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于历史的传奇
历史富豪的传奇故事三则_历史首富的生平故事

历史富豪的传奇故事三则_历史首富的生平故事对于世界首富,我们总是只能望而叹之,而对于这些世界首富,他们的传奇故事又是怎样的呢?小编为此收集整理了以下关于世界首富的传奇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世界首富传奇故事【1】张振勋:酿酒大王1840年,张振勋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乡村私塾先生的家中。
虽然父亲在教书之余,还行医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
小振勋在私塾中跟着父亲读了几年书,十三四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到姐夫家去放牛。
可是他太爱读书了,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管牛,牛吃了人家田里的秧苗,主人告到姐夫家里,要求赔偿。
姐夫气得狠狠地打了小振勋一个耳光,还骂他说:“死人还能守住四块棺材板,你连一头牛都看不住,真是连死人都不如!”小振勋赌气说:“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将来我发了财……”姐夫不等他说完,就冷笑起来,说:“你也想发财?除非太阳从西边出!”小振勋气得脸色发青,转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亲没有责备他,只是为难地说:“孩子呀,以后你打算干什么呢?”小振勋想到他读司马迁的《史记》,其中《货殖列传》这一篇有许多因经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对父亲说:“我想学做生意!”因为一时没有合适的学生意的机会,父亲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学徒。
小振勋不怕吃苦,手艺学得很好。
可是在他16岁那年,家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没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没有人来读书,小振勋和父亲都失了业。
小振勋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剥树皮,供一家人充饥。
正在这时,村里有个姓黄的南洋华侨回乡探亲,见灾荒严重,就慷慨地拿出钱来,送给同村每户人家一斗白米。
乡亲们都非常感激他。
张振勋很羡慕,就找到这位华侨打听,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挣钱。
姓黄的华侨见他身强力壮,手脚勤快,便表示愿意带他到南洋去谋生。
张振勋兴冲冲地回家,说服了父母,就随着姓黄的华侨,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亚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帆船。
经过十几天的海上航行,张振勋满怀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
读《历史的温度》有感

读《历史的温度》有感像是一场漫长的炼狱,有史实是太残酷,让人锥心绞痛;又像是一场愉快的旅行,让人心驰神往。
——题记古人曾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也有人说历史是无情的,乏味寡淡,没有温度,没有情感。
那这本书何来温度?读过我才知晓作者的情怀就是温度。
他抛开历史的冰冷背景,在书中树立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欲望的鲜活人物。
《历史的温度》分为上下两册。
接触这本书是带领学生上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这一课。
书里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凡尔纳生平的故事。
标题叫“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文章当中介绍了凡尔纳创作的作品三部曲(《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过程,有着详细的描述。
我顿时对这样一位享有“科幻小说之父”头衔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海底两万里》小说中描述的“鹦鹉螺号”潜艇竟然成了1886年英国开发第一艘使用蓄电池潜艇和1955年核动力潜艇的前身。
以及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的发生过程细节,也与他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描述的情况几近相同,这让我咂舌,凡尔纳不是一个小说家,仿佛是一个预言家。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孙殿英的盗墓笔记”“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等等。
因此,我又找来了《历史温度》1继续阅读。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也让我印象深刻。
珍妃是清朝元户部右侍郎长叙的第五个女作文吧儿,他和姐姐瑾妃从小跟随叔父长善长大,又在广州生活,受到西方先进和开放思想的影响与光绪帝情投意合。
关于珍妃的死亡原因说法有很多。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逼迫珍妃投井而死,带着光绪帝逃到了承德。
从这里可以看出珍妃她的思想影响了光绪,也试图推翻慈禧的政权。
慈禧为了保身将手伸向了这样一位后宫嫔妃。
可以说慈禧让中国后退了几十年。
但慈禧也并无作为,慈禧带领着左宗棠等一些大臣,收复了当时中国的边境新疆地区,也并不能说慈禧是一个万古罪人。
全书分为四个板块,有人物篇、逸事篇、战争篇和奥运篇。
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传奇故事

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传奇故事2021年3月7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黄金档首播电视剧《大盛魁》,这部电视剧由王新民导演执导,于震、乔振宇、吴连生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清代“走西口”历史背景下,由晋商创造的清代最大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的兴衰传奇;讲述了一个雄踞塞外三百年,横跨欧亚九千里的商业帝国的传奇故事。
一、艺术叙事: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电视剧《大盛魁》是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剧中向观众还原了康熙年间,清廷为解决西征葛尔丹的清军后勤给养,逐步放开了明清以来统治者长期执行的对蒙古地区“禁边”政策,拉开了历史上“走西口”移民壮举的序幕。
这一题材在以往的内蒙古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是较为少见的,有填补空白之功。
电视剧《大盛魁》中三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山西汉子,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以无钱无权无势的平民身份踏入茫茫草原,在这期间历经挫折磨难,最终创建了“草原第一商号”——大盛魁。
依托历史背景拍摄的电视剧,在时间和空间的表述上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王新民导演为了能把这部历史大戏拍摄为精品,带领创作组深入内蒙、山西、陕西、河北等地,远赴俄罗斯和蒙古国考察调研,寻访人物、传说、语言、服饰、发式等方面的事物材料,最终将搜集到的资料编纂成260多万字的《旅蒙商通览》。
所收集素材数百万字,剧本改过数稿。
正因为有着对影视艺术的严苛追求,才能在真实的历史烘托下,为观众呈现出更完美的影视艺术精品。
二、审美升华:生动别致的细节设计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指出:最伟大的艺术家,那些电影感最敏锐的行家,都用细节来深化自己的作品。
细节既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使作品饱满充实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
在电视剧《大盛魁》中,对于细节的刻画十分丰富。
以情景细节为例,在电视剧第五集中,史大学刚见到张杰,就在背后偷偷说他衣服穿的稀奇古怪“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还对想要買东西的张杰态度恶劣,爱搭不理。
但是,等张杰拿出银子放在史大学面前时,史大学突然眼前一亮,立马展露出笑脸;在仔仔细细地端详银子后,还用牙齿咬了咬来断定真假。
丰泽园沉浮史

丰泽园沉浮史2016年03月21日12:47来源:淇河晨报丰泽园饭庄旧貌(资料图)作家黎莹先生编著的长篇小说《栾蒲包与丰泽园》经过单田芳先生改编成新评书,已广为流传。
该书以北京丰泽园饭庄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以该饭庄的创始人栾蒲包为中心人物,将一件件呼风唤雨的历史事件拉上了丰泽园的饭桌。
最近,《传奇大掌柜》热播,老字号丰泽园再次走红京城。
《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写道:“在北京的山东风味名餐馆有30多家,但以丰泽园饭庄名气最大。
该店建于1930年,几代名厨掌灶,所制菜品清鲜脆嫩,卓尔不凡,尤以清汤、奶汤菜冠名全市。
”丰泽园曾是京城“餐饮行业领导者”丰泽园位于前门外珠市口西大街83号,是京城经营正宗山东风味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它开业于1930年农历八月十五。
丰泽园饭庄最初是由北京虎坊桥大街上,号称北京“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的堂头儿栾学堂、陈焕章等20多位师傅,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元扶植下,选择煤市街67号(旧址)开办的,东家是姚泽生等人,领东掌柜的是栾学堂。
煤市街67号是一座四进院建筑,原址是济南春饭店。
据说在开业前,姚泽生召集股东们共议开张事宜,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邀书法家李琦参加。
李琦提出就以“丰泽园”来命名该饭庄最为合适,“丰泽”二字象征菜肴丰饶、味道润泽。
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后,由李琦书写了匾额。
然而,要在当时名店林立的煤市街开饭庄谈何容易?在这条街上早已有了泰丰楼、致美楼、百景楼、致美斋等闻名京城的饭馆、饭庄。
而刚开张的丰泽园饭庄,定位就是要走高端路线,以服务上层人士为主。
因此,一开始就从餐厅的布置上煞费了苦心。
各房间的座椅依时令更换,冬绒夏藤;餐桌的台面四周镶嵌白银;台面上使用的是康熙、乾隆年间的彩花酒器;餐具是清一色的银器。
如果同时开席,可以摆开五、六十桌席面(每桌8人),可供400多人同时就餐。
一开业,丰泽园由原新丰楼的名厨——擅长济南菜的陈焕章、李正心、冯成礼、郑福祥等名厨掌勺,6位堂头(负责经营管理、店堂服务和宴会安排)中有5位是福山人。
中国航海史上的传奇--郑和

大明王朝十六帝姓名:杨永超学号:1007114158院系: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航海史上的传奇—郑和一、郑和简介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保(后又称三宝),十一岁时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
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
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
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于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泽科德)病逝。
郑和死于下西洋途中,但郑和究竟埋在了哪里,千百年来,没有一个史学家给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
郑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航海事业,享年六十二岁。
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二、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与前提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发达的造船技术;2,罗盘,火炮等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3,永乐大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4,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
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航海奠下了基础。
5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的保障6.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三、郑和下西洋目的何在?发生在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近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讨论的最多的,主要是以下几种:(1)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可信性较高的观点。
(2)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风云际会激荡年代的历史领航者——读张金龙教授《宋武帝传》书后

风云际会#激荡年代的历史领航者——读张金龙教授《宋武帝传》书后任建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摘要:宋武帝刘裕是晋宋宋革之际历史的领航者。
张金龙教授新著《宋武帝传》-书,在全面搜集与考辨史料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宋武帝的生平事迹,客观立体地呈现出宋武帝的鲜活形象,并以之为线索探讨了晋宋之际历史的整体面相。
该书内容翔实且多有拓展,同时不乏独到见解与精辟考订,对相关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武帝传》;宋武帝刘裕;晋宋之际;人物传记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44(2021)03-0318-05收稿日期#2021-02-20作者简介:任建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研究。
宋武帝刘裕“既是南朝历史的开创者,也是东东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其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尤其是通过第二次北伐,成功占领了北方两大政通与文化中心,创造了东东偏安一百年来无人可及的功业,甚至放眼魏晋南北朝,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过与其历史地位相比,学学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够。
张金龙教授所著《宋武帝传》⑴一书,全面、系统、深入入研究了这位位宋鼎革之际历史的领航者,不仅全面地呈现宋武帝南征北战、老谋深算的军事家与政治家面相,而且对其政通理想与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腻的发微和抉隐,使得宋武帝的形象更为立体与鲜活,实为学学第一部专业严谨、翔实完备的研究宋武帝刘裕的学术著作。
事实上,即如该书后记所言,作者早在撰写《治乱兴亡一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一书时,就曾打算以第宋之际的历史转变作为首章论述。
因此,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宋武帝传》,便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帝王王记,同时也反映出军权与政治影响下来宋鼎革之际历史的整体面相。
-、首次呈现全面立体的宋武帝形象以往对宋武帝的认识其以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将形象为学型。
这种318认识与宋武帝以武功著称于世有对大的关系,但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宋武帝整体形象的考察。
沉醉在历史的世界里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沉醉在历史的世界里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沉醉在历史的世界里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看到过去的事情,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我曾经沉醉在历史的世界里,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介绍清朝的历史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清朝的盛世之中。
我看到乾隆皇帝治理国家的智慧,看到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看到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我真心为当时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勇气而感动。
这些历史故事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历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从古代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曲折,但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于追求,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在历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人类的悲欢离合。
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个胜利和成功的故事,更多的是悲剧和失败。
世界上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追求理想而英勇奋斗,但是却遭受了失败和悲伤。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成功与挫折是相辅相成的,也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前行。
在历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
历史上有无数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世界。
在历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和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大全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民间传奇故事中的瑰宝。
这个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描述了一个豪华宅院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沉浮。
故事以细腻、缠绵的文笔,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浮华和人性的扭曲,以及官场权谋和家族变迁的种种荣辱。
二、水浒传《水浒传》记载了北宋末年英雄豪杰起义讨伐官府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林冲、宋江、李逵等英雄人物展开,他们各有特色,各有能力,协力对抗官府的镇压。
这个故事以激烈的战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励志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三、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民间传奇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情节、神奇的景观和智勇的战斗,表达了人对于困难的坚持和智慧的追求。
四、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也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纷争不断的三国时代,主要描绘了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英雄人物间的智勇斗争和政治阴谋。
故事中的英雄豪杰形象栩栩如生,深深吸引了读者。
五、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民间传奇故事,讲述了商纣王残暴无道,引发了众神下凡与天地相通,帮助姜子牙推翻商纣王的故事。
故事中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以史为据,以虚幻的想象和瑰丽的词藻,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正义和善良的向往。
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民间传奇故事,讲述了一对相爱的蛇妖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妖怪的智慧。
《白蛇传》深受读者喜爱,被视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七、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民间传奇故事,讲述了柳永和薛涛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以儿女情长为主线,描绘了柳永与薛涛间的爱情波折,以及两人为了爱情的坚持和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浮于历史的传奇-国学教育论文
沉浮于历史的传奇
●文义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它们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且具有恒久的历史。
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就像寒风中的松柏,更像扯不断的琴弦,透过历史的尘埃,抛出熟透了的欢笑,收获几辈子的辛酸。
可能许多人认为,老字号似乎是在清末民初的北京大栅栏形成的。
其实非也,因为早在北宋的都城汴梁,成熟的字号就已出现,中国的诸多古都才是老字号最好的生长土壤。
然而,宋之前为什么没有流传至今的老字号?字号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老字号,一定受到过大环境和相关事物的恩泽。
封建社会日寸期的中国,一直是重农抑商的,统治者在商业上主要实行禁榷制度、土贡制度和官工制度。
禁榷制度是指封建统治阶级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私商不得经营,从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官营便是,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所谓土贡制度,就是统治阶层所需的大量商品不经过市场,而是直接纳贡,这就使得市场缩水不小。
而官工制度,就是官府自行设立手工作坊、工场,因此丝绸、瓷器、军工器械等主要产品都为官府垄断,严重割裂了工商之间的商业链条。
虽然这些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却严重阻碍了商业的繁荣,民间商号更是没有存活的空间。
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坊市制度,“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这种将居民区的“坊”和商业区的“市”严格隔离的封闭式市制,一直延续到唐代。
诗人白居易生动地描述了坊市制下长安城整齐划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
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前期,坊市分离的封闭格局在方便城市管理、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并没有对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过多影响。
虽然将市场交易局限在市中,交易地点也有严格的限制,然而实际上,在长安的坊中仍有一些私下的商业活动存在。
例如长安宣阳坊有彩缬铺,升平坊里门有“胡人鬻饼之舍”。
还有一些走街串巷、在坊内流动的小商贩,如“邹骆驼,长安人,先贫,尝以小车推蒸饼卖之”。
尽管如此,成熟的字号在唐代仍没有沃土。
到了宋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终于被打破。
从北宋开始,城内城外都可开设商店,而且相同行业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小商小贩也十分普遍。
此外,因循千年的宵禁制度也被彻底取消,于是,有了夜市,有了酒楼,有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一派繁华。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
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干,诸合分争以贵价取之”——真是一派繁荣景象。
另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鱼达数千担。
夜市往往持续到三更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
还有说书游艺场所——“瓦肆”,大者可容纳数千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评书和历史故事就是在这里经说书艺人的精彩演绎传遍千家万户的。
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也大为扩展,北宋时汴梁城的人口已经在百万规模。
人们自由地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临街开店蔚然成风,大街小巷中各种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如青鱼市、肉行、姜行、果子行等,相当于如今的批发市场,俨然一派现代城市风貌。
清人徐松在《宋会要辑稿》中对宋代街市如此描绘:“宋仁宗景祜三年( 1036)八月三日诏日: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
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闹斗八……”(“四铺”和“斗八”都是一种建筑装饰)如此繁华的街市,自然就孕育出翘楚之贾。
《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及了当时京城的一些著名商号,如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百钟圆药铺、梁家珠子铺等。
但可惜的是中国商业史研究不发达,这一时期的老字号大多没有留下什么详细记载,只有一些名号散记于各类典籍。
城市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如此。
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丝绸、香料等都是大宗出口商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送往他国。
泉州在南宋时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港,当时已经与58个国家有海洋贸易:至明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
当时,明朝的沈万三、郑氏家族、海盗集团林凤等,都是海洋贸易中的航运老字号,“私下诸番”者屡禁不绝,就是因为海洋贸易利润丰厚。
明清时期活跃的国际贸易,导致美洲的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而长期占据封建统治者脑袋的“重农抑商”调调,在资本主义小露尖角后逐渐失声。
已获得盐业特许经营的盐商已经聚集了相当丰厚的资本,他们转而投资于房地产、城防建设等,实际上已经是大资本运作。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城镇经济发展到巅峰,据明万历十六年对商铺的统计,仅顺天府宛平、大兴两县就有“上中二则”铺户近1万户,行业达132行。
其间老字号不胜枚举,仅以反映明后期南京城的写实画卷《南都繁会图卷》中能数出的招牌就有109个,如“涌和布庄”、“立记川广杂货”、“西北两口皮货发售”、“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大生号生熟漆”、“应时细点名糕”、“杨君达家海味果品”、“万源号通商银铺”、“张楼”等,字号林立,“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清初,商业资本化进一步发展,晋商开启了中国的古代
银行业,“日升昌”等一大批票号垄断了中国银行业。
同样,各大中型城镇内更是商铺林立,几乎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老字号,其中不少已经发展成为如今享誉全国的经典老字号,如全聚德、瑞蚨祥等。
中国历史上究竟产生了多少老字号,恐怕无人能统计。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的仍有数万之众,它们一路跌跌撞撞,历经坎坷,见证了时代变迁,经受了洋品牌的冲击,经历了经济环境大变异等种种动荡,每一次动荡都是优胜劣汰的考验,然而,它们越挫越勇,“重整河山待后生”。
可以说,每一个老字号都是一部传奇,它生命中的起伏跌宕,是其于浩浩商海中超绝智慧与坎坷征途的融合,时而令人拍案叫绝,时而让人黯然神伤。
掩卷之余,多少字号已是灰飞烟灭,又有多少字号仍在破浪前行!
六必居:诳来的招牌
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六必居酱园除了成甜适中、味美可口的小菜令人称赞之外,店堂内悬挂的金字大匾亦有故事。
相传,此匾是出自明代权臣严嵩之手,这也是六必居声名鹊起的原因。
在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一个商家能邀到文人骚客题名留字是天大的面子,要是能得到当朝宰相挥毫泼墨,郡更是无上的荣耀。
这家始刨于明朝嘉靖九年的六必居就是令众多同行羡慕的幸运儿。
关于严嵩给六必居题匾有种种传说。
最普遍的说法是:严嵩没做官以前闲居北京,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老板十分相熟。
店里的人听说他写得一笔好字,深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但这种说法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严嵩在正德二年就已经授翰林院编修了,虽然很快因病请归8年,但也是在老家江西分宜隐居,怎么可能时常到六必居喝酒呢?最重要的是,六必居刨于嘉靖九年,而严嵩在嘉靖七年就做了礼部右侍郎,“没做官以前,闲居北京”显然
是无稽之谈。
于是,另一种说法应运而生。
相传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时常派人到六必居买酒。
日子久了,店老板就想到了用严嵩抬高六必居身价。
他买通严府仆人,仆人串通严夫人的小丫鬟。
几番软语相求,严夫人也跟着反了水。
夫人知道,当朝首辅不可能给一个声名不显的酒锅坊题匾,于是天天在严嵩面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还故意写得鸡啄狗刨。
作为专业的书法爱好者,看着夫人每天用三个丑字折磨自己,严嵩实在忍无可忍,就写了个范本让夫人临摹。
这结构匀称、遒劲有力的“六必居”三个字很快被运送出府,成了六必居堂上的金字招牌。
自从挂上这个诳来的招牌,六必居迅速走红,顾客越来越多,因为酱菜卖得最好,后来就专营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