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你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你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你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可以享有12海里的领海权、24 海里的毗邻区、200 海里的经济专属区、200~350 海里的大陆架等合法权益。

那么,面对周边国家的种种活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才能维护我国海洋的合法权益呢?中国在海洋权益的保护上除了依靠历史证据外,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好战略性长远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更好地防止周边国家侵害我海洋权益,保护我海洋资源,针对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海军发展的规划。

具体包括:①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②进行海洋勘探,摸清海洋“家底”。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具体到某个海域究竟有多少资源,地质构造如何,必须通过海洋勘探加以确定。

而在未来划定有争议的重叠大陆架上,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有关规定,各相关国家必须在2009 年5 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相关海域的详尽资料,谁有这方面的详尽资料,谁就在法理上占据了主动。

③加紧海上开发,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一些与我国在海洋权益上有争议的国家不顾我国政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一再提议,公然独自在南海有争议的地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无动于衷。

石油属于战略性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应该未雨绸缪,建立长远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否则将陷于危险和被动的局面。

到2010 年,估计年进口石油达2亿吨。

如果我国能尽快地在相关海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就可以减少进口,减轻风险。

2、建立高效协调机构目前中国涉及管理东海、南海有争议岛屿的部门不少,但缺乏一个协调组织机构。

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

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以结束目前所处的“五龙闹海”、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我国外交、海军、海监、海事、海警、渔政、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公众的环保意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为维护海洋权益提 供法律保障。
加强海洋治理能力建设
提高海洋治理能力,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 保护的监管。
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5
结论
对当前海洋权益维护工作的总结
海洋权益维护的挑战
当前,海洋权益维护面临诸多挑战,如海洋 污染、过度捕捞、海盗活动等。这些挑战严 重影响了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对海洋资源的 利用。
强化国际合作与建立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结词
面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建立全球海洋治理体系。
详细描述
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制定国际海洋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完善。同时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研、环保和资源开发等活动,促进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
03
坚持国际法原则
在维护海洋权益时,应遵 循国际法原则,尊重他国 主权和利益,通过和平方 式解决争端。
加强国际合作
在海洋权益维护过程中, 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共同维护海洋秩序和资 源开发利益。
提高海洋意识
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 ,提高对海洋权益的认识 和维护意识。
对未来海洋权益维护的启示与借鉴
04
具体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案例一:南海争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介绍: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包括中国、菲律宾、越南 等,在南海地区存在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 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法解释的分歧。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海洋权益维护的背景和意义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及挑战海洋权益维护的战略及策略海洋权益维护的实践与探索海洋权益维护的展望与思考
01
海洋权益维护的背景和意义
海洋权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有助于防范和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和挑战,保障国家安全。
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约90%的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同时,各沿海国家也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以促进经济发展。
渔业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全球渔业贸易额逐年上升。然而,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
国际海洋法发展
海洋争端解决
增进国民海洋意识
发展海洋科技、推进蓝色经济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模式
04
海洋权益维护的实践与探索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奠定了现代海洋法的法律基础,为各国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国际海洋权益维护的实践
国际海洋法
国际海洋法规定了多种争端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中国周边海域存在非法捕捞和盗采现象,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损害了中国渔业企业的利益。同时,非法开采海底矿产等资源的行为也对中国海洋权益造成了损害。
海域划界争议
海洋污染问题
非法捕捞和盗采
03
海洋权益维护的战略及策略
促进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确保国家安全

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航行自由与航行安全
美国等域外国家“关心”南海的“正当理由” 美认为影响航行自由与安全的因素:
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策略




我国解决海洋争端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二)、尊重历史的原则 (三)、自然延伸原则 (四)、公平合理原则 (五)、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二)、建立高效协调机构
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
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 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 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使我国外交、海洋 机构、海军、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 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 能快速反应。
(三)、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觊觎;继续保持钓鱼岛问题的争议状态,必须坚
决制止日方采取进一步行动
苏岩礁
苏岩礁处于韩国济洲岛和我国长江口连线,距韩国济洲岛 149 Km,离我国领海基点海礁约247 Km,与日本鸟岛相隔 276 Km 国际航线的转折点,其地理位臵特殊,战略地位显要。同时, 又是登陆朝鲜半岛台风的必经之路 苏岩为暗礁,礁顶离海面约4.6m,礁体深达40m,周围尚有多 处浅滩,地形复杂,暗礁浅滩交错,是南来北往、西进东出 航船的危险之谷。1963年 “跃进” 号触礁 苏岩礁平台:近岸海洋环境观测人工建筑物,1995年动工, 于2003年5月竣工运行,耗资约1,800万美元。水上、水下和 岩基三部分组成,打入岩石部分的四根钢桩,每根长约20m, 钢架结构长40m,高出海面30多米,直升机平台处于最高点 海拔35.9m,面积496㎡。 平台上层建筑共有5层甲板,总面 积1,900㎡
我国陆地领土与主张的管辖海域示意图
陆地领土960万 平方千米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海洋是地球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海洋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排放到海洋中,破坏和污染了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船舶的油污染、塑料垃圾的大量累积等问题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禁在海洋中排放有害物质。

其次,应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工业和交通领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废水和固体垃圾的处理,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也是关键。

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和海洋酸化等现象对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降低碳排放。

其次,应加强对珊瑚礁等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非法捕捞的危害和应对非法捕捞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另一个严重挑战。

虽然各国已经加强了海洋渔业管理和保护措施,但仍存在大量非法捕捞活动。

非法捕捞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还对渔民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非法捕捞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各国可以签订共同协议,共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并加强海洋巡逻和执法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非法捕捞危害的认识,从而形成海洋保护的共识。

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doc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doc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篇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关键字:海洋,海洋权益,南沙群岛,钓鱼岛,海洋立法,海上执法力量正文: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答案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2008年5月11日,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表示,越南将准许外国人参加南沙群岛旅游。

此前,经过越南当局的谋划,越南海军附属的旅行社组织了包括40名特邀官员在内的130多名游客,首次到南沙群岛旅游。

越南当局还表示今后将定期组织同类的旅行团。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

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

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与此同期,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5月9日将一艘中国渔船驶入距离钓鱼岛西北部20公里处海域的行为称为“非法进入日本水域”。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三、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与建议(一)把开发海洋写入海洋基本法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为海洋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对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拥有管辖权,这大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尽管我国有如此巨大的海洋,但是我国没有海洋基本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均有海洋基本法,其对海洋权益的保护方面明显好于我国。

由于我国没有海洋基本法,这就导致我国的海洋立法工作举步维艰,海洋权益的维护也是难上加难。

由此笔者建议,首先,我国应该把开发海洋、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写入宪法之中,为我国的海洋法立法工作提供宪法依据;其次,应该效仿我国成熟的五年经济规划编制海洋发展五年规划,编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为海洋权益的维护的具体操作指明方向。

(二)开展海洋国土资源的调查,为海洋开发提供依据笔者建议,国家海洋局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该加快我国有管辖权海区内无人海岛和海区其他资源的科学调查,这在一方面可以宣示我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可以摸清我国海区的资源状况,为我国的海洋科学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三)建立独立的海洋执法管理队伍,改变多头执法的局面目前,我国的海洋执法队伍较多,职责交叉,办事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为此笔者建议,应该建立一支能够全面的履行各种海洋执法职能,加强我国的海洋权益的保护,维护海洋开发和利用及相关涉海活动的正常秩序,全面落实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综合性的海洋执法队伍。

其主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护海洋权益、保护国家海洋资源;第二,维护海上治安秩序及渔业开发秩序;第三,承担非战时海防及开展与他国的海洋执法交流与合作;第四,海上救助。

(四)加强公众的海洋法教育,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原动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海洋意识淡薄的国家对海洋权益缺乏敏感性,也不可能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海洋作为地球的蓝色长城,不仅拥有广阔的海域,还孕育着无数生物,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对海洋生态的威胁与挑战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大规模捕捞导致了许多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海洋鸟类的灭绝,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污染与海洋废弃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废水、废气、废弃物被排放到海洋中,造成水体污染,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如海洋漂浮物和渔具,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还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洋中的温度升高、酸化加剧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导致了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海洋生物种群变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这些变化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要性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海洋生态的破坏不仅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巨大伤害,还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海洋中的资源是人类的重要财富,保护海洋意味着保护自己的利益。

保护海洋生态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中的各类资源,如鱼类、石油、天然气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应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至关重要。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其得以有效执行。

2.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监测、预警和治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2009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权益的损害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中,菲律宾和越南成为挑战我国海洋权益的“急先锋”。

2009年,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单方面将我国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中业岛等部分岛礁划入菲领土。

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事件”是该矛盾的集中体现,尽管中国政府积极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该问题,但菲律宾方面却“小动作”不断,企图将事态复杂化、扩大化。

菲律宾还在其实际控制的我国中业岛新建了幼儿园,并声称“仅仅是为了岛民的教育问题”以掩人耳目。

殊不知,这些“小动作”可以成就其“大事业”。

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固化“主权”,更可以受到国际法的保护。

根据国际法,即便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学校、幼儿园和宗教庙宇等民用设施不可以作为军事打击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越南等到了在南海向我国发起全面“围攻”的“有利”的外部环境。

2009年,越南除单独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提案”外,还与马来西亚联合提交划界案,分割我国的南沙群岛和周边海域及其中的资源,使持续对峙的争端局面进一步激化。

2012年6月21日,越南国会通过了《越南海洋法》,不顾历史事实和我国的主张,公然将我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划归越南领土,使中国政府又一次面临最严峻的权益挑战。

(二)海域划界久拖不决,海洋空间受到挤压由于岛礁被占及海域狭窄等原因,我国所主张的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中,约二分之一与邻国重叠,争议海域面临划界难题。

在黄海,朝鲜和韩国均主张以中间线划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实践中,朝鲜在黄海中线附近搭制井架并派武装士兵把守,曾对我国的海监巡逻船开枪射击。

韩国还单方面在主张重叠区域划出石油租让区,擅自进行石油开发。

韩国军舰频繁驶入中韩争议水域西部的我方一侧,挤压我海军和海监活动空间,还采取先占方式,在我国的苏岩礁(韩称“离於岛”)上建立名为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实为海洋权益主张基点的人工建筑物,为日后与我国的海域划界争取筹码。

在东海,日本也主张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应对我国在自然延伸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协议划界的主张。

由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端及划界效力、冲绳海槽是否为东海大陆架界限分歧、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等问题的争议,使得划界更加困难。

东海北部海域涉及日韩1974年签订的《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双方擅自划定的8.2万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西界侵入我国东海大陆架中部。

1999年生效的《日韩新渔业协定》,也在济州岛南部划定了所谓日韩共管的“暂定水域”,侵占近1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管辖海域及大陆架。

几十年来,南海周边国家依据抢占的岛礁单方面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的传统海域,即“九段线”内。

这些国家分别控制了南沙的部分海域,造成海域争议叠加、权益争端错综复杂的局面。

在2009年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热潮中,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陆续提出了7个划界案,对我国海上包围的范围再度扩大,程度加深。

(三)海洋资源被掠夺性开发,海洋经济权益损失严重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资源的商业开采,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

其中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我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已投入开采的油井达到1800多口,每年仅在我国所属海域开采的石油就超过1500万吨。

越南在南沙开采石油已获利超过25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的4个马关条约,而且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中,越南因此成为南海争端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马来西亚近年来也划出多个深海油气区块进行招标,其出口石油的70%来自我国的“九段线”内。

菲律宾由于面临的能源问题最严重,最早在南海“动手”。

文莱靠开采南沙的油气资源脱贫致富。

从目前的情况看,等我国解决了南海问题,油气资源可能已经被开采殆尽。

在渔业资源方面,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南海成为天然的大渔场。

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而我国渔民在该海域的合法作业常被外国非法干扰,甚至扣押、处罚。

(四)区域内外国家的联手制衡,海上安全权益受到威胁从北到南,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 个海域内与8个海上邻国存在权益争端,还面临着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受到来自周边邻国和区域外大国的联手制衡与遏制,我国的海上安全权益受到威胁。

其中南海涉及的争端方较多、情况复杂、最为敏感。

南沙争端有关国家相互借重,以多种方式有意把岛礁和海域争端国际化,争取国际势力的支持,在权益问题上设置障碍,以达到最终迫使我国接受现实的目的。

为了利用南海问题牵制我国,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国家,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争端,联合我国周边国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对我国实施战略防范,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程度。

自2010年以来,美国频繁在我国近海参加与日、韩等盟国的军演,还与越南重修旧好,到南海参加越南的军演,和以越南为首的一些南海争端当事国相互配合,或利用东盟多个层级的对话平台,或制造多起摩擦事件,对中国展开围攻。

越南等国为抢夺和巩固在南海的实际利益的目的,在南海构筑反对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大联盟。

日本和韩国也加紧与美国在军事、政治上的合作,以达到其各自的战略利益和权益目标。

法律上,日本一方面强调南海争端对东海的影响,同时强化其对南海航行利益的重视;军事上频频参加联合军事演习,造成准军事介入南海的既成事实。

韩国虽不公开插手南海事务,却采取“暗度陈仓”的方式,以经费支持越南召开所谓南海问题的“学术”会议,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进程。

俄罗斯、印度等国也或明或暗染指东海与南海问题,不断给我国布下障碍,试图从中浑水摸鱼。

俄罗斯主动参与南海事务,不断强化与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的防务合作。

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不断加强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频繁在该海域举行联合军演以显示实力,并积极利用与东盟国家订立的防务合作协议将军事影响力扩展到南海地区,使其日渐成为步美、日后尘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新推手,企图在南海地区攫取中国的海洋利益。

可见,我国海洋权益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争端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相互博弈,还在于区外国家的介入和干预。

我国权益争端矛盾的尖锐化、问题解决机制的多边化、区域外国家介入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我国维护海域权益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

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在我国海洋权益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要应对海上声索国及其幕后推手的恶意发难,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需要从国家层面作多方面的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并采取妥善的方法,实现我国对被侵占岛礁的主权,恢复被分割海域的管辖权。

(一)明确我国的维权目标面对愈演愈烈的海洋权益纷争和确定无疑的“国际化”形势,处于紧张态势及复杂微妙的国际背景中的我国,如何破解海洋权益的困局?首先,国家决策层需要确立明确的权益目标:是寸土必争,当仁不让?解决我国的主权性主张与管辖行为之间的“逻辑背离”问题,使我国对主权主张与管辖实践与国际海洋法的规定对接;还是可以全部或局部妥协退让?近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公布钓鱼岛及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设立地级三沙市等,虽可以表明一定的立场。

然而,积重难返,杯水车薪。

面对如此焦灼复杂的局势,我国尚未提出有效的遏制手段,外交方面有限的姿态使相关国家的侵权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其次,国家对解决海上“近忧”和“远虑”的途径选择:要么放弃被侵占的岛礁,接受海上邻国的划界原则和资源权益要求;要么举全民族之力,断然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海洋权益受损的被动局面。

我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海洋权益问题上的紧迫性和危机感,思考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进行维权。

以我国当前的实力,只要政府表明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判断、抉择和决心,相信我们会找到有效的途径,辅之以扎实的准备,解决我国的权益危机。

(二)建立国家维权指挥中心重大海洋事务属于国家战略问题,需要高层进行协调和决策。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海洋决策机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海洋问题和权益争端比任何国家都突出,更应建立高层决策机构。

第一,我国与海上邻国的各种权益矛盾不断激化,已经发展到了一种超越双边关系,成为涉及多领域,具有多层次、复合性的矛盾体。

需要高层决策机构把握大的方向,统筹研究,统一协调,必要时调动所需的力量和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国家维权指挥中心。

第二,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不同海域的权益争端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其中任何一个出现了“解套“的进展,会对其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其解决方案都会自动成为其他争端的直接参考,需要国家层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短期或长期维权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