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型比较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一直是学习者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其中,有些语法难点更是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偏误。
本文将从定语从句、动宾搭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句式转换、副词位置、量词使用、比较结构、倒装语序和省略结构这十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定语从句作为一种修饰名词的从句结构,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学习者在运用时容易出现犯错。
例如,学习者往往容易将关系代词“的”和“地”混淆,导致从句的结构不清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对关系代词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动宾搭配也是学习者经常出现偏误的地方。
例如,学习者容易将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搞混,导致句子的表达不准确。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观看汉语电影、阅读中文书籍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动宾搭配的学习。
在情态动词的使用上,学习者也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学习者往往会在使用情态动词时搭配错误,造成表达的歧义。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背诵情态动词的用法,掌握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另外,虚拟语气在汉语中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偏误。
例如,在表达虚拟语气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条件句和结果句的语序搞混,导致表达不清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多做练习,加深对虚拟语气的理解。
此外,句式转换也是一个常见的偏误点。
学习者在进行句式转换时,往往会出现句子结构不对称的问题,造成表达不连贯。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多练习句式转换的题目,提高自己的句式转换能力。
副词位置在汉语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偏误点。
学习者往往会将副词放置不当,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掌握不同副词的使用位置,加强副词的练习。
在量词的使用上,学习者也容易出现偏误。
例如,学习者在使用量词时往往会选择错误的量词,导致表达不准确。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记忆常用的量词搭配,加强量词的练习。
比较结构在汉语中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偏误。
“非A不B”论文:“非A不B”格式与对外汉语教学

“非A不B”论文:“非A不B”格式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摘要】”非A不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格式,使用非常频繁。
近来,“非A不B”格式的研究成果显著,主要集中在“非A不B”格式的历时演变、类型及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
对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正确运用“非A不B”格式进行交际,而且也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留学生使用“非A不B”格式的偏误,并对偏误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归纳,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
这部分主要分有为四个方面: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这部分明确了选取“非A不B”格式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及研究的意义。
从“非A不B”格式的历时演变、句法、语义、语用、类型和教学策略五个方面来阐述它在语言学界的研究现状。
最后详细论述了本文所采用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的范围。
第二部分:“非A 不B”格式的语法分析。
这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问题:一是“非A不B”格式的句法分析,这部分主要包括“非A不B”格式中“非”与“不”的功能与意义、“A”与“B”的构成分析、“非A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三个方面。
二是“非A不B”格式的语义分析,这部分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别对“非A不B”格式的三种类型——“非A不VP”、“非A不可(不成、不行)”、“非A”的语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三是“非A不B”格式的语用分析,这部分主要从焦点、预设和色彩义三方面来分析。
四是对“非A不B”与“非A才B”这两个相似格式进行了比较。
第三部分:“非A不B”格式的偏误分析。
这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论述了偏误分析的基本理论,涉及偏误的产生、类型、原因及偏误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的情况,包括调查的、对象、内容和结果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非A不B”格式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非A不B”格式的偏误主要有四种类型。
最后一部分是论述“非A不B”格式偏误产生的原因。
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

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
比较句是一种常用语法结构,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用:
1. 经常用于教学中的情景对比。
通过比较两个地方、两个时间、两种事物等,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同。
2. 比较句是进行汉语口语对话的常见语法结构之一。
通过模拟日常对话而进行比较句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交际应用能力。
3. 比较句是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的一大类型,对于初学者的语法学习十分重要。
学会了比较句的用法,对于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起到了铺垫和基础。
教学方法:
1. 从生活中实际情景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句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例如: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汉语中“两者之间相比较”的语境与应用方法。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文本来帮助学习比较句。
例如:对比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背景等以及两个故事的情节、人物、结局等等。
既能强化学生的语法表达能力,也能提升学
生提取信息和分析比较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口语模拟对话,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使用比较句,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效果。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教授比较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跨文化对比能力。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1 比较句概述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
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
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
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
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 、“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 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
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 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
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
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
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比”字句:第一,导入语法句型。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
老师展示教具一一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
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问题一: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 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学生:A同学。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对外汉语教程》第5册第6章,详细内容为“比较句”的讲解与实践。
重点讲解“比”字句的用法,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让学生掌握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用比较句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比较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异同。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字句的结构,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用“比”字句描述图片或生活中的事物。
4.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用“比”字句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比”字句2. 内容:(1)比较句的结构(2)例句展示(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比”字句描述一下你的学校和家乡。
(2)请举例说明比较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我的学校比家乡的学校大,有很多教学楼和操场。
(2)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比较句来形容天气:“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多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学会用比较句进行描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拓展一些相关词汇,如“相似”、“相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不比和没有两种比较句的语用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摘要“X不比Y+Z”和“X没有Y+Z”是汉语否定比较句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具有很强的语用功能,我们发现留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很好的掌握这些语用知识,并且常常和“没有”句搞混。
本文的研究以“不比”句为基础,在深入分析“不比”句的基础上,对照“没有”句进行比较。
首先介绍“不比”句的研究现状,然后,利用三维平面理论分析“不比”句和“没有”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知识,其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班上留学生学习这两种句式语用功能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理解和相关理论分析留学生习得困难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特别是采用情境教学法,寓教于乐,最终目的是培养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得体地使用“不比”句和“没有”句进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不比”句;“没有”句;语用;对外汉语教学AbstractABSTRACTBoth “X be not Z than Y” and “X be not so Z as Y” are negative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but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when foreign students use this two negative comparative sentences. Firstly, the paper explicit contact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hich lays theory basic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econdly, we want to know the physical truth about learning the two sentences by doing questionnaire, and use theory to analyze the causes about errors. Finally, we will give some advices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problems, especially we suggest using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we contain education in amusement, in order to build capability of using “X be not Z than Y” and “X be not so Z as Y” correctly and appropriatel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Key Words: “X be not Z than Y”; “X be not so Z as Y”; pragmatic;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目录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缘起 (1)1.2 文献综述 (2)1.2.1 “不比”句式的研究现状 (2)1.2.2 第二语言教学视野下的语用研究 (5)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7)1.4 本文的思路与框架 (7)1.5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新之处 (8)1.6 语料来源 (8)第2章“不比”句和“没有”句的三维分析 (9)2.1 “不比”句式的句法分析 (9)2.2 “不比”句式的语义分析 (10)2.3 “不比”和“没有”句式的语用功能 (12)2.3.1 “不比”句在对话中表强烈辩驳的功能 (12)2.3.2 “不比”句辅助表达质疑、不满、责备的功能 (15)2.3.3 表扬准则在“不比”和“没有”句中的体现 (17)2.3.4 “没有”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20)第3章“不比”句和“没有”句语用功能习得调查与分析 (23)3.1 南昌大学HSK5级学生习得情况调查分析 (23)3.2 留学生习得困难的原因分析 (25)第4章对“不比”句式和“没有”句式的教学建议 (27)4.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27)4.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27)4.3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情境法教学设计 (28)4.3.1 关于“不比”句在对话中表强烈辩驳功能的教学设计 (28)目录4.3.2 关于表扬原则在“不比”句和“没有”句中的体现的教学设计 (31)第5章结语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研究缘起汉语比较句“X比Y+Z(X、Y为名词,Z为形容词)”是一个重要的汉语知识点,例如“小王比小李高”,在介词比前面添加否定词“不”,构成否定形式“小王不比小李高”,这是它的一个否定形式,同时,“小王没有小李高”也可以构成否定,我们发现这两个句式结构存在很高的相似度,这也决定了二者在语法使用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7篇】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对外汉语教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对外汉语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汉语拼音an en in un ün教学目标: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准确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复习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4、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事物,善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准前鼻韵母的音,识记整体认读音节。
难点:学习声母与前韵母的拼音。
及读准三拼音。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43课时)一、情境地导入,认识前鼻韵音1、讲述:拼音王国的城市可真多,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新的城市去看看,好吗?2、提问:你们观察这些新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an en in un ün)3、小结: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尾音—n组成的,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
4、讲述:—n的发音,用舌尖抵住上牙床,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大家来试试。
5、现在小组合作来试着练习这五个前鼻韵母的发音,看哪个组最先找到发音方法。
6、汇报:an,从a到n滑动。
7、大家说得很好。
an,就跟“天安门”的“安”发音相同。
大家来编句顺口溜(天安门an an an)读一读。
8、提问:你到别人家去做客,到了别人家门口,首先要做什么?“摁”就是en的四声。
读一读en,编顺口溜(摁门铃en en en)9、请大家再看in,谁来试读。
练习读。
10、un ün这两个新朋友好像啊,你会读吗?它们分别发的是哪两个字的音?我们来练习一下。
11、练读an en in un ün的四声。
试论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策略和方法

题 的能 力, 这就 要 求上 课人 数 不能很 多。 以, 统的 单班级 上 所 传 课, 就可以在 这些方 面有效 弥补了合班 级上课 的不足。
五、 学生学 习思 想政 治 课学 生学习方式 的调 查。 对 对思 想政 治课老 师和学 校 的思 考和建 议
些也 都是 思想政 治课 的任务之一。
结 合起 来 , 行从形 式到意 义和 从意 义 到形 式的双 向教学 , 进 做到 形式和意 义并重 。 语法 教学 的 目的是 为了指导 学生 正确运 用语法 规 则去表 情 达意 。 把语法 结 构的教 学与语义 、 语用和 功能的 教学 相 结合 , 利 于训 练 学生 根 据 表 达 的需 要选用 相应 的 句式 去组 有 词造 句 。 比较句 的教 学 中, 在 要加 强教 学 的预 见性 、 针对性 和练 习方 法的 多样 性 , 当安 排练 习, 恰 像语境 法、 造句法 、 句型转换 法 等等 都可 以配合使 用。 例如 : 1 请根 据所 给 的情 景用适 当的 比较 句表 达 :通 过 语境 进 行 ) ( 句 型转换 练习) ’ ① 现在 人们的生活 水平 很高 , 以前的生 活水平 不太高 。 ② 我 们家乡那儿的 气候很 好, 儿的气 候同样 好。 这 2 请根 据 所给 的结 构式 造句 ) A比B 早/ 多/ V 数 量 ( 法形式与 语境结 合的 造句 + 晚/ 少+ 七 句 练习) ③ 他昨 晚 l点睡 的觉 . 妻 子l点半才睡。 他 1
合 班 上课
课堂 讨论 小课 题 或论文 社 会 实 践
() 1 要加强 教学 研 究 , 加强 各 门课程 之 间以及 与中学相 关课 程 之间相 互 关 系的研 究 , 开展 教 学观 摩 活动 , 织社 会考察 。 组 组 织 制作 “ 彩一 课 、 精 多媒 体课 件 , 现立 体化教 学 。2 要加 强 实 () 对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教 师 的培 训 。 课 程 开设 前 , 抓 紧组 织 好 新 要 对 所有任 课 教 师 的培 训 。以掌握 教学 大纲 的基 本 要 求 , 悉 教 熟 材, 了解 教学方 法 , 手段 为重点 , 着力 提高教 师的思 想政 治素 质 专业 水平和 教学 能力() 等学 校 党 委要切 实负起 政 治责 任 , 3高 把 稳定 教师 队伍 , 高教 师 素质 作 为 当前加 强和 改 进 思想 政 治理 提 论 课 的一项 基 础性 工作 来 抓 , 好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教 师 的思想 做 政 治 工作和 队伍 建设 工作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 先生 》 )
例3 “ 不比” 句 的意 思 是 “ A 不 ̄ 1 3 B X ” . 例4 的 意 思 是 “ A 没有B X” 。
的 中 心 。其 基 本 句 法 形 式 为 “ A不 比 B X” , 其中 , A 和B 为
譬 姑基 i l I I l 大 语 文 论 坛 . 文 史 天 地
“ 不比” 前面 的 “ 一点” 完全 否 定 了 “ A 比B 差” 的意思 . 另
外. 从上下文中看 . 句 子 包 含 强 烈 的 自信 、 自尊 、 自强 的
‘ ‘ 不 { = " 型比 较句 的对外汉语 教学策 略
为六种类 型 . 即“ A 跟B 一 样X ” 、 “ A 跟B 一 样 X. 甚 至比B
更x” 、 “ A没 有, 不如 B X ” 、 “ A比 B X ” 、 “ A跟 B 差 不多X ” 和 “ A 跟B 不一样” 。对 于 这 一 说 法 , 本 文 比 较认 同 。 如 : 例1 : 这天 早上来 的人特别 少 , 可 三 个 人 却 都 早 到 了. 各 自站 在 各 自的 位 置 上 . 练 自己的那套 功夫 , 不 比
预期 相 反 : 二是 与说话 者 自 己的预期 相 反 : 三 是 与 特
样。( 邓友梅《 话说陶然亭》 )
在这个句子中 . “ 不比” 的意思是 “ A跟 B 一 样 X” . 文
性 低 且 与 语 言 事 实 不相 符 合 的句 子 。” 他还指出 : “ ‘ 不
一A 不比B X’ 的意思是 ‘ A 跟B 差 不 多X’ 。”
徐 燕 青 在 考 察 了大 量 现 代 汉 语 中 的 “ 不 比” 句 用例 后. 将“ 不比” 句 在 实 际 用 例 中 表 现 出 的 各 种 语 义 归 纳
一
不 比我 低 多 少 , 安稳 , 能镇 得 住 。 ” ( 铁凝《 玫瑰门》 )
这句表明“ A 跟B 差 不 多X”
便 是对 现 代 汉语 语 法 系统 的 掌 握 。 ” 因此 . 对 外汉 语
例7 : 思 想 根 子 不 比树 根 子 , 使 蛮 力 无法 。( 7 5 果《 风
比’ 句 一般不会 单独 出现 . ‘ 不比 ’ 句 含 有 对 别 人 的 想 法 或 意 见 试 图 进 行 辩 驳 的 意 味 ” 刘 月 华 也 认 同这 个 观点 . 认为 : “不 比 ’ 句 表述 的往往是 针对 上文 ( 某 种 错误 的比较结果 … ) 进行 订正或辩 驳 。” 此后 , 吴 福 祥
比较 项 . X 为 结 论 项 。 本 文 从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的 角 度 和 对
例5 :你 在 北 京 那 么 多年 .这 点还 不 比 我 清 楚 吗 ? ( 梁晓声《 溃 疡》 )
外 汉 语 教 学 的 目标 出 发 . 探讨 “ 不 比” 型 比 较 句 的 教 学
策略。
者基本一样 。” 吕叔 湘 在 《 现 代汉 语 八 百 词 》 中 也认 为 :
相 原茂最 先谈 到 了“ 不 比” 句 的语 用问题 , 指出: X 不 比Y w’ , 通常 有一个 ‘ Y不 w ’ 的预设 ” . 他认 为 : “ ‘ 东 京不 比上海热 闹 ’ 这 样 的句子 不成 立 . 因 为 这 个 句 子有着 ‘ 上海不 热闹 ’ 的预设 . 所 以 它 是 一 个 可 接 受
往 日用 力 . 也不 比往 日松 懈 . 一切和 昨天 、 前天 、 大 前 天
一
在相 原茂 研究成 果 的基础 上 . 更 加深 入 的研究 了 “ 不 比” 句 的 语 用 功 能 。 他认 为 : “ ‘ 不比 ’ 句 是 一 种 反 预 期 的结 构 式 . 主要 有三 种反预 期 类型 : 一 是 与 受 话 人 的
波》 )
教 与 学 都 离 不 开 汉 语 本 体 知 识 的 支 持 “ 不比” 句 的 基 本句法形 式为 “ A不 比 B + a d j ” . 下 面 将 主 要 从 语 义和 语 用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一) “ 不 比” 句 的语 义分 析
这 类形式与 其他“ 不比 ” 句不 同 , 句 中 没 有 X. 意 思
. _ ' ) ‘ ‘ 不 比” 句的 语 用 分析
关于 “ 不比 ” 句 的语 义. 很 多 学 者 都 发 表 了 自 己 的 看法 。 刘月华认为 : “ ‘ 不比 ’ 旬 的基 本 句义 是 ‘ A 跟B 差 不 多’ . 即 二 者 相 差 不 明显 。既 然 是 差 不 多 , 那 就 有可 能 向 正面 偏移 ( 超过 ) 或 向负 面 偏 移 ( 不足) , 也 可 能 所 比 两
国 王 崇欣
“ 不比” 型比较句 . 下文简称 “ 不 比” 句. 是 本 文讨 论
感情色彩 . 体现“ 甚 至比 B 更X” 的意思。
例3 : 哎, 家里虽好 , 总不 比 厂 里 。 ( 陆文夫《 荣誉》 ) 例4 :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 的, 还 有 翻 刻 中 国译 本 的 .
为“ A 跟B 不一样”
由此可知 . 在“ 不比” 句中 . “ 不比” 的 语 义 具 体 是 什 么 需 要 通 过 上 下 文 语 境 来 判 断 .而 不 能 单 纯 的 从 “ 不 比” 句 本 身体 现 出 来 . 这 也就 是 说 . “ 不比” 句 的 语 义 是 要 受 到 其 语 用 限 制 的
一
这 句话 中 的 “ 不比” 即是说“ A  ̄ L B X”
“ 不比” 句 的 本 体研 究
、
例6 : 他想 了想说 : “ 我看 眉眉挺合 适 , 文 化 水 平 也
“ 对 外汉 语 教 学 的 基 本 目的 是 要 教 给 学 习 者 运 用
汉 语成 的核 心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