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F49AD8A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F49AD8A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
在郑成功复台战役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赤嵌
B:巴达维亚
C:普罗文查
D:热兰遮
答案:D
在清郑“议和”期间,福建总督姚启圣发布有关对台政策的条例是()。

A:《招抚条例十款》
B:“禁海政策”
C:《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D:《讨伐通谍》
答案:A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

A:1662年
B:1663年
C:1661年
D:1624年
答案:A
率领清军出兵统一台湾的将领是()。

A:施琅
B:姚启圣
C:明珠
D:黄朝
答案:A
清朝“迁界令”的颁布是在()。

A:1661年
B:1760年
C:1516年
D:1601年
答案:A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林爽文起义
B:郭怀一起义。

台湾历史与文化 名词解释

台湾历史与文化 名词解释

1. 红毛城
1628年,西班牙舰队绕道北部海岸登陆沪尾(淡水),修建“圣多明哥城”。后来此称被称为“红毛城”。原因是当时台湾人称荷兰人为“红毛”,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取而代之后,人们即将荷兰人占领的此城称作“红毛城”。 “红毛城”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将永远成为西方侵略者的侵台罪证。
2. 热兰遮城
1624年9月,宋克率荷兰舰队离开澎湖退居台湾,即在大员湾外侧的一个小沙丘上修建城堡,取名奥伦治城,后改名为热兰遮城(安平),并在北线尾岛建立商馆。
3. “一府二县”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同时为了纪念他的家乡安平,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澎湖与台湾唇齿相依,地位重要,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不久,郑经将二县改为二州,并且设立了南路、北路和澎湖三个安抚司。这是中国政权在台湾本岛设立的最早的行政建置。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 迁界令
为了切断大陆人民与郑成功的联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迁界令”,东南沿海尤其是闽粤沿海30里范围内的百姓全部内迁,房屋焚毁,人民背井离乡,家破人亡。昔日沃土良田,尽为荒野废墟。
3. “牛皮割地”的传说
十六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占领了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带,并且在大兴土木,修建“奥伦治城”。当地的中国人要求荷兰人承诺“一张牛皮大的地方”时,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张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牛皮割地”的传说,在台湾人民中广为流传,还被收入清初编纂的《台湾府志》中。这是一个传说,与史实并不相符,但却从另一侧面深刻地揭露了荷兰殖民者阴险狡诈,贪婪成性的侵略本质。

福师 《台湾历史文化》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53

福师 《台湾历史文化》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53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第十五章台湾电影的兴衰1. 简述台湾新电影的特点并举一著名导演加以评价。

答:台湾新电影的特点继承了六、七十年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优良传统,同香港的早期写实伦理电影遥相呼应。

叙述方式打破以往写实电影的惯例,采取某些非情节剧结构,带有探索和试验性质。

常采取开放性的结尾,观众可以用冷静的眼光品味电影所发生的一切。

常用意识流的手法,用倒叙、插叙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交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79年到1985年,七年中他平均一年一部影片。

他的作品包括了传奇性偶像明星的罗曼史以及最具台湾地方性的题材,表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对社会、人生的真诚关注,不仅具有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而且精确掌握电影本身的特性。

他那些即兴式的街头、乡间实景的拍摄,画外音等技法成为电影界讨论的焦点,在台湾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简述处于“黄金时代”的台湾电影有什幺新变化,其成果有哪些?答:新变化:(1)提出“健康写实主义路线”。

(2)通俗文学作品掀起成立独立制片公司的浪潮。

成果有:李行导演的《养鸭人家》为中影的“健康写实主义”路线做了一次示范。

该片获得台湾第三届金马奖最佳剧情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彩色摄影将。

1965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电影节上,又获得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3. 简评台湾新电影运动。

答:台湾的新电影运动是在台湾意识形态领域逐步走向解冻,台湾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向外国特别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彻底开放前,台湾本土电影业的一次自我革新的救亡运动。

台湾新电影运动最主要的贡献是让台湾极具才华的一批电影人找到了发泄自己才华的空间,这个契机来自于对台湾史的重写欲望,或者说是来自台湾自身的复杂性。

这种倾诉欲望对于各种背景的年轻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大的刺激,而后又获得台湾当局的“辅导金”政策的保驾护航。

台湾的乡土和都市于是日益生动而深邃地展现在银幕上。

为了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的经验,台湾新电影在风格上刻意地追求现实主义,淡化情节,而将人物置于社会现实的脉动中,以非戏剧性的、更接近常人生活经验的方式审视社会和人物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青年》读书笔记模板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青年》读书笔记模板

大陆惠台措施在岛内社会中的扩散传播路径——基于三种扩散路径的比较分析 新时代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研究:以影视产业为例 浅谈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路径——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为例 新时代推进闽台文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 论治理路径下以文化融合应对民进党当局的“文化台独”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交融与创新:新时代闽台联合培养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策略 陆生赴台特征与结构分析 从两岸文教交流看《国文天地》的光与影
动漫产业与跨域文创人才 比较视野中的美学理论——以汉宝德的美学观为中心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漳州布袋木偶戏“非遗”之路十二年记 以弘一法师为例谈佛教与书法的关系 别样梅香:梅派艺术在日据台湾的传承及其路径 两岸南音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闽台南音乐谱数字化保存与共同保护策略 两岸合拍偶像剧的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研究
变迁的文化与文化的坚持——建构海峡两岸的和谐文化 福建文化走出去四十年 闽台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创新——以汪毅夫教授的研究为中心 台湾光复初期赴台的福州人群体研究 两岸民间信仰中神明谱系的结构与功能 媒介环境视域下妈祖绕境对信众的传播影响力:以台湾大甲镇澜宫为例 闽台东石蔡氏的原乡信仰习俗记忆与文化传承 从族谱看明清闽台地区的墓穴风水与祖先崇拜 “同中存异、尊重包容”的世界神明联谊会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 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交流
历史
论坛
文化Hale Waihona Puke 青年研究发展
青年
两岸

台湾历史与文化 (2)

台湾历史与文化 (2)

二、左镇人台湾的早期居民来自大陆。

郭志超教授在《闽台民族史辨》一书中提出:由闽而台,再由台而南洋群岛乃至西南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大陆东南原南岛语族向海洋的流布路线。

后来南洋群岛的少数南岛语族人口又逆向返迁台湾,成为台湾土著民族的晚源和次源。

台湾海峡形成前,已经有一部分大陆早期居民进入台湾岛;在台湾海峡形成过程中,也有一批早期居民,通过“东山陆桥”进台湾岛。

即使在台湾海峡形成后,依然有大陆居民飘扬过海,前往台湾。

因此,虽然海进海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把台湾从福建外移了130 公里,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却没有被这海洋鸿沟所阻隔。

早在5000 至30000 年以前,台湾地区已有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居住和活动范围扩大,开始进行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劳动,社会已经进入绳纹红陶时期。

在3500 年至2000 年以前,台湾社会进入彩陶阶段,农业和渔猎业较为发达,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从长滨文化中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文化与福建等地文化的同质性。

自1968 年底开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宋文熏教授和地质系林朝棨教授所率领的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海岸山脉东侧的十几处海蚀洞穴中,先后五次挖掘出粗、细石制器3000 多件、骨角器114 件。

长滨文化共分四层,其中第三层,即为长滨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

据宋文熏教授分析认为长滨文化是由华南传入台湾的。

这批类同于祖国大陆旧石器时期珍贵的石、骨器等文物,将闽台两地的古人类与文化关系推进到旧石器时期。

两岸早期居民的思维方式、创造力是建立在同一文化层面和同一生产力基础上的。

从史前文化的主要石器看,在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小型石器,类型分打制的石斧、石刀和砾石砍伐器;磨制石器石锄、双肩石斧、段石锛、半月形穿孔石刀等。

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反映了当时的台湾先民除从事原始农业外,渔猎捕捞是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常见的石菜刀和有孔石簇,在台湾基隆草岭、恒春半岛出土有石菜刀,从北部基隆社寮岛、圆山到高雄县小岗山一带均有发现;在山东龙山崖出土的贝制镰及河南洛阳出土的青铜镰,在台湾大学俗学研究室收藏的在台南斗六出土的石镰与之相仿,刃部有锯齿、柄部有穿孔;在浙江良渚、广东海丰地区都有发现的有柄石簇,在台中埔里、台南六甲顶、高雄凤鼻头都有出土;在辽宁大连滨町贝丘、旅顺羊头洼出土的有孔石斧,在台北圆山遗址发现的两面石刃的石斧,就是退化的有孔石斧;在大陆古代武器“戈”相似的两侧为刃的尖头利器,也在台中埔里地区出土三种。

【作业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10

【作业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10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1
在侵占中国台湾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与下列哪个国家的关系较为紧张()。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D
《临海水土志》的作者是()。

A:汪大渊
B:卫温
C:沈莹
D:连横
答案:C
历史上较早记录台湾的史书是()。

A:《前汉书?地理志》
B:《尚书?禹贡篇》
C:《史纪?秦始皇本纪》
D:《汉书》
答案:B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林爽文起义
B:郭怀一起义
C:朱一贵起义
D:戴春潮起义
答案:B
在郑成功复台战役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赤嵌
B:巴达维亚
C:普罗文查
D:热兰遮
答案:D
在清郑“议和”期间,福建总督姚启圣发布有关对台政策的条例是()。

A:《招抚条例十款》
B:“禁海政策”
C:《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D:《讨伐通谍》
答案:A
下面是有关台湾史前文化遗址的论述,其中甲遗址发现红褐色的陶器和炼铁作坊;乙遗址的特色是已知用火、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着采集、狩猎和渔捞的生活;丙遗址的
1。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六章,日据时期的台湾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六章,日据时期的台湾

二、民族抵抗的社会运动
台湾 同化 会
议会设 置请愿 活动
台湾 文化 协会l0月27日,台中埔里雾社地区泰雅族的迈 勃、钵仔仑等社人民在首领摩那·罗达奥的率领 下,袭击警察驻在所,杀死日人134名,夺取枪支 180支。日本殖民者立即调集大批军队和警察前来 镇压,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山地人不但善用天险 的地理防御作战,且战术高超又很勇敢,尤其那 种不屈不挠与日军抗战到底的精神,更使日军感 到无比的惊骇。在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他们 且战且退,顽强抵抗。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使用 毒气弹进行轰炸。12月8月,起义扫于失败。事后 统计表明,参加雾社起义的泰雅族同胞l236人中, 战死或自杀者达644人,被捕564人,而这564人中, 又因日本殖民者恶毒桃唆与雾社居民有仇隙的陶 渣部落发动突然劫杀,仅剩298人,雾社地区泰驻 族人几乎濒于灭绝。
皇民化运动核心内容是破坏中华文化,灌输大和文化及 “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首先,强制普及日语, 不准使用汉语和地方方言,否则处以罚款。据台湾总督府 统计,1937年日语普及率为37.8%,1940年为51%, 1944年则为71%。其次,生活方式强制日本化。在全岛大 力推行神社崇拜,民间供奉的神明集中焚毁,不许奉祀。 台湾人世代相传的祖先崇拜被伊势大神宫的大麻奉祀取代, 传统的中元、春节亦遭禁止,家庭中更要设置日式风吕 (澡盆)、榻榻米等。同时,迫使台湾人改用日式姓名,试 图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皇民意识”,从而达成日本 化。再次,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在学校,强迫接受日本国 民训练,丑化中国,抹灭学生的故国观念,提倡敬仰天皇, 了解“皇国对东亚及世界之使命”,以期树立“忠君爱国” 观;培养凶猛、好胜、服从、勇敢的日本式国民性格。
第六章 日据时期的台湾
一、殖民统治机构与法律体系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岛屿,她拥有着灿烂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跨越两岸的重要文化中心,台湾饱含着各种不同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土地,其历史和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启示和体验。

一、台湾历史梳理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

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海洋贸易中,古老的台湾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

17世纪,荷兰、西班牙、中国大陆先后占领了台湾。

1662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孙子郑成功夺回了台湾,建立起后来称为“台湾王国”的政权,直到清朝统一整个台湾。

之后,台湾逐渐走向繁荣发展,经历了许多内外交替的历史事件。

广东人和福建人成为了台湾的主体移民来源,台湾交错的景观从此展开。

二、台湾文化的多样性台湾的文化包罗万象。

不论是本土文化还是逐渐发展的“随著宫庙运动”文化,都为台湾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庙会文化”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

庙会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民俗特色,是台湾民众表达情感、庆祝节日、祷神求福的重要场所。

而“台湾电影”则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代表作品有《悲情城市》《倩女幽魂》《好男好女》等。

此外,台湾还有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诸如宜兰梨山的乌松纹石雕、金门的鲸鱼石雕、台中的竹编玩具等,这些手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台湾美食的特色台湾的美食也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有着“小吃王国”的美誉,台湾有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风味独特的小吃。

从卤肉饭、黑豆腐、口味均匀的香肠、传统豆花、茶叶蛋到剃冰、珍珠奶茶等,这些美食为台湾的口味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色彩,成为了全球闻名的食品。

总结起来,这些成分,种类和特性的混合,在传统中“台湾的现代化和多彩”的风格得以深化,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支柱之一。

台湾的历史和文化熔化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形成了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

它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岛国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启示——保持开放、包容、多彩的文化环境,是人类既定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采用线性主导的学习流程。

主要学习内容采用“章-节”的树型目录结构,左右框架模式,左侧为两级目录树,右侧为课程学习内容主显示区,提供学习者学习线索导航,主显区右侧的“互动教学”栏,方便地向学员提供了问题答疑、论坛讨论、自测练习、课程作业、资源下载等动态交互学习交流功能。

本课程的树型目录结构,融入了教师线性的主导学习流程,同时兼顾到学习者的差异性,可按需折叠和展开,并可在不同章节内自由跳转;状态功能区,让学习者很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网络的结构以及当前所学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的线性学习设计和学生主体地位非线性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从台湾历史(1~8章)、台湾文化(9~15章)、台湾宗教民俗(16~18章)三
个维度来组织课程的学习内容,每章配有重点难点介绍、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建议、思考
练习、教案下载等,每章节围绕知识点配有视频资料、文献参考、图片资料等,丰富知识
点的学习;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本课程还提供相关阅读材料目录等资料,以
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单元时间内进行自学,巩固学习成效,扩大知识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