不到这也是考点的!)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service industry 第三产业 ,某年的专有名词翻译题 1分 British Disease 英国病某年的简答题 5分 《英美概况》来安方等编写大象出版社是旧版的小本的厚厚的大象出版社来安方等编写的我记得我的这本是2004年印刷的,有自由女神像黄皮的《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等编写我用的是第三版的当然你用最新版的也行里面的内容区别不大的 特别注意每一章前面的那段类似导读的话很重要大题目往往从里面出大家可以自己对对看历年的题目,这本书没有辅导书要看个人的功力了其实看这本书也没什么窍门一个字“勤”,勤动笔、勤动脑 ,要善于总结 ,思考 《现代汉语》下册就看下册就可以了我用的是最新版的你要用旧版的也可以没什么区别,课后习题多做做这本书考的还是比较简单的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和自学参考》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资料外国语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资料外国语学院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007 外国语学院更新时间:2010-9-8 复式科目英语语言文学

这本书在网上似乎很难找到但是是考试必备的! 很多山师往年的试题都能在书中找到原题的答案! 但是遗憾的是都是中文的,考试的时候需要你自己把这些答案翻译成英文 也许是导师们想考考我们的理解水平和汉译英翻译能力吧 我当时备考的时候在书中把往年考过的题都做了标记而且把每一个自己认为可能考到的条目都翻译成了英语做成笔记,等快考试的时候就看自己的笔记就比较省力了 下面是在书中出现的三道往年考题了 Yours is not why but how. 记得是07年的一个问答题考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呢! (那本黄皮的指定参考书里是没有答案的,自己看那本黄皮概况的话,是绝对想象不到这也是考点的!)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service industry 第三产业 ,某年的专有名词翻译题 1分 British Disease 英国病某年的简答题 5分 《英美概况》来安方等编写大象出版社是旧版的小本的厚厚的大象出版社来安方等编写的我记得我的这本是2004年印刷的,有自由女神像黄皮的《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等编写我用的是第三版的当然你用最新版的也行里面的内容区别不大的 特别注意每一章前面的那段类似导读的话很重要大题目往往从里面出大家可以自己对对看历年的题目,这本书没有辅导书要看个人的功力了其实看这本书也没什么窍门一个字“勤”,勤动笔、勤动脑 ,要善于总结 ,思考 《现代汉语》下册就看下册就可以了我用的是最新版的你要用旧版的也可以没什么区别,课后习题多做做这本书考的还是比较简单的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和自学参考》 我当初还买了这一本辅导书是为了知道课后习题的准确答案的这个辅导书你单独备考的时候很管用 招考信息发布权威书目: ①《英美概况》(新版)莱安方编,大象出版社;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