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历史传奇文化--源远流长.txt
枸杞子传奇

《本草纲目》枸杞子项下还记载有刘禹锡赞枸杞的诗:“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
灵。翠黛叶生笼中瓮,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 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枸杞子对脑功能衰退、青少年近视、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 肝炎、中毒性和代谢性肝病及胆道病患引起的肝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肥胖症、银屑 病。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有显著疗效。 枸杞子不仅是一味治病良药,还是一种美味食品。将其蒸熟,晒干做干果食用,每天 吃一把,胜过美味的葡萄干;用其泡酒服,色红味甜,胜似琼浆美酒;用其泡茶饮,酸中带 甜,既解渴又健身。枸杞子确是一味药食俱佳的滋补保健品。q,
2014.5
chinese
times
万方数据
枸杞子传奇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谢康优
华人时刊(上旬刊) CHINESE TIMES 2014(5)
引用本文格式:谢康优 枸杞子传奇[期刊论文]-华人时刊(上旬刊) 20E 79
谢康优/文
text by xi ekangyou
冯春富/责任编辑
edi tor by fengchunfu
枸杞芋传奇
枸杞子,别名狗奶子,枸杞果,仙人 杖。为茄科植物,主产于宁夏、甘肃、河 北、天津等地。枸杞子作为药用最早记载 见于《名医别录》。明代《本草经疏》对 枸杞子的功用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 “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 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 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现代亦视其为 补血滋阴强身之精品,中医临床常用其 治疗血虚症、肝肾虚症及阴虚劳嗽症等 有显著疗效,并认为久服可延缓衰老,亦 能防治须发早白。所以,在古今的一些长 寿名方中都有它的配伍,如龟龄集、枸杞 酒、延年广嗣丸等。 关于枸杞子的延年益寿作用,在宋 代《太平圣惠方》中还载有这样一个传 说:有位使者去西河出差,途中遇见一位 看似十六七岁的姑娘,拿着棍条追打一 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只见姑娘气势汹 汹,边打边骂,而那老太婆却吓得浑身发 抖,东躲西藏,甚是可怜。使者便上前拉 住那女子责问道:“这个老太婆是何人? 为何你如此责打?”那位年轻女子答道: “她是我曾孙女,家里有祖传食用良药, 她就是不肯服食,所以要处罚。”使者惊 奇地问:“您今年多少岁?”那女子道: “我今年三百七十二岁。”使者益发惊 奇,忙问:“你服的是什么药?”女子答 道:“就是一味枸杞子,一年四季常服,可 使人与天地齐寿。”使者便记下此药,取名为神仙服枸杞子法,从此,枸杞子延年益寿之 功能渐为世人所知。 《本草纲目》中也载有一个传说:“一个叫朱孺子的人,看见一条山中小溪边有两只 十分漂亮的小花狗,便上前去抓。小花狗见有人来抓,就不紧不慢地向前跑去i朱孺子一 直跟着追赶,小花狗逃进一片植物丛中就不见了。朱孺子翻开植物丛,没有发现两只小 狗,却发现一坯新土很松泡,便沿着松土向地下挖去,挖出一条很奇特的根,形状颇似刚 才追赶的两只小花狗。朱孺子便将此根煮熟吃了,不仅味道不错,而且吃过之后感觉到身 体变轻;边找来药农辨认这片植物,才知道是枸杞,从此知道了枸杞有轻身延年作用。
中宁枸杞的历史及鉴定方法

中宁枸杞的历史及鉴定方法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也是中国枸杞主产区和新品种选育、新科技研究推广开发区,有60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
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
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全国最优越的自然环境,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宁枸杞的历史及鉴定方法。
中宁枸杞历史:宁夏是枸杞原产地,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而中宁枸杞则是宁夏枸杞中之上品。
中宁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于当地适于枸杞生长的土壤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其二是利用黄河水与含有各种矿物质的清水河苦水混灌。
其特定条件决定中宁枸杞的与众不同,中宁枸杞色艳、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质超群,是惟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
长期以来,中宁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中宁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例为“贡果”。
编纂于清乾隆是的《中卫县志》称:“枸杞宁安一带(今宁夏中宁县)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
时人曾赋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决胜腴田岁早丰。
”《朔方道志》中也有“枸杞宁安堡者佳”的记载。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延龄。
”中宁枸杞通常每年开花两次,夏采者称“夏果”,秋采者谓“秋果”。
鲜枸杞子色泽艳红,似纺锤形,壮如枣核。
经传统工艺加工后,干枸杞子,久贮不腐。
中宁枸杞鉴定:一、“四看”外观。
1、看果形:中宁枸杞呈椭圆扁长而不圆,呈长形而不瘦。
2、看果脐:中宁枸杞果脐白色明显。
3、看颜色:中宁枸杞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4、看是否结块:中宁枸杞干果含水量在12―13%之间,包装不宜结块,若是挤压成块,失压后能自动松散。
二、清水试沉。
宁夏枸杞从甲骨文中走向世界

又是一年夏来到,宁夏枸杞满枝头。
6月25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和《中国绿色时报》社主办的2019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宁夏银川启动。
笔者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宁夏枸杞产业良种繁育、种植生产、流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传承、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领略到了“枸杞红,宁夏红,中国红”的独特魅力。
宁夏枸杞从远古走来“枸杞”这个名称,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
甲骨卜辞中有“田”“做大田”的记载,还有对“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的丰歉进行占卜的记载。
甲骨文著名专家罗振玉依据《说文解字》解释:“杞,枸杞也,从木己生”。
宁夏枸杞的种植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
《诗经・小雅》中就有“涉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诗句。
2000多年来,枸杞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其功效传闻颇广。
在我国古代官修的第一部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枸杞”,并将其列为“上品”。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枸杞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东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本经上品,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
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唐朝的甑权著《药性论》、明朝的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倪朱漠著《本草汇言》、清朝汪昂在著《本草备要》、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分别对枸杞的医用功效给予了充分的论述。
宁夏枸杞从甲骨文中走向世界■苏德林80岁的当地老人正在采摘枸杞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正在采杞娇艳的枸杞花522019.7GREEN INDUSTRY绿色产业提起枸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宁夏。
因为宁夏所产的枸杞色艳、粒大、皮薄、肉厚,质柔、味甘,品质位居全国之冠。
宁夏枸杞自古被誉为“红宝”而驰名中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批公布的药食同源植物品种,当地人工种植历史有600多年。
“天下黄河富宁夏”。
枸杞“三宝”

煲汤时加入适量枸杞子不仅增强食欲,
又能食补。
将洗净的枸杞放入粥中,色鲜味佳,滋 肝活血,老人最宜。
枸
杞 菊 花
茶
组方:枸杞子10克,菊花3克
泡法:将枸杞子、菊花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
,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温馨提示:此款花茶可降压降脂,清肝泻火,养 阴明目。枸杞子能补肾益脑,菊花清凉明目,可 以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电脑工作者的视力。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导 师
1 2 3 4 5
枸杞产地、文化渊源 药用价值、应用价值
枸杞论述(枸杞子、地骨皮、天精草) 食用方法 美食与产品
二
【青海】:天然无污染
枸杞产地
青海枸杞又
基源
被称作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 【内蒙】: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是内蒙古 产枸杞最有名的地方。
产地
【宁夏】: 枸杞原产地
降血糖 地
骨
药材简述
低。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促进肝糖原合成的作 用, 从而可减少血糖的来源, 增加血 糖的去路, 降低血糖值。
(总黄酮、牛磺酸)
皮
降血脂
(总黄酮)
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基甘油来调节血脂。
三
天精草
为枸杞的嫩茎叶
【别名】“地仙苗、甜菜、
枸杞尖、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药材简述
【性味】味苦、甘、性凉,入心、肺、脾、肾四经 【功效】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主要成分】胡萝卜素、黄酮类、萜类、生物碱、
一
枸杞子-概述
中文名:枸杞子 外文名: Lycium chinense 别 称:甜菜子 、红耳坠、 地骨子
药材简述
主要成分:枸杞多糖、甜菜碱、枸杞色素
适宜人群: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 副作用: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储藏方法:置阴凉干燥处,防闷热,防潮,防 蛀,置于冰箱冷藏最佳。
枸杞宣传精品课件教案

枸杞的果脐部位应该有一圈明显的白痕,这是辨别真假枸杞的重要标 志。如果没有白痕或者白痕不明显,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品味口感
真正的枸杞口感应该是甘甜带点苦涩,如果过于甜腻或者没有苦涩味 ,可能是经过处理的劣质品。
检查包装
购买枸杞时,应选择包装严密、标识齐全的产品,避免购买散装或者 无标识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详细描述
枸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 生素E、多种氨基酸等,这些物质能够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此外,枸杞中 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促进免 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长期适量食用枸杞可以降低感冒等常见疾
病的发生率,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05
枸杞的选购与鉴别
枸杞的选购方法
枸杞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它 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 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 以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保护肝肾免受损 伤。对于长期熬夜、过度疲劳、长期使用药 物等人群,经常食用枸杞可以帮助保护肝脏 和肾脏功能。
枸杞对免疫力的保健作用
总结词
枸杞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 防疾病。
枸杞的种植技术
枸杞种植的土壤选择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沙 质土壤,有利于枸杞的生
长和产量。
枸杞种植的种子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 的种子,可以提高枸杞的
抗逆性和产量。
枸杞种植的播种与施肥
适时播种,合理施肥,保 持土壤养分均衡,促进枸
杞健康生长。
枸杞的采摘时间与方法
枸杞的采摘时间
通常在夏季和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采摘,此时的枸杞果实颜色鲜艳、营养成分丰富。
观察外观
枸杞有关的传说整理

枸杞有关的传说传说1枸杞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期,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今中宁)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
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戎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戎归,狗子边归来,已是满面须发。
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
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既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
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
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枸杞食。
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建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称枸杞子。
传说2唐代润州有个开元寺,寺里有一口井,井旁长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盘结粗壮,寺里人饮此井水,人人面色红润,至八十而头不白、齿不掉。
唐代诗人刘禹锡游览润州开元寺时,听罢老和尚讲述枸杞井泉的神奇作用后,作《枸杞井》诗一首:“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诗中的“仙人杖”实指枸杞茎,民间传说枸杞茎是神仙的拐杖。
道书中说,“千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状者,方士称西王母杖”,白居易有“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的诗句。
传说3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载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见一个乌发红颜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岁的老翁。
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
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究竟。
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惟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
枸杞的研究报告

枸杞的研究报告引言枸杞,又称宁夏枸杞、宁夏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我国宁夏、甘肃、山西、青海等地区。
枸杞因其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枸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枸杞的起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枸杞的起源枸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周礼·天官》中。
枸杞起源于中国宁夏一带,然后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我国传统的中药学将枸杞归类为滋补药物,并将其归为补肝肾、明目的药物。
二、枸杞的化学成分枸杞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A、硒和锌等。
此外,枸杞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枸杞胺酸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枸杞多种保健功效和药理作用。
三、枸杞的药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枸杞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氧化损伤。
2.免疫调节作用:枸杞中的枸杞多糖是其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抗肿瘤作用: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4.抗炎作用:枸杞中的某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四、枸杞的临床应用1.护眼保健:枸杞被认为是良好的护眼食品,可以改善视力,预防眼部疾病。
现已有研究证实,枸杞中的维生素A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保护视网膜细胞,减轻眼睛疲劳。
2.提高免疫力:枸杞多糖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免疫调节领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3.改善肝脏功能:枸杞被认为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4.抗衰老:枸杞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延缓衰老过程。
结论如上所述,枸杞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枸杞的知识有哪些

枸杞的知识有哪些枸杞在我们的生活中多被认为是药材,除了其药用及观赏的价值,你对它还有其他的了解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枸杞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枸杞名称来源枸杞这个名称始见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诗经》。
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
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道书言:千载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未审然否?颂曰:仙人杖有三种:一是枸杞;一是菜类,叶似苦苣;一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也。
枸杞民间历史在中国枸杞有很多民间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在宁夏枸杞主产区,宁夏省中宁县,农民们习惯称呼枸杞为“茨”,茨即蒺藜。
这是由于野生枸杞与蒺藜相似,常被混采作烧柴,在民间把“茨”当作枸杞的俗名叫惯了。
在中宁农村,枸杞园称为茨园,枸杞树称为茨树,枸杞枝称为茨条。
于是,盛产枸杞的中宁农村又被称为茨乡,富有中宁地方色彩的文化也往往被冠以茨乡的称号,如茨乡戏、茨乡歌谣等。
但是,在药材领域里,枸杞即枸杞子,不用茨果,茨实等称谓。
枸杞历史传说盛唐时代,据说有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帮西域商贾,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一女子斥责一老者。
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训自己的孙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
原来,此女子已200多岁,老汉也已是九旬之人。
他受责打是因为不肯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
商人惊诧之余忙向女寿星讨教高寿的秘诀?女寿星见使者一片真诚,便告诉他自己四季服用枸杞。
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枸杞中华枸杞中华枸杞为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
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枸杞的历史文化 枸杞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就古代文献记载而言,枸杞子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名家罗振玉依据《说文解字》解释说:"杞,枸杞也,从木已声"。 甲骨卜辞中关于殷商时期农田生产的内容颇多,卜辞中有"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的丰欠,他们经常进行占卜。甲骨卜辞中关于枸杞的占卜记载,就是殷商帝王这种心态的反映。甲骨卜辞中的"杞"字,有的也可能指"姓氏"、"地名"、"国名",但追根溯源,作为"姓氏"、"地名"、"国名"的"杞"字,应源于对人的生命具有神奇作用的"杞"树的崇拜。他们以"杞"树作为植物图腾,其"姓氏"、为"地名"或为"国名"也就以"杞"树为"姓氏"、为"地名"或为"国名"了。
据《史记》、《通志》载:"杞氏"为"夏禹之后"。"杞"字见载于殷商甲骨文,其种植年代必在甲骨文之前。这说明人们在夏禹时代就已认识杞树,崇拜杞树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陕西岐山县周原等处陆续出土了大批先周及西周早期的甲骨卜辞,其上契刻有卜祭、卜出入、卜田猎、卜丰欠等事项。这些卜辞与殷商甲骨卜辞在时代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特别是西周甲骨卜辞的一此内容与《诗经》的一些内容能够完全互证,如《大雅·文王有声》篇中的"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大雅·绵》篇中的"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其内容就与甲骨卜辞的相关占卜内容完全相合。由此可知,商周卜辞的一些内窜与其后的传多,至少有七篇: 《国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小雅·四牡》:集于苞杞。 《小雅·杕杜》:言采其杞。《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 《小雅·湛露》:在彼杞棘。《小雅·四月》:隰有杞桋。 《小雅·北山》:言采其杞。 《诗经》中写到枸杞的6首诗全部在《小雅》部分。另一首诗在《国风·将仲子》。《小雅》第一篇写到枸杞的诗是《小雅·四牡》。这首诗共有5节,大意是在外服苦役的人们为了没完没了的"王事",远离家园,备尝艰辛,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为此而不胜悲伤。其中的第四节写到了枸杞:"翩翩者骓,载飞载止,集于苞(茂盛状)杞。王事靡靡,不遑将母。" 其二为《小雅·杖杜》,全诗共有4节,作品以一棵孤立生长的果树起兴,抒发了背井离乡的"征夫"与父母、妻子相互思念,盼望早日团圆的情怀。其中的第3节前4句写到了枸杞:"陟坡北山,言采其枸。王事靡靡,忧我父母"。 其三为《小雅·南山有台》,全诗共5节。这是一首为贵族颂德祝寿的诗。作品以桑、杨、李和枸杞等树木比兴,颂扬"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万寿无疆",世代平安,子孙兴旺--"保艾尔后"。诗中第三、第五两节与枸杞有关:"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枸,北山有喻„„乐只君子,保艾尔后"。据说"枸杞"一名的来由,源自两个树种特征的合称,其树干为"杞树"的形态;树枝则状如"枸树"鸡爪形的果实。此说在这两节诗文中找到了答案。 其四为《小雅·湛露》,全诗共4节,其中的第3节为:"湛湛露斯,在彼枸杞,显允君子,莫不令德。"这首诗记叙的是贵族举行宗庙落成典礼时,一位宾客以枸杞、红枣和梧桐等树比兴,颂扬"君子"高贵的身份、显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潇洒的气质。 其五为《小雅·四月》,全诗共8节,其中的最后一节写到了枸杞:"山有蕨薇,隰有杞荑,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大意是一位下层小吏到远方行役,遭遇变乱,久不得归,以山地荒野中的几种苦寒植物比兴,抒发自己痛苦不堪的心情。 其六为《小雅·北山》,全诗共6节。开篇即写到了枸杞:"陟彼北山,言采其枸。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靡,忧我父母"。这首诗记述一位长期担负繁重徭役的下层小吏为了"王事",带领役夫前往遥远的北山去采摘枸杞,供贵族们享用。抒发了作者对年迈父母的深切忧思;对权贵们不顾下层百姓的"叫号"和死活,一味贪图享乐的不满情绪。《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事情,其中许多篇章系周人所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宁夏中河乡、中卫狼窝子坑的西周墓葬、车马坑证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盘山,到达今宁夏黄河南岸的海原、中宁、中卫地区。《诗经》七篇歌咏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难确指,唯独《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咏采摘的应是今宁夏中卫市及其毗邻地区山川原野上生长的枸杞子。该诗篇名"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说登上北山那高梁,采点枸杞子尝一尝。关于诗中的"北山",《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载:"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山海经》所说的"长城北山",即指"郁郅长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长垣"即今宁夏固原长城。固原长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亦即横亘于今中卫市海原县、中宁县及原中卫县香山地区的低山丘岭区。这一带的山脉,《山海经》称作"长城北山",《诗经》称作"北山"。这一称呼延续时间很长。《三国志·魏书》载:"若(诸葛)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称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宁夏固原六盘山北垂及余脉;"陇道"即穿越今宁夏海原、固原的六盘山古道。《三国志》说如果诸葛亮统兵渡过渭水,进入固原,占据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的陇道关隘,就切断了曹魏从中原通往河西的陇山大道。由上可知,这一地区称做"北山",由来以久。这块低山丘岭区,古今都是盛产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经·西山经》等篇对枸杞子也有多处记载,指的还是这块地方及其毗邻地带种植的枸杞子。 由此可知,枸杞子的种植、采摘、食用至少也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枸杞的传奇文化 枸杞的传奇文化是神化了的文化,可见枸杞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枸杞的传奇文化。古人认为常食枸杞可以"留住青春美色"、"与天地齐寿",因此,枸杞花被称为"长生花",枝条被称为"仙人仗"、"西王母杖"。当时,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寻求长生之药,宫中被视为三大处方秘药《返老还童丸》、《七宝美髯丹》、《延龄固本丸》中,都有枸杞的成分。宋徽宗时,顺州筑城,民工们在土中挖到枸杞的根,其外形如犬,立即献入宫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岁枸杞。又传唐代润州有个开元寺,寺里有一口井,突然从此井口冒出两缕青烟,继而又从井中窜出两条巨龙,在井的上空昂首摆尾,翻滚了一阵子后,回头向井内吐两颗红色耀眼的龙珠,然后便腾云驾雾摇头摆尾直奔东海而去。龙珠在井中变成了两棵大枸杞树,树根扎在井壁的砖缝里。此树长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只是它粗壮的茎干和灰白色的枝条沿井壁下垂,长达两米余,枝繁叶茂,好象两条意欲向上腾飞的巨龙,故乡民称枸杞为龙树。居住此的居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人们大都长寿。久而久之,乡民们给该村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叫长寿村。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载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见一个乌发红颜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究竟。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惟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可实际已经372岁了。这个传说种的仙药即是枸杞!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那时,人们对枸杞子已不是当作一般药材利用,而是把它作为珍贵药材和高级滋补品来对待。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称枸杞为西王母杖、仙人杖。究其此说的来历,在近代人周瘦鹃的《拈花集》中找到了答案。周曰:传说西王母是神仙中的天上仙人,那西王母杖一定是她老人家使用的一根仙人杖。谁知仙人杖却是山野中一种植物--枸杞茎。其花、叶、根、实都可作药,有益精补气、壮筋骨、轻身不老之功;其形因茎坚硬可作拄杖,又因其功效之多,所以雅号仙人杖。他在《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内云:"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把枸杞列为仙药,久服轻身不老,成仙升天。虽然有很多枸杞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 药食同源 中医学认为,枸杞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咳嗽、视力减退等症,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服用,有延年益寿的效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枸杞能强筋骨。《药性赋》中指出:枸杞擅长补益精气。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都很重视枸杞。《本草纲目》载有枸杞治病强身药方多达33条。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历代医学界的老寿星都很喜欢喝枸杞酒。
枸杞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免疫力,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此外,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汤。
科学研究表明,枸杞含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2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18种氨基酸,因而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动物实验也证明:枸杞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能保护肝脏;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枸杞还能促进造血功能,预防贫血。总之,枸杞是滋补强身药品中的佳品。同时,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子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美白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由于它温补身体的效果较强,正在患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或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子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不过,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