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基本手法图
刮痧PPT课件

五)痧的概念
❖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 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 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 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 之一。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 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下。(牛角用前后1/3)。刮身体平躺部位:背、腹部。 ❖ (2)角:刮叶前、后腺、肩周炎(多用于肩部)。 ❖ 单角:用于肩部、叶前、后腺。如肩周炎。
❖ 双角:用于背部夹击穴。(小孩子偏食、喜欢吃偏凉的东西 ,可以在背部脾胃处刮)
❖ (3)点:点按90度压下抬起,用于没有骨骼的部位,用于 人中膝眼穴
十一)选穴方法
❖ (1)局部取穴 即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 体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刮痧。
❖ (2)远部取穴 亦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 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此法在具体应用时, 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 (3)对症选穴 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 ❖ (4)痛点选穴(阿是穴)
❖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 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 1.补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补法。 ❖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 ❖ (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 ❖ (3)刮拭速度较慢; ❖ (4)选择痧痕点数少; ❖ (5)刮拭顺经脉循行方向; ❖ (6)刮拭后加温灸。
❖ 2.泻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泻法。 ❖ (1)刺激时问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
❖ (1)前后配穴法 ❖ (2)上下配穴法 ❖ (3)左右配穴法 ❖ (4)表里配穴法 ❖ (5)远近配穴法
中医刮痧法PPT

*如何找到结节?
治病就要找到结节,它在肌肉组织间、皮下骨上,会刮到硌 了硌了的感觉。把结节刮开了,病痛就减轻了。 • 结节多少,大小反应病变的程度。 • 结节越硬,疼痛感越强,病变的程度越重,时间越长。 • 结节有疼痛感说明对应的脏器有炎症。 • 结节可能引发局部症状。如腰痛,颈椎痛,肩痛,结 节刮开疼痛状就会消失。 • 结节在刮痧时轻度的皮肤有涩感,板下呈沙粒样的感 觉,重度的板下不平顺或疙瘩状。 • 不管出不出痧一定要找结节。
刮拭后血管的瞬间收缩反应,出痧后立即停 止。
刮痧疗法迅速排出体内毒素,活血化瘀,疏 通经络,变阻滞为畅通,通则不痛, 痛则 不通。
什么是结节
结节:是软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炎症的病理产 物,其大小相似。小的如米粒,大的如花 生米,再大像蚕豆大或更大。产生在肌肉 组织间,在经络瘀滞的部位,是脏腑对应 的脏器影响微循环,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结节也称为阳性反应物。
九、姿 势
1、食指和中指把板夹住,板角朝前,后面齿部 顶住掌心。
2、两脚与被刮拭部位成正三角形。 3、刮痧出痧时,沉肩,垂肘,悬腕,要用腰力
量刮痧。(前腿弓后腿绷直刮最后5-10 下)
十、刮痧五步
1、打开毛孔---布油,渗入皮肤,减少疼痛。 2、排出痧毒---补血,用力,按压力会使毛细血管破
裂,排出毒素。 3、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亚健康状态。(脾虚,
1、注意避风,保暖,半小时内不能吹风。 2、刮拭部分三小时后方可洗澡。 3、刮拭后饮一杯热水,补充消耗水分,促进新陈代
谢,加速排出毒素。 4、每次刮一种病不超过20分钟,一次刮一个部位不
可大面积出痧,保护正气。 5、同一刮拭区要等痧退后再刮,退痧5-7天。 6、酒后不可以刮,饭前饭后不可刮。 7、睡前不刮头部。 8、急性炎症,危重病不可刮。
中医刮痧操作大全ppt课件

没有明确 的价值 取向和 人生目 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一、治病、保健的机理
恢复和提高经络对机体的调控功能 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没有明确 的价值 取向和 人生目 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二、临床作用
1.治疗作用 2.保健作用 3.诊断作用
没有明确 的价值 取向和 人生目 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三、临床优势
1.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 2.疗效显著、立竿见影 3.早期诊断、诊治防同步 4.经常刮痧保持健康 5.操作简便、自诊自疗
没有明确 的价值 取向和 人生目 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概述
•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刮试经 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使经络穴位处充血, 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 祛除邪气,疏通经络 ,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作用,以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 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 作用。
没有明确 的价值 取向和 人生目 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刮痧的时间
保健刮痧时间 保健刮痧刮拭力度较轻,每个部位刮拭时间短,无 痧出现,因此保健刮痧不受时间限制,亦无间隔之 说,每天都可以进行。
干货!传统刮痧教程(含图)

⼲货!传统刮痧教程(含图)导读:刮痧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外治法的⼀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凭借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特点,历经千年的积淀,为提⾼和促进⼈类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今⽇,刮痧疗法仍为⼤众所喜爱,只是很多⼈并不知道刮痧的操作⽅法,今天,⼩编就带您具体学习⼀下刮痧的⼿法,图⽂并茂哟!⼀、头部刮法头部有头发覆盖,可以在头发上⾯⽤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
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刮板边缘或刮板⾓部刮拭。
术者⼀⼿扶受术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采⽤平补平泻⼿法,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头⽪发热为宜。
1.循⾏路线(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开始⾄风池⽳,经过头维⽳、颔厌⽳等。
见图1。
图1 刮拭头部两侧(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经囟会⽳、前顶⽳、通天⽳、上星⽳⾄头临泣⽳。
见图2。
图2 刮拭前头部(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经后顶⽳、脑户⽳、风府⽳⾄哑门⽳。
见图3。
图3 刮拭后头部(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为中⼼,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
经过全头⽳位和运动区、语⾔区、感觉区等。
见图4。
图4 刮拭全头部2.适应证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液循环、疏通全⾝阳⽓作⽤。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部刮法⾯部出痧影响美观,⼿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部不需涂抹活⾎剂,通常⽤补法,忌⽤重⼒⼤⾯积刮拭。
⽅向由内向外按肌⾁⾛向刮拭。
每天1次。
1.循⾏路线(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丝⽵空⽳朝两侧刮拭。
见图5。
图5 刮拭前额部(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四⽩⽳、下关⽳、听宫⽳、⽿门⽳等顺序刮拭。
见图6。
图6 刮拭两颧部(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为中⼼,经地仓⽳、⼤迎⽳、颊车⽳等进⾏刮拭。
见图7。
图7 刮拭下颌部2.适应证刮拭⾯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五官的病症,如眼病、⿐病、⽿病、⾯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中医护理学刮痧课件

刮痧前需对局部进行热敷或按摩,使肌肉放松;刮痧后注意保持局部温 暖,避免受凉。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
刮痧部位
以腹部、腰部为主,重点刮拭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 等。
刮痧方法
采用补法,使用刮痧板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刮拭,每 个部位刮拭20-30次,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 。同时可配合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或紫红色痧点为度。
注意事项
刮痧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 饮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骼肌肉病症
01
刮痧部位
以颈部、腰部、背部为主,重点刮拭风池穴、肩井穴、肾俞穴等。
02 03
刮痧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使用刮痧板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刮拭,每个部位 刮拭20-30次,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同时可配合拔罐、 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03
刮痧后推拿可以进一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对于颈肩腰腿痛
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05
刮痧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刮痧实践操作演示
刮痧基本手法演示
包括持板方法、刮拭角度、力度、速度与方向等要点的讲解与示 范。
常见病症刮痧治疗演示
针对不同病症,如感冒、咳嗽、颈椎病等,进行刮痧治疗的现场演 示。刮痧操作注意事项Fra bibliotek改善微循环
刮痧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改善微循环障碍,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刮痧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缓解疼痛
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行气 活血,对于各种疼痛如头 痛、颈肩痛、腰腿痛等有 较好的缓解作用。
促进炎症消退
刮痧可以刺激局部免疫反 应,促进炎症消退,对于 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有 辅助治疗作用。
调整脏腑功能
第一章 刮痧技术

第一章 刮痧技术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械和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
刮痧技术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关节结构和功能等作用。
常用于外感性疾病和骨关节疼痛性疾病等。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与介质1.器具:刮痧板(砭石、水牛角、玉石等)。
2.介质:刮痧油、润肤乳、精油等。
(二)握持及运板方法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由拇指和示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见图1)。
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图1 握板方法示意图(二)刮痧次序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三)刮痧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见图2);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见图3);颈肩背部正中、两侧由上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由上向下(见图4);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见图5);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见图6);四肢宜向远心端方向刮拭(见图8、9)。
图2 头部刮拭方向图3 面部刮拭方向图4颈肩部刮拭方向 图5 胸部刮拭方向 图6 腹部刮拭方向(四)刮痧时间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治疗间隔和疗程: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每位患者通常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钟,全身刮痧宜10~20分钟。
2.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痧退、手压皮肤无疼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痧。
面部刮痧方法

面部刮痧方法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香、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 2) 地仓——听会 3) 人中——听会 4) 迎香——听会 5) 鼻通——耳门 6) 晴明——耳门 7) 攒竹以下——太阳穴 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常用经络穴位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则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并有督脉所主。
其分布大致如下: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部分区域;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头顶、后枕部。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见图15、16)1、承浆(任):主治:癫狂、歪嘴、脸肿、牙痛、强壮身体、平衡内分泌、润肌、对经期前后暗疮有极佳的抑制作用。
2、大迎(胃):主治:发热恶寒、面浮肿、眼闭不合、颈痛、瘰疮等,对恢复面部光泽有直接充实作用。
3、颊车(胃):主治:歪嘴、牙关紧、牙痛、暗疮、失音、脏躁、扁体炎症。
有疏风活络、止痛作用。
4、下关(胃):主治:耳鸣、耳聋、牙齿痛、重听。
能润肌肤.消除暗疮。
5、地仓(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语、腹腔痛胃院痛。
流通经脉,扶正镇痛,润泽肌肤,消除眼袋。
6、颧(小肠):主治:目下部肿痛、三叉神经痛。
眼睑眨不止,有镇痛镇痉。
抗皱消疮、散瘀祛皱作用。
7、听会(胆):主治:耳鸣、耳内流脓、下颔关节炎、牙痛、腮肿、疏经活络、活跃面部细胞、开窍益聪。
刮痧(精简版)ppt课件

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
一是痧点 二是酸胀感
刮痧疗法的种类和手法
种类:直接刮痧;间接刮痧。
手法:平刮、竖刮、斜刮、角刮等。
操作步骤
一、评估
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2.评估患者: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既往史、目前症状、 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3.环境评估:环境清洁、舒适、安静、关好门窗、调节室 温。 二、计划 1.预期目标:痧症如头晕胸闷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 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穿戴整洁,修剪指甲, 洗手。(2)用物准备:治疗盘,卫生纸,弯盘,刮具, 治疗碗内盛少许清水,必要是备浴巾.屏风。 。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 经期女性不宜刮痧。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 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 都不宜刮痧。 6.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 饿状态下也不宜 刮痧。 7.有肿瘤或癌症禁刮。 8.白血病,血小板少者,病危的人要谨慎 刮试。 9. 病情不明确者慎刮。
作用机理
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 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 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 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 盛。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 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 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
操作步骤
8.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局部皮肤颜色 变化,及时调节手法。 9.刮痧完毕,清洁皮肤(用点按的方式),协助患者予舒适 体位,整理好床单元。 10.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评价: 1.患者体位合适,舒适,皮肤无破损,症状改善。 2.护士:手法正确,操作熟练,部位准确。 面刮:在身体平坦的部位用刮板一侧的边缘接触皮肤约45 度角进行刮试。 角刮:在凹凸部位,用刮板的角度在穴位上以较短的距离 刮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刮痧板刮的脖子刮破了…看来不少朋友在家里刮痧时候都是有些盲目,像这种刮痧刮破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刮拭角度的问题,二是没有用刮痧介质如刮痧精油类的东西。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关于刮痧基本手法,以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既直观,又好记。
刮拭方向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具体可见上图。
拿刮板法
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见下图
刮拭角度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 度到45 度进行刮痧。
见下图
刮拭力度刮痧时应用力均匀,包括上下、内外、左右,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手法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的力量和速度来区分。
补泻手法简明表
力量速度(频率)
补刮小(轻)慢
泻刮大(重)快
适中适中
平补平泻小(轻)快
大(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