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docx

合集下载

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
形态和完整过程,因此,跟拍、同期声、
长镜头等纪实手法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
作特征。
B
5
(三)艺术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蒙太奇、音乐、节奏的营造等各种艺术手段的使
用增加了纪录片的审美体验。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
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
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也经常
言只语的佐证,形成了当代纪录片的标准模
式。”
B
14
其代表性电视栏目是美国CBS的《60分钟》,
我们的《新闻调查》也属于此。1999年《新闻调查》
栏目制作的纪录片《海选》获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
银奖。
B
15
四、反射式。
反射式是在拍摄过程中,把拍摄者
与被拍摄者之间如何中运作和互动的关
系呈现出来,也就是被拍摄者像一面镜
B
13
三、访问式。
这是在70年代纪录片美学观念发生重
大革新的情况下出现的。它首先出现在美国
女权主义的一些纪录片中,以后又为政治性
的作品所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纪录片完全
由访问和谈话组成,一个访问接一个访问,
整部片子是建构在访问上面的。“见证人—
—事件参与者,直接站在摄像机前讲述自身
的经历,时而做发人深省的揭露,时而做片
B
6
三、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一)格里尔逊式
又称直接宣导式。这个模式是以英国著名纪录片导
演格里尔逊而命名。
1929年,英国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
录片运动”。其特点是影片内容重视社会功能,形式
上依赖解说词来配合画面,强调把电影用宣传和教育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四)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四)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四)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四)纪录片创作方式之八:制作工整精良精品节目是打开中国纪录片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一把钥匙。

确定好了要拍摄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制作精品纪录片的问题。

我们知道,制作的前期,有些电视台对技术质量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一些电视台宁可花重金和最好的设备保障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制作,也不把纪录片的技术要求摆在首位。

这就造成了纪录片“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态势,这也是中国纪录片的技术质量在国外信誉不好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克里斯·麦可黎曾经指出:“中国纪录片要在海外寻找市场,必须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是技术质量,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必须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技术标准。

”回头看看我国的纪录片,的确有一批上乘之作,可是在国际节目评奖、交流会上,往往由于图像清晰度低、音频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失去了机会。

这些情况使我们感到痛心。

中国纪录片要想在国际上获得成功,必须把节目的技术质量视为生命。

前期拍摄时,要在摄像机、灯光、录音、特殊效果镜头的配备上下工夫,更要舍得使用最好的摄影师。

这样才有了拍出画面工整、色彩讲究并具有故事性的镜头的基础。

后期剪接时,从非线编辑、三维动画、电脑制作、配音配乐、录音合成等,都要精心制作。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可以借鉴西方同行人的一些做法。

比如说对那些具有吸引力的画面和场景,进行重点加工;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时间对某个观赏性强的画面进行特技处理;对某部分感人的情节,进行多种艺术手段的烘托渲染;还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那些娴熟的电视技术帮助观众进行理解、记忆和思考。

对有些“过去时”的故事,甚至可以用“情景再现”、“模拟重演”等方式进行可视性再创作。

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制作的节目,可以说在技术上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大白鲨》是xxxxRY的一部以环保为主题,呼唤人类保护鲨鱼、维持生态平衡的纪录片。

为了说明大白鲨并非主动攻击人类(并非单纯地说教,而是用大量事实、数据和评论表现主旨),作者和专家采用实验的形式,安排不同游姿的机器潜水员入海进行拍摄。

纪录片创作手法

纪录片创作手法

纪录片创作手法答:纪录片创作手法包括直接记录法、重新演绎法、主观视角法、电影化手法等。

1. 直接记录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纪录片创作手法,它的特征是尽可能地还原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事件,用镜头记录下来。

这种手法不需要任何演员、剧本或现场导演,只需要摄影师来拍摄即可。

2. 重新演绎法是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演员重新再现历史或经典事件。

以现代技术手段来还原一些历史时期,将特定时代的人物、物品、建筑场景还原出来,通过文献考证、场景搭建、服装道具、化妆假发等手段去实现。

3. 主观视角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纪录片创作手法。

它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用讲述的方式在纪录片中表达他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手法往往需要摄影师采访人物,获取到人物所看到的事物、经验和感受,然后通过镜头和画面的展示来呈现。

4. 电影化手法是将电影的手法和纪录片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这种手法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强调视觉效果的呈现,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到纪录片中。

这种手法应用广泛,在现实主义、现代人物与历史故事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总之,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别之处。

创作者在制作纪录片时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形式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多种手法的结合。

5. 变革与创新:美的认为,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美的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尝试,不惧失败。

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美的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

6. 打造企业家精神:美的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因此,美的注重培养员工的企业家精神,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7. 尊重和激励:美的管理之道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激励。

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

这种尊重和激励的管理方式,使得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8. 持续改进和学习:美的认为,企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

影视作品中的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纪录片是一种反映现实、讲述故事的影视作品形式,它以真实为前提,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展现给观众真实的现实世界。

以下是纪录片形式与创作手法的详细分析:纪录片形式1.叙事形式:纪录片可以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组织内容,讲述故事。

线性叙事更注重时间顺序,非线性叙事则通过主题、情感等逻辑来组织材料。

2.视角选择:纪录片的视角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取决于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

3.时长和结构:纪录片的时长和结构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来确定,有的纪录片可能只有几分钟,有的则可能长达几小时。

4.表现手法: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是访谈、旁白、重现、档案影像等,也可以是多种手法的组合。

创作手法1.素材选择:创作者需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挑选出能够最好地服务于故事和主题的片段。

2.剪辑技巧:通过剪辑技巧,如交叉剪辑、时间压缩、画面分割等,可以增强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

3.声音设计:除了影像,声音也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声音的设计,可以增强氛围感和情感表达。

4.叙事建构:纪录片的叙事建构是指如何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组织,构建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5.情感表达:纪录片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者需要通过影像和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6.美学追求:纪录片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影像的美学价值。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扎实的技艺,才能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艺术美感的纪录片。

同时,纪录片创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创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一)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一)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一)作者:冷冶夫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08年第01期自从电视纪录片走入荧屏以来,它就开始以一种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都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近几年,不但纪录片创作有了一定的规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人和DV爱好者。

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不是“科班出身”,一些DV爱好者的作品也还显得稚嫩,但他们酷爱纪录片这块土地,并快乐地耕耘着、收获着、享受着……一位资深的国际纪录片专家在了解了中国纪录片创作队伍的情况后感叹道:“中国人的这种热情和欲望(指纪录片创作)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业人士无法做到的。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纪录片创作已经或者即将具备跻身世界纪录片创作前列的实力。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中国纪录片仍然需要理论上的驾驭、创作上的争鸣和实践中的突围。

特别是面对整个世界,中国纪录片眼下不缺乏热情和勇气,缺乏的是清醒的发展路线,以及由这条发展路线引发出来的理智、秩序和“到位”的创作方式。

纪录片创作方式之一:强化故事性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

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

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

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运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

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有这样几种不同形态:1. 画面语言直接叙述故事。

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1)

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1)

一样,在不介入的长期观察中捕捉真实。代 表作品是罗伯特·德鲁的《初选》(1960年) 《幸福母亲的一天》(1963年)等。

我国的代表作如:成都电视台拍摄的
电视纪录片《平衡》2001年获19届电视金
鹰奖最佳纪录片作品奖。

“真理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
影银幕上出现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影片,电影
干预社会的倾向日趋明显,这股潮流在当时
指采取戏剧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事件进行“搬演”甚
至“重构”。

当代中国电视专题片从形式到创作手法都与
直接宣导式一脉相承,直接宣导式导致中国电视专
题片的诞生。
二、真实电影式。

“真实电影”是对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于欧美等国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
的统称。它强调纪录片应对现实进行“客观”
展示。从影片样式看,可以说它是对格里尔
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要求是真
实的。在西方学者看来,无论纪录片是
对现实的戏剧化解释也好,还是对现实
的创造性解释也好,亦或如实反映也好,
他们都不会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真实客
观的原始现实。他们认为真实很遥远,
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二)纪实性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作 特征。

纪录片是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
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
形态和完整过程,因此,跟拍、同期声、
长镜头等纪实手法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
作特征。

(三)艺术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蒙太奇、音乐、节奏的营造等各种艺术手段的使
用增加了纪录片的审美体验。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
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

浅析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浅析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浅析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一、选题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有好的拍摄素材,即确定选题,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有了好的选题和策划,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取得了一半。

1.具有真实性和时代特点的事物。

《舌尖上的中国》选题为中国大江南北的故事,从原料挖掘到制作过程到商品流通,讲得很透彻,而且善于通过煽情的话语引起乡人的回味和眷恋。

《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家乡的味道、家庭的真实故事,把天南地北的全国人民的心在一起,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回味,让我们思考,妙不可言的同时也隐藏着编剧的智慧。

具有典型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题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选择饮食作为纪录片的选题,具有广泛的受众群。

在选题方面,《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介绍的都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各地特色食料,比如岐山的躁子面、陕北的黄摸摸、嘉兴的粽子、西安肉夹摸、镇江锅盖面、诺邓火腿、石屏的豆腐等等,他们大都是我们老百姓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食物。

每一种食物都是以一个家庭、一个故事展开,引人入胜。

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浓重的当地口音,一听就亲切,一听就地道,这很容易让人相信,他做的美食也一样地道.二、解说词的特点与画面、声音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的解说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解说词多以短句为主,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短句的好处在于,单位句子里的信息量很少,容易让听众吸收和消化。

而且文字简练,第一段短短几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讲道: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字里行问蕴含着对祖国自然景物的崇敬和热爱。

解说词不能单独存在于画面或者声音之外,解说词与画面、声音是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使纪录片达到整体的和谐与优质。

当解说词不能很好地传达画面信息时,就需要声音的帮助;同时,解说词还要配合画面的长短、节奏、音响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三、结构《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结构是以基层家庭故事为单位的微观空间结构。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二)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二)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二)作者:冷冶夫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08年第02期纪录片创作方式之三:设置兴奋点为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时候兴奋不已,可是编出成片看的时候,却不过瘾?原因就在于编导不会安排故事情节的兴奋点。

对于纪录片的兴奋点的把握,是从选题开始的。

一个富有矛盾、富有戏剧化冲突的选题,已经具备了作品兴奋点的雏形。

我们都知道,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突;有了戏剧化冲突就会有兴奋点。

兴奋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卖点”。

因此,一部纪录片里必须具备许多“兴奋点”,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

那么什么是兴奋点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一、所记录的故事中能不能形成一定的矛盾冲突。

有一部叫《伴》的纪录片,记录的是大山里的一位刘老太太,饲养了一头2600斤的大猪的故事。

在全片52分钟的时间里,作者下工夫揭示了刘老太一家、婆媳之间的矛盾,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刘老太内心世界的矛盾,还有人物自身的命运冲突等等。

直到节目看完,观众还在为刘老太和大猪的命运担忧。

二、所拍摄的画面中有没有好看的情节或细节。

兴奋点就是能引发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绪变化的情节或细节。

故事和戏剧化冲突是靠兴奋点来支撑的,兴奋点是靠好看的画面情节或细节来表现的。

《伴》中的刘老太养了一条看家狗,可是这条狗专门扑咬自己的儿媳妇。

当观众看到这个画面情节时,都会为之一震:婆媳之间的矛盾何等激烈自在不言中。

三、编导在剪辑时有意图地形成故事兴奋点。

兴奋点可以是情感的、悬念的、幽默的,也可以是深思的、富有启发性的。

《伴》的编导在处理婆媳之间矛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平行剪辑”的方式,调动了观众的兴奋点,使矛盾冲突更具可看性。

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要求45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12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要求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

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应该如何把故事编辑得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一、强化故事性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

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

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

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

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

而艺术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好看。

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

象长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还有人物冲突。

近日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中,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人生》、《明山的故事》等目都是故事性、可性的作品。

去年得中国片大的《小梅城》、《》、《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片故事化的典范。

也是片故事化的重要成部分,有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

作情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句,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片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感人的。

日本国大的《小子》里,在公园内野成迁移的程中捕捉了群野中最小最弱的一只并用两个扣住众心弦:一是当群离开池塘,只剩最后一只最小的不能,它几次想条跳最后一个石,却一次一次是失,它并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几次,才成功。

个在展示程中,众了神,心也随着小子的起跳而跳。

第二个是当群大,欲离开皇家公园,所有的小均舞着翅膀直冲云霄,惟独那只最小的子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气的小直至第八次才地升空与伙伴会合。

一是子故事的,也了众巨大的心灵冲与感情洗礼。

然而今天,有些作者一起片的故事化,就害怕把自己的片成是故事片。

上,我把片拍的象故事片那么好看不是更好 !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虚构是非虚构”。

二、追求化没有冲突也就无所化,片中的故事也尽量要有化冲突。

但与故事片中的冲突是不一的。

片更关注的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等深次的念冲突、价冲突。

片的冲突是在的,在表的事件冲突上一般行自然化理,以冷静客的方式引众去体悟深冲突,而忌刻意地表矛盾的激烈性。

在《去的村庄》中,冲突并非没有:起珍家的二儿子同村子平吵架,冲之下了村里的千年老井 ;政府派干部来情况,子平被停了 ;而有人要求要重新丈量各家的地并清子平的 ;小学停了,刘秀娃家决定搬到上⋯⋯可却是人不事,并没有事件冲突大加渲染,而是力求客的一个程。

在大部分人眼里,片是那么平淡、冷静、毫无性,有喜教。

看看 2003 年全球票房火爆的几部片,你会片的性可能毫不在好莱大片之下。

巴西影片《 174 路公共汽》 (Bus 174) 真了一个玩命之徒劫持一公交的恐怖程,以及警察解救人丑百出的面。

在《抓住弗里德曼一家》(Capturing The Friedmans)中,一来自中家庭的父子同被控猥儿童,手段人听。

你能相信美国前国防部伯特·麦克拉曾在越南争中暗中支持叛者 ?可一切都是麦克拉在奥斯卡最佳片《争迷》(The Fog Of War) 中口述的。

将采和再相合的片《冰峰 168 小》,荣 2004 年度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是英国票房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两个英国登山者准备征服秘鲁安第斯山的Siula Grande 峰,就在他们接近顶峰的时候,灾难发生了。

乔不慎跌下一个陡坡,被绳索悬在万丈深渊之上,而绳索的另一端是同伴西蒙。

可以说,纪录片的戏剧化叙事,已经成为当今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性。

因为它抛弃了过去那种平铺直叙的创作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表现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都有较好的关照,所以它的可视性远远高于那种“原生态纪录”的故事。

如独立制片人拍摄的《纸殇》,纪录的是福建大山里的一个造纸作坊的兴衰。

在这部 50 分钟的纪录片里,展开了老板与工人、老板与旅游局、老板与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之间的 3 条矛盾冲突线,最终的戏剧化焦点落在了老板与市场销售的环节上。

观众在节目中不仅仅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了解了市场经济代给了他们什么 ?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提高观赏力故事片因为有了故事,所以日趋好看。

但我们在日常中纪录的题材,未必都有好看的故事:如古建筑、自然类题材,就很难拍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好看的故事。

这样的纪录片就必须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法国人拍的《微观世界》,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小宇宙》,画面之精美,视角之独特,曾使其影碟成为很多 dvd 制造商的首选试机碟。

影片用最直接的方法,了、毛毛虫、牛、螳螂、蜜蜂等昆虫的生存状。

于是我随着悠舒的音,得以重温蜘蛛捕食弑蚱、牛恋耳、刺毛虫烈日大游行、暴雨重昆虫王国、天牛角斗比拼等一系列典。

憨可鞠的昆虫,常引众充意地笑。

特有意思的是一些没有看影片的朋友,在影片昆虫横空出世始那何物,当其振翅急的瞬才恍然大悟:“哦呦,原来是只蚊子 ! ”于是笑声一片⋯⋯《迁徙的》是《微世界》原班人的新作,只是此次的角向浩瀚天空中的候天堂。

影片采用大量的航拍技,真地了雁、、燕、、等大量野生候的迁徙活。

通影片我可以感受到候迁徙的:行需要避人的捕、天的攻、海浪的、雪崩的吞噬,偶的受会使成螃蟹的美食,即便是遇狂奔的群、呼的汽、工厂的油都会使旅途中的候不慎离群失落于荒野之⋯⋯ 横上万公里的迁徙是生存的需要,同也是其命运的挑。

影片在述种辛之余,一如既往地向众展示世界昂然情趣。

众通精美的画面不来了趣昂然的,又足了人的好奇心和探欲。

国内种大制作的片不多,但近年也有些上乘之作。

象《布达拉》、《复活》、《从化古民居》、《百年开埠》等。

些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要么影像特清晰,要么画面构特工整,要么制作特精良,要么音画面效果合的特和⋯⋯探索洲网制作克·夏,去年在广州的一次影展活中,来一部中国的短片参展,然它只有 15 分,却向众展示了一个古老、神秘、景秀美和展迅速的中国。

在个短片里,出了棺、水墨画和昆曲,展示了“每每刻都在化”的上海、北京和“数百年来一直如此”的江古城和雪域西藏,在述功夫巨星成辛的斗程的同,也述了那些自己寿衣寿鞋的普通香港老人和一子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剪大”。

个目的性是很高的,而委的一致看好的就是精美工整的画面,疏有至的奏,以及通剪接形成的“音”情。

我当住:性不是故事所独有。

在美界,任何能人来愉悦的都有其价 ;在界,众永都有不同的口味 ;在影界,众永都是的。

四、置点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候不已,可是出成片看的候,却不,原因就不会安排故事情的点。

于片的点的把握,是从开始的。

一个富有矛盾、富有化冲突的,已具了作品点的形。

我都知道,有矛盾才会有化冲突 ;有了化冲突就会有点。

点就是我通常所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 点”。

因此,一部片里必具多“ 点”,使众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

那么什么是兴奋点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一、所纪录的故事中有没有矛盾冲突,能不能形成一定的矛盾冲突。

有一部叫《伴》的纪录片,纪录的是大山里的一位刘老太太,饲养了一头2600 斤的大猪的故事。

在全片52 分钟的时间里,作者下功夫揭示了刘老太一家的,婆媳之间的矛盾,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还有刘老太内心世界的矛盾,还有人物自身的命运冲突等等。

直到节目看完,观众还在为刘老太和大猪的命运所担忧。

二、所拍摄的画面中有没有好看的情节或细节。

兴奋点就是能引发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绪变化的情节或细节。

故事和戏剧化冲突是靠兴奋点来支撑的,兴奋点是靠好看的画面情节或细节来表现的。

《伴》中的刘老太养了一条看家狗,可是这条狗专门扑咬自己的儿媳妇。

当观众看到这个画面情节时,都会为之一振:婆媳之间的矛盾何等激烈自在不言中。

美国有一种 "钩子 "(Teaser) 理论,强调片子开始 1 分钟就要伸出 "钩子 "挑起观众的兴趣,而整部片子要在适当的间隔里安插 "兴奋点 ",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一直到片子结束。

《女特警雷敏》这部纪录片就是这样,片子刚开始就见一名女兵(雷敏 )拿着一把匕首在杀猪。

这个 1 分半钟的情节大大调起了观众的“胃口”。

三、编导在剪辑时有意图地形成故事兴奋点。

兴奋点可以是情感的、悬念的、幽默的,也可以是深思的、富有启发性的。

《伴》的编导在处理婆媳之间矛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平行剪”的方式,了众的点,使矛盾冲突更具可看性。

中央台《事》目要求45分的目至少不低于 12个点,湖北台要求15分的片,点不低于 5 个。

片需要好看,需要有点,是一个念上的 ;而片如何把故事的更好看、更有化冲突,是个技巧上的。

因此决不能忽略在“二次” ( 后)期作中,形成更多的点。

有一目,念成了一个茫茫的概念,众通画面跟着想要看到的概念走,也能激起众看的点。

如《找楼王国》,制着众,走了 1500 年前吞噬了楼王国的大沙漠,者要找的是什么,而将要找到的又是什么,众能看到什么,一切都于未知的行状中,也不知道在下一秒会生什么,着一切模糊而又随都可能改的念,把众入一个又一个点中。

片的点,可以是人情的,也可以是人性的 ;可以是情的,也可以是剪的 ;可以是画面的,也可以是言的 ;可以是的,也可以是悲情的⋯⋯之,片有了“ 点”,才能使众振和激,不但会将目看下去,而且能引众思考、众参与目的趣。

有理,片不要告之信息,要有性。

两者的完美合才能是一部好的片。

五、准人人物,于片中的故事来是第一位的。

“ 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人物的深刻是不行的。

片一代元老元先生曾:“ 片的是人的生命迹,是人的一段史,是人的尊重”。

凰台的大年先生也曾:“人的生存意,生命意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在多片中成一种境界。

”笔者:片作中最有意思,也是最做到的就是拍人物,因人物是映射一个代和世界的最典型的代表。

可以:人,是片的一个永恒的。

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人的境、人的社会意⋯⋯已成今天众烈渴求看到的主。

他渴望看到“老百姓的故事”,渴望看到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价,渴望看人与自然的和⋯⋯。

人,正成片作者关注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成片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