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刮痧基础知识

刮痧基础知识

刮痧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工具选择1.苎麻:这是较早使用的工具,选取已经成熟的苎麻,去皮和枝叶晒干,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在冷水里蘸湿即可使用。

2.头发:取长头发,揉成一团,蘸香油,作工具使用。

3.小蚌壳:取边缘光滑的蚌壳,多为渔民习用。

4.铜钱:取边缘较厚而又没有缺损的铜钱。

5.牛角药匙:即通常用于挑取药粉的牛角及其他材料制成的药匙。

6. 瓷碗、瓷酒盅、瓷汤匙、嫩竹片、玻璃棍等,选取边缘光滑而没有破损的即可。

为现代所习用的工具。

7. 准备小碗或酒盅一只,盛少许植物油或清水。

二、刮治部位1.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

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问向外侧斜刮。

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

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

3.颈部:项部两侧,双肩板筋部(胸锁乳突肌),或喉头两侧。

4.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

乳房禁刮。

5.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膝弯(腘窝)等处。

三、治疗机理本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

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

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操作方法】1.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

2.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3.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

4.刮痧一船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刮痧技能培训中医介绍PPT

刮痧技能培训中医介绍PPT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2、轻刮20下,要逐渐 加力,速度要快,来回 刮。
3、如何使毛孔打开:
(1)油减少了 (2) 毛孔可见 (3)皮肤变 红 ,并出小红点。
刮痧的基础知识
排出痧毒、疏 通经络—— 补血,让气血 正常运行。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一)用力重刮5—10下
(二)如何用力?
速度适当放慢,可以减少疼痛。 重到什么程度?能使力渗透到肌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肉深部骨膜经络上。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1)姿势:用食指、中指夹板,板
尖顶住掌心,沉肩、垂肘、悬腕,用
腰的力量刮痧。 (2)用1/3板刮痧,可增加压强。 (3)督脉和膀胱经可用双手加力刮 拭。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4)熟练掌握刮痧的速度、力度、 角度、长度、宽度;
速度要慢、力度要适中、角度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部位、 采用75度、45度、15度的角刮拭。长度6寸,宽度板的1/3或1/2 刮痧。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式排出体外,当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在 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就形成对身体有害的内毒素,内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毒素包括细菌、病毒等污染体内环境,是经络气血瘀 滞,组织细胞缺氧老化;体内毒素既是病变的结果, 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身体危害极大。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中痧——紫; 重痧——黑。 (二)部位 人体结构 不同部位出的痧,可以反应那个脏器的病变程度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八、痧象 (一)粒痧——是血管瘀滞。 (二)大片散痧——是经络不通。
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三)严重片痧——是毒素大。

刮痧基本知识

刮痧基本知识
刮痧油: 1、有润滑作用,不损害 皮肤,出痧后不留任 何斑痕 2、渗透性强,能深入到 肌肉骨骼,组织内, 止痛作用 3、疏通经络,消炎,使 全身经络通畅,精油 是有十几种中草药医 用的润滑油科学配方 而成
四、尺寸与定位
• • • • • • • 1、中指同射法 以患者中指中节屈,屈肘内测两端文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 3、横指同身寸法“一尺法” 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时,四个指头第二节的宽度如一尺 (三寸),食中二指为一寸半,食中无二寸 4、简便定穴法 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尽处取风市,两肩相平 取大椎,握拳中指尽处取劳官,垂肩屈肘时,肘尽处取 章门,两耳间相连取百会
刮痧基础识
黄莹老师
一、什么是痧
1、身体代谢的废物; 2、“离经之血”,中医认为血是运行在经络里, 如果血离经叛道,跑到经络外面,不但不能滋 养我们的身体,还会破坏器官的正常工作。 “痧”就是走上邪路的坏血。 3、“邪毒”,风、寒、湿、署、燥、火为大自然 界六种气候现象,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时,才成为致病因素。 4、坏死的细胞。
九、刮痧的反应
注意事项:
1、晕倒(不省人事):刮痧中如遇到脸色苍白时, 要马上停止刮痧,使其躺下休息, 2、如遇晕刮时,玄涌全穴、百会穴,大力刮痧,人 中刺激,即可醒来 3、熬夜的人、怕痛的人或空腹时,刮痧容易倒 4、身体虚弱者(老弱病残等)
十、刮痧的顺序
从头到足(上而下)由内而外(胸部) 由阳到阴,遇有急症、热症、痛点要挂 出痧来,先刮脊背部
六、刮痧的顺序
(1)头部刮痧
刮拭头部,醒脑开窍,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疏通全身阳气。
(2)颈部刮痧
之灌 其 颈 路输 中 部 。于 精 有 脑髓六 ,直条 颈接阳 部通经 是过通 必督过 经脉,

刮痧基础知识

刮痧基础知识

05
刮痧的应用范围
常见病症的治疗
感冒:刮痧可以 缓解感冒症状如 头痛、发热等。
颈椎病:刮痧可以 缓解颈椎疼痛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腰肌劳损:刮痧可 以缓解腰部疼痛改 善肌肉紧张状态。
肩周炎:刮痧可以 缓解肩部疼痛改善 肩关节活动度。
保健养生
刮痧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减轻关节炎 症
国际化发展:刮痧将走向世界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自然疗法之一。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刮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刮痧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拓展 刮痧的国际推广与交流 刮痧的科研进展与成果转化
对未来的建议和期望
推广刮痧知识:提高公众对刮痧的认知和接受度 规范行业标准:制定刮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技术手段:引入现代科技如智能刮痧设备提高治疗效率和舒适度 拓展应用领域:探索刮痧在更多领域的治疗作用和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舒缓肌肉疼痛:刮痧可以舒缓肌肉 紧张和疼痛缓解疲劳。
排毒养颜:刮痧可以促进身体排毒 改善皮肤状态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04
刮痧的操作方法
刮痧前的准备
确定刮痧的部位和顺序 清洁皮肤并涂抹刮痧介质 选择合适的刮痧板和力度 了解刮痧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刮痧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具:刮 痧板、润滑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刮痧基础知识
汇报人:
目 录 CT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2
03
04
刮痧的起源和历史 刮痧的基本原理 刮痧的操作方法
05
06
07
刮痧的应用范围 刮痧的实践经验 刮痧的未来发展
01

刮痧PPT课件

刮痧PPT课件
❖ 刮痧疗法安全 有效,只要坚持治疗、配合 治疗、就能收到显著疗效
五)痧的概念
❖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 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 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 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 之一。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 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下。(牛角用前后1/3)。刮身体平躺部位:背、腹部。 ❖ (2)角:刮叶前、后腺、肩周炎(多用于肩部)。 ❖ 单角:用于肩部、叶前、后腺。如肩周炎。
❖ 双角:用于背部夹击穴。(小孩子偏食、喜欢吃偏凉的东西 ,可以在背部脾胃处刮)
❖ (3)点:点按90度压下抬起,用于没有骨骼的部位,用于 人中膝眼穴
十一)选穴方法
❖ (1)局部取穴 即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 体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刮痧。
❖ (2)远部取穴 亦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 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此法在具体应用时, 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 (3)对症选穴 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 ❖ (4)痛点选穴(阿是穴)
❖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 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 1.补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补法。 ❖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 ❖ (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 ❖ (3)刮拭速度较慢; ❖ (4)选择痧痕点数少; ❖ (5)刮拭顺经脉循行方向; ❖ (6)刮拭后加温灸。
❖ 2.泻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泻法。 ❖ (1)刺激时问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
❖ (1)前后配穴法 ❖ (2)上下配穴法 ❖ (3)左右配穴法 ❖ (4)表里配穴法 ❖ (5)远近配穴法

中医护理学刮痧课件

中医护理学刮痧课件
注意事项
刮痧前需对局部进行热敷或按摩,使肌肉放松;刮痧后注意保持局部温 暖,避免受凉。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
刮痧部位
以腹部、腰部为主,重点刮拭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 等。
刮痧方法
采用补法,使用刮痧板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刮拭,每 个部位刮拭20-30次,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 。同时可配合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或紫红色痧点为度。
注意事项
刮痧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 饮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骼肌肉病症
01
刮痧部位
以颈部、腰部、背部为主,重点刮拭风池穴、肩井穴、肾俞穴等。
02 03
刮痧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使用刮痧板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刮拭,每个部位 刮拭20-30次,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同时可配合拔罐、 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03
刮痧后推拿可以进一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对于颈肩腰腿痛
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05
刮痧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刮痧实践操作演示
刮痧基本手法演示
包括持板方法、刮拭角度、力度、速度与方向等要点的讲解与示 范。
常见病症刮痧治疗演示
针对不同病症,如感冒、咳嗽、颈椎病等,进行刮痧治疗的现场演 示。刮痧操作注意事项Fra bibliotek改善微循环
刮痧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改善微循环障碍,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刮痧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缓解疼痛
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行气 活血,对于各种疼痛如头 痛、颈肩痛、腰腿痛等有 较好的缓解作用。
促进炎症消退
刮痧可以刺激局部免疫反 应,促进炎症消退,对于 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有 辅助治疗作用。
调整脏腑功能

正确刮痧知识点总结

正确刮痧知识点总结

一、刮痧的原理1. 推动表皮微循环:在刮痧的过程中,刮痧板通过刮擦的方式刺激了皮肤,刺激了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促进了表皮的微循环,加速了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2. 通经活络:中医认为,刮痧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疏通气血,舒筋活络,达到治疗风湿骨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疾病的作用。

3. 消除寒热邪气:刮痧的刮擦刺激可以对体内的风寒湿邪进行驱散,帮助体内的阳气得以升发。

对于感冒、发热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刮痧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具:刮痧板是刮痧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市面上有竹制、玉石制、牛角制、杯子等不同材质的刮痧板,使用前需要确保刮痧板表面光滑,无毛刺,无损伤。

2. 刮痧技法:刮痧时要以“拔罐”为参照物,即从下往上、从内向外的方向进行刮擦,可以结合感觉病人的皮肤情况,轻重适度地进行刮擦,避免损伤皮肤。

3. 刮痧部位:常见的刮痧部位有背部、腰部、颈部、手臂、大腿等。

刮痧时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部位和力度来进行刮痧。

三、刮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刮痧对于感冒、风寒湿痹、肌肉疼痛、头痛、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冻疮等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上述疾病的患者,刮痧可以起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2. 禁忌症:刮痧前后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孕妇、处于月经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癫痫患者、出血倾向的患者等都不宜进行刮痧。

此外,体表有伤口或者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进行刮痧。

四、刮痧的注意事项1. 保持室温舒适:刮痧的环境应保持温暖舒适,避免受风受凉。

刮痧后的患者要多穿衣服,避免受凉,加强锻炼,保持身体的温暖。

2. 注意饮食调理:刮痧后的患者要注意多喝温水,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有规律的饮食,避免吃寒性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3. 刮痧后休息:刮痧后的患者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熬夜。

1. 术前注意:对于需要进行刮痧的患者,要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刮痧基础知识课件

刮痧基础知识课件
• 刮拭方向一般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由左及 右。头部由上到下直刮,或由内到外横刮; 肩胛部由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横刮;腰背部、 胸腹部由上到下,从内到外;上下肢由上到 下;面部、胸胁部由内到外斜刮。
• 4.补泻手法 “补虚泻实”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 则之一。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
• 补法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作用浅,速度较慢, 刺激时间长,痧痕点数少,刮拭多顺着经脉循行 方向,刮拭后常加用温和灸。临床上用于年老体 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羸瘦之虚证患者。
• 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
• 颜面部位以及大血管显现处。
• 急性传染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及肝硬 化腹水者的腹部、全身重度浮肿等危重病证。
•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 血病等。
• 醉酒、过饱、过饥、过渴、过度疲劳者。
注意
• 1.术中注意事项
• 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患 者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婴幼儿及老年 人,刮拭手法用力尤其要轻。
• (一)施术部位及患者体位
• 1.施术部位
• 选择病变部位相关经穴或经脉刮痧。如头痛 头部的督脉、膀胱经以及百会、神庭等经穴
• 选择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经穴进行刮痧。如胃 痛 胃经的足三里
• 临床经验选择特定穴 如大椎、曲池可治 疗发热,刮中脘、内关可治疗恶心、呕 吐等。
• 按神经分布部位进行刮痧。如颈椎病 颈 段穴位,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干分布区 域
• 泻法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较快,刺激时间 短,痧痕点数多,刮拭多逆着经脉循行方向,刮 拭后常加拔罐。临床上用于年轻体壮或新病疾病 的实证患者。
• 平补平泻法 亦称平刮法。按压力中等,速度适 中。常用于保健或虚实兼见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刮痧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 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 理意外情况。患者若出现头晕、目眩、 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 甚至神昏仆到等等晕刮现象,处理方法 是立即停止刮拭,迅速使患者呈头低脚 高平卧位,让患者引用一杯温开水或温 糖水,并注意保温,或用刮痧板刮拭患 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 涌泉穴。
人体各部位刮痧方向
5、刮痧时间
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 个部位刮拭时间为3 min~5 min以 内(30次)
通常一个患者,选3个~5个部位(部 位选择根据疾病关联性进行)
局部刮痧一般20 min~30 min,全身 刮痧宜40 min~50 min
6、刮痧体位
1、坐位 2、站位 3、俯卧位 4、仰卧位 5、侧卧位

n 民间刮痧丰富多彩(千 奇百怪)
n 不一定安全、有效 n 本图即为不规范的代表
传统刮痧的适用范围 n 中暑 n 感冒 n 腹泻
古老的刮痧疗法
n 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 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 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 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 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俯 卧 位
仰卧位
侧卧位
7、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 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免 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刮痧后不能洗冷水澡。 痧退一般需要5~7天,痧退之后再刮第二次。 头面部刮痧不必抹油。 不能强行出痧。 下肢静脉曲张或易肿胀者,由下向上刮拭。
二、现代刮痧的基本方法
n 1、工具改良 n ①刮痧板 n ②刮痧介质 n 2、应用范围扩大 n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 n 3、规范的刮拭手法和层次
4、刮痧的次序
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 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上 肢、背腰、胸腹及下肢
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 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 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顺 序为背腰部正中及两侧和双下肢
8、禁忌症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妇女经期 小儿囟门未合 外伤骨折处 皮肤有脓疮、溃疡、破损处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
前后二阴等部位
谢谢!
Thanks!
Hale Waihona Puke 刮痧基础知识 (初级部分)
主讲:申志斌
一、刮痧基本介绍
n 1、传统刮痧
n 使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或 碗的边缘、小汤勺、铜钱、玻璃、 毛发或苎麻等不易损伤皮肤的器具, 蘸食用油或油脂,在人体皮肤表面 进行反复刮拭,直到皮肤出现红色 斑点或瘀血斑块的现象,从而治愈 疾病的民间自然简易疗法。
食用油(大分子)
——《韩非子·喻老》
砭石疗法
n 砭石疗法,也称“砭 术”。是与刮痧起源最 为密切的一种古代疗法, 其方法失传已久。
n 其操作与刮痧也有区别。
n 2、历史渊源
n 《内经》所述四大疗法:一曰 砭、二曰针、三曰灸、四曰药。
n 《五十二病方》 n 《医学入门》 n 《痧胀玉衡》郭志邃
3、近代发展
n 吕季儒 n 杨金生 n 张秀勤 n 王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