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版第一张地形图
2024年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地图 2.2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绘制
小组合作:等高线地形图
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下面的图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吗?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陡崖
鞍部
S
S
90 80 70 60 50
两组表示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辨析——山谷与山脊
200 250 200
凸低为脊
200 250 250
凸高为谷
练习:把下图的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山地地形部位尽在你“掌握”
鞍部
山顶 山脊
陡崖
山谷
判读河流流向
1.河流发育于什么地形部位?图中甲乙丙
3600 3400 3200 3000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盆地
100 200 300 400
闭合曲线,内低外高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
500 400 300 200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西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为__5_0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① 山峰 ② 山脊 ③ 山谷 ④ 陡崖 .
3.①山的海拔高度最有可能为__C___米。 A.450 B.850 C.580 D.650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_138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行政中心,从而培养学生图与名统一的地理记忆能力。
2、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3、使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2、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教学手段: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图演示拼图或利用硬纸板制作一套(每个学生一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二、讲授新课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安排学生每人写一份,并选择几位同学来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问: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各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活动: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之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承转: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活动: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学生在教师提到某个省的同时,完成中国政区拼图。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张“全国地图”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张“全国地图”作者:北京晚报来源:《晚晴》2016年第12期中国最早的一张全国地图——《九鼎之图》“自东极至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古人很早已开始了地图测绘活动,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即传说中的神农氏已测绘境内山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林蔽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三万里。
”另一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也曾绘制全国地图,据《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抚万民,度四方。
”这里的“度四方”,即是进行全国的测量,并且“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古人早期曾把地图铸在大鼎上,以象征王权。
此后的尧、舜也曾进行过全国性疆域测绘。
但三皇五帝时期的“全国地图”毕竟是传说,无稽可查。
比较靠谱的第一张“全国地图”,应该是上古夏朝开国之君禹所绘铸的《九鼎之图》。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在位时曾“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又“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这里虽然是说禹治水的经过,但也透露出禹曾进行全国地图测绘,“准绳”和“规矩”都是古人早期进行地理测绘的必备工具。
夏禹所绘的《九鼎之图》什么样?《左传》中有这个一个说法:“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传说大禹在涂山(今安徽境内)大会诸侯后,为纪念这次盛会,他将各方诸侯、方伯所献的“金”(青铜)铸成九个鼎,把全国地图刻到鼎上,上刻有地方属国名,有各地山川和各种神奇灵怪,这就是《九鼎之图》的来历。
《九鼎之图》象征夏禹统一九州,“大中国”概念从此诞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全国地图”。
当时的夏朝疆域有多大?据《淮南子·地形训》,“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从中可见,夏禹测绘时还采用了“步测”法。
九鼎乃夏王朝的镇国之宝,历商周,至秦而鼎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

2、用图
1、读图:沿线路
①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找一找23.5°N北回归线 主要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并填写学案相关表格。
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云、桂、粤、台(4个)
沿线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广东省 台湾省
1、读图:沿线路
•②同学们,请以小组合作形式观察附录《中国省级 行政区划》图,分别找出沿黄河干流、长江干流、 沿海、沿边疆的省级行政区域,在图上将其圈出并 填写学案相关表格。
小试牛刀
1、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
A.11个
B.12个
C.13个
D.14个
小试牛刀
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台、桂、粤、云
B.台、粤、桂、滇
C.云、桂、粤、台
D.滇、桂、闽、台
填出34个省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黑
黑哈龙1尔江滨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2尔9 自治区
16上海市 沪
台北
香港 港
海口
2海0南琼
23 22
澳门 澳
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沿线路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
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沿线路
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
找出沿海的省级行政区(自北往南)
沿线路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澳、琼、桂 (14个)
辽
冀 津
鲁
苏
沪 浙
闽
桂粤
新
甘31
呼和浩特
34
河北4京
晋
太原6Leabharlann 天津5北辽3辽沈长宁阳春吉2吉林
七年级地理上(中国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2、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同赤道平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7、经线和纬线的区别: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8、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的交叉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
所以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部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3、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的公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所以产生四季更替,南北球与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_46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图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班班通设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中国的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_160

小组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的简称是云、桂、粤、台。
精讲点拨:省级行政区域简称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省区名称中的一个或几个字,如北京市简称京;二是现在省区所在地区的古地名,如山东省简称鲁,现在山东省所在地区大部分属于古代的鲁国;三是省区内部的著名山河,如福建省简称闽,闽就是福建省内的闽江。此外,我国还有五个省区有两个简称,同学们可以找出来识记。
小组二:海疆万里行(从辽宁省顺时针开始)。
小组三:长江万里行(从长江源头青海省开始)。
小组四:黄河万里行(从黄河源头青海省开始)。
(成果展示)
小组一: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9个。
小组二: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海南省,共14个。
转承
在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中,省级行政区域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学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省级行政区域
播放小苹果版《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组活动比赛了解省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
学生合作探究:模拟旅游学位置。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从四条线路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小组一:陆疆万里行(从辽宁省逆时针开始)。
小组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湖重庆市、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
小组四: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共9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C
E
D
思考:1、等高线有哪些特点?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3) 、同一图幅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等高距)相等。
本节知识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
定义:含义 测量方法 换算方法
地形的概念
地 形 图
常见的地形类型
地形五种形态
五种地形的特点 等高线的含义
地形图
第二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 等高线的意义: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 线,它表示该区域中某一海拔高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
A B
F D E
A B C D E
F
C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描绘
0
100 200
300
0
100 200
300
把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海拔数值 相等的点用平滑 曲线连接起来
0
100 200
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峰
脊线
山脊——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A
B C
脊线
山谷——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 高线向高处弯曲。
A B C
谷线:集水线
第三节 地形图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的 地形为鞍部。
第三节 地形图
陡崖——
陡崖的等高线重叠在 一起,表示高度变化 很大。
第三节 地形图
第三节 地形图
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
E B
D
A
C
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山体的不同部 位?
(1)定义判断 (2)凸向判断 (3)辅助线判断
答案: A B C D E 是陡崖 是鞍部 是山谷 是山脊 是山顶
B A C
E
D
答案: A B C D E 是陡崖 是鞍部 是山谷 是山脊 是山顶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 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 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 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 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
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先绘制等高线 地形图
着色
绘制成分层设 色地形图
第三节 地形图
练习:绘制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第三节 地形图
300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 成了一幅等高线图。
0
100
200
300
根据一定比例尺缩小
0
100 200
300
二、等高线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度较缓
坡度较陡
0
100 200
300
等高线较疏
等高线较密
缓坡—— 坡度缓,水平距离上的 高度变化不大,等高线 稀疏。
陡坡—— 坡度陡,在短距离内 高度变化很大,等高 线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