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合集下载

日本环保意识小学作文

日本环保意识小学作文

日本环保意识小学作文在我心目中,日本就像一个超级环保小卫士,他们的环保意识呀,就像小树苗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

你要是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那可真是一尘不染。

街道干净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连一片小纸屑都不好意思在地上待着。

为啥这么干净呢?这得从他们的垃圾分类说起。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得让人惊讶。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塑料瓶,瓶盖、瓶身和瓶身上的塑料纸都得分开扔。

刚开始我就想,这也太麻烦了吧。

可是日本人可不这么觉得,他们就像对待宝贝一样,仔细地把每一种垃圾都归好类。

这就好比是给垃圾们安排了不同的小房间,让它们各得其所。

而且每个家庭都特别遵守这个规定,如果不小心分错了,那可是会被邻居们投来异样的眼光的呢。

还有呀,在日本的学校里,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小朋友们就像一群环保小天使。

学校会经常组织他们去公园里捡垃圾,这些小朋友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就像寻宝一样在草丛里、大树下找垃圾。

他们一边捡还一边讨论哪个垃圾对环境危害最大,那种认真的模样就像一群小科学家。

老师也会告诉他们,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家,我们要是不爱护这个家,以后就没有美丽的风景看,没有干净的水喝啦。

在日本的一些餐厅里,也充满了环保的小心思。

一次性筷子很少见,大家用的大多是可以反复清洗使用的筷子。

而且他们在提供食物的时候,也不会过度包装。

不像有些地方,一个小小的点心,外面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塑料纸和纸盒,在日本,他们尽可能地简化包装,又能保证食物的卫生。

日本的很多家庭也特别节约资源。

水龙头里的水从来不会哗啦啦地浪费着流。

他们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菜的水还能拿去浇花。

电就更不用说了,离开房间随手关灯那是必须的,电器不用的时候都会拔掉插头,防止它偷偷耗电。

我觉得他们就像一群节约小能手,把每一点资源都用到了刀刃上。

不过呢,虽然日本的环保意识很强,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核污染问题就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但总体来说,他们在很多环保的小细节上做得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岛国,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直备受关注。

在此,本文将对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行浅析,探究其原因和相关的措施。

一、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日本人对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教育意识的培养。

日本教育系统注重环保教育的普及。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会接受环保相关的教育内容,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这种教育使得日本的年轻一代在环保意识上相对较强,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了对环境的尊重。

其次,社会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共生,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

例如,传统的茶道文化中尊重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他们在行为中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

此外,灾难经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日本地处多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这些灾难经历让日本人深刻认识到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二、日本人的环保措施日本人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们还采取了许多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首先,日本重视节约能源。

在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日本通过推广高效能源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积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日本提倡早睡早起,以减少能源消耗;鼓励使用LED 照明等节能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日本实行垃圾分类和再利用制度。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日本环保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日本民众将垃圾分为不同类别,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回收处理。

此外,日本还积极推动废弃物的再利用,例如通过废品回收厂将废旧物品制成可再利用的材料。

此外,日本也注重水资源的保护。

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相对较为紧缺。

为了保护水资源,日本人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制度,通过合理利用雨水来满足一部分用水需求。

同时,他们还推广用水环保措施,如使用低流量淋浴头、节水型厕所等。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浅析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摘要:目前全球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也慢慢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过去的日本,特别是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国都在重点的发展工业,并没有重视环境和国民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是,自从政府、企业、人们合力进行保护环境之后,当前的日本,已经变成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强国,日本具备非常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律,企业发展的环保措施等,日本民众也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文中将具体研究日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日本人;环境;保护意识引言日本人推崇自然,和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念。

日本人崇尚自然,要求和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要以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中,著名的学者认为,想要化解当代的环境问题,就需要改变征服自然的理念,和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深深的渗入到了日本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同时日本的环保意识也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对自然的尊重,所以日本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值得每一个国度的每一个人学习的。

一、简要阐述环保意识的定义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生态伦理的范围,是存在在生态伦理之上,将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目标作为基础。

李宁宁提出:环境保护意识是通过人类的心里活动的演变过程产生的环境保护的认知、行为活动的倾向。

是由环保认知、体验环保、行为倾向三部分构成。

作为环保意识的基础的环保认知,能够形成环保认知是在人与环境关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的深入了解的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情感的体验,同时促使个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这个倾向不是行为自身,而是做出活动前的思想等,就是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保护环境等进行的活动,这三部分相互联系制约在统一的个体环保意识中。

二、日本人环保意识强烈的原因(一)国土面积小带给日本人的思考日本人民从很小就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危机感,日本国土面积比较小,自然灾害出现比较频繁,促使日本人的危机感比较强。

虽然并不比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相比,但是日本通过后的努力,在国民的各个行为习惯中,都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入住日本大阪皇家富豪饭店,尽管是在大阪市中央区,大门口的开阔地上栽满了高低不等的黑松、龙柏、青刚栎等常绿树,使喧闹的都市蕴含着宁静,秀美中飘逸着绿的潇洒。

在“东亚岛国”的日本考察,无论是繁华的都市或宁静的乡村,绿化生态、美化环境成了人们的共识。

漫步都市街头,山茶、龙柏、五针松等常绿树随处可见,在万绿丛中,街头还点缀着五彩的花草。

这些花草树木,有的栽种在马路两旁,有的犹如一条绿带铺展在马路间,把来往疾驰的车辆分开。

日本不仅有大手笔的绿化,一些家庭院落里栽种的树木花草也十分别致。

他们凡是有土的地方,栽上一棵树,种上一丛花,真可谓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据介绍,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

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全然一个洁静的世界,游人在一个无灰尘污染的环境内生活。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的行为而破坏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大多养成了彬彬有礼的良好习惯,一般都不高声说话,自觉保持环境安静。

日本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8.9%,然而,在许多地方是不允许抽烟的,如地铁、电梯、宾馆走廊等公共场合。

未成年者不准抽烟,在床上也不允许吸烟。

日本人抽烟有个好习惯,他们各自自掏腰包,不请人抽烟,认为请人抽烟是不卫生、不礼貌的举止。

日本人外出抽烟,为处理烟灰,他们的口袋里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烟灰瓶,绝对不会随处丢弃烟灰。

为减少汽车尾气,日本街头鼓励市民骑用自行车,日本政府规定,自行车走人行道上街沿。

好在日本为了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许多城市都把眼光瞄向了地下,发展地下街。

地面街道行人相对减少,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也就相安无事了。

日本还使用燃烧天然气的电车和汽车,减少环境污染。

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城市,地下街纵横交错,到处是商店、餐馆、酒吧间;有些地方还有花圃、林园、喷泉,甚至小桥卧波、瀑布飞泻,人们置身其中,尽情消遣、尽情放松,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据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在六、七十年代环境的污染异常严重,河里流着臭不可闻的黑水,使鱼类绝迹,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使小学生相继跌倒,一起起公害诉讼,震动日本全国。

制订一个又一个法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经过长时期持续不断的治理,到80年代初,蓝天复现于天空,碧水再现于河川。

现在我们到了日本,感到环境整洁清新,也感受到日本人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人人有责,建立一个“没有废料排放的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主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日本公众的习惯。

有几件事,使我印象深刻。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住宅区,商业区,公园,海滨,旅游胜地,都看不到白色污染。

假日光顾东京迪斯尼乐园的人,真是数以万计,玩遍,看遍,需要一天时间,吃、喝都在园内。

但我们在乐园却看不到一点尘土,也没人随地丢弃垃圾,更不要说会看到痰迹。

10月初,茨城县土浦市举办日本全国各地的烟火展放,倾城空巷,观者如潮,青年妇女穿上和服前往,一些东京人也分乘豪华大巴去参观。

来宾和出钱赞助的人,坐在搭建的看台上,其余的人一家挨一家,就在河边的草丛铺上塑料布,有人还带了简易桌凳,一边看烟火,一边吃东西。

然而,这么一次大型活动,地面上却始终没有废弃物。

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方面,日本人做得很有成绩。

有一次路过东京北郊的高坂停车场,车场的建筑引起我的注意。

一排平房,墙体颜色或蓝,或红,或灰,不浓不淡,而又鲜洁漂亮。

原来这是灰渣制做的砖。

灰渣做砖并不稀奇,可贵的是灰渣砖制做的精美,使它能登上大雅之堂。

日本洗衣粉的包装盒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意思是说,包装盒使用的是“100%再生纸”,里面的塑料小勺也是“100%再生塑料”。

这说明,洗衣粉排到河川,河川的微生物可以把它分解。

电话部门给用户的帐单上也写着,为了“森林资源保护”,“电话帐单”用的是“古纸”(旧纸)的再生纸。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利用再生资源极为重视。

日本有《推行利用再生资源法案》和《推行分类收集及回收容器和包装材料法》,要求消费者分类弃置垃圾,地方政府负责收运,企业负责回收利用它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全部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日本绿色生活源自良好的环保意识

日本绿色生活源自良好的环保意识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普及垃圾 分类的知识和意识,甚至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进行相 关的教育,试图让日本人从孩提时代便养成垃圾分类 的习惯。试想一下,当父母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 类,而孩子看到后对父母进行指责时,父母会怎样? 恐怕父母们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赶紧改正过来,甚至 还会为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所受到正确教育而感到 高兴吧!所以,在教育中注入垃圾分类的内容,不只 是能让孩子本身养成好的习惯,甚至还会从孩子的角 度促进其家庭也参与其中。
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因为只有当把意识 转变为行为时,才会真正奏效。那么如何才能更容易 地转变为行为呢?日本各地政府将垃圾分类的宣传 资料进行详细、生动地制作,即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 的方式,以达到让任何人都能一目了然地对垃圾正确 进行分类的目的。资料会分发到每一个社区,贴在社 区宣传栏,这还不够,还要给每个家庭都送去一份图 文并茂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指导说明。日本各地政府在 这方面的费用投入是从来都不含糊的。此外,还会组 织各社区分别制定各自所在地区的垃圾分类倾倒安 排,比如周一、三、五是可燃垃圾收集日 ;周三是玻璃 瓶、易碎物、干电池收集日 ;周四是金属类收集日 ;每 月第2、第4个周一是旧纸、旧布收集日等。到了规定时 间,几乎每天都会有该社区的居民来值班,以检查是 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分类,如果发现分类不当时,甚至 还会通过垃圾找到该主人家,以督促其重新进行分 类。于是,日本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垃圾分类的意 识成功转变成了行动。日本的这些做法,一方面能使 人不得不遵照执行,另一方面,也能使人在想遵照执 行时非常清楚该如何具体执行。
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非常重视对分类后垃圾的
再利用,由于不同种类的垃圾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处 理,这样极大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同时,焚烧垃圾可 以产生热能发电,还可以将废渣制作成各种产品出 售,从而也吸引了不少民间企业主动加入到垃圾处理 业务中来,其中不乏将垃圾经过处理后变成高技术含 量产品的公司。例如日本一家名叫“石坂产业株式会 社”的公司,其技术可以使相应的垃圾实现97%的资 源再利用。该公司社长石坂典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正是因为国民都很配合垃圾分类类的进一步强化,会有更多公司参与到 垃圾处理业务中来。”可见,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到将垃 圾实现资源再利用的事业中来,是与全民能否参与到 垃圾分类密不可分的。

日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有何不同?环保是当前全球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日本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其环保做法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策方面日本1.日本提出了“低碳化社会”的概念,强调环保节能,在政策上明确规定了节能标准;2.日本推行“包容性社会”的理念,鼓励市民参与方案的制定,积极推广参与式的环保管理模式;3.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包括噪音、空气、水、土壤等各类问题的法案。

中国1.中国政府也出台了诸多环保政策,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2.《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也被相继颁布,加强了环保的法律保障;3.中国在近年来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方面日本1.日本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不断推进能源转型;2.日本提出了大力推广低污染、高效节能技术的新能源政策,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发电核能占比达到20-22%的目标。

中国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但也在积极转型,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2.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最大的贡献者;3.在实现新能源发展方面,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以上的计划。

三、生活方式方面日本1.日本人普遍很注重环保,品牌服装、精美餐具也可用收拾袋、环保餐具袋等环保材料包装,直接反映了日本国民的环保意识;2.日本推行的环保生活方式也包括节能降耗,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等。

中国1.中国消费人群逐渐注意到环保,餐具袋也正在受到广泛使用,环保概念从慢慢深入大众的生活中;2.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到环保新风潮中,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努力探索和培育环保产业,让人们从自身生活的层面开始行动。

从日本核污水事件看环保意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从日本核污水事件看环保意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从日本核污水事件看环保意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近期,日本政府的核污水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凸显了环保意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日本核污水事件的发生原因、环保意识的实质以及环保意识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本核污水事件的发生原因日本核污水事件源于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并且已经持续多年。

导致核污水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认为是重要的能源来源。

然而,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在核能发电方面的技术安全措施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为核污水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其次,福岛核电站地处海滨地区,核泄漏事件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

这对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核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也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计划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反对。

这一决策的缺乏透明度以及对环境影响的不合理估计,使得事件引发了更大的关注和争议。

二、环保意识的实质环保意识是指个人和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上,还需要在社会层面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环保意识的实质是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保意识应当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等方方面面。

其次,环保意识的实质是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环境的破坏并不仅仅是当前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对后代子孙的遗留问题。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人们可以将环境保护责任传递给下一代,使他们形成环保的习惯和观念。

最后,环保意识的实质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保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环境美好,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社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的长期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5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o.5 2012年10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O c t.2012收稿日期:2012-08-026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WG29)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王京钰,吴 敏(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摘 要:能源滥用致使地球气候极端恶化,人类面临空前严重危机。

为存续下去,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转化危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低碳环保日渐成为全人类的生活目标。

其中,日本在节能减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节能减碳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这种意识主导的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活动的具体表现状态的探讨,研究日本人节能减碳的领先经验,以期提高我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在节能减碳的实践中更好应用。

关键词:日本;日常生活;宣传;低碳环保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2)05-0060-04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似的能源滥用,使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气温升高、海水上涨、毁灭性气候彼伏此起,人类生活面临空前的危机。

在自然界敲响的警钟面前,人类为了生存延续,势必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寻求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和平共存的方式,注意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形势下,“低碳”、“减碳”成为生活目标。

日本积极倡导建设“低碳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考察来看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一、意识的转换与减碳宣传低碳生活要求市民以低碳环保为理念,作为人类个体的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努力少消耗能源和自身产生能源的观念的确立是低碳生活能够实现的重要条件。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减碳节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与其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形成乃至确立有重要的关系。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身能源缺乏,历来崇尚节俭。

本世纪以来更加注重节能减碳,历届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法案。

如今,在日本,人们积极转换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注意对能源进行节约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环保深入人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日本国民之所以拥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极为自觉地建造低碳生活,除了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法案之外,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横滨市、北九州市、带广市、富山市、水俣市、北海道下川町等六个城市为首批“环境模范城市”[1]31。

理由是这些城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节能减碳,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31。

这些城市,在“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31。

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贯彻低碳生活,使低碳生活深入民心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是与其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分不开的。

建设低碳社会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市民减排意识的自觉形成则有助于政策法规条例的更好贯彻执行,从而真正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

横滨市政府为号召市民积极投入减排节能运动,以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义等。

在10年当中,仅低碳节能说明会就“举行了1.1万多次”[2]63。

还在2004年建立了“横滨低碳学校”,加强低碳节能宣传教育[2]63。

同样,富2012年(总第79期) 王京钰等: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61山市也是通过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以及举办各种减排节能的环境保护活动,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收到显著的成效,当富山市为建设有轨电车轨道需占用私家车车道时,没有任何居民对此表示异议;当富山市举行全民卫生清洁活动时,42万人口的居民中竟然有近7万人义务参加[3]10。

为宣传节能环保的重要性,2008年,配合八国峰会的开幕,日本定7月7日七夕这天为“清凉地球日”,并在当晚,全国各地共约7.6万处标志性建筑和商业设施的一起熄灭灯火进行宣传[4]28。

在实施有效可行的政策法案的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各类讲座等诸多形式向国民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知识,进行环保教育。

政府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大力宣传使政策法案深入人心,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市民的理解支持,是日本得以在建设低碳节能社会方面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因素。

日本倡导低碳生活早已深入人心,“90.1%的日本人认为应该实现低碳社会。

”[4]28事实上,节能减碳已渗透于日本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日常生活中的减碳节能(一)垃圾的处理1. 细分与循环利用四面环海、国土狭长的岛国日本,资源贫乏不足、也不能长期提供足够土地埋放垃圾。

因而怎样削减垃圾、循环利用废弃物使其再生为能源就成为重要课题。

垃圾削减也是日常生活中减碳节能的突出表现形式。

削减垃圾,可说是全民参与,日本各城市都有成功的经验。

就横滨市来说,2003年制定了“由市民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削减垃圾、提倡废物利用的环境行动准则:‘G30’行动”[2]62。

就是要在2010年前,将垃圾量与2001年度相比减少30%。

横滨市民积极参加垃圾削减行动,提前5年就超额完成任务,2005年度垃圾量106万吨,比2001年度的161万吨减少约34%[2]62。

熊本县的水俣市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遭受有机水银的污染造成的“水俣病”而闻名世界,“水俣”曾是“公害”的代名词。

但在日本首批环境模范城市中,水俣市却榜上有名。

因其实行了在日本首创的又切实可行的垃圾“彻底分类、削减”[5]12的环保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3年,针对传统的可燃与不可燃的垃圾分类方法,水俣市对垃圾做出了更加彻底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使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成为可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具体是“以市民为主体,一举制定了20种分类规定”[5]12。

1999年又建立“环保园区”,其企业,专门针对生活垃圾、玻璃瓶、易拉罐、废油、建筑垃圾等进行回收再利用[5]12-13。

富山市也是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先进典型,其成功经验首先是将“各种废弃油料、木料和厨余垃圾……加工成各种生物燃料”[3]10。

富山生物柴油燃料公司设立“废弃食用油回收点,利用各种回收的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

还建立了日本第一家专门供应生物柴油的加油站。

同时,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品甘油可以供给发电站作为燃料使用。

”[3]10生物燃料是理想的低碳燃料,对其研究开发利用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

而利用废弃物开发再利用生产生物燃料更进一步节省了能源。

但这种再利用成为可能的前提是垃圾的细分回收,而垃圾的细分回收则离不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努力。

2. 零目标与再利用垃圾的细分,成为垃圾再利用的前提,也使零垃圾成为一种可能。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见住处的女主人将厨余垃圾集中到庭园中大塑料桶中沤肥浇花浇菜;将用过的牛奶包装纸盒作为花瓶,或用剪刀裁开、洗净、叠放整齐以备回收;将不用的印刷物的订书钉拆下集中存放,说是回收可以为残疾人捐赠轮椅;用废旧的和服带及衣物等做钱包、手提袋、购物袋、椅垫套、布娃娃等;用用过的包装纸糊在用过的纸壳箱上使其美观再用于盛放衣物、帽子等。

丈夫身为大学教授的她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生活拮据,而是因为她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她的日常,细分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分门别类地投放垃圾;失去了原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能利用于其它方面的则再利用使其产生新的价值。

这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

表1(笔者根据日本三重县于2004年11月发布的《创建〈零垃圾社会〉县民问卷调查报告书》的数据制作)所反映的是2004年关于创建零垃圾社会的问卷调查数据。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极表1县民参加方案制订的必要性你的态度%认为很必要50.2%认为有必要35.7%认为不太必要8.6%认为根本不必要0.9%不回答 4.6%少数的三重县民认为没有参加的必要,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有必要的。

这也反映出日本人对垃圾问题的62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第5期重视。

以及参与相关环境问题政策措施制订的积极态度。

日本人对垃圾问题的重视与政府的惠民措施也有关系。

日本为促进生活垃圾的减少和再利用,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居民充分有效利用厨余垃圾。

表2是笔者根据日本鹿儿岛县鹿屋市2011年11月公布的《鹿屋市垃圾分类一览表家庭用(平成23年11月)》中登载的,2011年4月公布的对使用厨余垃圾处理机器的市民进行补贴的具体措施而整理的表格。

政府的支持无疑在为市民对垃圾处理问题热情的提高加油助力。

表2厨余垃圾处理机器设置费补助金额机器名称优惠台数补助金额(日元)积肥用容器1户限2台1台上限2 800电动厨余垃圾处理机1户限2台上限30 000 密封发酵容器1户限2台1台上限1 400这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的认真分类,每一天生活中的坚持是零垃圾及垃圾资源化的前提。

而之所以能够坚持,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那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进而根深蒂固。

3. 垃圾的妥善处理除了垃圾分类之外,日本还提倡合理妥善处理垃圾。

如将外出时产生的垃圾带回家。

日本的公园中常见“请将垃圾带回去”的标牌,街道上也很少能看到垃圾箱。

人们外出游玩时都自觉地将自己产生的垃圾用袋子装好带回家中进行分类处理;再如对不需要品的循环再利用。

不要的衣服、图书、家具等,可以在市民交流中心、留学生交流中心等的揭示板上贴出启事,免费转让给需要的人;还有开办中古市场,出售用过的中古商品,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中古汽车的销售市场。

这样,通过种种方式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再利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的分类、削减与再利用中,参与着减碳节能,环境的净化和资源的利用。

(二)衣食住行低碳节能已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除了前面涉及的每天的垃圾处理之外,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衣着方面的表现。

为了节约能源,2005年起,日本环境省倡议民众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在此之前,日本的政府部门以及许多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都着装正式,西装革履,无论冬夏不开足空调无法工作。

倡议提出后,政府工作人员率先示范,夏天上班穿短袖,不打领带。

按照要求夏季把空调从26℃调到28℃,就是大学的讲台上也贴着“请把空调开到28℃”等;冬季则要求调到20℃。

据调查,“夏天空调温度调高2℃一项,即可节能17%;如果换算成石油,日本全国每年可节约原油155万桶。

”[6]24在饮食方面,节能环保在购买、保存、烹饪上都有体现。

在购买环节,首先是买应季食品,因反季节食品的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更多;其次尽可能选择地产或近地产的食品,鼓励商家就地或从邻近地区进货,从而缩短运程节省能源[6]24;在各地政府发布的垃圾对策措施的公文中都积极号召大家在购物时,只买必要量的必要的东西,防止食品过期等而增加垃圾的产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